蕉嶺縣

蕉嶺縣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閩粵贛交界處,西與平遠縣相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毗鄰。205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天津-汕尾)貫穿南北,扼閩粵公路交通之咽喉。蕉嶺縣境四面環山,由北向南傾斜。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為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 萬畝,耕地11.5萬畝,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積18.7 萬畝,是全國綠化模範縣,也是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全國首批文明縣城。長潭風光是南粵百景之一,有形似巫峽,景似灕江之稱。蕉嶺縣轄蕉城、長潭、三圳、新鋪、文福、廣福、藍坊、南磜8個鎮,共97個村委會和10個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蕉嶺縣是廣東省水泥基地,水泥年生產能力達800多萬噸。金城工業基地、廣州南沙(蕉嶺)產業轉移工業園是蕉嶺對外招商的主要平台。特色農產品蕉嶺金橘、百穀王有機米、黃坑綠茶、天然蜂蜜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蕉嶺縣蕉嶺縣
崇禎六年(1633),設定鎮平縣。8月,在懷仁里(原平遠縣屬地,今蕉城)建縣城。
明崇禎七年(1634),接管平遠劃割的石窟第一圖、石窟第二圖和程鄉(今梅縣)劃割的龜漿第二圖、松源第二圖共四圖完成鎮平縣建制,隸屬潮州府。
民國3年(1914),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而改稱蕉嶺縣。
1952年8月,蕉嶺與平遠合縣,稱蕉平縣。
1954年3月,蕉平分縣,恢復蕉嶺縣建置。
1958年12月,蕉嶺縣與梅縣合併,稱梅縣。
1961年3月,蕉梅分縣,恢復蕉嶺縣建置。

行政區劃

蕉嶺夜景
蕉嶺夜景
2000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鎮、興福鎮、新鋪鎮、高思鎮、長潭鎮、三圳鎮、文福鎮、廣福鎮、徐溪鎮、藍坊鎮、南礤鎮、北礤鎮。
2002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北礤、南礤、藍坊、高思、興福、徐溪、長潭),97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嶺縣轄10個鎮(興福、長潭、藍坊、南礤、北礤、蕉城、廣福、三圳、文福、新鋪),共有9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1514個村民小組。面積975.1平方公里,人口22.53萬。
2004年10月,蕉嶺縣撤銷2個鎮:興福鎮河東片的東山、湖谷、龍安、叟樂、高畲5個村委會併入蕉城鎮,興福鎮河西片的塹垣、滸竹、上村、神崗4個村委會併入長潭鎮;北礤鎮併入南礤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蕉嶺縣轄8個鎮(蕉城鎮廣福鎮文福鎮新鋪鎮三圳鎮、南礤鎮、藍坊鎮、長潭鎮)。

地理環境

蕉嶺縣蕉嶺縣
位置境域

梅州市蕉嶺縣
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蕉嶺縣蕉嶺縣

蕉嶺縣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岩石累主要有砂頁岩、侵入岩、石灰岩、變質岩等。
蕉嶺縣這些岩類構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縣境四面環山,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為6:3:1。境內山系排列由序,山脈走向有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類。共有五列山脈,這些山脈是本縣眾多溪河的分水嶺,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這些山脈中間。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筆(1170米,全縣最高峰)、鐵山嶂(1164米)、皇佑筆(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

氣候水系

蕉嶺縣蕉嶺縣

縣境屬亞熱帶地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長,雨量充沛,由於南嶺山脈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氣影響減弱,所以冬季並不十分寒冷。
蕉嶺縣境內河流屬韓江水系,主要河流韓江二級支流石窟河在縣境內長61.4公里,集水面積728.2平方公里。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樹河、石扇河、廣福河、溪峰河)是蕉嶺縣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區。耕地約10萬畝,居住人口17餘萬人。其他河流還有高思河、南河、北河,亦分別沖積成山間小盆谷。

資源

蕉嶺縣風光蕉嶺縣風光
蕉嶺境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錳、鐵、鋁、鎢、銅、鉛、鋅、錫、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砂稀土等,尤以石灰石居多,儲量約有10億噸,煤儲量約450萬噸,錳儲量約240萬噸,花崗岩儲量約2700萬噸。水力資源10萬千瓦以上。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藥用植物有288種,分隸95個科。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甚多,古有金城雄獅、玉閘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嵐、仙橋飛渡、長潭夜月、文峰插漢等八景,今有長潭攬勝、龍潭飛瀑、源碧水、土樓古韻、鎮山薈萃、逢甲故居、皇佑奇觀、世紀花園等“新八景”。

人口

2000年,總人口203173人,各鎮人口:蕉城鎮51803興福鎮27068長潭鎮7663三圳鎮14402新鋪鎮30419徐溪鎮5875文福鎮17443廣福鎮13582藍坊鎮9261高思鎮5164南礤鎮6366北礤鎮7066華僑農場虛擬鎮706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15年末常住人口20.9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3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1.12%。全縣人口出生率15.42‰,死亡率5.72‰,人口自然增長率9.69‰。年末戶籍人口23.62萬人,比上年增加1535人,增長0.65%,其中農業人口17.23萬人,非農人口6.39萬人。

交通

205國道貫穿全縣境內,分別連線閩西、贛南,聯通省內潮汕沿海和梅州、廣州、河源,縣城離梅州火車站(梅州站)、梅州客都機場40多公里、半小時的行車距離。全面實現了縣到鎮公路水泥硬底化、村村通公路目標,全縣97個行政村有91個村實現了鎮通村水泥硬底化,縣城到鎮實現了一小時行車距離。此外,隨著天汕高速公路蕉嶺段和梅河高速公路的建設,蕉嶺與珠三角和閩贛的距離進一步拉近,蕉嶺作為沿海與內陸過渡地帶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
2005年末,公路通車裡程853.9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88.9公里,比上年增加4.08公里。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17543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2%,其中公路174935萬噸公里,增長0.15%,水運501萬噸公里,增長34.3%;客運周轉量72214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6.2%,其中公路71944萬人公里,增長6.1%,水運270萬人公里,增長28%。2012年末全縣汽車擁有量達到5107輛,比2011年同期增長16.7%。其中:載客汽車2417輛,增長10.5%,普通載貨汽車2685輛,增長22.7%。

經濟

蕉嶺縣工業蕉嶺縣工業
2016年,蕉嶺縣實現生產總值728844萬元,同比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781萬元,增長4.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12.1%;第二產業增加值217436萬元,增長7.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39.4%;第三產業增加值385627萬元,增長5.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48.5%。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17.3:29.8:52.9。人均生產總值34649元,增長5.6%。全縣實現國、地稅稅收入93870.8萬元,同比增長0.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9950萬元,同比增長13.2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3%(上年為100%),上升了2.3個百分點。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18189人,同比增長3.05%。年末,城鎮登記人口失業人員1342人,登記失業率2.45%,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723人。

第一產業

蕉嶺蕉嶺
蕉嶺縣積極推廣毛竹、名貴樹木的種植。
種植業:
糧食作物:稻穀
經濟作物:烤菸、茶葉、花生、梅州金柚、水果、蔬菜、果用瓜
林業:2012年末,建成生態公益林3萬公頃;森林蓄積量為610.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79.26%。
牧業:豬、羊
漁業:
2016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11461萬元,同比增長4.2%。農作物播種面積33.02萬畝,同比增長3.5%。糧食總產量65423噸,同比增長1.4%,其中稻穀60017噸,同比增長1.9%;菸葉總產量1395噸,同比下降9.65%;茶葉總產量1996噸,同比增長1.22%;花生總產量3203噸,同比增長1.71%;水果總產量44615噸,同比增長4.98%;蔬菜總產量115687噸,同比增長6.24%;果用瓜總產量3456噸,同比增長8%。肉類總產量21580噸,同比下降4.06%,其中:豬肉產量為18054噸,同比下降2.83%;當年豬出欄235687頭,同比下降2.79%;牛出欄5861頭,同比增長3.53%;羊出欄14369隻,同比增長3.39%。年末生豬存欄88452頭,同比下降19.4%;牛存欄5101頭,同比下降39.4%;羊存欄6912隻,同比增長6.18%。漁業水產品產量6827噸,同比增長8.8%。

第二產業

工業
水泥工業:
錳製品工業:
機械工業:
汽缸套、機動車配件、腳踏車零件、卷閘門
化學工業:
造紙、包裝、印刷業:
礦產業:

第三產業

至2010年底,全縣有“三資”企業27家,從業人員1192人;主營業務收入18454萬元;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1161萬元,利潤總額654萬元。
商業:菸草、食鹽
旅遊業:蕉嶺縣2009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7萬人(按新口徑統計),旅遊總收入1.28億元(按新口徑統計,不含旅遊產品出口創匯),同比分別增加了17%和23%。

文化

服飾
舊時用自織的織家機布制被和衣著,今已淘汰,清至民國初期,官吏豪紳及儒生穿長袍馬掛,平民男女服裝為開襟式,女的為在則開襟上衣,稱大襟衫,衣長齊膝,20世紀以來,服飾多樣,中西服盛行。
鞋帽
舊時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粵俗傳統木履,現時的品種多,式樣日趨新穎,舊時冬天男人戴氈帽、禮帽和棉帽。婦女冬日戴帽(頭裙)藍布所做。
飲食
一日三餐,米飯為主。舊時早上用鍋煮飯,用罩撈把飯撈起,盛於飯甑中,供一天吃,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鹽焗雞”、“扣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粄”、“豬油粄”、“鍋篤粄”、“黃粄”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圍龍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採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形式,其結構一般是“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屋前有一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以兩廂向後延伸,形成馬蹄形的後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為半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屋結合成一個大極形整體。

教育

蕉嶺書院蕉嶺書院
蕉嶺縣旅遊蕉嶺縣旅遊
2012年,全縣有電大進校聯校1所,普通中學19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81所,幼稚園94所;在校學生36044多人,教師2566多人;有省一級學校1間,市一級學校5間。國小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為99.75%。形成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與成人教育“四大體系”教育。
該縣“兩基”工作於1993年通過了省人民政府的驗收,成為國家教育部首批頒布實現“兩基”的達標縣,1997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又於1999年、2002年先後兩次接受並通過了梅州市人民政府組織的“兩基”複查驗收,複查驗收組的領導、專家對蕉嶺的“兩基”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3年10月全市中國小預防中國小學生輟學的現場會在蕉嶺召開,蕉嶺縣“控輟”成績得到了與會領導的肯定,蕉嶺縣“控輟”的做法和經驗在全市推廣。蕉嶺縣“普九”成果得到了新的鞏固和提高。蕉嶺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畢業率100%,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歲人口文盲率為0。國中入學率為99.75%,輟學率為0.98%,國中畢業率為99.2%,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8.3%;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為91.8%。
該縣普通聯考省線入圍人數逐年攀升,從2000年的314人上升到2005年的606人。
雖然有聯考不斷擴招的因素,但萬人口上省線率高居梅州市前列。2003年聯考,高分尖子生有了突破,進入全市總分前50名的人數僅次於廣東梅州東山中學、梅州中學和興寧一中。蕉中的楊麗娟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2004年,蕉中徐偉權同學以總分838分的好成績列全市第八名,並被北京大學錄取;蕉中的郭建芳、陳劍文兩位同學成為梅州市的單科狀元。
高中教育規模擴大。縣內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4003人,增加到2005年5103人;普及程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7%,較2000年提高了10.11個百分點,萬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數為194.8人,排在梅州市前列。職業教育上新台階。縣職業技術學校從鎮平中學分離出來獨立辦學後,加大了職業中學與塔牌集團、縣綺夢製衣廠等企業的聯辦力度,擴大了學校規模,教學設備設施進一步完善。幼兒教育蓬勃發展。全縣現有公辦幼稚園55間,私立幼稚園39間,在園幼兒5184人。幼兒教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資辦園的格局。成人教育紅紅火火。蕉嶺縣教師進修學校電大聯校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辦學思想,開設有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等大專專業8個,本科設有法學、英語教育等7個專業,參加學歷教育的學員達983人,電大辦學水平居全省先進行列。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1997年底,該縣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實驗縣之一。先後實施了“科研促教工程”、“教學評價工程”、“學科競賽工程”、“教學龍頭工程”、“第二課堂活動工程”、“課堂教學變革工程”等,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升了蕉嶺縣教育整體水平。全縣被確立為國家級立項的課題3項,省級3項,市級8項,縣級99項。2002年有四項教學科研課題獲市第二屆普教科研成果獎勵,五項科研課題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有至少12位教師獲省教學教研成果獎勵,有150多位獲市教學教研成果獎勵。中國小生參加學科競賽實踐活動屢獲榮譽。如原實驗國小學生丘兆翰曾榮獲2001年全國中國小生電腦製作大賽一等獎。在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蕉嶺縣體育健兒屢獲佳績。在連續兩屆獲得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各兩個團體總分第一名的輝煌戰果後,又獲得2003年“長樂杯”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國中男團總分第二名,國中女團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在1999年舉行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蕉嶺縣鎮平中學學生丘春苑一人勇奪兩塊金牌和一塊銀牌。在2002年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上,蕉嶺縣華僑中學學生丘劍鋒一人奪得四塊金牌。
2016年全縣有普通中學15間,在校學生8637人,同比減少344人,下降3.8%;職業中學1間,在校學生979人;國小12間,在校學生人數12866人,同比增長8.1%。2016年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生升學率100%;國中學生升學率100%;高中學生升學率89%。考入大專以上的人數1388人,比上年減少32人,其中本科708人,比上年增加53人。

政治

蕉嶺縣縣委領導名單
職務 姓名
書記 溫向芳
副書記 陳偉明 張利民
常委 盤連欣 盧堯生 卓利清 劉四海
徐甦 魏偉輝 劉仁忠 羅桂芳(女)
註:資料來源

特產

三圳淮山三圳淮山,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圳淮山外觀呈黃褐色圓柱狀,密生細鬚根,頒斷後,斷口呈乳白色,粘稠汁液多。烹煮時具有久煮不散的特點,煮熟後口感為酥、糯。蕉嶺冬筍
蕉嶺冬筍,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蕉嶺冬筍筍殼呈淡黃色,筍肉白色或乳白色,筍體飽滿,殼薄肉厚,外形呈馬蹄狀,有沉實感。筍香味濃郁,筍肉口感細膩爽脆,清甜鮮美。
桂嶺蜂蜜
桂嶺蜂蜜,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蜂蜜是一種天然保健品,富含葡萄糖蛋白質、果糖、有機酸、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熱解毒、靜心安神、化痰止咳、潤肺生津、潤腸通便、美容養顏之功效,常飲延年益壽,男女老少四季皆宜,有“天然食品”、“大眾補品”、“老年人的牛奶”等美稱。
蕉嶺綠茶
蕉嶺綠茶,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蕉嶺縣種植蕉嶺綠茶具有悠久的歷史,蕉嶺綠茶所具有的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馥郁和特殊的山韻風味,湯色嫩綠略帶微黃,滋味濃醇鮮爽,回甘持久”特點。

習俗

祭祀習俗

舊時,老人逝世,俗稱“過身”;安葬,俗稱“還山”。葬禮亦有許多繁文縟節,有錢人家還要延僧誦經(俗稱做齋)。蕉嶺縣用棺木土葬為尚,今已除舊習實行火葬,祭祀,蕉嶺各姓均有祖祠,設於縣城者為宗祠,設族中曰家襟祠亦稱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與秋祭,春祭主要為掃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從八月初一至秋分為止。但也有部分地區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時間。

客家酒習

蕉嶺縣客家酒習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採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餘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鏇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蕉嶺縣蕉嶺縣
生產習俗

耕田為主業,禾分早晚兩季。農忙時村人互幫互助,不計報酬。男人多外出謀生。理家與耕作由婦女擔任。傳統農具有犁耙轆軸腳頭鐵扎、禾鐮、盪耙、木製龍骨水車等。

婦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魯萁,客家婦女魯萁擔最有特色,一擔魯萁二頭共八捆,用竹槓勾索綁擔,四平八穩,舊時,園中種薴,婦女用其織為夏布,名曰家機布。另種黃麻以編繩,作蘿索、牛索等。

蕉嶺人嫁娶

蕉嶺縣嫁娶習俗
解放前,蕉嶺人的嫁娶分為“大行嫁”、“童養媳”、“等郎妹”、“二婚親”。大行嫁,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程式有定親、納彩、迎親、拜堂鬧洞房、做三朝等禮節。迎親之日,女子穿旗袍、戴鳳冠、乘花轎,出嫁時,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開路,謂拖青,男家鼓樂迎親,花轎到男家後,新郎要踢轎門扶新娘入屋拜堂成親,舊時小戶人家生有男孩後,就向鄰近外姓人撿(收)一女孩,俗謂“細心舅”。

待成年後於除夕晚成親,稱圓房,此為童養媳。等郎妹即舊時有些貧苦人家當時自己沒有兒子,先買個女孩來撫養,等自己生有男孩後,即配為偶,長大後即行婚配。有的媳婦長到十八歲,“小丈夫”才幾歲,故有“十八嬌妻三歲郎”的說法。二婚親即婦女再嫁,舊時多受歧視,新中國成立後,婚事新辦,大興文明之風,有集體婚禮、男到女家、旅行結婚、開茶話會等形式,婚禮簡樸而熱烈。

旅遊

蕉嶺縣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鎮山公園、鎮平八景、丘逢甲故居、長潭旅遊區(含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長潭綠園、逸士山莊、澳洲山莊等景點)、皇佑筆自然保護區等一大批旅遊景點。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蕉嶺縣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又名“皇佑林海”,是位於蕉嶺城東北部山區,是北礤、南礤、文福三鎮邊沿的皇佑筆下,面積1466.7公頃,森林蓄積量為7萬立方米,區內轄皇佑筆林場,於1956年創辦,全場幹部職工138人。1986年定為縣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11月升為梅州市級自然保護區,現正申請為廣東省級自然保護區。皇佑筆自然保護區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有海拔1170米全縣第一高峰金山筆,海拔1150米全縣第三高峰皇佑筆和海拔800多米的樟坑棟、貴人峰等著名山峰和自然景觀。

區內植物群落結構層次明顯,附生植物較多,有保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1066公頃,有維管束植物123科398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杪欏,二級保護植物百年巨型禾雀花,此花的底部藤根胸徑達36厘米,遮幅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此花的發現在我市尚屬首次,在全省也屬罕見,三級保護植物半楓荷金毛狗等。在皇佑庵側有一處約有99株的佛像樹群,近看如栩栩如生的彌陀佛和菩薩。還有神形似初生嬰兒的人面竹等。野物動物資源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蟒蛇熊猴,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猴面鷹大靈貓靈貓等。皇佑筆自然保護區有豐富的森林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
區內優秀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純淨的水源、品種多樣的山果野菜、種類繁多的生物品種,奇峰異物,已成為集野營、登山、觀賞、探險、狩獵、垂釣、攝影等森林旅遊勝地,登上金山筆,極目四望,茫茫林海,松濤滾滾,濤聲不絕,好似奏出一部分大型的雄壯交響曲,成為人們認識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的旅遊觀光好去處,每年有3萬多人次遊客來旅遊觀光。

長潭旅遊勝地

長潭旅遊勝地,在蕉城北面長潭鎮白馬村西北部,是“南粵百景”之一的旅遊勝地長潭勝地,山堤環堵,綠水茫茫,八景名勝,三省名揚,山如巫峽,水似瀟湘,景似灕江,移步換景,別饒風光。 這裡奇峰突兀,峭壁懸空,兩岸青山夾著急流,注入石窟河,直瀉梅江,匯入韓江。風景十分秀麗,“長潭夜月”為蕉嶺八景之一。長潭境內的“一線天”、“雙門闕”、“二姑山”、“滴水岩”、“高台庵”、“浮水月”(指長潭夜月)、“天馬山”、“丹九祠”和“阿婆背孫女”等定為長潭八景。

鎮山公園

蕉嶺縣鎮山公園

鎮山公園位於該縣城北端,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是目前縣城唯一的大型公園。199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對鎮山公園分三期進行改造。

鎮山公園一期改造工程於1998年9月份動工,1999年2月全面竣工,總投資約150萬元。主要改造項目包括革命烈士紀念碑建設、環保紀念標誌重新裝飾,約1萬平方米的園林式綠化及其他附屬設施的改造。革命烈士紀念碑高19.98米,占地2000平方米,為該市目前最大的紀念碑。園林式綠化改造是通過把原綠化樹種全部更新,改種造型各異、觀賞性較強的樹種,地面全面鋪種台灣草的方式,提高公園的園林藝術性和觀賞性。

二期改造工程於2000年10月動工,2001年9月全面竣工,總投資為420萬元,改造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改造建設項目主要包括:

(1)投資290萬元改造環山道路1200米和進行環城公路老虎坑段南側8000平方米的園區綠化及配套設施建設等;

(2)投資133萬元改造環城公路老虎坑段長600米道路,鋪設人行道彩色磚,安裝園林裝飾燈。通過進一步完善公園配套設施,提高公園綠化、淨化、美化、亮化水平。

三期改造工程已確定了改造規劃至長潭東灌圳、北至鴨麻角、南至老虎坑,改造重點為新建活動通道、休息亭和保護好林木等,目前部分改造工程正在即東至205國道實施中。三期改造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公園的整體功能,營造“城中有山、山中懷綠”的城市新景觀,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更為理想的集“休閒、健身、遊覽”於一體的休閒娛樂場所。

名勝古蹟

塔——中國古代佛塔的簡稱,俗稱“寶塔”。用於藏舍利和經卷等。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用木、磚和石等材料建成。其類型有樓閣式塔(如文福古塔、高思水口塔)、密檐塔(如石寨青雲塔)、金剛寶塔(如梅州千佛塔)和墓塔等數種。客家先民向中原遷居南方,具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從明清以來建了不少各式各樣的古塔,而多為樓閣式塔,現蕉嶺縣僅存4座古塔,成為難得的民族文化遺產。

文福古塔

蕉嶺縣文福古塔
文福古塔,在文福鎮路亭崗,又稱路亭古塔。這裡,原有一座明代建築“路亭庵”。清嘉慶年間,縣內有許多鄉民在附近幾個山頭開礦,不少人為招邀四方善男信女以旺庵內香火,遂倡建此塔,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園礦眾集資出力在庵後動工建塔,於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塔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磚塔,高34米。塔腔為壁內折上式,踏跺(樓梯)112級直達第七層,第七層有欄桿約1米高,供人登高眺覽。每層有4個方窗,外圍內三層磚塊作成齒輪形裝飾,有萬壽花紋。頂端有2米高的寶葫蘆形塔剎。塔門用花崗岩石壘成,內面每層用青磚拱成,用木料作梁架。塔內有《登文福古塔抒懷》題壁詩一首云:“秋老憑欄眺八方,聘懷游目送斜陽。江山淘鑄英雄輩,民族增輝日月光。文信海洋經戰地,若夫丹九憶勤王。緬懷歷代諸英傑,青史名留姓氏香。”此塔結構堅固,施工細巧,造形美觀,是蕉嶺縣古塔建築藝術上的寶貴遺產。1985年2月,公布為蕉嶺文物保護單位。

高思水口塔

蕉嶺縣高思水口塔
高思水口塔,在高思鎮高南村水口文閣岌上,又稱文奎塔。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一座風水寶塔。平面八角形,為五層樓閣式磚寶塔,高30米。塔身外觀壯麗,正面第二層刻有“文煥天人”四個大字,第三層有“天光雲影”等字。頂端有寶葫蘆狀塔剎。塔旁有一碑記,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整此塔及修一條由村中至塔的石路。

建此塔有一段美好的傳說,相傳古時高思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不知何時,在村上“萬石齋”飛來一匹“仙馬”,由於不思修道,專門雲來霧去偷吃村民和鄰村嵩山的農民五穀,農民深受其害。為了鎮住“馬精”為民除害,村民設法請來一位法師和建築設計師,齊心合力,在高思南山水口建一座五層寶塔。一天晚上,“馬精”又騰空飛出來偷吃穀子,由南山岌嵩山村一帶,吃得飽飽,凌晨得意間而歸,行至南山上空,突然見下面一座金光耀眼的寶塔,“馬精”一驚,一頭撞倒懸崖,便從高空墜下,跌死在石羅岌的山坡上,至今仍有“馬蹄跡”石景,墜馬處稱為“跌馬排”。這五層寶塔便是今天的水口塔。水口塔為高思鎮平添一景。

大革命時期,蕉嶺縣地下共產黨負責人劉安,曾在高思一帶活動,多次在水口塔內召開秘密會議,研究發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問題。塔內仍保留署名“柳歡”的詩句,抒發革命感情。還有用木炭書寫的標語,內容是:“為了生命而……,為了平等而走上革命,為求真理……,到處充滿著貧苦……聲”。落款柳歡書。據縣黨史部門分析,“柳安”為劉安的諧音。塔現保存完整,但內部已開始毀壞,極望整修。1985年2月,公布為蕉嶺縣文物保護單位。

廣福古塔

廣福古塔,在廣福鎮樂乾村,又稱文昌閣。建於清嘉慶年間。原是明代建築廣福寺內,故名廣福塔。此塔為廣福及岩前村民,為旺寺內香火,集資出力築成。塔為平面八角形,仿五層樓閣式磚室塔,高24米。第一層塔腔壁厚1.3米,塔腔為壁內折上式結構,共設定72個台階。頂層結構別具一格,有12條木柱,用紅朱油刷,出檐置琉璃瓦頂,塔頂端原有一寶葫蘆狀塔剎,因遭雷擊已毀。此塔各層塔心室損壞,有倒塌之危,極望整修。建此塔有一段傳說。

相傳古時南岩定光佛得道建寺運樹於廣福樂乾村綠水池附近的山坡上時,見此地雙河合水,是個風水寶地,便擇此地建廣福寺(南岩即福建省武平縣岩前鎮),廣福寺建後再建廣福古塔。1985年2月,公布為蕉嶺縣文物保護單位。

蕉嶺縣石寨青雲塔
石寨青雲塔

石寨青雲塔,在北礤鎮石寨村水口山上。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塔呈平面八角形,仿七層樓閣磚式塔結構,高24米。沙灰牆,牆厚90公分,塔腔內為折上式。

塔頂有一寶葫蘆狀塔剎。此塔建築形制獨一格,整個塔無屋檐,外雙塔身不見分層痕跡,峭壁削立,青雲直上,氣沖九霄,故稱青雲塔。是客家地區少見的密檐塔。1985年2月,公布為蕉嶺縣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

丘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
蕉嶺文化底蘊深厚。先後湧現出梅州宋代的第一位進士藍奎;晚清抗日保台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辛亥革命中為抗日復台而壯烈犧牲的愛國志士羅福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抗日戰爭中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謝晉元;還有當代舉世聞名的科學精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化學家丘應楠等人士、丘逢甲、謝晉元故居保存完好,還在新鋪鎮為抗日英雄謝晉元建造了謝晉元紀念館。

榮譽

長壽之鄉長壽之鄉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全面小康生態文明縣、全國文明縣城、中國金融生態縣、全國文化先進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南嶺生態區生態發展試點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教育強縣、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文化先進縣、廣東省體育先進縣、全國20個長壽之鄉之一等。
廣東省住建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宜居示範城鎮和宜居示範村莊名單,該縣廣福鎮和廣福鎮樂乾村、廣育村分別上榜。
2013年11月17日~23日,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科學認證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長壽之鄉。
2014年5月30日上午,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正式授予蕉嶺縣為“世界長壽鄉”,蕉嶺縣成為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第七個“世界長壽鄉”(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廣西巴馬,江蘇如皋,新疆和田,廣東蕉嶺)、中國第四個“世界長壽鄉”(廣西巴馬、江蘇如皋、新疆和田、廣東蕉嶺)。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