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佛山,位於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地區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腹地,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是“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中處於領先地位。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相距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隨著廣深高鐵、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港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5.0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85.61萬人。
歷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迄今有1387年的城市得名史。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已十分繁榮。至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是我國“廣貨”和“北貨”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佛山歷史底蘊深厚,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藥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形成了秋色、“行通濟”等獨具特色的民俗。
佛山是陶藝之鄉,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陶瓷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粵劇之鄉,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
佛山是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均發端於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惟一“中國龍獅名鎮”。
佛山是美食之鄉,是粵菜發源地之一,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粵菜美食名城”,順德區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美食之都”。
正月十六“行通濟”,始於明末,盛於清乾隆年間,延續至今並逐漸被賦予慈善等現代色彩,每年吸引數十萬民眾參加。
佛山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9個狀元,佛山占其5。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葉問、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經濟發展
產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重信、善抓機遇的佛山人謀實業、做實業、興實業,將佛山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3億元,增長8.6%;實現工業總產值20021億元;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佛山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兩岸四地城市中最佳排名第8位。《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上,佛山最高獲得第7名。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佛山製造”譽滿海內外,形成了機械裝備、家用電器、陶瓷建材、金屬材料加工及製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精細化工及醫藥、家居用品製造等優勢行業,光電、環保、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配套能力日趨完善的現代工業體系初步建立。
2012年起,佛山深入實施產業鏈招商三年行動計畫,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建鏈”,對平板顯示、汽車製造和半導體照明等現有產業鏈條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進行“補鏈”,對裝備製造、家用電器等傳統優勢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進行“強鏈”。近年來引進了一汽大眾、福田汽車、中國南車製造基地、國藥集團中藥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著力打造汽車製造、裝備製造、家用電器、家具製造等全產業鏈。
2014年,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佛山作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龍頭,佛山搶抓機遇,啟動萬億規模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基地建設,力爭2020年裝備製造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
2015年,佛山緊跟“網際網路+”信息經濟浪潮,全面實施“網際網路+”系列行動計畫,申請創辦中國“網際網路+”博覽會,力爭將佛山打造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套用創新的試驗區。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佛山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佛山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產值13088億元,增長11.4%;民營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69.6%,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79.8%。目前佛山共有民營企業145308家,占全市企業比重87.8%,湧現出美的、格蘭仕、萬和、志高、碧桂園等一批骨幹民營企業。
富區、強鎮經濟原廣東“四小虎”中,有“兩小虎”(南海、順德)在佛山。近年來,佛山堅持分權化的經濟發展和行政管理模式,將財力、資源和管理許可權充分向基層傾斜,促進區和鎮(街)快速發展壯大。轄區經濟發展各具特色,產業資源有效整合,綜合發展水平較高。2014年,全市五區均進入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排名,順德區排名榜首,南海區位列次席,禪城區、三水區、高明區分列第21、38、45位。佛山現有中國產業名都、名鎮41個,省級專業鎮38個,數量位居全省地級市之首。
品牌大市佛山獲批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品牌之都、全國陶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等稱號,湧現出美的電器、佛山照明、海天調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寶飲料、聯塑非金屬管道、溢達紡織等一批著名品牌和商標。現有中國集體商標21件,馳名商標133件,均位居全省前列;參與研製行業標準548個、地區標準164個。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近年來,佛山深入實施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行動計畫,出台扶持服務業特別重大項目實施辦法,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突破,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會展、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養老服務、文體休閒等生活性服務業。先後引進歐司朗亞太總部、畢馬威大中華區後援中心、蘇寧電子商務運營基地、華僑城文化旅遊綜合體、華南新加坡城、廣東集成晶片研發與產業培育中心、浪潮雲計算中心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目前,佛山以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採購分銷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以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新業態不斷湧現。
現代農業最佳化發展佛山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歷史形成的桑基、蕉基、庶基魚塘聞名於世。目前,以花卉、水產、畜牧為主的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加速發展,是全國最大的蝴蝶蘭生產基地、全省最大的優質百合花生產基地,是“中國鰻魚之鄉”、“中國淡水魚苗之鄉”和“中國花木之鄉”,被評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市。
創新型城市建設
2012年起,佛山市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有效帶動了一批創新載體的崛起、創新團隊的湧現、創新企業的提升和重大技術的攻關,有力推動了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以科技創新強健經濟體魄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是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法寶。近年來,佛山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帶動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熱情高漲,R&D占GDP比重持續增長。先後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現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8家,有效發明專利5583件,引進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4人,設立院士工作室29個。
以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佛山民間資本雄厚,金融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1276億元、7596億元。佛山金融機構眾多,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自2013年10月底開業以來,已有註冊掛牌企業1141家,掛牌企業40家,融資近40億元。深交所企業上市路演中心進駐南海,天交所廣東運營中心落戶順德,佛山民間金融街是廣東省第二條民間金融街。全市共有銀行51家,保險公司61家,小額貸款公司39家,新三板企業11家,上市企業40家。佛山通過設立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等途徑,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
優質載體助推高端產業發展佛山現有佛山國家高新區、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金融高新區三大高端載體,以及中國南方智谷、廣東工業設計城、智慧新城、綠島湖都市產業區、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中歐科技合作產業園、廣東智慧型製造產業基地、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廣東新材料產業基地、廣東新光源產業基地等重大平台和產業基地。
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務院批准建設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目前已形成汽車製造及零部件、新光源、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集群,佛山物聯網和雲計算產業基地等5個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一汽-大眾、松下電子、海爾電器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落戶。在實施“一區五園”新體制基礎上,高新區各園區與所在鎮街逐步實現“園鎮融合”,致力打造“中國智造金谷”。 |
中德工業服務區 | 廣東省六大重點發展平台之一,定位為“廣東工業服務高端國際合作區、廣東工業服務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廣東城鎮化產城人融合發展示範區”,並上升到中德兩國國家級合作層面。以“發展高技術服務業,致力於引進和加強與德國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的合作,努力推進廣東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打造“仿真德國”。現已成功引進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VJP智慧財產權事務所、F+U教育集團等一批德國工業服務機構。 |
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 | 廣東省建設金融強省戰略七大基礎性平台之首,發展定位為“亞太金融後援基地、廣東產業金融中心”,致力於吸引金融機構的數據處理中心、研發中心等高端金融後台及服務外包機構落戶,正全力申建國家級產業金融試驗區。股權交易中心、佛山民間金融街等重大金融平台於2013年正式運營,已吸引友邦保險、中國人保、廣發銀行、IBM、滙豐等139個機構進駐,項目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服務外包等領域。 |
宜居城市建設
佛山堅持科學、和諧、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實施產城人融合戰略,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組團清晰、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嶺南特色突出的城市格局。走組團城市發展道路佛山以“1+2+5+X”組團式布局城市發展,形成強中心、多組團、扁平化的城市格局。歷經過多年建設,作為強中心的佛山新城呼之欲出,佛山中心組團輻射力、影響力、凝聚力持續增強。
以城市升級提升城市形象品質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我市5年投資近2000億元,實施交通幹線路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生態環保、能源、水利、工業園區、信息化、科教文衛、省運會等十大工程建設,構建起佛山現代化大城市框架。2012年起,佛山全面實施城市升級行動計畫,在提升城市功能承載力、完善公共運輸體系、綠化和景觀提升工程、城鄉環境治理等四大方面,總計投資約1710億元,推進316個項目順利開展。2015年,佛山啟動城市升級兩年延伸計畫,由表及里、由點及面地進一步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佛山是廣東最早探索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等“三舊”改造的城市。自2007年以來,佛山大力推進“三舊”改造以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2009年成為全省“三舊”改造試點示範市,2014年榮獲全省“三舊”改造一等獎。全市文物古蹟最密集、規模最大、傳統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祖廟-東華里片區改造成為嶺南天地商業街區,實現中與外、古與今的結合。
注重生態環境建設佛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榮譽,形成“組團城市、綠脈相通、綠廊環繞、公園棋布”的綠地系統格局,21個鎮(街)成為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順德區逢簡村獲評全國最美鄉村。目前,佛山正大力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佛山是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面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和責任追究制度,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和“一河一策”水污染治理。2014年全市環境空氣達到良好(AQI小於等於100)天數為271天,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佛山交通便利,航空、軌道、公路、河運、公共運輸銜接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佛山機場民航開通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城市航線,全市共有4個異地候機樓與廣州白雲機場無縫對接,快速便捷。
廣佛線首通段是全國第一條跨市城際軌道。廣珠城際軌道使佛山與廣州、中山、珠海、港澳等地區緊密連線。南(貴)廣鐵路建成通車,佛山4小時內可達貴陽和桂林。廣湛鐵路通過本市與全國鐵路網聯結。客運火車從佛山直通香港九龍。佛肇城際軌道、廣佛線二期、佛山西站等建設正加速推進。
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5198公里,路網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廣珠、廣湛、廣肇公路和廣佛、佛開、廣三、廣明高速公路貫穿本市。
現有對外口岸15個,其中一類口岸4個(順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車站)。
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實現所有鎮、村通公交,中心城區公交分擔率達30.1%。
嶺南旅遊勝地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點)68家,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東方藝術之宮”佛山祖廟,有“南粵名山數二樵”美譽的國家5A級景區西樵山,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中的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陳村花卉世界,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三水荷花世界,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仁壽寺、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營商環境城市建設
佛山以敢為人先、求真務實、開放包容而著稱,是廣東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市和創新審批方式試點市,致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高度重視開放合作交流,努力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以改革的舉措激發市場活力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佛山勇於打破思想束縛,始終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走在時代前列。近年來推進的大部制等改革,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全面實施企業註冊登記改革,實行法人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認繳資本與註冊資本、住所與經營場所相分離的登記制度,初步建立“寬進、快審、嚴管”企業管理新模式,企業登記時間僅為6個工作日。
推行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審批清單與監管清單“三單”管理制度,列明企業投資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的管理要求,建立全鏈條、全流程、全行業監管模式,初步實現企業投資“法無禁止則可為”。
編制政府權責清單,構建透明公平、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新機制。調整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企業和市民辦事效率。目前,佛山行政審批事項整體精簡率達50%以上,80%以上涉及企業和市民的事項可在鎮(街道)、村(居)辦理。禪城區推行“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方便民眾和企業辦事。
佛山率先提出網路問政、網路行政、網路監督“三網融合”理念,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全省領先,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駐,全市可網上申報審批事項達97%,全程網上辦理事項達24%。在全省率先推出“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12345政務平台實現全市熱線統一呼叫和指揮調度。
以開放的視野促進合作發展佛山是中國歷史上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也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有148萬人。2014年,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1.5%。
佛山是外商投資的熱土,目前已有一汽大眾、豐田集團、百威集團等60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014年,共引進超千萬美元的外資簽約項目98個,投資總額83億美元。
佛山不斷拓展對外友好關係,先後與日本伊丹市、模里西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市等結為國際友好城市,獲榮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佛山深入貫徹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2008-2020)》,大力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自2009年廣佛同城正式啟動起,廣州、佛山兩市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互動、環境保護、民生領域等方面深入對接,建成國內首條城際捷運——廣佛捷運,金融機構資金結算技術上實現同城化。同時,佛山積極推動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密切佛港澳合作,參與泛珠合作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主動融合對接廣東自貿區,著力打造粵桂黔高鐵經濟合作試驗區,有效拓展了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幸福城市建設
佛山堅持以實現共同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導向,以全面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抓手,不斷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每年6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發展社會事業和保障改善民生。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2014年,佛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5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094元,分別增長9%和9.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807億元,比年初增長3.7%。
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體系佛山是“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教育現代化試點市、全省首個“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全市100%的鎮(街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100%的區是廣東省教育強區,100%的義務教育學校為廣東省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全市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對象擴大到所有在校生(含民辦學校)。
城鄉居民統一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生1.97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9個、服務站317個。擁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等國內知名的醫療機構,全市三甲醫院達12家。
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合併實施新農保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兩項社保全覆蓋。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報銷最高限額20萬元。
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站)6個,博物館7個。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快,目前市圖書館新館已順利投入使用。
構建社會安全網路佛山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和“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近年來,大力實施專業化精確打擊戰略,深入開展嚴打整治行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眾安全感穩步提高。
食品安全示範市建設成效顯著,累計完成升級改造農貿市場223個,建成省級市級“菜籃子”基地29個、陽光廚房1483家、食品安全示範點1028家、食品集中加工中心10個,全市實現肉品冷鏈統一配送。
異地務工人員共享發展成果努力推動異地務工人員基礎服務和基本保障“底線均等”,實行異地務工人員大病救助,不斷完善異地務工人員入戶、就業扶持、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
2015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為實現新形勢下的新跨越,佛山以改革為主線,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抓手,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佛山”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突出改革創新,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持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增強佛山綜合競爭力,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五區簡介
禪城區簡介
禪城區位於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中心城區,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駐地,為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面積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萬人。下轄一個鎮和三個街道辦事處。佛山禪城,早在唐宋年間,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至北宋時期,已發展成為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和河南的朱仙鎮並稱我國的“四大名鎮”。明清時期,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為全國“四大聚”(北京、佛山、蘇州、漢口)之一。
禪城區是粵劇的發源地,擁有被外國朋友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名勝古蹟“祖廟”、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梁園”和凝聚中華武術精髓的“黃飛鴻博物館”。
近年來,禪城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為突破口,認真貫徹省委、市委“三促進一保持”、“兩轉型一再造”的部署,以“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環境再造”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精品發展”、“優二進三”、“三舊改造”、“項目帶動”等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出一條追求產業集聚、畝產效益、生態最佳化、和諧發展的新路子。特別是2009年,禪城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增活力、重民生,努力化危為機、危中求進,全區經濟增速持續回升,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改革創新和精品禪城建設卓有成效。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3.56億元,同比增長14.5%;完成工業總產值2026.12億元,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274.01億元,增長14.1%;全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92億元,增長22.9%。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4億美元,增長45%;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67億元,增長11.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3.6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51萬噸和0.93萬噸以內,完成市下達的減排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9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367元,同比增長10.8%。全面完成陶瓷產業整治提升工作,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項目引領成效突出,全年完成立項192個,投資150多億元,“三舊改造”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嶺南天地、南莊生態改造工程、瀾石片區改造工程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出台實施一系列社會保障新政策,在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方面取得新進展,全區呈現出經濟社會事業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
2010年,禪城區將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以城市化為主題,以現代化為目標,拉高標桿向先進名城看齊,用世界眼光謀劃禪城發展,實施“西進”、“東提”、“中貫通”戰略,加快禪城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致力建設“創新禪城、精品禪城、幸福禪城”,著力打造廣佛都市圈第二核心;以“大項目、大產業、大商住”為引領,努力建設珠江西岸現代服務業、高端產業和文化產業核心區,搶占區域發展制高點;以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把重視細節、追求極致、著眼長效的精神貫穿到城市管理、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讓城市脫胎換骨、成就精品;以大綜治為依託,建立健全“大綜治、大信訪、大調解、大排查、大應急”的管理架構,注重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南海區簡介
南海,一個和諧的地方。
秦皇置郡,隋朝設縣,嶺南文明,和諧興盛。
漢晉桑蠶,五代開陶,唐有洋商,富裕安詳。西江北江,河網縱橫,龍舟激昂,獅舞人歡。樵山疊翠,文明燈塔,曠野浩然,聖賢輩出。南海,一個智慧的地方。廣佛大地,南海氣魄如歌;謀篇布局,南海承東啟西;港澳如鄰,南海胸懷廣闊;立足家園,南海放眼寰宇。南海,一個活力的地方。
一環添翼,城區如虹;虎踞龍盤,八駿齊奔。
新興產業,加速加力;創造未來,再現藍圖。南海作為行政區劃建制名稱,始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國,統一天下,實行君縣制,設36郡(郡下設縣),以統治全國;三十三年平定嶺南,再增設桂林、象郡、南海三個郡。南海郡轄多少縣,《史記》未有記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對南海郡辭條的注釋稱:“廣東舊廣州、韶州、惠州、肇慶、南雄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廣西舊平樂府東境,梧州府東南境皆其他”。據《前漢書》所述,南海郡轄番禺、博羅、龍川、四會4縣,《後漢書》所載則多了從番禺分出之增城縣共5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除南海郡建制,原郡地改設廣州部總管府。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縣設定為南海縣。南海縣的行政區劃建制從此開始。
南海建縣以後,境域演變主要有:唐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年)分地復置番禺縣;五代南漢劉岩乾亨元年(917年),據廣州稱王,國號大越,以廣州為興王府,析南海縣為常康、鹹寧二縣和永豐、重合二場,翌年改國號為南漢;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平南漢,撤銷常康、鹹寧二縣和永豐、重合二場,復為南海縣,同時撤銷番禺、四會二縣併入南海縣;開寶六年(973年),分地復置番禺縣;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分地置順德縣;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分地置三水縣;清世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分地置花縣;民國九年(1920年),縣城——捕屬劃入廣州市區;1951年6月,分出佛山獨立設市。經過這些演變,南海縣境域日漸縮小,僅餘1150.51平方公里。
南海於1950年3月1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51年1月經政務院批准,佛山撤鎮設市,南海縣(Namhoi)與之分治,縣人民政府仍駐佛山市(Fashan)城區。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屬珠江專員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屬粵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至1958年11月屬佛山專員公署;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屬廣州專員公署;1959年1月至1967年3月屬佛山專員公署;1967年3月至1968年3月屬佛山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軍管;1968年3月至1979年3月為佛山專區(1970年10月起改為佛山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79年3月至1983年6月屬佛山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6月,廣東省實行市管縣的新體制,佛山地、市合併,南海縣隸屬於佛山市。1988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桂城鎮。1992年9月,撤縣設市。
2002年12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109號)調整佛山市行政區劃:撤銷縣級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以原縣級南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南莊鎮)為南海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南海大道。2003年1月8日正式掛牌。原縣級南海市的南莊鎮劃歸佛山市禪城區管轄。
2005年,南海區調整部分鎮(街)行政區劃(粵民區[2004]104號文):撤銷和順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裏水鎮;撤銷金沙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丹灶鎮;撤銷沙頭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九江鎮;撤銷獅山街道辦事處、松崗鎮、官窯鎮、小塘鎮,合併設立獅山鎮,獅山鎮面積達258.9平方千米;撤銷羅村鎮,設立羅村街道辦事處;撤併桂城、平洲街道,組建新的桂城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平洲;撤銷大瀝、鹽步、黃岐3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大瀝鎮,新轄區戶籍人口將達24.4萬。保留西樵鎮現行政建制。為方便民眾辦事,利於管理,分別在桂城街道設定平洲管理處;在大瀝鎮設定大瀝、鹽步、黃岐辦事處;在裏水鎮設定和順辦事處;在獅山鎮設定獅山、小塘、官窯、松崗辦事處;在丹灶鎮設定金沙辦事處;在九江鎮設定沙頭辦事處。調整後轄2個街道(桂城羅村)、6個鎮(里水獅山大瀝九江丹灶西樵)。
南海區轄2個街道(桂城、羅村)、6個鎮(里水、九江、丹灶、大瀝、獅山、西樵)。
桂城街道辦事處(440605011)轄13個社區居委會(桂一、桂二、桂三、疊二、花苑、育才、桂雅、桂園、南桂、大圩、江濱、大德、東平)、22個村委會(東約、南約、西約、北約、東二、石肯、疊南、疊北、平東、平南、平西、平北、平勝、夏東、夏南一村、夏南二村、夏西、夏北、中區、東區、北區、林岳)。
羅村街道辦事處(440605012)轄4個居委會(羅湖、羅湖南、羅湖北、樂安)、10個村委會(聯星、聯和、街邊、沙坑、羅村、朗沙、蘆塘、上柏、下柏、務莊);沙堤機場。
九江鎮(440605121)轄5個社區居委會(江濱、太平、儒林、沙口、萬安)、23個村委會(新龍、沙咀、敦根、梅圳、下北、上西、下西、海壽、南方、上東、下東、大谷、河清、煙南、璜磯、鎮南、石江、西橋、水南、朗星、北村、南金、英明);物流產業園(九江片A區、九江片B區、九江片C區、沙頭片A區、沙頭片B區)。
西樵鎮(440605122)轄5個社區居委會(東碧、北太、中西、太平、民樂)、27個村委會(嶺西、西樵、崇南、愛國、簡村、儒溪、民樂、百東、百西、上金甌、華夏、大岸、崇北、聯新、河崗、太平、新河、平沙、海舟、新田、稔崗、山根、朝山、七星、大同、顯崗、西岸);西樵科技工業園。
丹灶鎮(440605123)轄2個居委會(丹灶、橫江)、2個社區居委會(金寧、羅行)、27個村委會(新農、荷村、石聯、大渦、勞邊、沙滘、下沙滘、建設、東升、丹灶、良登、塱心、銀河、西城、仙崗、南沙、聯沙、東聯、西聯、上安、新安、高海、羅行、下滘、中安、西岸、下安);華南環保產業園、五金產業基地。
獅山鎮(440605124)轄6個社區居委會(獅城、永安、長安、塘中、驛園、鳳源)、1個居委會(城北)、49個村委會(唐邊、黃洞、獅中、獅北、羅洞、塱下、華涌、大渦塘、穆院、塘頭、白沙橋、招大、獅西、獅嶺、獅南、蓮子塘、小塘、洞邊、蓮塘、新境、五星、江湄、官窯、七甫、群崗、象嶺、南浦、石澎、黎崗、永安、吳屋、永和、大欖、劉邊、紅星、汀圃、沙頭、新和、鳳崗、顯綱、山南、聯表、石碣、塘聯、萬石、顯子崗、龍頭、沙水、石泉);南國桃園、松夏工業園。
大瀝鎮(440605125)轄12個社區居委會(瀝苑、瀝南、瀝雄、瀝興、直街、六村、華夏、岐陽、岐城、嘉怡、洞庭、江北)、32個村委會(瀝中、瀝東、瀝西、瀝北、聯滘、鳳池、雅瑤、大鎮、謝邊、鍾邊、太平、曹邊、水頭、奇槎、興賢、高邊、譚邊、顏峰、橫崗、鹽步、河東、河西、橫江、聯安、東秀、平地、黃岐、六聯、漁業、泌沖、沙溪、白沙);長虹嶺工業園。
裏水鎮(440605126)轄2個社區居委會(新興、金和)、34個村委會(草場、洲村、流潮、勝利、河村、鄧崗、里水、新聯、得勝、宏崗、赤山、麻奢、布新、崗聯、大石、北沙、甘蕉、大沖、沙涌、大步、瑤頭、鶴峰、和順、共同、白崗、文教、賢僚、魯崗、湯村、小布、金利、建星、逢涌、石塘);和桂工業園。
順德區簡介
順德,位於珠三角腹地,北鄰廣州,南近港澳,面積806平方公里,境內絕大部分是江河沖積平原,河涌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順德建縣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1992年撤縣建市,2003年撤市設區。全區現轄4個街道、6個鎮;108個行政村,92個居民區;戶籍人口120萬人,流動人口89萬人。擁有近50萬順德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順德自古就是一個物華天寶、經濟發達的富庶之地,嶺南文化積澱深厚。在明清時代,就以基塘農業、繅絲工業、金融商貿業的興旺發達被譽為“嶺南壯縣”、“南國絲都”和“廣東銀行”。順德是粵曲、粵劇的發源地之一,名伶輩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千里駒、白駒榮、薛覺先、馬師曾等均出自順德,2007年順德更被全國曲藝協會評為“中國曲藝之鄉”。順德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民間素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之說,今日更享有“中國廚師之鄉”美譽,自2006年以來每年舉辦的“嶺南美食文化節”已逐漸成為本地品牌盛會之一。順德歷來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北宋至清末,出過狀元四名,進士數百,還孕育了明代“後七子”之一的梁有譽、明末“嶺南三傑”之一的陳邦彥、清代詩書畫三絕的黎簡和畫壇怪傑蘇仁山,以及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等傑出人物。境內的清暉園、碧江金樓、西山廟、逢簡水鄉等風景名勝,是古代嶺南建築文化和南國水鄉風光的傑出代表。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順德黨委、政府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政策、地緣和人文優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勵精圖治,在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已發展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社會和諧、富有嶺南水鄉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新興城市,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08年以來,順德被列為省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和行政體制改革試點,承擔起開展綜合改革試驗工作的重任,迎來了“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重要發展機遇期。隨著《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順德緊緊把握髮展機遇,深入推進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綜合改革試驗,積極應對國際金融風暴,以大氣魄、大投入繪就大藍圖,以新體制、新面貌引領新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經初步測算,200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11.93億元,增長14.1%;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4289.39億元,增長1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2.6億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49億元,增長19.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9.29億元,增長12.5%;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340.39億元,增長14.8%。高明區簡介
地理人口
佛山市高明區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下轄一街三鎮,全區總面積960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高明區東北隔西江與南海區、三水區相望,南與鶴山市相鄰,西南與新興市相連,西北與高要市接壤。荷城街道位於區境東部,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距佛山禪城區47公里,離廣州市區68公里,西上肇慶市區64公里,南下江門市區65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門74海里。
歷史沿革
高明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設縣,縣治明城,至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1958年11月高明與鶴山兩縣合併,稱為高鶴縣,縣治鶴山沙坪,198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高明縣建制,縣城設於縣境東部西江之濱的荷城。1994年4月,國務院批准高明撤縣設市,2002年12月,撤銷高明市,設立高明區,歸佛山市管轄。高明文化歷史光輝燦爛,曾有過"文風甲郡"、"彥碩輩出"的美譽,湧現了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嶺南詩人"區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國第一個華人牧師梁發,現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師馮公俠,武術家、外科專家夏漢雄,教育家、數學家何衍璇等。高明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高明人民在愛國主義革命先驅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三譚"的影響和帶領下,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成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然資源
高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農林牧副漁皆宜,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是廣東的產糧區之一;境內水資源充足,滄江河及其15條支流橫貫全區東西,匯入流經本區的西江,飲用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種達14種,富含花崗岩、石灰石、鐵、錳、金、銀等,其中富灣銀礦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獨立銀礦床,銀儲量規模達超大型;高明是珠三角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49.6%,2000年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稱號,2001年,區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處處藍天、碧水、綠地,在工廠林立的珠三角構築了獨特的田園風光。其中合水原始森林,荷城唐代龍窯遺址、靈龜塔,楊梅西坑水庫、萬寶山庄、皂幕凌雲、西安盈香生態園以及有珠三角九寨溝之稱的西安十里綠色長廊是其主要景點。
水陸交通
高明水陸交通便利。西江沿岸線22公里,港口碼頭23個,年吞吐量為40萬噸,沿西江通航香港、廣州、肇慶、梧州等地,直達香港只需2小時50分鐘,已投入運營的三千噸級高明港新貨運碼頭成為周邊地區的貨物中轉站。現有公路總里程719.6公里,公路密度76公里/100平方公里。公路網路分布主要有三縱(蓮金線、肇珠線、高銅線)一橫(廣高線),標準水泥路貫通全區城鄉。
發展情況
多年來,高明根據自身實際,準確定位,明確思路,發揮優勢,真抓實幹,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1999年至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8%;2002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完成工業總產值155.55億元,增長14.3%;農業總產值16.53億元,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8.04億元,增長10%。
三水區簡介
三水區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因西、北、綏江在境內匯流,故名三水。全市總面積874平方公里,轄6個鎮(區),總人口44萬。有海外華僑、港澳合計胞20多萬,是廣東著名的僑鄉。三水資源豐富,擁有水域面積24.85萬畝,主要江河每年流經境內的水量2891.9億立方來。已經開發的礦產有石膏、石灰石、硫鐵礦、油頁岩、岩鹽礦、膨潤土、花崗岩石等,經勘探尚待開發的資源有石油、天然氣、二氧化碳氣、煤、金、銀、鉛、黃玉和石英砂等。
三水水陸交通發達,毗鄰港澳,緊接廣州,佛山等大中城市;廣三鐵路、三茂鐵路和321國道、廣三高速公路橫貫市境,三水大道一級公路縱貫全市南北。設有三水海關、外口岸貨櫃碼頭、可靠泊3000噸級船舶的三水港、進口貨物保稅倉、港澳貨運車輛檢查場和大型鐵路貨場。
改革開放以來,三水區充分發揮僑鄉和地理、資源優勢,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高起點、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經濟、呈現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的喜人局面。自1991年起。連續三年被列入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1993年被評為“中國明星縣(市)”。1994年被列入全國農村本實現小康80個縣市之中。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84.59億元(不變價,下同),工農業總產值189.06億元。
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全區擁有大小工業企業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業47家,健力寶集團和南方鋼板集團被列入廣東省70家重點大型企業集團。目前,三水已形成以飲料建材、電源器材、電子、服裝、家用電器、冶金材料、化工材料、包裝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飲料食品工業十分發達,為全國最大的飲料生產基地,年產飲料達50萬噸,其中健力寶系列飲料、強力天然芒果汁、強力啤酒等深受消費者歡迎。建材工業頗具規模,是廣東屈指可數的建材生產基地之一,水泥年生產能力達500萬噸以上,各種牆地磚年生產4000萬平方米以上。南鋼集團從美國引進的年產10萬噸連續熱鍍鋅板生產線,是我國繼武鋼、寶鋼之後引進的第三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熱鍍鋅板生產線。
農業興旺發達,通過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生產布局,全區實現了稻田、魚塘,蔬菜複種面積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產業結構合理,“三高”農業優勢明顯。優質谷種植面積達八成以上,並辦起了一大批優質高產高效高值的蔬菜、畜牧、水產、水果等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眾多,其中青歧禾花雀、河口河鮮、金本番茄、白坭黑皮冬瓜、南邊鴨和西瓜、大塘雞、樂平蓮藕、蘆苞芥蘭等農副特產名聲大噪,飲譽海內外。
全區商店、商場遍布城鄉,商業網路遍及全國各地。區內建有20多座永久性多功能農貿市場,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西南綜合農貿市場、月桂肉菜市場、園林市場、三水商業城等。此外,還興辦起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專業市場。200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5.43億元。外資投向從以工業為主轉變為工業、農業、旅遊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並重,到三水投資的除港、澳、台地區商人外,還有來自韓國、日本、英國、泰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的商人。
三水境內江河浩蕩,青山綠水,風光綺麗,旅遊資源豐富。近年重點開發建設的三水森林公園,已建成世界第一大臥佛、孔聖園、千佛山、漢臧文化藝術殿堂、養生莊園、鱷魚湖、紀元塔。龍湖遊艇區等一批旅遊項目。此外還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蘆苞祖廟和銀洲貝丘遺址,這些景點經過歷年修葺開拓,己成為旅遊勝地。
1988年,全區實現城鄉自動電話聯網,成為廣東最早實現電話程控化、網路化的地區之一。全市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0萬門,已開通6萬多門。建有無線尋呼機、行動電話、168信息台、珠江聯網合等,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位化。電力與工農商業發展同步,自辦發電廠5座、裝機容量23萬千瓦,全區實行敞開用電。
佛山市主要旅遊景點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廣州市 | 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
深圳市 | 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
珠海市 | 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
汕頭市 | 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
韶關市 | 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佛山市 |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
江門市 | 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
湛江市 | 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茂名市 | 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
肇慶市 | 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惠州市 | 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梅州市 | 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
汕尾市 |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
河源市 | 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
陽江市 | 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
清遠市 | 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
揭陽市 | 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
雲浮市 | 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