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縣

懷集縣

懷集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綏江上游,懷集縣四圍環山,域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餘座,東接陽山縣、廣寧縣,南連德慶縣,西界封開縣和廣西賀州,北鄰連山與連南,是廣東省西北通桂達湘的重要交通樞紐。懷集縣劃18個鎮和1個民族鄉,設22個居委會和300個村委會,總面積3573平方千米,乃廣東省山區縣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懷集縣,秦前,肇慶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東漢,大部分屬廣州,少部分屬交州。時北部(現懷集縣一帶)屬荊州臨賀郡。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縣,分隸4郡,統屬廣州。四會縣、懷化縣隸南海郡;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元溪、端溪、封興、都城、晉化、龍鄉、夫阮7縣隸晉康郡;臨允、新興、南興、單牒、平興5縣隸新寧郡,統屬廣州。
南北朝,分屬廣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設龍鄉、羅平、永熙、賓化、寧鄉、長化、定昌、寶寧、齊安、初寧、永城11縣及廣熙、齊安、齊建、臨賀4郡,分屬廣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設54縣,分屬廣州、成州、建州、新州、瀧州;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縣為高要郡,並置廣州都督府於高要郡。
南朝,劉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劃南海郡四會縣銀屯鄉設立,屬同時所置的綏建郡,地望為今縣中部和東部。劉宋年間(424~453年)分封陽縣立永固縣,地望為今縣南、西南部。南齊年間(479~502年)分封陽縣立洊安縣,屬臨賀郡,地望為今縣西部和北部。
隋朝,開皇九年至大業十三年(589~617年)懷集縣屬南海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齊州、威州分別設治於洊安縣、懷集縣。貞觀元年(627年),懷集縣、洊安縣屬南綏州。開元二年(714年)並永固縣入懷集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四會、懷集、化蒙、洊安4縣隸廣州;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洊安縣為洊水縣。
五代,懷集縣、洊水縣屬南漢興王府(即廣州)。
宋朝,開寶五年(972年)並洊水縣入懷集縣,自此形成今懷集縣的基本境域。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懷集縣隸廣州。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懷集縣改隸湖廣中書行省賀州。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隸廣西梧州府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懷集縣由梧州府改隸平樂府信都廳。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改隸廣西梧州府。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屬廣西平樂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24日懷集解放,仍隸廣西省平樂行政專員公署。
1951年5月托廣東省西江專員公署代管。
1952年3月劃歸廣東省,屬西江專員公署;同年12月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2月屬高要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懷集縣與開建縣合併稱懷建縣。
1959年1月復稱懷集縣,屬江門專員公署。
1961年4月分出開建縣,仍稱懷集縣,隸屬肇慶專員公署。
1968年3月屬肇慶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3月屬肇慶地區行政公署。
1988年1月~2000年,屬肇慶市管轄。縣人民政府駐地懷城鎮。
2003年11月17日,撤銷泰來鎮併入中洲鎮。

行政區劃

懷集縣懷集縣
懷集縣劃18個鎮和1個民族鄉,設22個居委會和300個村委會。
懷城鎮:興賢、育秀、永安、永光、文化、上郭、河南、幸福、高第、永紅、山城(11個居委會)。譚舍、龍灣、盤寨、譚雲、利鳳、石龍、車頭、龍西、譚勒、大象、揚名、羅龍、廟咀、富揚、懷高、木蘭、蒼龍、高鳳、盤鳳、梅石、大梨、大龍、平南、黃崗、眉田、順崗、三斗、官塘、共和、高龍、永平、珠洞(32個村委會)。
閘崗鎮:陳連、共和、大逕、龍山、龍福、善福、前途、郊際(8個村委會)。
坳仔鎮:墟鎮居委會、仕儒、坳仔、羅大、璃玻、大同、仙溪、上洞、豐亨、渡頭、美南、七甲、階洞、坑口、魚南、魚北、盤布(共1居委會16村委會)。
汶朗鎮:草朗、華新、汶朗、平龍、汶塘(共5村委會)。
甘灑鎮:羅愛、下屈、雨凌、永富、上屈、屈東、小布、金龍、石梅、錢村、羅密、小竹、南洞(共13村委會)。
鳳崗鎮:墟鎮居委會、金坪、龍鳳、新鄉、麥村、四村、下南坑、上南坑、桃花、馬頭、石灣、龍門、上磴、麻地、利民、白坭、帶下、上良、桂坑、黃石、孔洞(共1居委會20村委會)。
洽水鎮:墟鎮居委會、洽水、豐敘、珠崗、羅崗、社背、魚田、東園、旺蘭、坡下、小江、新田、桂嶺、溪村、茶岩、麗洞、八洞、七坑、黃沙、白水、大洞田、石瑩(共1居委會21村委會)。
梁村鎮:墟鎮居委會、梁村、永攸、光明、鎮武、民田、大連、百德、加德、湘田、沙田、欄馬、鎮興、沙寧、洊水、永紅、花石、石矮(1居委會17村委會)。
大崗鎮:墟鎮居委會、大崗、集義、譚英、地厚、梁水、均義、石田、富樓、譚珠、秀林、上亭、嶺崗、大鐘、上石、莫屋、連會、白鶴、石群、四保、鎮南(共1居委會20村委會)。
崗坪鎮:墟鎮居委會、曾村、興義、謝屋、龐廟、紅星、地靈、沙騰、睦淵、關塘、四隆、四和、太原、維安(共1居委會13村委會)。
冷坑鎮:墟鎮居委會、三坑、西洲、雙甘、龍崗、譚廟、樓邊、水口、譚汶、上愛、愛二、愛三、愛一、五星、譚新、前進、冷坑、和平、譚福、田心、團結、成賢、崗腳、朗照、熔爐、忠誠、紅勝、富瑞、金吳、江山、桐光、龍凼、紅村(共1居委會32村委會)。
馬寧鎮:馬寧、蘇沙、塘崗、姚塘、珠崗、明星、鋼鐵、蔡屋、富禮、東升、湖朗、譚播、寨村、新龍、金群、群龍(共16村委會)。
藍鍾鎮:沙平、平安、佛甘、古城、太平、雙興、下竹、上竹(共8村委會)。
永固鎮:龍田、蒼嶺、多安、聯安、宿安、永良、保良、保全、朝進、富祿、富德、富邦(共12村委會)。
詩洞鎮:墟鎮居委會、萬詩、六蘇、實源、中和、雙龍、金華、詩洞、保全、安華、龍鳳、豐安、建豐、雲田、鳳艷、健營、六龍、仁和、安南、金沙(共1居委會19村委會)。
橋頭鎮:墟鎮居委會、金星、保豐、徐豐、新平、新興、新寧、徐安、鳳真、六竹、岩旺、岑元、豐大、紅光(共1居委會13村委會)。
中洲鎮:墟鎮居委會、馬崗、會龍、水下、中心、糯塘、根枝、李崗、魚藤、蒲洞、白良、泰東、塘頭、龍潭、泰西、三聯、泰南(共1居委會16村委會)。
連麥鎮:墟鎮居委會、蓮社、倉社、王華、長崗、大廟、萬坪、步崗、文崗、增石、四烏、石坑、上鳳、福鹿、下坑(共1居委會14村委會)。
下帥壯族瑤族鄉:東西、竹六、車福、黃翰、山奢(共5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

懷集縣地處北緯23°28′07″~24°23′30″、東經110°52′09″~112°30′49″。位於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北江支流綏江上游。東接陽山、廣寧、南連德慶,西界封開和廣西賀州,北鄰連山與連南。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是肇慶市縣域最大的縣。

地形地貌

懷集縣四圍環山,域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多座,北部占53座。坐落在縣域東北角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是肇慶市的最高峰。地勢自北部和西北部向東南部傾斜。西部是盆地平原,面積近400平方公里,乃廣東省山區縣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鄉。中部、東南部是丘陵,是農林兩業並舉之區。地處中部低丘的縣城海拔52.4~54.l米,縣城南郊最高的塔山海拔也只有253米,比東北部洽水鎮石瑩鄉的水田還低200多米。東部至北部是山區,是盛產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橋頭鎮是岩溶地貌地區,峰秀岩幽,溪清流碧,乃廣東省省級旅遊風景區。

氣候

氣溫
懷集縣懷集縣
由縣氣象台測獲的氣溫資料統計,懷集縣1979~2000年年平均氣溫為21.1℃(攝氏度。下同),平均最高是1998年的22.0℃,平均最低是1984年的20.2℃。月平均氣溫從2月開始逐月上升,至7月達最高。候平均氣溫從2月第二候開始逐候上升,到7月第四候達最高。日極端最高氣溫39.4℃,在年1989年7月17日;日極端最低氣溫-2.4℃,在1999年12月23日。
降水
縣內雨量充沛,但年際和月際變化較大,區域分布也不均,具有北部多於南部的特點。1979~2000年縣氣象台實測年平均雨量為1782.0毫米,是肇慶市區域雨量最多的縣。年雨量最多的是1997年為2231.7毫米,最少的是1991年為1264.8毫米。月雨量最多的是1989年5月為552.2毫米,最少的是1989年11月為0.0毫米。日雨量最大的是1999年4月26日為188.9毫米。暴雨(大於或等於50毫米)主要在4~6月的前汛期,占暴雨日數的70%。如受颱風低壓等特殊天氣系統影響,在冬季也有暴雨等強降水出現。
日照和蒸發
在縣氣象台位置(縣城上郭村周屋邊),累年實測年總日照時數為1319.4~1951.9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60.2小時,月平均日照時數2月的46.3小時為最少,9月的213.3小時為最多。日照月極值最多是1992年10月的265.8小時,最少是1982年3月的7.3小時。日照百分率3月最少為13%,10月最多為53%。
縣氣象台測得的年蒸發量,1986年的1563.9毫米為最大,1981年的1186.1毫米為最少,年際變化幅度為377.8毫米;月際變化一般由最少的2月55.6毫米開始逐月增加,到7月達到最大182.6毫米,以後又逐月減少。
地溫與霜凍
累年平均地面溫度為23.9℃;最高的是1998年為24.7℃,最低的是1995年和1996年,均為22.8℃,地溫年際變化幅度為1.9℃;月平均地溫最高的是在7月為32.5℃,最低的是在1月為13.8℃,月際變化幅度為18.7℃;地溫累年極端最高為67.8℃,在1979年7月25日,最低為-6.1℃,在1999年12月23日。
累計平均年霜日為9.1天,平均初霜日是12月15日,平均終霜日是2月2日。初霜日最早是1992年11月10日,終霜日最遲是1986年3月3日。累年霜日最少的是1984~1985年,僅有1天;最多的是1983~1984、1985~1986年,分別是23、25天。累年平均無霜期310天。
氣壓與風
縣氣象台實測累年平均地面氣壓為1006.9hpa(百帕),最高是1029.6hpa,出現於1996年2月20日和1999年12月22日;最低是985.0hpa,出現於1985年6月20日和1986年7月12日。
懷集縣遠離海邊又是山區,即便受颱風影響也沒有大風天氣,但受強雷雨或颮線影響時會有局地陣性大風出現。大風一般出現在夏秋季節。
濕度
累年平均相對濕度年際變化範圍為77~83%,相對濕度年最大值是1981年為83%,最小值是1999、2000年,均為77%;月最大值是1981年4月的89%,月最小值是1996年11月的65%。縣內空氣濕潤,但地域分布以北部林區最大,南部中部次之,西部略少。
雷暴
年平均雷暴日數為89.7天,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共118天,最少的是2000年的67天。雷暴主要出現在每年的4~8月,3月和9月次之,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也有出現。強雷暴出現時,常有雷電災害和降雨。

水文條件

懷集縣向來有“一江兩河二十一水”之說,一江指的是綏江,屬北江支流,自縣城東南而遠流珠江入南海;兩河指中洲河和鳳崗河;二十一水是馬寧水等一二級支流的二十一條河流。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懷集縣山高林密,解放前豺、狼、虎、豹4種猛獸多而猖獗,常進村入屋覓食,傷人、傷禽畜事件屢有發生;解放後,為保護生產和人畜安全,予以大力捕殺,到20世紀60年代初只有少量倖存,到了60年代末,即使在境內的深山老林也未發現這類野獸。只有果子狸、黑腳狸、木狗、步狗、白額狸、黃鼠狼、抓雞虎(貓狸),此外還有猴子、石羊、山豬、黃猄、箭豬、水獺、穿山甲、蝙蝙、老鼠。

植物資源

懷集生產水果,我中華獼猴桃、棠梨、豆梨、刺梨、山柿、桃金孃、酸藤果金櫻子、胡桃、山楂、板栗、香椽、枳殼、佛手、棉桃、梅、李、橄欖、山龍眼、酸棗、枇杷、金屏、金果、檸檬、菱角、荸薺、蓮子、刺椎等。

山嶺資源

懷集縣是廣東省重點林業縣,杉樹、松樹、雜樹等源豐富,“懷集木”早已聞名遐邇。解放前,懷集木材已遠銷珠江三角洲十幾個縣市。解放後1950—1985年,目調國家木材571.71萬立方米,約占廣東省木材產量的9%。
全縣宜林山地25.9萬公頃,約占全縣總面積的72.5%。山地土壤有4個土類,大部份為紅壤土和赤紅壤土,其次是山地黃壤土和南方山地草甸土。土壤的分布因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異,藍鍾現部一泰來北部一中洲南部一連麥北部一汶朗北部一甘灑北部一線以北是紅壤土類,以南是赤紅壤土類;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多南方山地草甸土,600—1200米為山地黃壤土,600米以下是紅壤土、赤紅壤土。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2—4%左右。
懷集縣山林以亞熱帶叢林為主,混生著多種喬木和稠密灌木,構成穩定的山林植被群體,有用材林,經濟林、竹林、灌木林等幾大類,各類都有許多樹種。用材林主要的樹種是杉樹和松樹。杉樹面積和蓄積量均占山林總數的30%左右;松樹面積和蓄積量均占山林總數35%,大部分是馬尾松,其次是70年代引種的美國濕地松和小量廣東松;其次是雜木,有紅、白、檫木(浪沙)、火力楠、香楠、荷木、重陽木、香椿、苦楝、銀華、泡桐、黃柞、山烏桕、山龍眼、山枇杷、鴨腳木、金葉白蘭、紅豆樹、石斑木(狗骨木)、楓香、酸棗、竹柏(鐵甲樹)、黑格木、樟樹、三尖杉、山杉等40多個樹種。經濟林有油茶、油桐、烏桕、茶樹、山蒼子和果樹等。果樹、茶樹、油茶、油桐等主要為人工載培,其他則靠野生,混生於其他林木之中,數量不多。竹子有茶稈竹、青皮竹、篙竹、粉單竹、勒竹、茅竹、吊絲竹、楠竹、觀音竹等共60多種。灌木林有茶絡樹、水團花、桃金孃、崗松、玉葉金花數十種灌木樹,單獨成林或混生於用材林中。隨著人工和飛機播種育林面積增加。純灌木林逐漸減少。此外還有風景樹。解放前有榕樹、桂花樹、黃檀樹、回椿樹、相思樹、按樹、黃槐樹、合歡樹、秋楓樹、鳳凰樹;解放後陸續引種木麻黃、南洋杉、銀杏、天竺葵、柏木、女貞子、白千層、白玉蘭、洋紫荊等。

礦產資源

懷集縣懷集縣
懷集縣礦產資源有鎢、鐵、水晶、石棉、錫、金等30餘種,主要分布在洽水,甘灑、汶朗、中洲、鳳崗、藍鍾等區。至1982年已查明儲量約4438萬噸,品位42—68%,儲量超過100萬噸的礦點有9個,其中較大的將軍頭、東坑和汶塘,儲量分別為800萬噸、370萬噸、270萬噸。採礦山、連麥、中洲、坳仔、甘灑、洽水、鳳崗、永固等區,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民間已經開始零星開採;鎢礦主要分布在多羅山一帶,品位WO30.6—1.3%,連續開採已27年,據查儲量今已無多。此外,鑽、鉍礦分布在洽水蒲屏嶺,有開採價值。還有雲母、石英、冰洲石分布在鳳崗、洽水。石灰石主要分布於橋頭、中洲、梁村。磷分布在汶朗。砷、錳、銅分布於中洲、橋頭。鉛、鋅、鉬、銀、錫主要分布於羅山,為鎢礦的伴生金屬,作副產品回收。稀有金屬鈹、鈮、鉭等主要分布於在下帥、洽水。

水電資源

懷集縣內河流眾多,有“一江八河二十一水”之稱,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2.89萬千瓦,可開發量22萬多千瓦。

人口

2016年,懷集縣總戶籍人口110.8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58.0萬人,女性人口52.85萬人,人口性別比為109.7(女性為100),全縣人口出生率14.9‰,死亡率4.81‰,自然增長率10.09‰。年末全縣常住人口84.58萬人,增長0.6%。

政治

縣委書記:黎曉華

經濟

綜述

2016年,懷集縣生產總值230.08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57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58.60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97.92億元,增長3.9%。三大產業構成比例31.97:25.47:42.56。按常住人口計,人均生產總值達27287元,同比增長3.9%。
2016年,懷集縣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4億元,同比下降31.57%。其中:稅收收入3.17億元,同比下降3.3%,非稅收入占全縣一般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88%。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84億元,增長4.85%。
2016年,懷集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7%,其中食品類、衣著類價格上漲是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分別比上年上漲3.2%、2.7%。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2%。
2016年,懷集縣從業人員61.69萬人,比上年增加2110人,增長0.3%,其中縣內從業人員38.98萬人,縣外從業人員22.71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5807人,同比下降4.88%,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2%,比上年末下降2.11個百分點。
2016年,懷集縣GDP能耗是0.4648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6.7%,低於全市平均水平(0.492噸標準煤/萬元)。
2016年,懷集縣固定資產投資在搞好民生工程和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點項目拉動下有新的發展。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92.74億元,增長2.1%。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15.31億元,比上年增長66.2%。2016年新增固定資產(項目完工投產後)59.90億元,下降61.2%,其中新增房地產4.78億元,下降46.0%。

第一產業

懷集縣懷集縣
2016年,懷集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91億元,增長5.4%,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分別為47.13億元、24.46億元、26.21億元、2.73億元、1.38億元,增長分別為7.4%、8.7%、-1.6%、7.6%、6.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4.15億元,增長5.4%,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39.65億元、20.46億元、11.26億元、2.19億元、0.59億元,增長分別為7.4%、7.4%、-5.2%、7.8%、6.6%。
2016年,懷集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4.28萬畝,下降0.24%;油料種植面積65191畝,增長0.005%;蔬菜種植面積210052畝,增長0.65%。水果年末實有面積136404畝,比上年增長11.31%;茶葉種植面積11386畝,增長3.11%。
2016年,懷集縣糧食產量27.32萬噸,下降0.24%;油料產量1.03萬噸,下降0.96%;蔬菜產量54.06萬噸,增長3.11%。水果產量27.68萬噸,增長14.16%;茶葉產量1756噸,增長9.07%。
2016年,懷集縣實有林地面積398.41萬畝,下降0.003%。同時,嚴格執行《森林法》,加強林業的造、封、管、護制度,有效地保護和培育了森林資源,年底全縣實有活林木蓄積量1422.91萬立方米,增長3.62%,森林覆蓋率為70.61%,比上年高0.23個百分點。
2016年,懷集縣肉類總產量9.68萬噸,下降1.77%。全年水產品總產量2.97萬噸,增長6.38%。
2016年,懷集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4.06萬千瓦,增長0.53%;施用化肥13.77萬噸,下降0.01%;有效灌溉面積328815畝,旱澇保收面積300139畝,農村用電量11250萬千瓦時,與上年持平。

第二產業

2016年,懷集縣工業生產低速運行,全年工業完成總產值184.66億元,增長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86億元,增長2.8%;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33.80億元,增長4.6%。工業增加值56.2億元,增長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9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7.76億元,下降3.6%;實現利稅總額24.85億元,同比下降5.0%。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3家,與上年持平,實現增加值3.07億元,增長3.9%。

第三產業

2016年,懷集縣共接待遊客353.8萬人次,比去年增長8%,其中港澳台遊客16.83萬人次,外國遊客9.11萬人次;縣內組團到外地游8.63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5.8%;旅遊總收入13.3億元,比去年增長8.1%。全縣新增旅業客房110間,床位230多個,酒店年平均開房率達到80.5%。
2016年,懷集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55億元,增長7.3%,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50億元,增長5.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3.05億元,增長1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消費品零售額54.18億元,增長7.0%;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7.38億元,增長10.2%。城鄉集貿市場在農副產品供應豐富的情況下,成交活躍,全年城鄉集貿市場貿易成交額46.91億元,增長5.63%。
2016年,懷集縣外貿進出口總值(海關口徑)43681萬元,增長3.0%,其中外貿出口總額41817萬元,增長6.0%,進口總值1864萬元,下降36.98%;全年實際吸收外資1021萬美元,下降74.46%。
2016年,懷集縣金融系統存款餘額達149.34億元,同比增長12.3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9.47億元,同比增長11.57%。年末金融系統貸款餘額74.48億元,增長11.12%。
2016年,懷集縣各保險公司保費總收入2.46億元,增長9.6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9億元,增長11.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懷集縣懷集縣
2016年,懷集縣普通學校在校學生18.69萬人,下降3.2%。其中:國小生8.71萬人,增長0.9%,中學生4.63萬人,下降13.5%。2016年聯考,我縣上本科線2231人(比去年增加373人),上三A線以上人數4080人(比去年增加531人),均排名全市第一。
現懷城鎮中心國小綜合樓(東幢)已投入使用,新增學位480個,綜合樓(西幢)正進行室內裝修;詩洞鎮豐安教學點新建的教學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鳳崗鎮中心國小及該鎮碲下教學點分別新建的教學樓已招標等前期工作。落實好學前教育困難家庭幼兒生活費補助工作,從2016年起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2016年全縣共有3516名幼兒受惠。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免學費補助標準,補助標準達到上級要求(每人每年3500元),2016年共向縣內中職學校學生髮放補助金287.7萬元,受惠人數822人。

科技事業

懷集縣懷集縣
截至2016年,懷集縣R&D投入占GDP比重達0.4%,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10.2%;發明專利申請量3件,發明專利擁有量11件,全縣研發人員達522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懷集縣新建鄉村數字閱覽室264家,實現村級數字閱覽室全覆蓋。19個鎮(鄉)文化站被評為省一級站,縣文化館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縣博物館完成了展廳改造,改善了服務環境。全面推進鎮(鄉)文體廣場、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今年建設鳳崗、橋頭、下帥三個省級鎮(鄉)文體廣場示範點和冷坑譚廟省級村文體廣場示範點。啟動新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項目建設工程,“新三館”選址懷城鎮鳳基嶺,立項已通過,其他工作正逐項推進。舉辦曲藝演出、歌唱舞蹈比賽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進下帥創先工作,下帥鄉被評為2015—2017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重點抓好傳統舞蹈《馬舞》、《彩鹿舞》、《七星燈》等申報縣級非遺保護項目,為申報省、市級非遺保護項目作準備。

衛生醫療

截至2016年,懷集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含診所、衛生站)789個,同比增加0.3%;醫療單位病床數3096張,增長13.2%;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307人,增長5.9%,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07人。

體育事業

懷集縣懷集縣
截至2016年,懷集縣老年人門球中心全面升級改造晉升省門球訓練基地。競技體育成績優異,喜訊頻傳。2016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梁小靜勇奪女子60米冠軍;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的2016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北京站)上,代表國家隊出戰的我縣運動員梁小靜與隊友合作勇奪女子4×100米接力冠軍,並刷新了該項目21世紀亞洲最好成績;我縣運動員盧童娟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2016年“蒙牛杯”全國柔道錦標賽上,奪得女子57公斤級金牌;莫家蝶、莫笑在2016年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上,奪得女子4×400米接力冠軍,並打破該年齡組別全國紀錄。在2016年廣東省青少年賽艇錦標賽上,懷集籍運動員奪得8金2銀4銅的佳績;在2016年廣東省青少年皮划艇錦標賽上,我縣運動員亦摘得1金1銀1銅;在遼寧省舉行的2016年全國少年拳擊錦標賽上,懷集運動員龍敏琪勇奪女子乙組38-40KG冠軍。在11月18日閉幕的肇慶市第十屆運動會上,我縣代表團以4555.25分的優異成績,勇奪團體總分第二名,取得我縣代表團在市運會歷史的新突破。成功承辦多項省級大型體育賽事和市運會閉幕式。我縣成功舉辦了2016年廣東省老年人太極拳、劍賽、2016廣東省青少年柔道錦標賽、2016年廣東省武術套路(傳統項目)錦標賽和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等獎賽)、2016年廣東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肇慶市第十屆運動會閉幕式。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懷集縣城市月均低保標準農村由上年的380元/人調整至450元/人,城市為500元/人;散居孤兒月均最低養育標準由原來的760元/人調整至860元/人,福利機構中心集中供養孤兒月均最低養育標準由原來的1240元/人調整至1350元/人。2016年,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含離退休)共54720人,增長7.85%;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共941105人,同比下降1.17%,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0089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01016人;參加失業保險35339人,增長1.05%,參加工傷保險23731人,增長1.04%,參加生育保險19179人。全年徵收社會保險基金合計39638萬元,年末五種保險基金累計結餘15571萬元,下降10.07%。

交通運輸

截至2016年,懷集縣機動車擁有量155494輛,增長1.84%,其中:機車122812輛,下降9.29%,小型汽車32267輛,大型汽車415輛。年末實有出租小汽車54輛,縣內公共汽車38輛。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9733萬噸公里,下降4.84,其中:公路運輸17723萬噸公里,下降0.61%;旅客周轉量16191萬人公里,下降2.48%。

歷史文化

語言

懷集客家話分布在6個鄉鎮,17個村委會,總人口約4000人。懷集客家話可分為"梅城型"和"長樂型"兩類。它保留了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客家話的特點,又在懷集粵方言影響下產生了一些變異。

文化場所

1979~2000年,縣內的文化活動設施、場所先後有縣文化館、縣圖書館、懷城影劇院、縣博物館的樓房館舍等大項目建設和鎮(鄉)文化中心的建設。
縣文化館原在懷城鎮人民路一座磚木結構的樓房內辦公(毗鄰縣實驗國小),使用面積約400多平方米。1980年館辦不定期綜合性內部刊物《懷集文藝》易名《燕岩》出版發行,免費贈送讀者。1981年在工業大道二路43號建成新館,建築面積1055平方米,有工作人員10人(2000年13人),內設文藝創作輔導組、社會文化表演輔導組、美術攝影書法輔導組、文物組。有全套攝影器材、電視機、舞台和燈光、音響、民族樂器、布幕、服裝等演出設備。1981年起,縣文化館開展“以文補文”活動,先後開設營業性的遊藝室、桌球室、錄像室、文化服務部,舉辦音樂、書畫、舞蹈等培訓班。1982年獲肇慶地區行政公署文化局櫥窗宣傳圖片工作優異成績獎,2000年被肇慶市文化局評為送戲下鄉先進集體,同年遷到西區懷集縣文化藝術中心新樓辦公。
縣圖書館是縣內唯一的公共圖書館。1981年與縣文化館在縣城人民路共用一幢樓,1982年後獨自使用此樓。1985年在環城北路建成新圖書館大樓,占地面積1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分別由一座4層、一座2層的樓房組成,是園林式建築。內有水池、草地、花圃,環境清靜。館名“懷集圖書館”用30年代中期題懷集縣立圖書館的馬寅初手書。新圖書館設有書籍外借室、報刊閱覽室、兒童閱覽室、老幹部閱覽室、科技閱覽室、采編室各1個,視聽室2個,藏書庫3個(可藏書30萬冊)。全館閱覽座位400個。館內有為工廠、企業和鄉鎮、村級圖書室服務的流動書車一輛。1986年起,利用館內的視聽室開展各種專題講座,自辦或聯辦各種有償服務培訓班,出租少量門面場地,以彌補經費之不足。同時與20個農民專業戶掛鈎(其中外縣12戶),對口提供科技信息、資料。2000年藏書8.15萬冊,其中古籍珍本5000多冊。藏書以社會科學、文學書籍為多,占60%;訂有國內報紙45種56份,雜誌、期刊202種312份。全開架式借閱書刊,平均每天進館閱覽400人次,借書刊約150冊次。1989年獲廣東省文化廳授予“文明服務集體”稱號,1994年被廣東省、肇慶市文化主管部門評為二級館,1999年因藏書量和有關設備未能跟上規定要求降為三級館。
縣博物館1992年成立,人員由縣文化館文物工作人員為基本隊伍。同年在縣城城中路舊縣城四門之一的北門保集門舊址建築縣博物館大樓,1995年建成。總投資150多萬元,占地面積1780平方米,建築面積1210平方米,曲尺形博物館大樓高3層。館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館內設歷史文物展廳、機動展廳、文物庫藏室等。1998年,被列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有幹部職工5人,現存文物220多件,其中二級文物16件,三級97件。
1999年,將縣婦幼保健院在縣城西區的用地及其新建大樓改作縣文化藝術中心,解決縣文化館館舍的不足,同時完善縣城“三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兩院”(影劇院、電影院)建設。完善文化站的配套設施,獲得廣東省文化廳發放9個鎮的文化配套器材,包括彩電、VCD機、電影放映設備、舞檯燈光音響、樂器、書架、桌椅等(價值7萬多元)。2000年全縣有18個鎮(鄉)建起文化中心大樓,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總投資1893萬元。是年懷集縣被省政府授予“廣東省實施《南粵錦繡工程》文化先進縣”稱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事業建設先進單位”稱號。縣電影公司1981年前稱縣電影管理站,為事業性質、企業管理單位。1982年從縣城人民路懷城電影院右側平房,遷到解放中路新樓辦公,改稱縣電影公司,內設辦公室(經理室)、政工股、發行股、技修組以及財會室。下轄人民電影院(1983年改稱懷城電影院)、梁村電影院、2個大機(35毫米)隊和15箇中機隊、23個小機(8.75毫米)隊。1984年縣政府投資128萬元建設、坐落縣城解放中路的懷城影劇院落成使用。該院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52平方米,觀眾座位1527個,其中樓座507個,地座990個,雙人廂座15個。舞台淨空高19米,寬34米,深16.15米,面積548.65平方米,台前有音樂池,面積71.5平方米,可供大型劇團演出。後樓化妝室,面積129.2平方米,二、三樓有可住50~60個演員的宿舍。前二樓和樓下為觀眾休息室,三樓為放映室,地座有鼓風設備。1988年縣電影公司開設鐳射投影、錄像放映、歌舞廳、飲食、旅業、摩托維修等項目經營。1991年懷城影劇院安裝中央空調,購置成套音響設備。1994年後,社會錄像放映室增多及電視普及面不斷擴大,鎮(鄉)電影院的上座率日趨下降。1996年後縣城電影院和影劇院的觀眾人數也不斷減少,靠組織專場和特供片維持放映,電影公司負債經營,鎮(鄉)電影院和個體電影隊先後歇映,懷城電影院轉為出租場地,懷城影劇院處於半開半關狀態。
縣粵劇團前身是懷集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懷集縣文工團,1978年改稱今名。從文藝宣傳隊起,一直沒有自己的固定團部,先後借用縣總工會的工人文化宮、縣委黨校的學員宿舍和會場,作演員住宿和排練場地。1982年縣政府撥給興建粵劇團排練場兼演員宿舍用地670平方米,但由於基建經費未落實,建地基之後停工。1987年停辦縣粵劇團,保留5名骨幹協助縣文化館開展社會文化輔導工作,其餘人員安排其他工作。2000年在職4人。
鎮(鄉)文化站1979年全縣有21個公社文化站,工作人員一部分為事業幹部或職工,另一部分為社養(公社自籌資金髮放工資)人員或由公社幹部兼職。1984年區文化站定為當地政府屬下的民眾文化事業機構,業務上歸縣文化局管理。2000年,全縣有鎮(鄉)文化站21個,工作人員28人。
1979年,社、場的文化站大多是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興建的公社大會場作為放映電影、舉辦文藝演出的主要場所。進入80年代社、場的文化娛樂場所開始改善,橋頭公社1982年6月建立文化中心,內設影劇場、文化站辦公室、售票房、宣傳專欄、圖書閱覽室、遊藝室、講座室、書畫展覽室、籃球場等。1986~1995年,全縣有13個鎮(鄉)建成文化中心大樓。其中坳仔鎮重新設計、改影劇場前樓建設成一座外型似一艘艦艇的文化中心大樓,總投資70多萬元,建築面積1848平方米,使用面積1268平方米,樓高6層;內設卡拉OK歌舞廳、圖書閱覽室、娛樂室、培訓中心、展覽室、電視差轉台、廣播室、錄像室、文化服務部、宣傳櫥窗、影劇院等較具特色。1997年坳仔鎮文化站被廣東省評為特級站。

文物管理

一、文物
懷集縣的文物、文物古蹟可溯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1978年,廣東省岩溶洞考察隊在橋頭地區多個岩洞發現有大象、犀牛、鹿、大熊貓等古脊椎動物化石;在梁村花石的岩洞發現古人類使用過的粗陶殘片石器和用火遺蹟;在綏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欄馬、眉田、永富等地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以及幾座春秋、東漢墓葬。古蹟遺址主要有欄馬崗遺址、眉田山遺址、永富山遺址、龍灣古縣城遺址、洊水古縣城遺址、威州古城遺址、永固古縣城遺址、懷城原城牆遺址以及近代的南區農民協會舊址、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墟”遺址等。古建築主要有文廟、集義堂、文昌閣、粵東會館、濟我梁公祠、雙祿祠、陶然亭、蘇鳳茶亭、孔洞村古建築群等。古墓有欄馬山春秋墓、馬寧東漢墓、三坑東漢墓、懷城興賢唐墓、塔山明墓、幸福三斗李什八墓、冷坑愛三譚盛發墓等,還有摩崖石刻多處、碑刻一批。文物方面主要有烈士紀念碑、童子軍帽、左輪槍、土炮等一批革命遺物;有銅鼓、古錢幣、獨木舟、古象化石、鐵鐘、鐵香爐等一批出土文物,有明成化年間皇帝嘉獎給譚盛發的錦幛等傳世文物,有《真愚草》古書,石鏟、石鑿、石斧、陶器、鐵器、銅器、木器等一批庫藏文物。名勝景區主要有塔山風景區、燕岩風景區、花石洞天、六祖岩等。以下從新發現或新變化角度擇記數處。
六祖庵在今懷城鎮河南路95號。明朝崇禎十四年(1641年)由知縣李盤倡建。時江蘇句容李盤蒞懷任知縣,獲悉六祖惠能自湖北黃梅東山寺返南嶺棲隱,在懷集隱居十多年,又據百姓所傳縣城河南附近有六祖小憩處,又有原昔“上人雪雲飛賜而來,約蒲塞輩,潔淨居於其(石井)下,祀南宗得法”,便帶頭捐資在此地建剎供鄉人修禪謁拜,得眾回響,“共布白鏹助成”。六祖庵因近石井,又稱“石井庵”。
懷集縣圖書館懷集縣圖書館
石井位於縣城河南今縣第一建築公司門前左側。此井傍依大石,泉水清澈甘洌,四時不涸。此井為懷陽舊八景之一,名為“石井寒泉”。因井近六祖庵,故又稱“六祖井”。
矛沖戰壕位於懷城鎮橫洞村背後山坳。矛沖是解放前懷城至坳仔公路的一段。矛沖戰壕是1944年縣內民眾為阻擊侵華日軍竄襲懷集而開挖的工事,共七條,環形明溝,長短不一,深約一米。當年有地方武裝人員扼守。
陶器1995年懷城鎮富楊坑口村一農戶挖屋宅地基時發現。有漢朝陶罐2件,陶雞、陶牛、陶鴨各1件,陶杯3個;同年在大象村發現晉朝陶屋1件,陶穀倉1件,陶碗、陶動物多件;唐代的陶罐2件、陶紡輪2個。
花石洞天位於縣城西20公里的梁村花石村和石矮村,13座石灰岩石峰拔地而起,聳峙於方圓十數里的平疇綠野中。諸峰形態各異,有像馬、像羊、像蝙蝠、像蝦者,構成一個天然的花石景區。古懷陽新八景所稱“花石洞天”即此。抵70年代末,由於附近民眾就石峰取石燒石灰,經多年對石山的大量采鑿,其中蓮花峰、天馬岩、沖天岩、飯甑石及80年代初先後被炸掉,陳屋石、遊仙石、三寨石、望岳岩、丹山岩、道士岩、雲女峰、峰劍石、三百石亦受到不同程度破壞。1984年,縣政府頒發通告,採取措施加以保護。花石諸峰均有岩洞,曲徑通幽,神工鬼斧而成奇岩怪石,且各遺美麗傳說。古代遊客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其中的石刻“丹山赤水”的“山”“水”豎劃中分別鑿有“溪汲岩前月”“峰連天上雲”句。
二、文博管理
文昌塔文昌塔
1979~1982年,縣內文物博物管理由縣文化主管部門附帶負責。1983年下半年成立懷集縣文物普查隊,開展全縣的文物普查,對詩洞革命老區和現存的圖書館舊址、文昌閣、燕岩、六祖岩、花石諸峰(洞)、古城遺址等作初步勘查,整理部分資料,回收歷史文物。1984年春節舉辦文物展覽。同年3月,縣政府發布《關於保護花石諸峰和文物古蹟的通告》,把文昌閣、丹山岩、望岳岩、道士岩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豎一碑,上刻“懷集縣重點保護文物”等字。
1984年繼續對古代的、近代的、革命的、民族的、民俗的、生產和生活的文物進行普查、收集和整理,多次組織開展文物法規的宣傳、學習活動。1990年底,成立懷集縣興建博物館暨修繕文昌閣領導小組,領導開展相關工作。1993年縣人民政府撥款40萬元,按原貌重建文昌書院。同年,組織全縣文化幹部、職工300多人參加《中國文物報》舉辦的文物保護法有獎問答活動,又先後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000冊在縣內贈閱。年底,成立懷集縣文物管理委員會。1991~1995年,利用會議、電台、電視台、宣傳車、牆報等宣傳工具和陣地宣傳文物保護法,計有縣領導就文物保護工作在有關會議和電視上發表講話10次,出動宣傳車70台次,張貼拉掛標語橫額40條,印發《文物保護倡儀書》2萬份、《文物保護法》800份,教育幹部民眾自覺保護、上獻文物,使私自挖掘、毀壞、販賣文物的現象大為減少。1995年,對包括文昌閣、燕岩、花石諸峰、六祖岩等一些名勝景點進行修復、管護和修建塔山公園,同年建成懷集縣博物館大樓。1997年5月和7月,兩次大範圍宣傳文物保護法,開展“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請廣東省專家鑑定館藏文物,鑑定現館藏二級文物16件,三級文物79件。1998年起,縣博物館實行每周一、三、五向民眾開放文物展廳。2000年做好文昌書院等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工作。

地方特產

六十日黃菜六十日黃菜
一、“六十日”黃菜是農家用蘿蔔葉莖曬至半乾後醃製的一種酸菜。“六十日”黃菜,因其生長60日便收穫醃製得名,生產歷史已久。“六十日”黃菜可蒸、炒、炆、煲湯,和以肉類味道更佳,清熱解暑,開胃消食。
二、玉米
橋頭鎮石灰岩地區種植生產的玉米俗稱粟米,是橋頭鎮民眾的主食之一。粟米粒表皮光滑,色澤紅黃,皮殼薄、澱粉多、有甜味,營養豐富。
三、玉米雞
橋頭鎮農家專用玉米飼育的三黃雞被當地人叫作粟米雞。其雞,皮黃爽脆,肉嫩滑鮮美,是酒家食店和民眾首選的肉用雞,銷往肇慶、廣州等地。
四、崗坪切粉
崗坪鎮以本地優質大米為原料,經過磨漿、蒸煮、曬乾、切絲等工序製作的米粉。此粉,採用傳統工藝製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具有柔韌、軟滑、耐煮不易爛、口感好的特點,解放前已是馳名產品。但由於一直是單家獨戶作坊式生產,致較長時間內產量少、經濟效益不大。
五、茶葉
懷集向有以茶待客的禮俗,“貴客進門先敬茶”。縣人喜歡飲茶也善植茶採茶,解放前已出產有鳳崗冷瓮茶、洽水石瑩茶、詩洞白崖茶、下帥羅勒茶、藍鍾岳山茶等名茶。60年代~70年代,辦較大的縣茶場,又在公社、大隊的林場辟植茶園,進行規模專業種植和茶葉製作,先後生產出鳳崗孔洞茶、甘灑小竹茶、梁村黨山茶、汶朗汶塘茶等知名茶葉。70年代後期,全縣茶園面積1.4萬多畝,年產茶葉300~500噸。
六、厘竹
厘竹厘竹
學名茶稈竹,以徑直均勻、節平壁厚、硬度高、彈性強、耐腐蝕不易蟲蛀、色澤好、用途廣而聞名,有“鋼竹”“竹中之王”等美譽,尤以坳仔、大坑山出產的厘竹最負盛名。此竹是本縣主要的傳統出口商品,解放前已遠銷南亞和歐美等地,解放後占全國茶稈竹年出口量的60%~70%。70年代末,全縣茶稈竹林面積21萬畝,以天然茶竹林為主,年產茶竹4萬多噸,出口量2.5萬噸~3萬噸。
七、甘灑麻竹筍
竹筍在懷集縣是喜筵、酒席常有的頭道菜,名曰“出筍”,寓意出芽、開枝、散葉和吉利。縣內民眾需要,所以多處出產竹筍,其中以甘灑鎮的麻竹筍產量多兼質好。甘灑麻竹筍,肉厚味鮮,軟滑脆口,營養價值高,屬“無公害”天然蔬菜。
八、汶朗蜜柚
汶朗蜜柚汶朗蜜柚
1986年,汶朗區開始建設汶朗村上坑自然村面積200畝的沙田柚基地,購回廣西沙坑村沙田柚果苗1萬棵,免費提供給上坑村村民種植。初因欠技術,不善管理,至1992年果苗成樹未見掛果。1993年,由村小組牽頭將200多畝的沙田柚果樹,以每年每棵2元租金,租賃給連山縣一羅姓種植個體戶經營。羅以技術加精心管理,1994年開始掛果,所產果皮薄肉脆,甘甜多汁,有濃郁蜂蜜味,贏得消費者青睞,每公斤售價6元多,比其他沙田柚的價格高出1倍以上,仍供不應求。翌年,汶朗鎮列此沙田蜜柚生產為“三高”農業品牌產品擴大發展,2000年全鎮掛果面積400多畝,產量140多噸。
九、大崗黑果蔗
大崗鎮是縣內主要的甘蔗產地,所產黑果蔗久負盛名,產量多,品質好,皮紫黑色,莖粗,纖維細軟,肉脆甘甜,是冬令時節特別是春節期間的佳果之一。
十、詩洞腐竹
又名山水腐竹。詩洞鎮民眾用本地生產的優質黃豆和山坑水,按傳統工藝磨漿煮曬而成。產品為條狀或扁塊狀,煮後質地軟滑柔韌,色淡黃,頗耐煮,味道鮮美爽口,是冬季火鍋用餐的上好菜料,也是送禮請客佳品。
十一、橋頭石山羊
橋頭鎮從70年代開始養殖山羊,引進的廣西山羊品種,經以橋頭鎮獨特的喀斯特山地青草和山坑水餵養,加上精心養護管理,逐步最佳化改良成獨具特色的石山羊。其肉質比其他山羊的肉質細嫩鮮美,沒有羊膻味,可與海南東山羊媲美,越來越吸引酒樓食肆和民眾喜好,成為名牌菜,遠銷肇慶和珠三角等地。
十二、梁村沙糖桔
梁村鎮在懷集縣梁村鎮果蔬協會會長梁庭友的帶領下積極打造沙糖桔品牌,梁村沙糖桔已獲得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以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大大地提升了當地沙糖桔的市場品位,促進了產品的銷售。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