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一段歷史,有幾點顯著特徵:其一是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華夷混合政權。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軍閥混戰之機不斷強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也為後來遼、宋、金對峙的形成埋下"伏筆"。其三是軍閥混戰、戰亂頻仍、民生疾苦的毫無綱紀造反年代。
相關
五代的嬗遞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的激烈混戰使社會經濟、文化受到極大影響。。在五個朝代中維持時間最長的後梁也只有十七年。
後梁:唐王朝在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而叛變投唐的黃巢起義軍將領朱全忠(朱溫)於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並誅宦官數百人,徹底翦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904年,朱全忠殺昭宗,另立李柷為太子即位,是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並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歷史稱之為"白馬驛之禍"。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後,朱全忠遂於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都於開封。至此唐朝完全滅亡。由此中國歷史由此也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公元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自稱??帝。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梁末帝。
後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為晉王)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後攻破幽州,盡並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後唐,稱莊宗,同年攻占開封梁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洛陽。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後為李從珂部下所殺。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後晉: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陽,滅後唐稱帝,國號晉,稱高祖。割燕雲十六州與遼,對遼主臣稱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貴嗣位稱出帝。946年,遼兵攻入卞,出帝被擄至遼建州,後晉亡。
後漢:沙陀部人劉知遠曾與石敬瑭合謀反唐。後唐滅亡後,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後晉亡,他便改國號漢,後定都於汴,稱高祖。 948年高租第二子劉承佑嗣位,稱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殺之,郭威遂反,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亡。
後周:950年後漢大將郭威以鄴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滅後漢,即帝位,建後周,稱太祖,後於954年卒。同年柴榮以太祖養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訓嗣位,稱恭皇帝。960年正月,遼兵南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御,在陳橋策動兵變,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僅六個月。
概述三
概述三
十國割據概況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統治則相對穩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為長,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十國與五代屬於並列分治或從屬的狀況。十國概況為:前蜀於891年高祖王建建,925年滅亡;後蜀925年孟知祥建,965年滅亡;吳892年楊行密建,都楊州 ,937年禪位於徐知誥而滅亡;南唐徐知誥937年建,定都於金陵,於975年被宋太祖滅;吳越893年錢鏐建,於978年被宋滅;閩是王潮於893年建,945年被滅;楚896年馬殷建,951年滅亡;南漢905年劉隱建,971年滅亡;南平(即荊南)907年高季興建,於963年滅亡;北漢951年劉旻建,轄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於979年被宋滅;
五代十國的結束
五代後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發動了北伐戰爭,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使得後周的國力增強。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據南唐江淮十四州,為後來北宋結束分裂割據局面,準備了重要條件。公元960年趙匡胤在他麾下的幾位部下擁立下,黃袍加身,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稱帝,是為宋太祖。史稱"陳橋兵變"。宋太祖當了皇帝後, 首先將內部鞏固,鎮壓不服管束的後周將領,之後, 再來便是開始平定南方各國,進行全國統一。經過十餘年的南征北伐,趙匡胤消滅了後周藩鎮勢力的反抗,攻滅了荊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宋太宗即位後,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漢。於是自安史之亂以來,二百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基本上結束。中國遂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紛擾局面。.
相關書目: 《北史》 《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