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壯文:Yen Gag Guenj Boux Raeuz Boux Yiuz Lienz Sanh),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位於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西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相接,境內峰巒林立,溪澗縱橫,地勢高峻,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經多年植樹造林,2014年森林覆蓋率達84.5%,居廣東首位。盛產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筍等土特產品,其中大肉姜久負盛名,被譽為“廣東生薑之鄉”。下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共7個鎮和三個農林場,4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2014年全縣年末常住人囗9.3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7.33萬人人,其中壯族5.51萬人,瑤族1.7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78.5%。縣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個平緩的山坡上,北高南低,縣城人口2萬多人,城區面積不大。當地語言主要是有壯語、瑤語、連山話、地方口音的廣州話,國語也通行。

基本信息

地理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縣內屬低緯度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累年平均降雨量1753.3毫米,最高年份達2400毫米。氣候濕潤,累年平均氣溫18.9℃,年平均濕度為82%,年無霜期317天,年平均日照1382小時,年積溫5906.0℃。
縣內以山著稱,開門見山,出門行山。五嶺之一的萌渚嶺余脈綿延全縣大部分區域,構成崇山峻岭,溪谷縱橫,山地與丘陵交錯的環境。地質古老,地層穩定,整個地勢由北向南和由東向西傾斜。土層發育深厚,以紅壤土、黃壤土為主,海拔千米以上高山49座,其中周邊27座,縣內22座;最高峰是東北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最低處是南部邊緣的水下橋河床,海拔117米。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兩頭大中間小,狀似啞鈴,南北袤74公里,東西廣33公里。
縣內溪河縱橫,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有大小河流194條,徑流集雨面積1583.98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條,總長274公里。呈放射狀流向四方,分屬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長江的湘江水系。太保水(舊稱連山河)東流出鹿鳴關注入北江支流三江河,小三江水南流注入綏江上游中洲河,上草水和全縣最大的河流——大灘河,西流注入西江支流大寧河,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關注入湘江支流沱江。

地質

連山地質古老,地層穩定,水流四方,地形複雜。四周崇山峻岭環抱,整個地勢從北向南、自東向西傾斜,山谷台地縱橫交錯,岡巒起伏連綿成系。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東北部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最低點是南部加田河與懷集交界的水下橋河床,海拔117米,地質岩性以花崗岩為主體,其次有砂岩、頁岩等變質岩,就其分布而言,南部的小三江、加田、上帥等鄉鎮以花崗岩為主;北部地區亦以花崗岩分布最廣。
縣內地帶性土壤絕大部分是由花崗岩風化而成的山地紅壤和山地黃壤。黃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區,占山地面積6%;紅壤遍布全縣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占山地面積64.4%。

山脈

最高的大霧山,海拔達1659.3米,被稱為“廣東嶺南屋脊”。
馬頭山:位於縣小三江鎮(壯族聚居的鄉鎮)東南,山上奇石嶙峋,突兀千尋,仿佛像奔騰的駿馬,有古城堡遺址及清代鹹豐十一攫的摩崖石刻,三米見方的石刻記錄了明末與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及鹹豐四年、八年、九年村民避亂于山上與賊寇作戰,屢戰屢勝的事實。
金雞山:位於縣西南端的上帥鎮內,海拔1469.4米,距縣城約60公里,省道263線從其附近經過。
大旭山:位於縣城西南12.8公里處的三水鎮。

水文

根據省水文總站印發的1965-1979年水文要素等值線計算,連山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800.4毫米(相當22.7750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線變化範圍為2200-1600毫米。地表徑流由降水產生,屬雨水補給型,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179.3毫米,徑流總量14.918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1.6萬立方米,每畝耕地年均擁有水量1.39萬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每秒為378.4立方米。根據縣氣象站的統計,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是139.4毫米,陸地蒸發量為6211毫米,年蒸發總量為7.85692億立方米。

氣候

連山的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即使炎夏時,夜晚仍清爽涼快,嚴冬寒潮入侵的時間不長。晝夜溫差較大,三、五年能見到一次下雪。

資源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土地資源:全縣有土地總面積1827876.46畝,其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86.58%,已開發利用土地為1789920.09畝,土地利用率為97.7%。人均土地面積15.89畝,人均耕地面積1.14畝。土壤以紅壤土和黃壤土為主,其中紅壤土分布最廣,土地肥沃,適合各種植物生長。
礦產資源: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主要有、水晶石、石英石、高嶺土等。
林業資源:連山受獨特地理環境和季風氣候影響,主要分布有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主要樹種有杉木、松木、油茶、柚(連山蜜柚)、珍稀樹種16種。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102584.2公頃,有林面積為93021公頃,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545.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3.5%,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也是廣東省重點林業縣。全縣已初步建成10萬畝工業原料林、10萬畝竹林、52.4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等三大林業基地,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5個。
水力資源:連山水力資源豐富。境內河流縱橫,支流眾多,大小溪流共有194條,主要河流有8條,分別流入北江、西江和湘江水系,河流落差大,開發條件好。縣內流域集雨面積達1569.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15.16億立方米,其中縣內徑流量為13.25億立方米,過境客水為1.91億立方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5.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3.5萬千瓦。目前全縣已建成小水電站244座,裝機容量達12多萬千瓦。

歷史

連山歷史悠久,始建縣於南朝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始稱廣德縣,
至今已有1493年歷史。
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初用“連山”縣名,後又改為“程山”縣;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廣東省設連山綏瑤直隸廳。
民國元年改為連山縣。
1949年12月10日連山解放。
解放後,經國務院批准,於1962年9月26日正式成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轄7個鎮:吉田鎮、太保鎮、福堂鎮、小三江鎮、禾洞鎮、永和鎮、上帥鎮。

人口

2009年末,全縣總戶數31938戶,總人口117570人,其中男60523人、女57047人、農業人口94585人;全年出生人口1574人,人口出生率13.00‰,人口自然增長率7.64‰。
根據全縣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2000年11月1日零時,連山人口普查總人口為99070人,其中漢族人口40573人,壯族44141人,瑤族14195人,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傣族、畲族、拉祜族、土族、仫佬族、烏孜別克族、京族18個少數民族161人,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40.95%、44.56%、14.33%和0.16%。
連山是個多民族的縣份。壯族分布於全縣,但主要聚居在南部的加田、上帥、小三江、福堂、永豐等鄉,只有少數漢人雜居其間。瑤族主要聚居在西北部的三水鄉,北部的大保鄉、上草鄉和南部的小三江也有少量散居。漢族主要聚居在縣北部的禾洞、太保、大富、上草、永和等鄉和吉田鎮。

交通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縣內交通通信較為完善,國道323線自東向西貫穿縣境太保、吉田、永和3鎮,東進連南與清連高速公路連線,西出鷹揚關可達廣西賀州、桂林;省道263線從北向南經吉田、福堂、小三江3鎮,可至佛山、廣州;縣道399線由禾洞鎮直通湖南江華、長沙。全部村委會通機動車,國道、省道、縣道實現硬底化,初步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體系。數據通訊、移動通訊、寬頻網際網路同步發展,現代通信網路覆蓋壯鄉瑤寨。供電、供水網路遍及城鄉,基本能保障供應。
主要交通幹線是323國道和“連山——懷集——四會”省道。323國道是二級水泥公路,路況較好,而連山至懷集段省道還在修路,路況較差。縣汽車站接發到各地和各鄉鎮的班車,還有穿梭於陽山、連州與廣西賀縣(八步)之間的班車也途經縣城,交通十分方便。
途經連山縣的二(連浩特)廣(州)高速(G55)廣東段於2014年12月31日全線通車。二廣高速廣東段將連通粵湘桂三省區,開闢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快速出省通道,並與湘南、桂東以及珠三角地區相鄰高速公路無縫對接,成為粵西北(連山)、廣西東北(賀州、桂林)、湖南西南(邵陽、鳳凰)、重慶等地區往來廣州和珠三角西部佛山、肇慶、江門、珠海等地,以及湖南西南往來粵西、海南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可節約2個小時左右,出行將更為快捷、順暢、安全、舒適。

經濟

2014年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28.34億元,增長6.5%,完成年度計畫任務的9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9.68億元,增長0.8%;第三產業增加值12.10億元,增長1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億元,下降9.2%。農業總產值9.94億元,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04億元(不含“二廣”項目投資),增長2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億元,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億元,增長8.06%。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948元,增長16.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7868元,增長9.6%。其他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均保持一定的增長,縣域經濟實力繼續進一步增強。
2005年,連山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33個,總投資達1.59億元,有5個項目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第二產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增長18.5%;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49.2:21.5:29.3轉為38.7:25.5:35.8,二三產業已占到六成多。這些數字在這個貧困縣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總投資2500萬元的有機稻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00畝;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標準為三星級以上的綜合性旅遊賓館正在抓緊前期工作;總投資1000萬元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也已動工;引進外來投資種植速生豐產林面積達1.8萬畝。這些項目的引進,形成了連山歷史少有的投資熱潮。它們將進一步拉動連山經濟的快速增長。據了解,連山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值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下工業增長22.5%,創連山歷史新高。
2005年,連山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14億元,增長64.7%。“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7.34億元,比“九五”期間增加10.79億元,增長1.65倍,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城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63省道、323國道首期以及4條縣通鎮公路已先後改造完畢,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縣公路通車日程已達到650多公里。連山還大力開展電源電網建設,全縣已建成投產電站達224座,裝機近12萬千瓦;投入1.5億元,興建了兩宗110千伏和3宗35千伏輸變電工程,電力輸送難問題得到初步緩解。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0.66億元,增長1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4億元,增長5.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3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億元,增長16.8%;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540元,增長15.4%,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元,增長9.4%。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效益提升、後勁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全面完成二廣高速連山段征地拆遷任務,項目業主全線進駐現場,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完成禾洞至禾洞農林場等縣道改造工程。推進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建設,全縣建成候車亭42個,有條件通客運班車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車和建設候車亭。投入1000多萬元,新建農村公路25條42.7公里,全縣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實現村道(公路)硬底化,民眾出行條件日益改善。電網結構不斷最佳化,投入7958萬元,建成保城220千伏、小三江110千伏等配套線路工程,新建配網工程項目36個,城鄉供電質量得到提高,基本解決多年來電力上網“卡脖子”問題。城鄉水利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天鵝水庫除險加固、縣城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水利防災減災能力提高。德建水庫前期工作紮實推進,正在爭取省的立項建設,移民搬遷工作已啟動,預計9月份動工建設。改造和新建一批供水管網,縣城供水保障能力明顯提高。編制了農村自來水村村通建設規劃,推動“十二五”城鄉供水管網聯網建設。信息、通信等基礎保障能力有所提升,服務設施不斷完善,較好地滿足了社會領域的套用需求。
2011年加強縣內引進項目和投產企業的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建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促進了項目加快建設和企業正常生產。大龍山礦業正在加快建設,小三江矽粉廠和鴻星金屬加工廠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工業發展水平提升,總量不斷擴張,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7.5億元,增長38.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4億元,增長51.1%,工業增加值6.06億元,增長17.9%。著力抓好清遠民族工業園連州A區的招商工作,加快引進項目建設。名牌運動服裝項目建成投產,精細化工和大理石加工項目正在建設,農特產品深加工項目正在進行前期籌建。縣內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引進項目4宗,契約投資30.82億元,完成投資6000萬元,30萬千瓦華潤風能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後,將為工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有力地推動全縣工業總量進一步擴大,培植新的財稅來源,為實現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支撐和保證。

文藝

綜述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有獨特的壯族風情。壯族人天生能歌,電影《劉三姐》里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所謂“出門三步起歌聲”,連山人愛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感受、歡欣或苦惱。壯家的建築、節日和婚俗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民族特點。
縣城擁有金山文化廣場、連山文化廣場、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宮等場館,辦有民族歌舞劇團;鎮村設有文化站、文化室(農家書屋)。廣場文化、送戲下鄉、送影下鄉、送書下鄉等活動深入展開,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間民族藝術整理與開發、文化遺產保護有序進行,先後出版《民歌集》、《民間文學作品選》、《民族民間文藝集錦》等書籍,《小長鼓舞》、《搶花炮》、《炸火獅》申報成為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現有吉田龜背山等4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館藏文物達1700多件,確定太保西門樓、馬頭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遺址、鷹揚關革命遺址等10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花炮)之鄉。廣播電視網路改造全面鋪開,覆蓋面逐漸擴大。

年晚歌

“年晚歌”是連山縣壯區上帥鄉民眾性的對歌賽歌活動。對於“年晚歌”的含義,顧名思義,就是每年從春節除夕之夜至元宵節期間的夜晚,在溪邊或河岸對歌,各村寨的民眾,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參加。有約定時間的,也有不約而起的,一般是以一個村為一方,也有幾個村聯合起來為一方的,各方不甘示弱,都請來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歌師”、“歌嬌”壓陣,在旁教唱或出謀獻策。唱歌者一般是一對,可一男一女,也可兩男兩女,要求兩人的聲音要合調。唱歌時,兩人在一起並排站立,各人用一隻手指按耳,放大喉嚨演唱,使隔河對方的人聽清楚。唱年晚歌不規定哪一方先唱問,如對方唱答不出來,問方也主動地將答案唱出來告訴對方。但由於雙方都不服輸,所以往往是唱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也有連續唱幾個晝夜的,越唱人越多,規模越大,邊鄰近鄉鎮的歌手亦聞訊而來參賽。
年晚歌對唱,內容主要以知識歌(如拆字、猜物、猜謎、計數等)為主,亦有很大部分是隨機應變隨口而出的雜歌。年晚歌多用高調演唱,有一定格式和韻律,文字結構整齊,比興很多,聲音高亢悅耳,悠揚動聽,別具一格。如(年晚歌):“新年新,新年新歲慶新春,讀書下是孔正是孔夫子,唱歌正是劉三音。”

鬧年鑼

鬧年鑼是連山縣小三江、加田等壯鄉村寨,在春節前後夜間進行的傳統文藝活動。一般以青壯年為主,由五六人組成一個銅鑼隊,每隊有4-6面銅鑼;其中有大鑼、小鑼、有平鑼、芒鑼。此外,還配有一對繞鈸和牛皮大鼓。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五進行這項活動。晚飯後,村裡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選定一個避風地方,燒起一堆篝火,眾人輪流敲打,有時也遊動敲打。鬧年鑼開始時,鈸領鑼響,以“喳——鏘——喳——鏘——喳喳——鏘”的節奏,高中低音和諧配合,音質渾厚、尖脆、悠揚,往往敲鬧到深夜。至除夕之夜,聽到放炮竹迎新歲之時,鬧年鑼活動便進入高潮,炮竹聲一停,銅鑼隊就開始到各家各戶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放鞭炮迎鑼隊,由主人領人廳堂互相叩首恭賀,接著全體隊員和隨從人員再向主人表示賀意,主人以糖茶、糖環糍熱情接待。離開主人家時,主人又鳴放鞭炮歡送。

賽銅鑼

賽銅鑼是壯族人民在鬧年鑼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一處敲鑼比賽活動,同樣在春節前後進行。有村與村對賽,也有幾個村聯合為一方對賽。賽前,比賽雙方在野外海灘或草坪選定場地,搭好鑼架,並燒起一堆篝火。賽時,由挑戰一方先敲鑼。另一方立即敲鑼應戰,參加比賽的人輪換敲鑼,如果哪一方鑼聲稍弱,對方就會哄聲取笑,雙方賽鑼隊越敲越起勁,誰也不甘示弱,堅持賽到天亮。若哪隊能一直保持參賽人數和雄亮的鑼聲,就算獲得最後勝利,還鳴放鞭炮慶賀勝利,另一隊則掃興停鑼收兵。

節日

春節
春節是一年最隆重的節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壯族白天走親訪友,夜晚舉辦文娛活動,有“歌堂夜”,男女各為一方,圍著火堆對歌鼓,走村過寨游演。
元宵節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各鄉鎮有“舞火獅”活動,在振天的鞭炮聲中,舞獅人輪番上陣,場面蔚為壯觀。
開耕節
二月二為壯族的開耕節,家家戶戶做湯糍過節,預兆開耕順利,來年豐收。壯族的家長身披蓑衣,頭戴笠帽,卷上褲腿,光著腳板,捧一碗湯糍,向田野祝願“開耕順利,全年豐收”,在此節日,有來客吃飯不留宿的習俗。意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會遭受禽獸糟蹋。瑤族則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給鳥吃,意願鳥兒在春播時不要再吃地里的種子。
四月八
古稱“龍華會”,俗稱牛王誕,是壯族大節。這天,壯家門邊、牛欄都插上帶葉楓枝,耕牛免役,宴親會友,甚為熱鬧。並炊黃、黑二色糯米飯分餵黃、水牛,人也抓食。若家中有小孩體弱多病,就抱他進牛欄里抓著吃,以示讓小孩能像牛一樣粗食、快長和健壯。
瑤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連山的過山瑤不叫端午節,他們叫它瑤節。在這一天,瑤胞除殺雞殺鴨、吃米粽外,還在各家門口掛葛麻藤,以辟邪。
"七月香"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連山壯族傳統節日“七月香”,此節日壯家人概不請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戲水、沐浴。傳說此日天上銀河水與人間溪河水匯流,河裡流的都是聖水,對人類十分有益,人們沐浴後可消炎、除毒、驅邪、潤皮膚、靚麗、不生熱痱、少生病、益壽延年。這一天壯家的姑娘、少婦都習慣在午時前後跳進河裡用聖水洗頭、洗澡、用手搧水耍玩嬉鬧。據說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經久不壞,故稱“七月香”(又稱“長久節”)。2006年9月23日成功舉辦了廣東(連山)首屆壯家“七月香”戲水節。
九月九
壯族稱禁火節,搞“送火神”活動,這天,農戶在曠野用稻草或茅草紮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燒屋,然後“吆喝”一聲摸黑回家,意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災。
除了上述大型的節日活動外,六月六的嘗新節,壯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頭祭神,壯語叫“拜久那”,祈求田頭神庇五穀豐登。七月十四的壯族探親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十月十六瑤族耍歌堂等等。

體育

連山民間傳統體育有武術、搶花炮、追天燈及少年兒童的體育遊戲活動“母雞孵窩”等項目。

搶花炮

搶花炮俗
稱還炮,是壯族舉辦廟會時的傳統體育項目。參賽隊每隊8至10人,比賽時,將一個直徑8公分的鐵花環,放入裝有火藥的鐵銃內,然後點火發炮,將花環送上天空。花環掉落,雙方隊員即猛烈搶奪或藏或擲,氣氛緊張而熱烈,在規定的時間裡,待裁判員鳴鑼或吹哨宣告比賽結束時,花環在那一方手中那一方就是勝利。花環歸勝利方保管,比賽時交回炮會進行比賽,幫名“還炮”。
追天燈
追天燈也是壯族傳統體育節目,活動時間多在春節晴朗天氣進行。天燈亦稱“孔明燈”,先用竹笏編織成底部直徑0.33-1米、高1-2米的圓筒形或圓錐形框架,後以紙貼上緊密,狀似火箭,內吊一個用鐵絲結成燒火藍,供放鬆柴燃燒。製作天燈,要求上下勻稱,左右平衡,輕便,使天燈上升時平穩,圓錐形天燈還要設一個方向舵。放飛時,點燃燒火藍內的松柴,人們敲鑼打鼓吹嗩吶,群情激昂。天燈漸漸升上天空,當其底部的鞭炮一響,人們便開始追逐,不管“天燈”飄向何方或飄遊多遠,都窮追不捨,以先搶到天燈為勝。當天燈被抬回時,人們同樣敲鑼打鼓吹嗩吶迎之。
母雞孵窩
母雞孵窩壯語稱“咩該放喲”,是壯族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參加遊戲的人數一般6至8人。遊戲開始前,先在地上劃個直徑約0.5-1米的圓圈作“雞窩”,“雞窩”里放7-8塊拳頭大小的石子作“雞蛋”。然後,抽籤選出一個扮“母雞”的人。遊戲開始時,扮“母雞”者先在“雞窩”里四肢撐地,形似“母雞孵蛋”,任務是守護“雞蛋”不讓別人搶去。其餘的人則在“雞窩”四周“搶蛋”。對前來“搶蛋”者,若被“母雞”用腳踢到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就不能再來“搶蛋”。扮“母雞”者在伸腳踢人時,雙手不能離地,更不準撐出“雞窩”之外踢人。一輪遊戲結束,扮“母雞”者能保住“雞蛋”不被搶光就是勝利,搶光就是失敗。

教育

2009年,全縣設立高級中學1間、職業高中1間、初級中學8間,國小43間,在校學生14745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各項指標達到上級的考核標準;高中毛入學率達93.94%;教育環境不斷得到最佳化與改善,國小、國中、高中每個學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積分別為9.2平方米、10.9平方米、17.5平方米,分別高於廣東省規定的二級、三級和一級標準。“國小集中鎮級辦,中學集中縣城辦”的資源整合辦學模式取得新進展。全縣有63%的義務教育學校建成規範化學校,制定《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教師激勵機制實施方案》,規範教師的教學獎勵,加大獎勵力度。校園安全管理明顯加強,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中考各科總分成績高於周邊縣、市,552人參加聯考,入線288人,入線率52.17%,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旅遊

“連山”,歷來以山著稱,以水取勝,以霧揚名,素有“神仙洞”、“桃源洞”之稱。“連山,山連山”,是廣東的“生薑之鄉”、“密柚之縣”,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廣東省衛生鎮”。境內堪稱“廣東九寨溝”的大旭山瀑布群旅遊區、能“一腳踏三省”的鷹揚關景區、秀麗的“兩廣界河”風光、古樸幽靜的“福林苑”、集親水與健身於一體的“淘金游”、氣象奇觀“茅田雲海”。

特產

1.連山沙田柚,連山與廣西相連,所產沙田柚果大、仁小、多汁、爽口、有蜜味,榮獲全國沙田柚比賽金杯獎,是天然水果罐頭,送禮佳品。
2.連山梅洞肉姜,產於連山永豐鎮,其個大肉厚,色澤金黃,種植面積較大,產銷兩旺,前廣東省省長朱森林欣然題詞“生薑之鄉”,更使連山肉姜名聲大振。
3.連山太保白果,產於連山太保鎮,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僅百年以上樹齡的就有30多棵,其中連塘村的一棵“千年銀杏王”要3人才能合抱。白果溫肺益氣,定喘咳、治尿頻、止白濁。
4.連山瑤家黑米,產於三水鎮瑤山,由瑤民刀耕火種而成純天然低產稻米,稱為“十一月米”的黑米,最宜熬粥,長期食用,可養顏進補。
5.連山百花冬蜜,產於壯鄉瑤寨,山民靠蜜蜂在漫山遍野的百花園中釀造,用傳統方法製作而成。
6.連山筍乾,本品盛產於粵北邊陲的連山壯鄉瑤寨,自古以來,為壯鄉瑤寨的傳統佳肴,它摘取百里山川,用傳統方法製作,筍肉脆爽,伴與多種肉類煮燉或炒制,味道飄香,是賓館、酒家和家庭食用之佳品。

清遠市主要旅遊景點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