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636年,明崇禎九年,雷州府海康城,名為雷陽書院。1902年,清康緒二十八年,雷州府海康城,名為雷州中學堂。
1904年,開始設立師範科教育。
1913年,民國三年,雷州府海康城,名為雷州中學校。
1926年,民國十五年,雷州府海康城,名為廣東省立第十中學。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雷州府海康城,名為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院。
1958年,改名為湛江師範專科學校。
1962年,名為湛江地區進修學校。
1968年,改名為湛江地區雷州師範學院。
1978年,更名為雷州師範專科學校。
1991年,升格更名為湛江師範學院。
2014年6月,更名嶺南師範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3年,學院有13個院(部、系)。開設化學(師範)、套用化學、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師範)、生物技術、烹飪與營養教育(師範)、園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服務外包)、電子信息工程(師範)、電子信息工程、教育技術學(師範,信息技術)、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物理學(師範)、科學教育(套用科學與技術,師範)、地理科學(師範)、機電技術教育(數控技術)、機電技術教育(師範,數控技術)、機電技術教育(師範)、工業設計、汽車服務工程(師範)、汽車服務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師範,金融數學)、美術學(師範)、書法學(師範)、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裝設計、音樂學(師範)、音樂表演、舞蹈學(師範)、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國際教育(師範)、廣播電視新聞學、思想政治教育(師範)、歷史學(師範)、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法學、社會工作、心理學(師範)、國小教育(師範,語文教育)、國小教育(師範,數學教育)、學前教育(師範)、特殊教育(師範)、財務會計教育(師範)、財務會計教育(非師範)、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英語(師範)、翻譯、商務英語、日語、體育教育(師範)、運動人體科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健身指導與經營管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水上運動休閒管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對外武術)等59個本科專業。
嶺南師範學院二級院系詳細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4年,學院共有教職工1450多名,其中教授131名、博士206人,高級職稱教師占40.2%、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78.6%,具有境外學習工作經歷教師123人。
省級教學團隊: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2013年學校招生網顯示,學校有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科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漢語言文字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6門省級精品課程、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化學
省級重點專業:漢語言文學、化學、英語(師範類)、物理學、歷史學、數學與套用數學
省級精品課程: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化學(2013)、文學寫作、大學英語、生物化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電工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實訓、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電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體育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學院2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1次省級教學成果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
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級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學術科技、專業實驗、師範生技能、體育競技、外語口語、藝術表演、社會實踐
學院榮譽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教育部依法治校示範校”和“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校”等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學院有國家級基地2個,省級師培基地4個,省級教學平台3個,廣東省高校研究平台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培育)1個,省實踐科學發展觀研究基地1個,湛江市重點實驗室1個,湛江市科技服務中心1個,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建設平台2個,省財政支持建設平台1個,教育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地方文化研究院等校級研究機構3個及研究所56個。
國家級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省級師培基地:中國小教師、職業教育師資、幼稚園園長、學前教育師資
省級教學平台:廣東高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實訓中心、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教學提高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高校研究平台:廣東高校新材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高校熱帶邊緣特色植物資源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教育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地方文化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承擔了900多項各級教學和科研課題,出版學術著作、教材38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多篇,獲得市廳級以上獎勵2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科研成果獲得湛江市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三等獎3項。鑑定科研成果6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學科團隊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86篇,其中被SCI、EI收錄93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3年,圖書館藏書183萬冊、中外文紙質現期刊2000多種、電子期刊22000多種,擁SpringerLink全文期刊、世界科學出版社電子期刊、EBSCO、“隨書光碟檢索”等國內外重要資料庫。
學術期刊
《湛江師範學院學報》是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全年6期,逢雙月25日出版。於1980年9月創刊,自1992年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44—1344/G4,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6—4702。
學術交流
截止到2013年,從199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培訓長短期留學生300多人。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韓國、越南和港澳台地區的30多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專業合作、教育培訓、教師互聘和學生跨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每年出國學習、實習、研習的學生超過百人。2008年,學校被命名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
現任領導
文化傳統
校徽
以鍾為主圖案,有時間、積聚與警示的意義。表明源遠流長,同時取其“鍾鐸聲聲,人文日新;昌明博大,蒸蒸日上”之意,預示恢宏壯闊的發展前景;以正圓圍繞方鍾,表示具有“自強不息、發展不已”精神的湛師人追求完美與和諧。鍾取“人”形,喻示教育以人為本。
圓周上部的校訓,說明了學院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要求。圓周兩側的三層枝葉,表示枝繁葉茂,正蓬勃發展。圓周下部的中英文校名以藍色為背景,既表示南海之濱,又喻示了學院“立足湛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國,胸懷世界”的發展定位。
校訓
崇德、博雅、弘志、信勇師範院校是教師的搖籃,教師最重要的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的核心是教師能以高尚的品德成為學生的楷模。因而在校訓中把“崇德”放在首位。
對於品德的崇尚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早在《尚書·武成》篇中就有“崇德報功”的提法,即尊崇有德和報答有功的人。其後孔子既以德行等四科教授弟子,又以忠誠信實、仰慕道義的具體解說來回答子張怎樣才能“崇德”的疑惑。
崇德,就是崇尚、重視道德,進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德,從層次來說,有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之分。從範疇來說,有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之分。
“博雅”,指的是既具有淵博的知識,又有著高雅的志趣,溫文爾雅的風度。
“弘志”,就是要恢宏大志,理想高遠。人無大志,有如蓬間小雀,快意於嬉戲榆枋之間,終不能翱翔雲天。所謂“崇峻不凌霄,則無彌天之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信勇”,指的是既有自信而又能誠信待人,且能勇於探索,敢為人先。-個人稟賦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自信之心不可少。
校風
崇德厚道、弘揚學術、嚴謹治學、追求卓越
學風
崇尚學術、嚴謹治學、拒絕平庸
校歌
《大學精神代代揚》
作詞:郭澤深(曾任校長)作曲:陳旭
日出東方,海涌雷陽,湛師歷程,源遠流長。崇德厚道,高山仰止,追求卓越,昌明文章(崇德厚道,為人師表,弘志信勇,英才四方)。創新強校步步高,大學精神代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