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5年,學校創建,是新中國成立後廣東省較早設定的公辦成人高校之一。
1992年,學校被授予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單位。
1970年,廣東教育學院復校並改建為肇慶地區師範學校。
1958年,廣東工農師範學院創建。
1960年,廣東工農師範學院併入廣東教育行政學院。
1975年,肇慶地區師範學校升格為肇慶地區五七師範學院。
1978年,肇慶地區五七師範學院(部分資源)改建(復校)為廣東教育學院。
2010年,廣東教育學院升格為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2003年4月,廣東省教育廳批覆同意該院創造條件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
2010年,學校經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五屆四次會議的專家評議,批准廣東教育學院正式轉制為普通本科院校,並更名為“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2014年,學校獲得本科學位授予權。
設施建設
學院校園占地面積535.78畝,分為兩個校區:海珠校區位於廣州市廣州大道客村立交橋旁,珠江南岸,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基本設施齊全,綜合辦學條件優良;花都校區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天馬河畔,。
教學理念
學校以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已任,以“進德修業 為人師表”為校訓。堅持“民主與科學並重、人文與自然統一”的辦學理念,秉承“追求真理、關注民生、勇於擔當”的優良傳統,教育師生“學為君子,兼善天下”,著力培養“文化知識廣、專業基礎實、職業技能強”的套用型人才。
校訓
進德修業,為人師表
進德修業,出自易經: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所謂“進德修業”,通過讀書修身養性,澡雪精神,使道德達到至美至善之境。
為人師表,出自《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學科建設
學校現設有教育學院、中文系、政法系、外語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計算機科學系、體育系、美術系、音樂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遠程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學院、教育發展力研修學院等16個教學院系和教育科學研究所等12個研究機構,開設22個本科專業和28個專科專業,分布在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2013年底,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9854人,成人在校生4707人。
院系設定
根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3個二級院系,開設22個本科專業和28個專科專業。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二級院系
1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教育學院 | 2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政法系 |
3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中文系 | 4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外語系 |
5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數學系 | 6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物理系 |
7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化學系 | 8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
9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 10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體育系 |
11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美術系 | 12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音樂系 |
13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思政部 |
師資力量
根據2014年6月陽光高考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613人,其中專任教師431人,包括正高職稱56人,副高職稱123人。學校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76.5%,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43.8%。專任教師中有國家督學1名,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和校級培養對象共35名,26位教師先後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工作者”,“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稱號,學校有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教育系 | 肖建彬 | 周峰 | 施鐵如 | 王小棉 | 熊焰 | 丁靜 | 閆德明 | 高慎英 | 張鐵明 |
李季 | 龔孝華 | 郭凱 | 林英典 | 陳彩燕 | 蘇鴻 | ||||
思政部 | 韓東才 | 殷麗萍 | |||||||
政法系 | 鍾康模 | 劉波 | 高家方 | 葉長茂 | 彭斌 | 王光松 | 文霞 | 蔣冬梅 | 楊春方 |
張興成 | 畢振力 | ||||||||
中文系 | 劉勁予 | 譚海生 | 熊國華 | 梁文寧 | 梁冬青 | 陳涵平 | 袁素華 | 黃淑琴 | 桑志軍 |
徐志林 | |||||||||
外語系 | 李華 | 吳慧堅 | 余民順 | 王淑傑 | 彭愛民 | ||||
數學系 | 楊必成 | 許興業 | 李樣明 | 謝明初 | 鍾五一 | 馬璇 | |||
物理系 | 羅質華 | 惠萍 | 江俊勤 | ||||||
化學系 | 張秀蓮 | 尹偉 | 曹曼麗 | 李俊 | |||||
生物系 | 曾小龍 | 陳愛葵 | 袁學文 | 胡繼飛 | 唐以傑 | 肖望 | 李海生 | 龔玉蓮 | |
體育系 | 臧連明 | 李建軍 | 李燕強 | 張細謙 | |||||
美術系 | 孫黎 | 陳漸 | 王豫湘 | 程耀 | |||||
計算機科學系 | 陳強 | 周如旗 | 牟來彥 | ||||||
音樂系 | 陳一帆 | 李彥明 | 紀俊娟 | ||||||
教輔 | 黃南潔 | 姚曉南 | 曾志紅 | 陳喜紅 |
科研學術
科研
平台
根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的科研平台有:教育科學研究所,科學教育研究所,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套用數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民辦教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心理研究與指導中心,學校管理研究中心,鄧小平理論與教育研究中心,老師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套用生態學實驗室。
成果
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已獲得和參與國家級社科項目1項,省級社科項目3項;出版海外華文文學專著4部,編著4部。
學術
在《文學評論》、《學術研究》、《世界華文文學論壇》、《華文文學》、《詩刊》、《廣東社會科學》、《暨南學報》、《名作欣賞》、《汕頭大學學報》、《廣東教育學院學報》,以及《美華文學》、《中外論壇》、《中國評論》、《香港文學》、《酒井園詩刊》、《創世紀詩雜誌》等海內外刊物發表相關論文90餘篇。尤其是熊國華教授的專著《美國夢:美籍華人黃運基傳奇》和選編的《海外華文文學讀本·詩歌卷》,陳涵平教授的專著《北美新華文文學》和發表在《文學評論》2008年6期的論文《論美華文學中不同代際的紐約書寫》,在海內外學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根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精品課程共享課2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實驗示範中心1個。
省級精品課程共享課2門:學校管理學,遺傳學。
校級精品課程5門:中學物理實驗研究與技能訓練,植物生理學,文學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學校體育學。
實驗示範中心1個: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合作交流
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泰國、菲律賓、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以及內地一些重點大學建立了聯繫,開展友好往來和學術交流活動,並從2004年開始,開展了留學生教育。BTEC項目實施後,一批專科畢業生開始留學英國等國家。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責 |
謝練高 | 黨委書記 |
肖建彬 | 校長 |
曾小龍 | 副校長 |
張路 | 副校長 |
劉波 | 副校長 |
鄭熾欽 | 副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