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廣東省下轄縣級市]

興寧[廣東省下轄縣級市]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5°30′-116°,北緯23°50′-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州市梅縣區相接,東部與梅州市梅縣區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州市梅縣區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總面積2104.85平方千米。總人口113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中山路市府大院,郵編:514500。代碼:441481。區號:0753。拼音:Xingning Shi。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州市梅縣區相接,東部與梅州市梅縣區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州市梅縣區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

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現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由於大興煤礦事件,停止產煤;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興寧山青水秀,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寶山鐵山嶂獅子岩溫泉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人文景觀景點有客家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師羅香林、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地震學家李善邦、畫家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興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以國道省道鐵路為主幹的交通網路通達全市城鄉。廣梅汕鐵路、梅河高速公路、205國道和S225省道交匯於興城,縱橫貫穿全市大部分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煤、鐵、釩鈦磁鐵、銅、石灰石、石膏、優質礦泉水和地下熱水等,其中無煙煤蘊藏量1.56億噸、石膏1.1億噸、石灰石5億噸、釩鈦磁鐵礦4.5億噸,是廣東省重點礦產區之一。境內山川毓秀,神光山旅遊區以宗教文化和風景名勝著稱于海內外,為粵東著名宗教勝地和旅遊區;合水水庫風景區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渡田河雞鳴山、和山岩葉南溫泉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各具風采,逐漸成為旅遊熱土。改革開放以來,興寧每年考上大中專以上學校人數都在3000人以上。興寧一中、田家炳中學為省一級學校。興寧旅居在外的鄉親30多萬人,分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興寧市委、市政府已先後舉辦了三屆世界興寧同鄉懇親大會、七屆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大會、一屆授予突出貢獻者稱號大會、七屆茶葉節等聯誼活動。先後有60多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被授予“興寧市榮譽市民”稱號、15位在外鄉賢被授予“興寧市突出貢獻者”稱號。

歷史沿革

晉置縣,因興寧江而得名。一說縣內興旺無內患而得名。

興寧建縣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併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

2000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鎮寧中鎮寧新鎮寧塘鎮龍田鎮壢陂鎮坭陂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北鎮合水鎮石馬鎮羅崗鎮羅浮鎮黃陂鎮黃槐

興寧市興寧市

鎮、崗背鎮、坪洋鎮、大坪鎮葉南鎮永和鎮徑南鎮徑心鎮新圩鎮水口鎮下堡鎮宋聲鎮。總人口871507人,各鎮人口: 興城鎮 86332 寧新鎮 39996 寧中鎮 38753 寧塘鎮 16623 新陂鎮 44889 刁坊鎮 35282 壢陂鎮 15312 永和鎮 33872 徑南鎮 11614 徑心鎮 13534 坭陂鎮 44514 新圩鎮 28238 水口鎮 28025 下堡鎮 12495 宋聲鎮 6751 羅浮鎮 38622 羅崗鎮 52973 黃槐鎮 30814 黃駛鎮 40429 崗背鎮 22544 坪洋鎮 10120 龍北鎮 15577 合水鎮 13304 龍田鎮 35350 石馬鎮 26227 大坪鎮 40348 葉塘鎮 40348 葉南鎮 22931 福興虛擬鎮 24145 四望嶂礦務局虛擬鎮 15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龍田、合水、崗背、龍北、黃陂、黃槐、寧塘、石馬、徑心、永和、寧新、瀝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下堡、寧聲、葉南、坪洋),470個村委會、58個居委會。

興寧市興寧市
截至2003年5月16日,興寧市轄28個鎮(寧中、徑南、下堡、坪洋、宋聲、葉塘、興城、龍田、羅崗、羅浮、黃槐、黃陂、崗背、合水、石馬、大坪、葉南、新陂、寧新、徑心、泥陂、水口、刁坊、寧塘、壢陂、新墟、龍北、永和),共有27個居委會、470個村委會,10941個村民小組。面積2104平方公里,人口111.34萬。

2004年,撤銷宋聲、下堡鎮,併入水口鎮;撤銷壢陂鎮、併入坭陂鎮;撤銷徑心鎮,併入徑南鎮;撤銷崗背鎮,併入黃陂鎮;撤銷坪洋鎮,併入大坪鎮;撤銷龍北鎮,併入合水鎮;撤銷葉南鎮,併入葉塘鎮;撤銷寧塘鎮,併入寧中鎮;撤銷興城鎮、寧新鎮,設立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撤併後興寧市共有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和3個街道(福興、興田、寧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興寧市轄3個街道(興田、福興、寧新)、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

民族人口

興寧人口絕大部分(占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的漢族,亦有為數不多(大多數是解放後隨軍政幹部調動遷入)的壯、苗、蒙古、回、瑤等少數民族。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1130988人,其中農業人口904794人,占80%。

地形地勢

興寧市蓮花山脈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占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河流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28個鎮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尋鄔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5%。

興寧市 寧江河畔
興寧市 合水水庫

氣候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資源

土地資源。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占73%。

水資源。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動植物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主要動物有100多種,植物600多種。

興寧市興寧市
礦產資源。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現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興寧山青水秀,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寶山、鐵山嶂、獅子岩、溫泉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人文景觀景點有客家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師羅香林、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地震學家李善邦、畫家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經濟發展

興寧市興寧市

2003年,興寧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積極實施梅州市委建設“四個梅州”的發展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為重點,紮實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2.88億元(當年價),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11.95億元,比增2.1%;第二產業13.63億元,比增10.0%;第三產業17.30億元,比增10.2%。人均生產總值3798元,比增6.9%。工農業總產值59.67億元,比增8.0%。固定資產投資8.86億元,比增19.1%。地方財政預算收入1.24億元,比減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7元,比增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50元,比增3.1%。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5.99億元,比增2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1億元,比增9.0%。

土產特產

興寧市茶葉
茶葉

興寧種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龍北官田茶是較早出名的興寧茶。官田茶品種優良,均種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山嶺上。官田茶是粵東八大名茶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又引進了不少優質茶,其中“南華牌”奇蘭烏龍茶曾獲省優、部優和亞運會“綠色食品”稱號的殊榮。近十多年來我縣的單叢茶也很出名。

珍珠紅酒

它曾經代表著興寧最高榮譽,二十年前就在國際上拿過大獎,那時還沒

興寧市珍珠紅酒
演化到拿獎可以用錢買。它是一種黃酒,用一種特有的珍珠米釀製而成,憑著它,興寧酒廠變成廣東省珍珠紅酒廠。近年來,黃酒在國內國際市場都沒多大需求量,酒廠只能慘澹經營。

烤菸

該市的烤菸時多時少,但種煙卻沒有斷過。該市的菸品種有四百多種,以前多種冬煙,但近來也有種春煙的。

龍眼

龍眼在該縣栽培已經有六百多年或更長的時間。該縣的龍眼以前說要分布在龍田葉塘寧塘合水等紫色土地帶,其它鄉鎮栽種比較少。但近十多年來栽種面積大了很多,石馬和刁坊發展比較快。該縣現種有龍眼二萬多畝。

名勝古蹟

興寧市神光山旅遊區
神光山旅遊區

神光山,位與興寧市郊。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蹟甚豐,為歷代文人墨客暢遊之地。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主要景點有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白沙大王三山大王神光寺等廟壇。神光山已建成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興寧市神光山旅遊區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名勝古蹟多,是旅遊避暑勝地。一九八九年,神光山旅遊區被列為梅州市級風景區。江南四大才之一,時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興寧縣知縣。在游神光山時曾寫下神光山詩名:出郭西南五里強,翰林留得讀書堂,漫漫古岫雲煙薄,寂寂閒陂草樹旁,幾點遠村依野水,一間空殿鎖斜陽,山靈為我鄉人問,更許何年會有光。

興寧客家村寨

興寧市興寧客家村寨
客家民居中,城寨是獨具特色的民居之一,最著名的莫過於香港九龍城寨了。城寨,顧名思義即是城也是村,它不僅有防盜而且還有防兵亂的功能,是帶軍事性質的民居。城寨雖然是個村子,但牆堅壁固,可以抵擋土炮的轟擊。所以,當年英軍苦攻下九龍城寨後,把城寨的鐵門搬到英國去一顯功跡。

在興寧,也有這種類型的城寨,不過規模小得多,名氣也更小,甚至本興寧人都許多人不知道。據採訪的記下的資料(沒有考證過)說法是:興寧有城寨四個,為清朝時有錢人防衛太平軍所建。這四個城寨由同一個師傅所設計監造,窮其一生精力,但僅完成三座半。其中一座在龍田金星,移寧江河時折毀,一座在建合水庫時淹沒。現在保存較好的只有一座,位於興寧龍田苑鴦塘,即鴦塘話(俗稱蛇話)的發源地。據城寨子的老人說,城寨建成於清朝鹹豐年間,由羅氏漢光公一支集資而建。外圍是城樓,因防衛需要,底層沒有開視窗,但卻留下了古代抬槍的槍口,兵房常年備有火藥

興寧市興寧客家村寨
城寨里建有完備的供水儲糧排污系統,甚至還有菜地,遇到戰爭,關起寨門,可以數月不出。城寨的右邊角留了一個可讓人爬行的小出口,在不測時使用,平時則用幾根大鐵棍鎖住。左后角有高達四、五屋樓的炮樓兼瞭望塔。

大門框用堅硬的麻石徹成,幾尺厚,城門是極厚的木門,本來羅氏先祖計畫做鐵門,但沒有建成,但族譜上沒有記明原因。估計緣由不外二:一是長達十多年的建設中財政出了問題,二是可能因為當時大平天國起義已經失敗。

城樓四邊相連通的,以便調兵防衛,叫走馬棚。土改複查後,政府把城樓分給不同的人家居住,隨著人口增加,各家把自己所屬的通道圍起來,此後就不能通過了。老人說剛做好時寨子住人很少,以後逐漸搬入,最多時上千人,改革開放後家家戶戶建洋樓,人們又逐漸搬出。當我此地採訪時,基本上可以說是人去城空了。想像千人而居的盛況,隨手摺下一朵城裡叢生的荊剌花,一股濃列的滄桑感撲鼻而來。

興寧學宮

興寧市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坐落於興寧城興民中學內,建於明成化年間,一直是當地的最高學府。清末廢科舉後,學宮改建成興民國小,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後興寧縣立中學也設於此。1925年,周恩來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時,曾在學宮內設指揮部。學宮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築,如大成殿尊經閣、東西廡泮池欞星門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內“萬世師表”匾額為康熙手書。1962年,學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學宮古稱文廟,民國後改稱孔廟。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又有一記載:興民學宮建成比現在的明時所建興寧古城還早,戰亂被毀,明時後再重建,八、九十年代在建先賢樓時,在前面開基時有發現前代的青磚鋪地,而且是比較考究的,估計是前期遺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昭輔肇創學宮於縣治東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

興寧市興寧學宮
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學宮於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此後歷經重修和擴建,至清末廟制如下:中為大成殿,後為祟對祠,又後為尊經閣。

東為明倫堂及教諭導廨,西為墨池及文峰書院。殿前兩旁為東西廡,南為戟門,門左為名宦祠,門右為鄉賢祠。門前為泮池,再前為欞星門,門外有宮牆,牆外為大池(又名學前塘。即胡曦所記載的流傳興寧地理風水中“七星伴月”的“月”。雖然帶點封建色彩,但人民以當時的地理風水來解釋,就不難讓人理解為何興民學宮一度文風鼎盛。實為中心地帶,眾星拱月,再加前有文峰塔文峰聳立)大成殿。

據興寧縣誌記載:大成殿正殿祀孔子,兩旁祀孔子的第子及先哲16人。東西廡祀先賢、先儒133人。祟聖祠祀有孔子的先五代。以上諸木主於民國16年(1927年)被毀。

地方美食

興寧市興寧鹽鋦雞
興寧鹽鋦雞

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自古至今均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客家人選取當地嫩雞,宰殺後不切塊,除去內臟後涼乾,然後用抹塗少許食油的草紙將整隻雞嚴實包好,埋進炒過的熱鹽堆中,用文火鋦著半小時左右即可,取出後將其拆撕成絲肉片,放進盤內上席,再配以姜油或麻油時食,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

釀豆腐

興寧市釀豆腐
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具體作法是,把豬肉用刀反覆的剁,然後參進一些粉,調味做成餡料,然後豆腐中間挖開一個小洞放進以肉類為主的餡料,然後蒸熟。可以煮一些醬淋在上面。

因其做法簡單,取材普通,因此深受客家人喜愛。據講,所採用的豆腐以東江豆腐為最佳。 豆腐嫩滑、具魚肉香味、湯汁清澈、味香。

砸棕

客家方言中的“砸”是壓的意思,顧名思義,這粽子是壓制而成的。跟所有做粽子的工藝一樣,把白糯米洗淨,浸一晚上,然後把浸好的糯米加適量鹼水拌均勻,使之泛成水粉般的明亮黃色,用鍋蒸熟。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裡壓實,形成磚塊狀。一般擔挑小街販出售的砸粽就是這種。

興寧市砸棕
把磚塊狀的粽子切成一小方塊,放在油鍋里炸,在炸的過程中用特別的長竹筷子對之不停地翻動,當砸棕變得外焦里嫩的金黃時就行了。趁熱蘸糖粉或蘸鹹香姜蒜蓉即可。

溜鍋板

溜鍋板是個很形象的名詞,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 起順著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里去。一般是放鹹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麵食,又軟又滑,口感好極了。如果再加點正宗的客家水鹹菜......嘖嘖!

石馬番豆

番豆者,花生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一種頗為奇特方法來製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一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里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乾,即放在一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乾透。

這樣製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製作複雜,食用易粘泥,已經鮮有生產。

雞頸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里,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複,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喲!還真的象雞頸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蘿蔔板

蘿蔔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興寧市豆腐花
豆腐花

豆腐花和豆腐腦都是使用黃豆製作的小吃。

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如果加入鹽滷或石膏,就會凝結成豆腐,用鹽滷製成的豆腐較硬,常見於中國北方,用石膏製成的豆腐較白軟,多見於中國南方。

如果加入的凝結劑少,豆漿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一般用鹽滷製成的叫豆腐腦,石膏製成的叫豆腐花。

豆腐花食用時用一個類似碟子的淺鏟將撇入碗中,加上鹵或佐料。

鹵或佐料,各地不同,一般用黃花菜、木耳等,北方有加入肉餡的,沿海有用海帶絲、紫菜、蝦皮的,也有放入麻醬、辣椒油、香菜、醬油、醋的,也有放韭菜花、蒜泥、蔥花的。等等。各地的口味不同主要取決於鹵或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