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

南沙區

南沙區,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與中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接壤;北以沙灣水道為界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水相連;南瀕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線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 南沙區下轄6個鎮和3個街道,總面積783.86平方公里。 2013年常住人口62.5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908.03億元。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南沙區位列第27名。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地區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民族稱為南越(又稱南粵),南沙區屬南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贏政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番禺為南海郡之首縣。

公元前204年,趙佗在南海郡建立南越國。南沙區域平原地帶尚未形成,淺海中零星分布的丘陵洲島,位於番禺縣域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

東晉鹹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東官郡,同時置寶安、安懷、興寧、海豐、海安和欣樂六縣。南沙區域從南海郡番禺縣析出,隸屬東官郡寶安縣。

唐朝至德二年(757),寶安縣更名為東莞縣,南沙區域隨屬東莞縣。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東莞縣析出香山鎮改置香山縣。黃閣地區從東莞縣析出,隸屬香山縣。南沙區域淺海中的丘陵洲島周圍沙泥已淤積成坦,部分已拍圍成田,龍穴島等地仍屬東莞縣。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黃閣立村,稱香山縣古海鄉黃旗角村。

明洪武十四年(1381),黃閣改稱香山縣黃旗都黃旗角村。南沙區域中的東瓜宇、塘坑、板頭先後開村,萬頃沙、義沙地區形成沙坦,黃山魯南面地區開始稱沙埠、南沙等名,仍隸屬東莞縣。

明代,龍穴島周圍沙坦淤積形成洲。明天順八年(1464)《東莞縣誌》載:東莞縣“最南端為大洋龍穴洲”。

南沙區 南沙區

清乾隆年間(1736—1796),東莞縣劃五屬(二廳三司)進行管轄,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為東莞縣缺 口司南沙村。

清道光十五年(1835),東莞與香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後浮起大片沙坦。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兩縣的知縣為兩縣爭沙達成和解,在萬頃沙中間開挖界河。界河以西的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屬香山縣;界河東北歸東莞縣管轄。

至民國初年,東莞縣擁有南沙村、萬頃沙的沙坦與沙田近六七萬畝。

民國十四年(1925),香山縣改稱中山縣,黃閣與萬頃沙界河以西的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隨改屬中山縣。南沙、大虎島、小虎島與萬頃沙界河以東地段以及雞抱沙、龍穴島隸屬東莞縣。

二十世紀40年代,東莞縣明倫堂在萬頃沙東北部建立東莞縣明倫堂示範農場。

民國三十七年,南沙鄉成立,屬東莞縣第五區。

1949年12月,萬頃沙東莞縣明倫堂示範農場被接管,改稱萬頃沙接管處農場;

1950年,定名為廣東省東莞縣萬頃沙國營農場。

1950年10月,南沙、萬頃沙、長沙、龍穴、小虎、大虎劃屬東莞縣第九區。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劃屬中山縣第十區。

1951年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珠江區專員公署海島管理處成立,萬頃沙五涌、一涌以及龍穴島從東莞析出,劃入海島管理處管轄。

1951年底,在萬頃沙二涌一帶的5個圍,組建歸國難僑處理委員會農場。

1952年10月,萬頃沙五涌、一涌以及龍穴島隨海島管理處移交中山縣漁民區人民政府管轄。同年,萬頃沙正安等8個圍併入歸國難僑處理委員會農場,隨即更名為萬頃沙華僑集體農場。

1954年,廣東省東莞縣萬頃沙國營農場和萬頃沙華僑集體農場合併,成立廣東省萬頃沙國營機械農場,直屬省農墾廳。

1953年4月,珠海縣成立,萬頃沙、龍穴島和沙頭鄉、沙中鄉、沙尾鄉,連同從東莞縣析出的南沙、長沙、小虎、大虎,與同時從中山縣析出的馮馬鄉、新安鄉、平安鄉一併劃入珠海縣第四區管轄。

1954年長沙劃入中山縣大崗區。

1955年7月,珠海縣第四區改稱珠海縣萬頃沙區。

1957年3月,珠海縣萬頃沙區劃入中山縣,改稱中山縣萬頃沙鄉,南沙隨改屬中山縣萬頃沙鄉。大虎、小虎、沙仔島劃入中山縣黃閣鄉。

1958年,黃閣鄉、萬頃沙鄉撤鄉改社,分別改稱黃閣人民公社、萬頃沙人民公社。廣東省萬頃沙國營機械農場併入萬頃沙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廣東省萬頃沙國營機械農場從萬頃沙人民公社析出。黃閣人民公社先後併入萬頃沙、大崗人民公社。同年6月,番禺縣建制恢復,7月,黃閣(含大小虎、沙仔島)和萬頃沙(含南沙、龍穴島)恢復人民公社建制,2個公社從中山縣析出,一併劃入番禺縣萬頃沙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南沙從萬頃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長沙、義沙屬番禺縣大崗公社。

1972年10月,新造、潭州人民公社的8個漁業大隊遷到萬頃沙尾,組建新墾漁業公社。

1975年1月,番禺縣改屬廣州市管轄。

1978年,大崗公社析出前進、義沙等5個生產大隊,萬頃沙人民公社析出馮馬一、東升等5個生產大隊,組建橫瀝人民公社。

1978年6月,廣東省萬頃沙國營機械農場改稱廣東省珠江華僑農場。

1983年12月20日撤公社改區。

1987年1月20日撤區改鎮,南沙區域有黃閣、萬頃沙、新墾、橫瀝、南沙5個鎮和廣東省珠江華僑農場。

1988年,廣東省珠江華僑農場由省下放至廣州市。

1989年6月改稱廣州市珠江華僑農場。

1992年1月,廣州市珠江華僑農場加掛“廣州市珠江管理區”、“廣州市國營珠江華僑農工商聯合公司”兩塊牌子。

1990年6月22日,廣東省、廣州市確定南沙為重點對外開放區域和重點開發區,成立南沙經濟區管理委員

南沙區地理位置 南沙區地理位置

會,為縣局級單位,由番禺縣人民政府管理。

1992年5月20日,番禺撤縣改市(縣級),6月17日,南沙經濟區和南沙鎮合併,成立中共番禺市南沙經濟開發區委員會、番禺市南沙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番禺市南沙經濟開發總公司。

1993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7月8日,中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員會、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掛牌,行政上為番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同年,原南沙鎮改設南沙街,與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93年7月8日,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掛牌成立。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35號)同意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的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管轄。南沙區人民政府駐黃閣鎮鳳凰大道。
從2005年10月12日零時起,番禺區人民政府將南沙街、黃閣鎮、橫瀝鎮、萬頃沙鎮、靈山鎮的七一村和廟南村等成建制移交給南沙區人民政府接管。新設立的南沙區轄萬頃沙、橫瀝、黃閣3個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總面積544.12平方千米(不含海域面積),總人口14.14萬人。區人民政府擬在黃閣鎮與南沙街道辦事處交界的蕉門河西岸進行規劃建設,駐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鳳凰大道1號。
2005年11月2日,番禺區靈山鎮廟南村和七一村正式移交給南沙區橫瀝鎮。2005年11月8日,南沙區黃閣鎮、橫瀝鎮掛牌成立;11月22日,南沙區南沙街道掛牌成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沙區轄1個街道(南沙)、3個鎮(萬項沙、黃閣、橫瀝)。

2001年8月21日,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成立,為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負責開發區範圍內的規劃、用地、開發、建設、管理以及招商引資等工作,具有廣州市市級審批管理許可權。

2002年3月18日,撤銷新墾鎮,劃入萬頃沙鎮。

2003年1月1日,珠江管理區成建制劃入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管理。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新設立南沙區,番禺區的南沙街,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入南沙區。

2005年4月28日,南沙區下轄南沙街道,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

2008年2月4日,經廣東省民政廳批准成立廣州市南沙區珠江街道辦事處。南沙區管轄南沙、珠江2個街道和黃閣、萬頃沙、橫瀝3個鎮。

2008年4月,經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新的中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與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廣東南沙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行政上為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承擔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管理職能,統一管理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廣東南沙出口加工區,不再保留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和原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011年9月7日,龍穴街道辦事處掛牌設立。

2012年9月3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廣州市番禺區的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南沙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南沙區現下轄3個街道:南沙街道、龍穴街道、珠江街道;6個鎮:萬頃沙鎮、黃閣鎮、橫瀝鎮、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 區政府駐南沙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年末,南沙區常住人口62.51萬人,戶籍人口37.11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占50.08%,女性占49.92%。2013年,南沙區戶籍出生人口4247人,出生率11.53‰;死亡人口2325人,死亡率6.31‰;自然增長人數192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2‰。

民族

南沙區戶籍人口中以漢族為多,其中漢族占92.1%;少數民族有壯、瑤、土家、苗、侗、布依、滿、回、蒙古等34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沙區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與中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接壤;北以沙灣水道為界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水相連;南瀕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線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 總面積783.86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南沙區地質基底由古生界變質岩系構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變質砂岩、板岩、片岩及矽質岩,分布在南沙街的塘坑至南沙林場鳶鵝山一帶;加里東期的混合花崗岩分布在南沙街深灣;大面積的基岩是燕山期的細粒、中粒、粗粒黑雲母花崗岩,分布在黃山魯、大山乸山一帶;中新生代斷陷盆地沉積的陸相礫岩、砂礫岩、砂岩及泥質粉砂岩,分布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帶。地形中間高、四周低。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灘涂,其中低丘台地占總面積47%,平原占53%。區內最高點黃山魯山海拔295米。

氣候

南沙風景 南沙風景

南沙區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夏季時段超過6個月。四季氣候可概括為,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春常陰雨,秋高氣爽。南沙地區年平均氣溫22.2℃,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之差為14.7℃。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夏盛吹偏東南風,冬多吹偏北風。夏秋常有熱帶氣鏇影響,平均每年約有3~4個熱帶氣鏇影響南沙區;冬季會受強冷空氣影響,平均每年約有1~2次強冷空氣影響南沙區。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過程還包括低溫陰雨、倒春寒、寒露風、霜降風等。南沙地區年雷暴日數為78.3天,屬於強雷暴區,常出現雷雨大風、強降雨、強雷電等災害性天氣。

水文

南沙區內水域面積(未含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三鎮)達188.1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內河涌116條,總長294.8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南沙區有耕地面積22.5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4萬畝、糧食產量,蔬菜種植面積11.87萬畝,甘蔗種植面積0.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4.95萬畝,產量7.41萬噸。可利用林地面積3.4萬畝,森林覆蓋率6.9%。

水資源

南沙區主要有虎門、蕉門、洪奇瀝三條水道,徑流量為4.8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過境流量1377億立方米。其中虎門水道603億立方米、蕉門水道565億立方米、洪奇瀝水道209億立方米,分別約占珠江年徑流總量的18%、7%、6%左右。全區現有蕉東聯圍等九大聯圍外江堤防,總長236.3公里。

生物資源

動物類以魚類為多,如隨鹹水上涌到海口附近繁殖的黃鱔、黃鯽等,從鹹水溯江回遊產卵的鰣魚、黃魚,從江河入海回遊產卵的河鰻,常年在江河附近繁殖的鮑魚、鰻魚以及自然生長的鰻、鯇等。甲殼、貝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類品種繁多。植物類的各類樹、竹、花草、藻類品種繁多。

礦產資源

南沙、黃閣一帶花崗岩儲量豐富。

經濟

總述

2013年南沙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8.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5.95億元,比2012年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74.74億元,比2012年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87.34億元,比2012年增長8.3%。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06:74.31:20.63。

財政稅收

2013年,南沙區實現稅收總額298.19億元,比2012年增長18.29%。南沙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58億元,比2012年增長13.9%;一般預算支出57.88億元,比2012年增長36.97%。全年區級財政用於改善民生的投入達24.05億元,占本級預算支出總額的84.48%。

固定資產投資

南沙展館 南沙展館

2013年,南沙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74億元,比2012年增長31%。全年完成重大基礎設施投資56.87億元,比2012年增長23%。明珠灣建設全面啟動,新開工、奠基的項目達33個;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全面開展疏浚吹填及軟基處理施工;江海聯運碼頭一期陸域形成工程完成施工;捷運4號線南延段全面開工建設;鳳凰一橋主橋已合攏;瓦盧瑞克法國U型管項目、天運物流項目等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產試運行。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04.19億元。南沙區房屋施工面積584.64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房431.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6.15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房25.88萬平方米。

農業

南沙蓮藕基地 南沙蓮藕基地

2013年,南沙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3.55億元,其中漁業實現產值26.95億元,產值占南沙區農林牧漁業產值比重36.64%;種植業產值38.69億元,占南沙區農業產值的52.6%;畜牧業產值6.9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6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87萬畝,甘蔗種植面積8.7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7.9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7.15萬畝,花卉種植面積3.7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43萬噸,甘蔗產量71.98萬噸,蔬菜產量53.29萬噸,水果產量13.81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2.99萬噸,生豬出欄量17.53萬頭,牛奶產量0.86萬噸,水產品總產量13.05萬噸。

2013年,南沙區共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廣州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1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7家;南沙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91個,面積9817.2公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08個,綠色食品認證15個。

工業

2013年,南沙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474.33億元,比2012年增長18.8%;實現工業增加值646.68億元,比2012年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420.76億元,比2012年增長19.1%,其中內資企業產值增長33.38%,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1.64%;外商投資企業產值增長13.84%,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0.66%;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值增長20.84%,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7.7%。規模以上輕、重工業產值的比重為29.8 :70.2。

2013年,南沙區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975.42億元,比2012年增長11.03%,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的40.29%,其中汽車整車製造和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業實現產值746.92億元,占南沙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0.85%;船舶製造業完成產值84.97億元,比2012年增長9.87%;化工製造業完成產值299.03億元,比2012年增長23.11%;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83.6億元,比2012年增長13.07%。

南沙區 南沙區

2013年,南沙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43.7億元,比2012年增長16.55%。工業產品生產銷售銜接良好,銷售產值2358.1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38%,產銷率達97.41%。利潤總額113.13億元,比2012年增長78.99%。南沙區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全年虧損總額15.47億元,比2012年下降56.76%。

2013年,南沙區共有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67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18.17億元,比2012年增長20.25%。

主要工業產品方面,2013年,南沙區生產汽車30.3萬輛,比2012年增長20.58%;發動機44.74萬台,比2012年增長15.63%;發電量134.56億千瓦時,比2012年下降1.92%;鋼材產量258.74萬噸,比2012年增長11.86%;初級形態塑膠54.75萬噸,比2012年增長20.28%;印染布27536萬米,比2012年增長10.55%;精製食用植物油61.74萬噸,比2012年增長19.73%;家用電冰櫃93.28萬台,比2012年增長65.69%;空調286.13萬台,比2012年增長63.29%。

建築業

2013年,南沙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8.06億元,比2012年增長2.6%。完成建安工作量255.19億元,比2012年增長53.38%;其中建築工程225.41億元,安裝工程29.79億元。

港口物流業

2013年,南沙區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05億噸,比2012年增長12.1%;貨櫃吞吐量1036.33萬標箱,比 2012年增長7.5%。擁有貨櫃班輪航線57條,比2012年增加12條,其中國際航線42條,國內航線15條;全年累計航次達到2.27萬次,比2012年下降3.5%。

2013年,南沙保稅港區進出區貨值493.51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8%;保稅業務貨值45.8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1%;區內企業進出口貨值26.3億美元,增長1.48倍。2013年,在龍穴島經營的物流行業企業和機構近200家,有開展保稅業務的企業30家,其中投資額上億元的大型物流企業有合捷、天運、南沙國際物流、南沙開發物流園公司、江海聯運碼頭公司等企業。

國內商貿旅遊

2013年,南沙區實現國內商品銷售總額418.31億元,比2012年增長2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31億元,比2012年增長1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16.24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1.07億元。2013年全年接待遊客870多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49億元,比2012年增長21.7%。

招商引資

2013年,南沙區新簽訂外資契約個數47個,比2012年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9.5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契約利用外資15.7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

外貿進出口

南沙區道路 南沙區道路

2013年,南沙區進出口總額158.73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3.96%,其中出口80.1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9.5%;進口78.55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52%。按出口貿易方式分類,南沙區實現一般貿易出口12.61億美元,加工貿易出口45.42億元;按出口商品品種分類,主要集中在船舶及運輸設備、機電和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屬檔案、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等類別。南沙區機電產品出口35.8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57億美元。

出口額超2億美元的企業有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廣州錦興紡織漂染有限公司、名幸電子(廣州南沙)有限公司、沙伯基礎創新塑膠(中國)有限公司、廣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這10家企業出口額合計32.59億美元,占南沙區出口額的40.65%。

社會事業

科技

南沙體育館 南沙體育館

2013年,南沙區共投入科技三項經費4815.02萬元。年末,南沙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數44家。全年南沙區專 利申請量達1433件,增長1.19倍,其中發明專利564件,增長2.4倍;授權專利366件,增長1.2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7件,比2012年增長26%。獲得國家支持科技項目4個,獲得省市支持科技項目35個,共獲得上級科技部門支持經費4278萬元。

2013年,南沙區成功吸引工信部“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工藝裝備技術基礎服務平台”和國家發改委“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兩個國家級平台落戶,區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步伐,與德國和加拿大的兩家知名高校合作設立研發中心。

教育

2013年年末,南沙區共有學校81所,其中國小59所,普通中學15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南沙區有省一級學校5所、市一級學校20所、區一級學校49所。南沙區中國小在校學生59450人,其中國小在校學生3568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2148人。南沙區共有專任教師4096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2060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93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升學率為91.65%,大專以上上線率達90.59%。南沙區共有幼稚園數82所,幼稚園在園人數19340人。

文化

南沙區綠道 南沙區綠道

2013年年末,南沙區圖書館共有藏書13.3萬冊。已基本建成了覆蓋區、鎮(街)、村(居)三級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其中,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均已成為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9個鎮(街)文化站中,有5個省特級文化站,3個省一級文化站。萬頃沙鎮被評為全省“百佳文化站”。156個行政村(居委會)中已全面建成文化室和農家書屋(綠色網園)。

成功舉辦了2013廣州水鄉文化節暨首屆東湧水鄉運動會等一批文化節慶活動,組織開展送戲下鄉等公益演出40場次,“藝術語言與主持”等系列文藝講座、培訓23場,播放農村數字電影1800多場次。

衛生

2013年,南沙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97個,其中醫院13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門診部15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間,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村衛生站113所;南沙區醫院實際擁有床位1279張,共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505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981人,註冊護士1033人。

人民生活

2013年,南沙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20572.6元,比2012年增長13.1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76.2元,比2012年增長8.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6.2元,比2012年增長10.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174.1元,增長8.5%;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3258元,比2012年增長11.5%。

就業

2013年,南沙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76%。南沙區安排就業專項資金950萬元,比2012年增長2.8倍。全年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9035人;組織培訓本地勞動力6730人,其中技能培訓1265人,職業指導1971人,提供就業崗位22000個。

社會保障

2013年末,南沙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93335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203920人;參加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98385人、210014人、165055人。2013年,南沙區16歲以上本地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9%。城鄉低保救濟標準統一提高到540元,五保供養標準和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分別提高到1235元和810元。

安全生產

2013年,南沙區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共死亡56人,其中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死亡16人,南沙區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18,南沙區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十萬人死亡率是0.003。

環境

2013年,南沙區空氣優良率為85.48%。南沙區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9.72萬噸,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7%。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30.65平方米;建成濕地林區1.5萬多畝。

民俗風情

語言

南沙區戶籍人口中絕大多數人講粵語。南沙地區的粵語屬於廣府片、高廉片、羅廣片、四邑片4個片中的廣府片。

特產

南沙土特產有新墾蓮藕、蕉門紅蕃薯、小虎麻蝦、橫瀝甜玉米等,其中新墾蓮藕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2010年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

傳說

葫蘆山位於大井、東里、蕉門三村的交界處,是黃閣大山乸較大的山岡。相傳古時有一老漁翁在這一帶江面上以捕魚為生。一日閒暇,他背著盛滿了酒的葫蘆上山遊覽,邊喝酒邊觀光,放眼所見,一派大好春光,不覺把帶來的酒喝光了,人也有醉意,便躺在山間歇息。酒醒後下山,竟忘記了帶走葫蘆,後來這葫蘆落地生根,越來越大,變成一座葫蘆山。而這葫蘆山下,本是漁翁撒網捕魚的江海,經過漫長歲月,滄海變桑田,後來此地稱為“漁翁撒網”,在蕉門村境內。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旅遊景點

南沙區主要旅遊景點有南沙濕地公園、黃山魯森林公園、天后宮、虎門炮台遺址、百萬葵園等,其中南沙濕地遊覽區以“濕地晚唱”為名入選“羊城新八景”。

虎門炮台遺址:虎門炮台遺址在南沙鎮虎門水道主航道西側下橫檔島上。北距上橫檔島約700米。第一次鴉 片戰爭時末設防。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始建炮台,鹹豐六年(1856年)被英法聯軍破壞。光緒八年(1882年)兩廣總督張樹聲奏準重建,設炮台10處,安裝克虜伯大炮。7號台在島的最高峰,原有瞭望亭,遠望伶仃洋、珠江口、沙角、大角一一在目,進出船艦盡在眼底。島東端的10號台,前臨主航道,對岸是威遠炮台。向北江中是飯籮排,為攔江排鏈樁基處,今叫“金鎖排”,建有航標。現炮台多處建築已毀,大炮在抗日戰爭時被日軍掠走。

大角山天后宮:大角山天后宮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曾被評為番禺八大旅遊美景之一。天后宮依山而建、殿宇輝煌、樓閣宏偉。它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天后宮的前身是建於明代在鹿頸村的天妃古廟,清乾隆年間經修復後,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日寇飛機炸毀。霍英東倡導並捐資於1994年在南沙大角山重建天后宮,並於1996年5月10日(農曆三月廿三)舉行開光儀式。景區內大角山有炮台多座,國務院於1982年正式將其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萬葵園:百萬葵園占地26萬平方米,以向日葵為主題,規模最大達66.7公頃,榮獲“全國規模最大的葵花 園”和“吉尼斯之最”記錄;葵花常年開放,世界唯一。葵園共引進了來自18個歐洲、日本等觀賞性向日葵品種,並優選培育出一批適宜亞熱帶種植生長的品種。葵園保持100萬朵葵花常年盛放。葵園擁有世界各國名花的主題花城,法國羽葉薰衣草、日本北海道薰衣草、歐洲樹型玫瑰花、韓國孔雀花、以及中國芳香淡雅的茉莉花,都已成為葵園著名景點。 園內還建起了全國首個松鼠樂園和螞蟻王國以及麥兜豬樂園 、松鼠狗樂園、小白鼠樂園、白鴿廣場、西瓜蟹園、蝴蝶園、金魚水中王國。  

中國縣市三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