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是中國佛教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禪宗(南宗)的主要道場,向有“嶺南禪林之冠”和“嶺南第一山”之稱。寺廟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城東南約六公里的曹溪北岸,峰巒奇秀,景色優美。南華禪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據載,時有梵僧智藥三藏率徒來中國五台山禮拜文殊菩薩,初到廣州,再沿江北上,路過曹溪口時,掬水飲之,覺此水甘美異常,於是朔源至曹溪。四顧山川奇秀,流水潺潺,於是謂徒曰:此山可建梵剎,吾去後170年,將有無上法寶於此弘化。後韶州牧侯敬中將此事奏於朝廷,上可其請,並敕額“寶林寺”。天監三年建成。

基本信息

寺廟布局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據明萬曆《曹溪通志》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見此地“山水回合,峰巒奇秀,嘆如西天寶林山也”,遂建議地方官奏請武帝建寺。天監三年(公元504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額“寶林寺”。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始,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六祖惠能大師來寶林寺說法37載,使南宗禪法大播於天下。故南華禪寺素有南禪祖庭之稱,還與嵩山少林寺並稱為禪宗祖庭,在東南亞朝鮮韓國日本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有重要影響。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則天賜慧能水晶缽盂、磨衲袈裟等物。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又賜寶缽、磨衲袈裟等物,並將寺名賜改為“中興寺”;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再改“法泉寺”。宋開寶元年(968),太祖賜額改稱“南華禪寺”,沿稱至今。1983年,南華禪寺被確定為中國重點寺廟。

今南華禪寺占地總面積約42.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群總面積1.2萬平方米。為階梯式中軸線對稱平面布局。寺向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曹溪門(頭山門)、放生池(上築五香亭)、寶林門(二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祖殿、方丈室。自天王殿始作封閉,東側依次為鐘樓、客堂、伽藍殿、齋堂等;西側依次為鼓樓、祖師殿、功德堂(亦稱西歸堂)、禪堂、僧伽培訓班等。主體建築院落外,北側有卓錫泉(俗名九龍泉)、伏虎亭、飛錫橋;西側有無盡庵、海會塔、虛雲和尚舍利塔;東側有中山亭。

全寺殿堂飛檐斗拱,以重檐歇山頂、一斗三升居多。青磚灰沙砌牆,琉璃碧瓦為面,灰脊、琉璃珠脊剎、蔓草式脊吻。重要殿堂脊吻與脊剎間置琉璃鰲魚,正脊兩端飾夔龍脊頭。多用木圓柱為支柱並將殿堂分為多間,石柱礎多覆盆式。門窗則多花格門、格子窗欞。主要殿堂和鐘鼓樓的大木樑都是用巨大鐵力木(坤甸木)架成(為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華禪寺時所用之木)。大雄寶殿高16.7米、寬34.2米(七間)、進深28.5米(七間)。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重檐歇山頂,前後乳袱用七柱、二十六檁,柱頭鋪作為六鋪作,三抄,無昂,偷心座,補間鋪作用二朵。琉璃碧瓦,灰脊,蔓草脊吻,琉璃珠脊剎。格子窗欞,前後均花格門。是廣東省最大的寺廟建築。三寶大佛塑於大雄寶殿正中屏牆神龕之上,連座均8.31米,全身遍貼金箔。觀音菩薩泥塑立於三寶佛後屏牆,身高4米,遍貼金箔,跣足立於鰲頭,左手倒持淨瓶,右手輕執柳枝。五百羅漢泥塑群分塑大雄寶殿四壁及後屏牆,每尊身高約1.1米,與名山大海渾為一體,氣勢磅礴。彌勒佛塑像坐於天王殿正中屏牆神龕之上,體寬肚凸,笑口常開,憨態可掬。四大天王塑像兩兩分立天王殿東西兩廂,手持法器,面目猙獰。

靈照塔為樓閣式八角五層澀檐出平座磚塔。塔高29.6米,底徑11米。塔頂用生鐵鑄成“堵婆”式,銅鑄寶瓶塔剎。初建於唐先天年間(公元712~713年),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憲宗賜額曰“元和靈照之塔”。初建時為木塔,多次焚毀重建,至明成化年間(1465~1487)始改為磚塔。今仍保持明代原貌,為南華禪寺最古、最高的建築。祖殿中央三座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龕分別供奉著三具肉體真身菩薩,左為明代丹田和尚真身,右為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居中者則為禪宗六祖慧能和尚真身。

寺廟珍藏

南華禪寺《金剛經》

南華禪寺內珍藏大批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327件,二級文物165件,三級文物49件。年代最早的有北齊孝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造型小巧精美的銅佛像;最著名的有唐六祖惠能“真身”塑像,唐千佛袈裟和歷代聖旨;數量最多、藝術價值很高的有北宋雕工精緻的木雕羅漢像360件;還有隋鐵鑄佛像,宋銅鑄大銅鐘、元鐵鑄大鐵鍋、明木雕四大天王像、明重刻蘇東坡手跡碑銘、清千佛鐵塔、《金剛經》銅印版、南宋萬斤大銅鐘等諸多國寶。鐵鑄摩利支天人像(屬隋或唐初鑄品)、六祖墜腰石、明代銅香爐(為明皇宮內的用品)、明鐵鼓等。其它珍貴文物有南漢鐵鐘(為省內僅存的一口南漢鍾)、唐代托紗六祖像及緞質六祖襪、南宋銅鐘(萬斤大銅鐘)、千佛鐵塔(塔身整齊排列大小佛像1000個)、清代五百羅漢瓷瓶、唐武則天聖旨、八思巴文聖旨、元仁宗聖旨、明英宗聖旨、清雍正十三年(1735)版欽頒《龍藏》經書、明英宗天順間(1457~1464)御賜金書《華嚴經》清代銅版《金剛經》、清代再版《顯揚聖教論》以及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書寫的“齋堂”木匾、民國政府主席林森書寫的“寶林道場”木匾、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書寫的“宣揚佛典”木匾、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書寫的“南華禪寺”木匾。其他還有楹聯30餘對,碑碣30餘通。這些珍寶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雕塑繪畫音樂文學,乃至歷朝的社會風貌、生產生活等最具體真實的史料。

寺內寺外古樹參天,有菩提樹、水松、榕樹、香樟等古樹數十棵,濃蔭蔽日,一派寧靜肅穆氣象。1983年,南華禪寺被確定為中國重點寺廟。2001年被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辦學修典

辦學修典功千秋

興辦佛教教育,創辦曹溪佛學院,出版印刷佛教經典和佛教刊物,加強寺院的文化建設,這些都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傳正法師升座以來,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0年9月3日,南華禪寺曹溪佛學院正式開學,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曹溪佛學院的前身是虛雲老和尚於1948年創辦的南華戒律學院和1983年—1993年由惟因和尚創辦的僧伽培訓班。傳正法師住持南華禪寺後,繼承了祖庭注重培養人才的優秀傳統,決定向省、市宗教部門申請復辦曹溪佛學院。2000年5月11日和5月17日,省民宗委和省佛教協會分別批覆,同意復辦曹溪佛學院。2000年9月3日,曹溪佛學院正式開學。傳正法師任院長,妙峰法師任教務長,禮請本煥老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一誠法師、陳法泉居士、徐文成居士等為名譽院長。

曹溪佛學院本著“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宗旨,以培養和提高僧青年整體素質,紹隆三寶、續佛慧命為目的。第一期招生68人。

佛學院課程的設定,主要包括佛學理論、基本經典戒律禪學語言文字英語等,在第三學期開設中國佛教史和印度佛教史。此外,在每個學期開學前後,還要舉行為期一周的威儀集訓。2002年6月,曹溪佛學院培養出了第一屆共七十名畢業生,其中二十三名考取了禪修班,繼續學習深造。

此外,在佛教文化建設方面,近幾年來,在傳正法師的帶領下,南華禪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0年,中央電視台第三套節目播出了有關南華禪寺的專題報導;2001年3月17日,傳正法師在三寺開示講經,參加者80多人;歷時五年之久、集多人之力編纂的《新編曹溪通志》編輯完成並出版發行,這是南華禪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光輝萬代,功德無量,傳正法師親為作序;2001年7月12日,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中學師生前來南華禪寺,傳正法師為他們開示說法,一行五十七人同沾佛恩;2001年7月20日,南華禪寺被批准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0月,曹溪佛學院院刊《曹溪水》經廣東省佛教協會及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准創刊,並出版了創刊號;2002年3月28日,傳正法師向曲江縣人民政府、政協和韶關市人大提交了《關於南華禪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提案》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2002年4月,傳正法師倡印的《惟因老和尚圓寂十周年紀念文集》 ,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南華禪寺出資印刷三千多冊,以贈有緣。全書共35萬字,由已故茗山法師以及本煥老和尚作序。內容包括已故何明棟先生撰寫的“惟因和尚傳”,惟因和尚著作選輯12篇,惟因和尚書信選輯以及本煥、佛源、一誠、雲峰、傳正等諸山長老所寫的紀念文選。2002年9月,匯集了中國佛教界、佛學界眾多法師、專家學者之優秀論文的禪研究學術文集《曹溪》,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傳正法師親為作序,這是南華禪寺曹溪佛學院創辦兩年多來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的成果積累,也是向紀念建寺1500周年慶典獻上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今天,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國家強盛,人民富裕,文化發達。在這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歷史時刻,古老的南華禪寺迎來了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的特殊日子。欣逢盛世,萬物回春,更值改革開放和建寺慶典的大好機緣,弘揚佛教文化,光大曹溪門風,興邦安國,造福兆民,曹溪祖庭又將是一番新的景象。

修寺建塔

修寺建塔古剎輝

傳正法師榮任南華禪寺方丈之時,正值世紀之交,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落實宗教政策的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外緣具足,內緣充溢,在這樣的歷史機緣下,傳正法師開始了其重振祖庭的事業。

住持南華禪寺數年來,傳正法師以光耀祖庭、弘揚佛法為己任,不辭辛苦,勇猛精進。寺院中的日常事務,事無巨細,必自躬親。寒來暑往,花開花落,法師一直在為寺院的各項建設操勞著,常常席不暇暖,食不甘味。短短數年間,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古老的南華禪寺,在新世紀的曙光照耀下,又煥發出耀眼的光輝。重修寺院,再塑金身,收復寺屬土地,改造內外環境,是傳正法師這些年的工作重點所在。多年來,法師為此付出了無數的辛勞,南華禪寺中的殿堂庭院、花草樹木,無不凝聚著法師的心血。

傳正法師升座伊始,就著手解決南華禪寺被占土地和清理山門外環境的問題。在南華禪寺門前牌坊的左側多年來一直有許多的小擋口,叫賣魚肉雜食,嘈雜混亂,污染環境,給南華禪寺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1999年下半年,經傳正法師多次報請有關部門批准,將這些攤鋪遷至寺門東側公路外,統一規劃和管理,強買強賣的惡劣風氣和沿寺乞討的現象也得以根除。

在南華禪寺第一山門的右側原來是一家九龍泉飯店,常年經營葷食,殺雞宰魚,血污遍地,嚴重污染了這千年古剎、佛門淨地。為了還佛門一片淨地,傳正法師於2001年召開職事會,決定收購九龍泉飯店旅社,將其改造為今天的南華素食館,接待來自中外的高僧大德和廣大遊客。

曹溪河從南華禪寺門前流過,在南華禪寺的歷史中,在禪宗的發展史中,曹溪水都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近些年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河段被填埋,曹溪幾成乾河床。為了挽救這一自古以來就與南華禪寺唇齒相依的曹溪河,南華禪寺遂出資30萬元夠得寺門前一段面積大約為30多畝的土地。經過傳正法師和全寺常住、居士、善信的共同努力,今日的南華禪寺門前廣場已經煥然一新,開闊,整齊,潔淨,明亮,呈扇形向外延伸,仿佛張開手臂、敞開胸懷的巨人,在迎接來自遠方的貴客。

由於歷史的原因,南華禪寺被占房屋土地的問題一直是困擾寺院的最重要的問題。寺屬房屋、土地被占用,不僅對古老珍貴的寺院建築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打亂了寺院的整體布局,而且也大大制約了寺院的發展。早在幾年前,南華禪寺就向曲江縣宗教辦公室提出要求,希望落實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儘快協助歸還原屬於南華禪寺管轄的韶鋼技校(現松山職業技術學院)一片的房地產。1999年傳正法師住持寺院之後,準備在2002年11月舉辦南華禪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大型慶典,籌辦曹溪佛學院,修復“文革”期間被毀的一批建築,要實施這一切計畫,需要相當數量的土地,而寺內已基本沒有可供發展的空間。為此,寺院多次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縣、市人民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將松山學院、療養院一帶的土地歸還南華禪寺,並為此付出了持續數年的艱辛努力,也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2000年上半年,傳正法師與曲江縣領導等到韶鋼,提出歸還被占土地的問題。後來,多次前往省政府,呈遞南華禪寺被占土地問題的報告。2000年5月20日,省、縣人大代表一行多人視察南華禪寺,併到南華禪寺東側被韶鋼所占土地上進行實地考察。省政府也派遣國土廳有關人員到南華禪寺調查土地情況2001年6月8日,曲江縣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批准《南華禪寺佛教場所和佛教建築遺址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決議”。經縣國土局核查,確認了南華禪寺的土地範圍。2001年11月19日,省政府派遣以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為組長的土地問題工作組,來到有爭議的南華禪寺東側實地考察,調解協商。雙方達成初步協定同意將南華禪寺東側的172.33畝土地及該地上的房產歸還給南華禪寺。2001年11月20日,傳正法師帶領有學法師、覺慧法師和妙峰法師在韶關市政府,簽定了關於南華禪寺東側土地問題的協定,協定規定於2002年6月之前將全部172.33畝土地交還南華禪寺。歷時兩年多的申請呼籲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2001年11月2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下發了粵府函[2001]460號檔案《關於對南華禪寺東側土地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的批覆》 ,檔案要求按照“六個一點”的辦法來解決這一歷史遺留的問題。

2002年5月29日上午9時,在韶關市人民政府南樓會議室,舉行“松山學院、南華禪寺部分土地及房產移交儀式”,將寺院東側的172.33畝土地及該地上的房產交還給南華禪寺,黃業斌副秘書長親手將國土使用證頒發給了南華禪寺住持傳正法師。如今,在這片新收回的土地上,新的曹溪佛學院教學大樓正拔地而起。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2002年8月15日,曲江縣縣長練建秋等30多人,與南華禪寺傳正法師等在寺院召開現場會議,討論落實寶林山土地的問題,練縣長傳達了縣政府的最後決議。在爭取歸還寺屬土地房產的同時,這些年來,傳正法師一直致力於南華禪寺的寺院建設和管理,修建殿堂樓館,建橋鋪路,植樹種花,綠化美化寺院環境,使寺院的整體布局和內外環境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和改觀。為感恩於歷代祖師,傳正法師於1999年為惟因法師所建之虛雲和尚舍利塔勒石記銘。同年又為承法恩師惟因老和尚立舍利石塔。11月為感惟因老和尚所復建方太丈室功德,又勒石為銘建《方丈室碑記》

2000年上半年,傳正師完成了南華禪寺的鐘鼓二樓重建工程。下半年整治寺院門前大環境,在曹溪門前廣場各安一座經幢及蓮化綠化島,拆除牌坊前的圍牆,改建為一排七個石塔;將寺內天王殿前和牌坊前的水泥路改鋪為石板路,在兩邊建立綠化帶;將寺內兩邊廂房即藏經樓左右及大殿左右的僧寮房頂,由原來的薄瓦片改為琉璃瓦;將曹溪門左右兩將軍重貼金身,再畫雲彩,並加上紅木圍欄吊頂,將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重新貼金。2001年,拆除寺院東側的餐館和柴房,改建成齋堂、上客堂,以解決來往和常住的用餐住宿問題;拆除山門外寺前攤擋,改為整齊有序的商業街,一改多年來山門前髒亂差的混亂局面;2002年,將寺內從天王殿一直到陳亞仙祖墳的兩排水泥柱,全部用花崗岩石包上,增添了古寺的莊嚴氣氛;11月,在無盡庵內新建念佛堂,拓寬大雄寶殿內兩側房間,改供緬甸玉佛、十八羅漢,將原來大殿內供奉的西方三聖移至新建的念佛堂。另外,傳正法師自1999年以來,即著手綠化寺內環境,鋪設草地,培植花木,使整座寺院變得鬱鬱蔥蔥,花團錦簇,好一片禪林秀色!

傳正法師之勤懇奮力如此,只圖報答祖德師恩,令南華再顯名於當世。誠如法師所立之《鼓樓碑記》《鐘樓碑記》所說:“惟願法鼓長鳴,祖庭永興”,”鐘聲震十方,祖庭禪燈永光明”。

寺院史略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據載,梵僧智藥三藏率徒來中國五台山禮拜文殊菩薩,路過曹溪口時,掬水飲之,覺此水甘美異常,於是朔源至曹溪。四顧山川奇秀,流水潺潺,於是謂徒曰:此山可建梵剎,吾去後170年,將有無上法寶於此弘化。後韶州牧侯敬中將此事奏於朝廷,上可其請,並敕額“寶林寺”。
505年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寶林寺建成。隋朝末年南華禪寺遭兵火,遂至荒廢。
638年惠能誕生
677年至唐鳳二年,六祖惠能駐錫曹溪,得地主陳亞仙施地,寶林寺得以中興。
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中宗皇帝詔六祖赴京,六祖謝辭,中宗派人賜物,並將“寶林寺”改為“中興寺”;
708年敕額為“法泉寺”,並重加崇飾。
713年惠能坐化於新州國恩寺,亨年七十六歲。後其徒廣集六祖語錄,撰成《六祖壇經》
宋初南漢殘兵為患,寺毀於火災。
968年宋太祖開寶元年,太祖皇帝令修復全寺,賜名“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南華禪寺
元末南華禪寺三遭兵火,頹敗不堪,眾僧日散,祖庭衰落。
1600年明萬曆二十八年,憨山禪師大力中興,僧風日盛。然至明末,南華禪寺又復荒廢。
1688年清康熙七年,平南王尚可喜將全寺重新修飾,使禪宗名剎煥然一新。
1934年虛雲和尚重修南華禪寺
1981年惠能真身於1981年農曆十月開座於修建煥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參拜。
1962年南華禪寺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恢復了叢林方丈制度,惟因法師受請為南華禪寺方丈。
1999年現任傳正大和尚應兩序大眾邀請復返南華,接任住持
2000年南華禪寺曹溪佛學院正式開學。
2002年南華禪寺舉行建寺1500周年的盛大慶典

歷代明僧

南華禪寺佛源和尚
六祖生平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6)--佛源和尚
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5)--惟因和尚
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4)--釋本煥
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3)--靈源和尚
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2)--修圓和尚
虛雲老和尚之後的南華禪寺歷任住持(1)--復仁法師
虛雲禪師(1840年--1959年)
惠能祖師
智藥三藏
憨山大師(1545-1623)

韶關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統稱為韶石山。南朝梁、陳兩代,在今市境內設定兩州(衡州,東衡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東衡州為韶州,取州北的韶石山的“韶”字為名。到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於河西武水邊開設稅關,名為“遇仙橋關”。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將南雄的“太平關”移到東河湞水邊,並在北門外增設“旱關”,統稱“三關”,韶關之名即由此而得。
景點必背瑤寨 |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 風采樓 | 芙蓉仙洞 | 古佛岩 | 金雞嶺 | 九瀧十八灘 | 梅關古道 | 南華禪寺 | 韶石山 | 獅子岩 | 雙峰寨 | 粵北大峽谷 | 雲門寺 | 張九齡墓 | 中山公園 | 珠磯巷 | 梅嶺山 | 韶關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 | 石峽遺址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雲髻山自然保護區 | 陽元山遊覽區 | 余靖紀念館 | 海豚水上世界 | 馬壩人遺址 | 廣東大峽谷 | 恐龍博物館| 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 | 鐵龍洞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 芙蓉仙洞 | 韶關中山公園 | 天井山森林公園 |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 | 余靖紀念館 | 鐘鼓岩 | 鴕鳥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