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
談軼事的書。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撰寫,梁劉峻(字孝標)注。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該書原名《世說》,後人為與劉向書相別,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今名。全書原八卷,劉孝標註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小說。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劉義慶門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他們根據前人類似著述如裴啟的《語林》等,編成該書。劉義慶只是倡導和主持了編纂工作,但全書體例風格大體一致,沒有出於眾手或抄自群書的痕跡,這應當歸功於他主編之力。有的日本學者推斷該書出於劉義慶門客、謝靈運好友何長瑜之手。
劉孝標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隨例被迫遷到平城,在那裡出家,後又還俗。齊永明四年(486)還江南,曾參加翻譯佛經。該書的注是劉孝標回江南以後所作。他採用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辦法,進行補缺和糾謬的工作。孝標徵引繁富,引用的書籍達四百餘種。後人注釋該書的,有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徐震諤《世說新語校箋》、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日本德川時代的學者著有幾種《世說新語》注。還有馬瑞志的英文譯本、目加田誠等的多種日文譯本和法文譯本。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幾如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藝術成就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閒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並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
有的運用富於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套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編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彭城(現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我們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校箋
《世說新語校箋》全四冊。中華書局2007年5月一版2印。裝幀、紙張、印刷俱佳。
本書是楊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時間,蒐集了二百四十餘種有關《世說新語》數據,對《世說新語》所作的系統整理,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眾書局出版。1990年9月,楊勇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不斷訪求當世有關《世說新語》新著一百餘種,又窮八年之力,重新為之寫定,修訂舊作數百處,新增三萬餘字。此次由中華書局重新刊印,楊勇先生又精益求精地訂正了近百處訛誤。本書後附有關圖表、汪藻《世說新語人名譜校箋》、《世說新語人名異稱表》、《世說新語人名索引》等,為讀者使用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是目前世說新語最詳實的本子。
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全二冊,余嘉錫箋疏,周祖謨、余淑宜、周士琦整理,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修訂本),繁體豎排版,劉孝標注以小字夾在條內,每條後加“校文”和“箋疏”。“箋疏”內容多則二三頁,少則兩三行,沒加箋疏的是極少數。為分別觀點,不同人的觀點分別加有“某某案”或“某某雲”字樣,內容鴻富,徵引綜博。
為便於閱讀,書後附有《人名異稱表》、《人名索引》、《引書索引》以及《筆畫與四角號碼對照表》。
周祖謨先生所加前言對本書之成因所述甚明,特錄之以為介紹:《世說新語》雖是古代一部小說,但一直為研究漢末魏晉間的歷史、語言和文學的人所重視。作者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史稱“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表”。此書採集前代遺文軼事,錯綜比類,分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所記載。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當時人物的風貌、思想、言行和社會的風俗、習尚,這確實是很好的歷史資料。至於文辭之美,簡樸雋永,尤為人所稱道。其書又得梁劉孝標為之注,於人物事跡,記述更加詳備。
孝標博綜群書,隨文施注,所引經史雜著四百餘種,詩賦雜文七十餘種,可謂弘富;而且所引的書籍後代大都亡佚無存,所以清代的輯佚家莫不視為鴻寶。因劉孝標注以前,舊有敬胤注,見日本影印的宋本世說汪藻所撰的敘錄考異。汪藻在考異中所錄敬胤書共五十一條,其中十三條無注。案敬胤事跡無考,據“王丞相雲刁玄亮之察察”條注文,知與卞彬同時,當為南齊人。敬胤注與劉孝標注全不同,雖採錄史書較詳,而缺乏翦裁,除雜引只書外,間或對臨川原作有所駁正。今本《世說·尤悔篇》“劉琨善能招延”一條的注文中尚有敬胤注按語,不曾被宋人刪去,惟文句小有裁截。敬胤原書早已亡佚,而劉孝標注獨傳至今,這或與孝標書晚出,且引注該洽、注釋詳密、翦裁得當有關。孝標的名聲又高於敬胤,自不待言。今本孝標註幾經傳寫,宋刻本已與唐寫本不盡相同,疑其中也不免有敬胤按語夾雜在內。惟孝標所注,雖說精密,仍有疏漏紕繆,直至近代始有人鉤深索隱,為之補正。
本書名為箋疏,是外舅余嘉錫(季豫)先生所著。作者為史學名家,以精於考證古代文獻著稱,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講授目錄學、經學通論、駢體文等課程。平生以著述為事,博覽群書,對子史雜著尤為嫻熟,著有《四庫提要辨證》、《目錄學發微》、《余嘉錫論學雜著》等書。本書始於一九三七年,曾分用五色筆以唐、宋類書和唐寫本世說殘卷校勘今本,一九三八年五月又用日本影印宋本與明、清刻本對校。於時國難日深,民族存亡,危如累卵,令人憤悶難平。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作,北平淪陷,作者不得南鏇,書後有題記稱:“讀之一過,深有感於永嘉之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他日重讀,回思在莒,不知其欣戚為何如也。”自此以後,作者一面筆錄李慈銘的批校、程炎震的箋證、李詳(審言)的箋釋(載一九三九年的《制言》雜誌第五十二期)以及近人談到的有關世說的解釋;一面泛覽史傳群書,隨文疏解,詳加考校,分別用朱墨等色筆書寫在三部刻本中。每條疏記,動輒長達二三百字,楷法精細不苟。字大者如豆,小者如粟,甚且錯落於刻本字裡行間,稠密無間。用心之專,殆非常人所能及。平時夙興夜寐,直至逝世前二年,即一九五三年,十餘年間,幾乎有一半時間用在這部箋疏上了。惟平生寫作,向無片楮筆記,臨紙檢書,全憑記憶,隨筆而下。自謂:“一生所著甚多,於此最為勞瘁。”可惜晚年右臂麻痹,精力就衰,未能親自謄錄,編次成書。因而書中也有徵引別家之說,而沒有能加案語的。今承乏整理,前後披尋,屢經抄錄,才轉成清本。
箋疏內容極為廣泛,但重點不在訓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實。對世說原作和劉孝標注所說的人物事跡,一一尋檢史籍,考核異同;對原書不備的,略為增補,以廣異聞;對事乖情理的,則有所評論,以明是非。同時,對《晉書》也多有駁正。這種作法跟劉孝標注和裴松之《三國志》注的作法如出一轍。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說:“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註記紛錯,每多舛互。其壽(陳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並皆抄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這些話也恰恰可以說明本書作者意旨之所向。古人說“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研究前代歷史,自當明鑑戒,勵節概。作者注此書時,正當國家多難,剝久未復之際,既“有感於永嘉之事”,則於魏、晉風習之澆薄,賞譽之不當,不能不有所議論,用意在於砥礪士節,明辨是非,這又與史評相類。
這部書的原稿既然分寫在三部書中,要條分縷析,整理成書是極為困難的。首先要綜合各本,移錄成編,然後依照原書每條正文和注文的先後序列箋疏,使與原文相對應。因此移錄費時。幸得友人相助,始錄成清稿二十六冊。於五十年代中曾遠寄滬濱,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請徐震諤先生覆檢所抄有無錯誤,以便定稿付印。然稽留三載,未能檢校,但別紙加己案若干條於箋疏之後,而與原來邀請覆查之旨不符。因索回與妻余淑宜和長子士琦就清稿檢核,並加標點。對於徐氏案語,一律不用,以免掠美之嫌。本書一九八三年由中華書局初版發行。此次對原標點疏誤處作了全面修訂,並調整了注碼體例。現將修訂本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特此說明。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於北京大學
舊序、舊跋
世說新語序目(二則)
晉人樂曠多奇情,故其言語文章別是一色,世說可睹已。說為晉作,及於漢、魏者,其餘耳。雖典雅不如左氏國語,馳鶩不如諸國策,而清微簡遠,居然玄勝。概舉如衛虎渡江,安石教兒,機鋒似沈,滑稽又冷,類入人夢思,有味有情,咽之愈多,嚼之不見。蓋於時諸公剸以一言半句為終身之目,未若後來人士俯焉下筆,始定名價。臨川善述,更自高簡有法。反正之評,戾實之載,豈不或有?亦當頌之,使與諸書並行也。晚後淺俗,奈解人正不可得。嗚呼!人言江左清談遺事,槃槃一老出其遊戲餘力,尚足辦此百萬之敵,茲非談之宗歟?抑吾取其文,而非論其人也。丙戍長夏,病思無聊,因手校家本,精剗其長注,間疏其滯義。明年以授梓,乃五月既望梓成。耘廬劉應登自書其端,是為序。
嘗考載記所述晉人話言,簡約玄淡,爾雅有韻。世言江左善清談,今閱新語,信乎其言之也。臨川撰為此書,采掇綜敘,明暢不繁;孝標所注,能收錄諸家小史分釋其義。詁訓之賞,見於高似孫《緯略》。余家藏宋本,是放翁校刊本。謝湖躬耕之暇,手披心寄,自謂可觀。爰付梓人,傳之同好。因嘆昔人論司馬氏之祚亡於清談,斯言也無乃過甚矣乎?竹林之儔,希慕沂樂;蘭亭之集,詠歌堯風;陶荊州之勤敏,謝東山之恬鎮;解莊、易,則輔嗣、平叔擅其宗;析梵言,則道林、法深領其乘。或詞而趣遠,或事瑣而意奧,風旨各殊,人有興托。王茂弘、祖士稚之流,才通氣峻,心翼王室,又斑斑載諸冊簡。是可非之者哉?詩不云乎,“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余以琅邪王之渡江,諸賢弘贊之力為多,非強說也。夫諸晤言,率遇藻裁,遂為終身品目,故類以標格相高。玄虛成習,一時雅尚,有東京廚俊之流風焉。然曠達拓落,濫觴莫拯,取譏世教,撫卷惜之。此於諸賢,不無遺憾焉耳矣。刻成,序之。嘉靖乙未歲立秋日也。吳郡袁(上“耿”下“衣”)撰。
世說新語題跋(三則)
宋臨川王劉義慶採擷漢、晉以來佳話為《世說新語》,極為精絕,而猶未為奇也。梁劉孝標注此書,引援詳確,有不言之妙。如引漢、魏、吳諸史及子傳地理之書皆不必言,只如晉氏一朝史及晉諸公列傳譜錄文章,凡一百六十六家,皆出於正史之外。記載特詳,聞見未接,是為注書之法。(右見高氏緯略)
右世說三十六篇,世所傳厘為十卷。或做四十五篇,而末卷但重出前九卷中所載。余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複,其注亦小加翦截,最為善本。晉人雅尚清談,唐初史臣修書,率意竄定,多非舊語,尚賴此書以傳後世。然字有偽舛,語有難解,以它書證之,間有可是正處,而注亦比晏本時為增損。至於所疑,則不敢妄下雌黃,姑亦傳疑,以俟通博。紹興八年夏四月癸亥,廣川董(上“分”下“廾”)題。
郡中書有南史劉賓客集版,皆廢於火,世說亦不復在。游到官,始重刻之,以存故事。世說最後成,因並識於卷末。淳熙戊申重五日,新定郡守笠澤陸游書。
學習指導
《世說新語》一書篇幅短小,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但文章多用當時口語,而一些用法未能繼續流傳,我們在典籍中也很少見到,所以讀起來會有些障礙。最好參讀一些注本,比較著名的有古代劉孝標的註解,現代人余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但這兩種註解重在旁徵博引,考證史實,不注重文字疏通,對中學生意義不大。另有《世說新語譯註》(張萬起等,中華書局1998年版)、《世說新語選注》(張之等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注釋較為詳細,可以參看。
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重點領會魏晉士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旨趣,這就需要了解一點背景知識,除了上面提供的,還可以閱讀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而已集》)一文,魯迅對於魏晉士人及其心態有獨到的見解,而且該文本是一篇演講,比較通俗易懂我即使有時間和耐心替你幹這種累活,對你也沒有好處。因為估計你是箇中學生吧?是不是語文老師布置這個暑期作業?本來是叫你自己查字典,你玩得忘了?
其實《世說新語》雖是文言文,卻很淺,裡面的實詞連一般的漢語詞典都能查到,如有專門的適合中學生用的古漢語詞典查起來就更快,如果查《辭海》或《辭源》更好。我替你查了(實際上其中大部分詞語我不用查詞典立馬就能解釋),不是更縱容了你這個懶孩子?何況今天已經是8月29日,也來不及。所以勸你還是向老師要求延緩些時日,並保證自力更生地完成。
《世說新語》電視節目
《世說新語》是河南衛視秉承“全球視野,全國概念”傾力打造的一檔“問天”“雷人”新銳欄目。以玩娛生活,輕鬆快活的風格,遊戲博弈的形式,為時代的、時尚的人們提供創造新詞語,追求新潮流,創意新形象的新新平台,以實現主流媒體傳播新詞語,弘揚新文化,引領新風尚的社會愛心與責任。
欄目簡介
1.欄目的核心:現代、時尚、大氣;動感、奔放、炫目。
2.宣傳詞:最前沿的欄目,新詞語的總匯。
3.該欄目的CI符號:“大嘴”——突出“說”這個元素,一是凸顯個性,二是有“鐵嘴”、“鐵齒銅牙”“說”新語之內含,三是“世說”即為新世紀、新時代的“新語新說”之意。
4.欄目口號:新語大家說,感受新生活
結構
第一單元:大嘴說新語。通過問答題的遊戲方式使觀眾了解新詞語所反映出來新生活、新面貌、新追求。
第二單元:“紅歌賽”
河南衛視《世說新語》欄目面向全國徵集“紅歌”選手。“紅歌”包括建國以來歌頌祖國輝煌成就和人們美好生活的歌曲。每期進入現場的選手都是經過海選選出來的。
播出時間
首播:河南衛視每周五晚21:10
重播:民生頻道每周六16:05
精品博覽頻道每周日21:45
精品博覽頻道每周一13:30
第25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是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設立,是全國唯一一項古籍專業圖書獎項,自2006年起,每年召開一屆。全國共有27家出版社參加了2011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評獎活動,參評古籍圖書176種,最終有34種圖書獲一等獎, 63種圖書獲二等獎, 13種圖書獲普及獎。 |
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
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