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導語:《李太白集》是極富於浪漫主義的唐代傑出的愛國詩人李白的詩作代表集。所集詩篇其辭明朗,其韻優美,其情深摯,其境含蓄,其味深長,景真情切,豪爽奔放,氣勢磅礴,歷來被認為是“冠絕古今”的佳作。它給詩人在古詩界奠定了“詩仙”的崇高地位。
名書簡介
作者:李白類型:詩歌
成書時間:唐天寶年間(約公元7世紀中葉)
背景搜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唐武后長安元年(701年)生於碎葉(在今中亞細亞),5歲時隨父親遷居到綿州昌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24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順長江而下,離開四川,漫遊各地。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十一月病逝於安徽當塗縣其族叔李陽冰處。李白自從五歲時候隨父親遷居綿州,便把四川當作故鄉,在他後來的詩篇中常常提到。李白少年時才華出眾,博覽群書,據他自己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遍乾諸侯”。據史書記載,他“喜縱橫術,擊劍為狂俠,輕財重施”。
大約十七八歲時,李白曾與一位隱士東嚴子(即趙蕤)隱居在岷山(今成都青城山),養鳥侍禽,讀書擊劍,趙蕤把自己所著的《長短經》傳授給李白。這是一部縱談政治、歷史、王霸、征戰的博採眾家之作。李白對他的這位老師非常敬重,感情深厚。後來他在《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一詩中說:“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適。”趙蕤是一位人品高尚、博學多識的人,他對李白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
李白20歲後開始漫遊。他先是到四川各地,足跡遍布巴山蜀水之間。在成都他曾登上散花樓,有詩云:“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他也曾登上峨眉山,“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攬,絕怪安可悉”。(《登峨眉山》)表現了他對故鄉山水的無限深情。
公元725年,李白25歲,為了增廣見聞,尋找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他離開了四川。此時他的心情是: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他買舟東下,經由長江三峽出了巴蜀。在經由白帝城時,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過了三峽,便到荊門。一出荊門,天地頓時開闊,江面寥廓,水天相接,李白不由吟出:“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在舟行過程中,李白對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進行考察遊覽,寫了一些傳世的詩篇。他在下三峽經過沿江州府時,蒐集過巴人歌謠和當地俚曲。優美的民間文學豐富了他的知識,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營養。他的《荊州歌》、《襄陽曲》、《襄陽歌》大約就是這一時期寫的。出川後的幾年間,李白到過許多地方,“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他到過金陵,金陵的歌台舞榭、翰墨場中都知道了李白的才名。他的《金陵酒肆留別》一詩就是離開金陵時的贈友之作。詩中反映了他在金陵時的風流逸事:“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他還到過揚州、陳州、汝州、襄陽等地遊歷。在襄陽鹿門山李白結識了孟浩然,二人成為好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是贈給孟浩然的。詩中反映了二人的篤厚有請。李白的另一首名詩是《贈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見出二人的情深誼長。
公元727至735年,李白基本上定居安陸,他自謂:“酒穩安陸,蹉跎十年。”這時,他與在唐高宗時當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女兒結了婚。他的妻子出身名門,很有才華。據《柳亭詩話》記載,李白曾做《長相思》,末句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其妻看後說,武后詩中已有“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之句,李白自知失語。
此後,李白又開始漫遊。在江陵他與隱士司馬承禎相交,以後又和道教徒胡紫陽、元丹丘往來密切。這時期他寫了一些遊仙學道的詩。但李白對仕進之途並未灰心。他曾把希望寄托在當朝達官貴人身上,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援引,以求建功立業,其著名的《與韓荊州書》就是這時期寫的。這封書信寫得氣勢磅礴、詞采縱橫,恃才自負之氣溢於言表,如有這樣的話:“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客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做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揚眉吐氣,激昂青雲也!?”雖然坦誠直率,但難免鋒芒畢露,有咄咄逼人之勢。
李白35歲左右又一度離開安陸,北游山西太原,他的《太原早秋》寫道:“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正是他此行行程的記錄。隨後,他東遊山東,寄寓任城和沙邱。此時他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為友,經常在一起飲酒賦詩,時有“竹溪六逸”之稱。在山東,他游過泰山,寫有《游泰山》詩六首。約在42歲時,李白南下浙江,游會稽,與道士吳筠為友,共居剡中。後來吳筠受到唐玄宗的召見,他在玄宗御前推薦了李白。此時的李白由於到處漫遊,飲酒賦詩,名播海內。他寫的詩歌也傳遍京城。唐玄宗也久有所聞,曾三次下詔召他入京。得到皇帝徵召,李白十分得意,曾賦詩說:“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在《別內赴征》詩中甚至說:“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他自以為從此可以發跡,信心十足,幾乎到了忘形的地步。李白到了長安,的確名聲顯赫,得到殊榮。賀知章一見面就驚嘆他為“謫仙人”,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據說唐玄宗召見李白時,對他優禮有加,親自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 委任他做翰林供奉。這期間,他為朝廷起草過詔詁文書、答蕃書等,奉詔做過許多詩詞, 如《宮中行樂詞八首》、《清平調三首》、《春日行》等等。此時的李白一方面供奉朝廷,一方面在文人墨客中廣泛交遊。與他們豪飲賦詩、相互酬唱。
李白在長安住了不到3年,終於遭受權貴讒毀,被“賜金放還”,排擠出長安。李白於天寶三年(744年) 從長安到洛陽,又開始了他的“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的生活。在洛陽,李白與杜甫結識了。當時李白44 歲,杜甫33 歲。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巨星終於相遇在一起,建立友誼,千古傳為佳話。李白與杜甫定交後,相互敬重,共同做詩遊歷。不久他們又在汴州梁園與盛唐另一位大詩人高適相會在一起。三人志趣相投,一起遍游梁宋盛跡。杜甫在《遣懷》詩中記述他們三人聚會的情形說:“昔與高李輩,論交入酒爐。兩公壯藻思,得我色膚腴。氣酣登吹台,懷古觀平蕪。”天寶三年到天寶十四年(744-755年),李白仍然過著到處漫遊,飲酒賦詩的生活,寫出了很多傳世的詩篇,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古風》、《梁園吟》、《行路難》等等,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附近起兵叛亂,直到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才被平定。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使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唐朝的統治從此轉衰。這時,李白本應避難在江南,住在廬山,但此時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於天寶十五年以平定安祿山叛亂為由率大軍沿江東下,他詔請李白參加其幕府。這時唐肅宗已即帝位,他怕永王爭奪帝位,下詔讓永王到四川進見唐玄宗。永王辭不受命。於是唐肅宗派大軍鎮壓,永王兵敗身死。李白也以附逆罪名被捕入獄。經營救出獄後流放夜郎。李白本來想參加永王軍隊,消滅叛軍,使國家復歸統一,但沒意料捲入了唐王朝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之中,成了無謂的犧牲品。他在《永王東巡歌》中有這樣的詩句: “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淨,西入長安到日邊。”正反映了他參加永王幕府是為了平叛的真實心情。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58歲的李白,從潯陽出發,踏上了流放之路,這時他悲憤交加,途中寫了《南流夜郎寄內》一詩:“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充分表述其悲涼心情。李白在流放途中,行至巫山,就遇赦了。這對李白是一件大喜事,他非常高興,在《書懷示息秀才》詩中寫道:“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遇赦後直至逝世前的三四年中,李白漫遊在金陵、宣城(今安徽宣州)一帶。他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雲》、《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醉後贈從甥高鎮》等名篇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暮年的李白和勞動人民多有交往,建立了友誼。他的《宿五松下荀嫗家》、《哭宣城善釀紀叟》等詩都反映了他與普通百姓的深厚友情。李白有一首名作《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提到的汪倫就是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村民。李白與他的深長情意,至誠感人。
李白的暮年光景十分淒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他投靠族叔當塗令李陽冰,於同年十一月病死於李陽冰家中。逝世前,他寫了《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這就是我們偉大詩人的完整一生。在政治上,李白的生活道路坎坷不平,但作為詩人,這種經歷卻得天獨厚。他大半生漫遊祖國各地,生活經驗豐富,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各個階層,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見多識廣,觀察深刻。這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他得以從中吸取無盡營養。李白由此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眾多的優秀詩篇,完成了作為詩人的終生使命,得到人民永久的愛戴。
內容精要
李白的一生是歷盡人間不平路的一生,最後以悲劇告終。李白的性格,高傲爽朗,蔑視禮法,落拓不羈。他的詩歌和他的為人一樣,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以豪邁、狂放、沉鬱、飄逸著稱於世,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才氣橫溢,純任自然,不拘束于格律和規則,但是憑藉他的天才和創作熱情,即使是信手拈來的作品,也能合乎規範,語言清晰流暢,音韻和諧自然。李白長於歌行和樂府,擅做絕句,律詩較少。李白的詩歌中,富有積極的進取精神和建功立業的願望,表現了愛國主義激情。例如在《梁甫吟》一詩中他通過對姜子牙的讚頌表達了自己的積極參政態度:“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鉤,風期暗與文王親。”《上李邕》詩中,則表現了他的遠大抱負:“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古風》第三首詩中他熱烈讚揚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李白詩集中這一類表現政治抱負的詩篇是很多的,如寫管仲、張良、諸葛亮、謝安的詩篇,無不氣勢磅礴、熱情奔放。
李白熱愛祖國的河山,他用如椽的彩筆描繪了中國各地的美麗風光。如寫黃河的雄偉氣勢: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公無渡河》);“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李白一生漫遊南北各地,他留下的寫景詩歌是很多的,打開他的詩集,這一類詩歌幾乎篇篇似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無一不是從積極方面熱情歌頌,很少消極悲觀情緒,例如《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小詩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於船上寫的。詩中描繪了三峽兩岸的秀麗迷人風光,抒發了詩人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無限喜悅之情。全詩景真情切,豪爽奔放,表現出寓景於情,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李白還有不少詩揭露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蔑視權貴的驕橫跋扈,如《古風》第五十一首:“殷後亂天紀,楚懷亦已昏。夷羊滿中野,論貫盈高門。比干諫而死,屈平竄湘源。虎口何婉孌,女空嬋媛。彭鹹久淪沒,此意與誰論?”作者借古諷今,有力地抨擊了統治集團昏暗,奸佞當道,賢才遭棄的社會現實。李白對當時官場的黑暗齷齪十分清楚,敢於在詩歌中加以無情揭露:“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遠別離》)這種政治狀況,使得詩人壯志難酬,他曾慨嘆過:“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但是,儘管失意的處境使他難以施展抱負,他對政治前途卻沒有失去信心,仍然期望改變現實。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和生活,關心民間疾苦,也是李白詩歌的重要思想內容。他一生政治上很不順心,長期到處漫遊,有機會接觸普通百姓,並且結交了一些朋友,對他們的思想和生活了解很深,常常在詩中反映出來,如《丁都護歌》中描寫了採石搬運工人的勞苦:“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萬人系磐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這些詩篇,如果不對勞動人民的工作、生活有深刻體會,如果不對勞動人民有深厚感情,是寫不出來的。
李白從20歲起離家出遊,先在四川境內,後到全國各地,他的詩歌創作和他的遊蹤一樣從未中斷,直到逝世前夕還寫了最後一首詩《臨終歌》。他一生創作的詩歌作品難以計數,但大部分已經遺失,現在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其詩集最早是由李陽冰編輯整理的《草堂集》十卷。從現有的李白近千首詩歌作品已可看到一座高聳入雲的藝術豐碑,其成就是難以估量的。可以預見,隨著對李白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他的詩歌藝術成就將會有新的發現。
李白詩歌的主要特點是:
(一)自由奔放,不受詩歌格律形式的束縛,靈活採用古風和樂府歌行體式創作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美詩篇。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律詩較少,五、七言律詩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樂府和歌行。這兩種體式,字數靈活,格律不嚴,能夠比較自由地表達詩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例如《將進酒》開頭就是一個十字長句“君不見長江之水天上來”,中間雜有三字句、五字句,運用自如。這首詩是借酒澆愁,發泄胸中憤懣不平之作。詩中以豪邁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蔑視功名利祿,追求自由理想的豪情壯志,全詩氣勢磅礴,雄渾奔放,有如行雲流水,傾瀉而下,表現了樂觀情緒,充滿浪漫主義精神。又如《蜀道難》,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句式多樣,變化靈活,再加上詩人奇特的想像和美妙的詩歌意境,使得這首詩變幻多端,構思新穎,把巴山蜀水的險峻雄奇描述殆盡,組織成一幅完整、明朗的藝術畫面。在李白的眾多的歌行體詩歌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具有代表性的佳作,這首詩充分表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特點,詩的全文是: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憟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虛鼓瑟兮鸞回車,仙人之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體詩,中間摻雜四言、五言、九言句,行文自如,句式靈活。全詩以夢幻為托,表明了對美好理想的嚮往追求,對政壇黑暗、權貴當道的憎惡和鄙棄。詩人首先描繪了有如仙境般的天姥山勝景,然後他幻想駕著長風,身披月光,飛越鏡湖,來到山中的剡溪。正在他鍾情山水,迷戀花木之時,夜幕降臨了。一時間熊吼龍吟,山崩地裂,樹木怒聳,霹靂轟鳴,美麗的地方立刻變成陰森可怕的世界。這時轟的一聲巨響,洞天之門終於向詩人敞開了,他身著霓裳,駕馬御風進入仙境,但是,當他從夢中驚醒後,煙霞都化為烏有了,只有身邊枕席如舊,他又回到嚴峻的現實世界。詩人頓悟到,萬事有如流水,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可是詩人並沒有完全被這種消極情緒所占有,他仍然以傲岸的態度面對人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在於詩人以幻想代替現實,表現了他對光明世界的無限熱情,對黑暗現實的徹底決裂,發出了不取悅於人,不苟合於世的憤怒之聲。這首詩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藝術成就非常突出。奇妙的想像、雄奇的形象,緊緊吸引著讀者的感情。寫光明令人神往,寫黑暗令人畏懼。在詩歌體裁上,作者突破了格律規律的束縛,句式長短不齊,語言明白自如,環環相扣,句句相接,蟬聯而下,首尾回應,有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分表現了李白詩歌縱橫恣肆的風格。
(二)想像豐富,構思奇絕,善於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創造新奇鮮明的藝術形象。李白是一位有著豐富想像力的詩人,他見聞廣,閱歷深。在他的筆下,人間的事物、天上的星辰、神話傳說、歷史珍聞、自然景觀、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馳騁想像的媒介。前面列舉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正是一篇表現李白想像力的傑作。李白想像力的發揮,絕不只是在一詩一歌之中,幾乎每一首詩中無不運用。這使得他的詩作,無不形象鮮明,韻味深厚。如《古風》共59首,幾乎篇篇都富有魅力,寫遊仙,詠史事,贊人物,抒懷抱,無不藉助想像刻畫形象,雖然題材廣泛,時間跨度很大,但作者能做到融會貫通,首尾相連,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境界。又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誇張的筆墨“三千尺”狀寫瀑布之長,藉助想像“銀河落九天”描繪瀑布凌空而下的氣勢,把廬山瀑布的壯美雄奇景象有聲有色地展現出來,使人在驚異讚嘆之時得到美感享受。《北風行》寫幽燕地區的苦寒也是發揮想像力的傑作,是詩人運用比喻誇張藝術手法的典範。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道盡了北風怒吼、大雪紛飛的北國嚴冬奇寒狀況,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秋浦歌》第十五首隻有四句詩,20字,卻通過想像極好地運用了浪漫誇張手法:
白髮三千長,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這是組詩《秋浦歌》中的一首,約寫於安史之亂前夕。當時李白政治上失意,正在池州一帶漫遊。對安祿山的久蓄異志,策劃叛亂,李白和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有所察覺,他預見到天下將有大亂,人民又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他為個人的遭際不平,也為國家政局擔憂發愁。在《秋浦歌》組詩的第一首中就爽快寫出:“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明確表明,他關懷國事, 雖有匡時濟世之志,卻難以施展抱負,哀時傷世之音激切感人。“白髮三千丈”一詩正是李白在愁苦的心態下運用浪漫誇張的手法表現愁懷的傑作。此詩開頭就以驚人的筆墨把白髮之長、愁思之深烘托出來。接著,詩人憨態可掬地說出:他不知道明鏡里的秋霜就是自己頭上的白髮。這樣的反問,這種痴情,正委婉地反映出一個愁腸百結的人已經到了難以自解的地步。此詩雖短, 卻意蘊深長, 耐人尋味,引人思索。
(三)清新自然,明白曉暢,這是李白詩歌語言的藝術特色。這種特色的形成和李白在創作上的刻苦努力、善於學習是分不開的。李白很重視前代和當代詩人的長處,對漢魏六朝以來的樂府民歌尤為尊重,吸取其中的營養,鍛鍊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很多詩篇,因為語言的光彩而令人百讀不厭,長久流傳。李白的語言風格素來為歷代學人所推崇,王安石對此有著很好的概括:“詩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此李白所得也。”在李白的詩篇中,許多詩句閃閃發光,引人留意且驚喜。初看起來,有些句子似乎很平常,像是信手拈來,脫口而出,毫不費力,未加推敲,但它的魅力卻使你不能忘懷。若深入體會則會感到含義極深,韻味無窮。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絕句中的精品,具有含蓄深遠、韻味純美、感情直率、語言流暢的特點。此詩也被收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中。從其創作構思、語言風格都可看出它受過前朝民歌的影響。南朝樂府《子夜秋歌》里就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詩句。這反映了李白從善如流的學習態度。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這首詩是李白的少數七言律詩中的一首。他受崔灝的《黃鶴樓》影響而做。李白在登黃鶴樓時,曾有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從中可見李白善於學習別人長處的可貴精神。這首詩對仗工整,聲韻和諧,音節流暢,意境深邃,語言極其精美。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子夜吳歌·秋歌》
這兩首詩是仿照南朝樂府《子夜歌》而做的。李白繼承了前朝民間詩人的語言藝術精華,在清新自然的詩句中塑造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寫出了妻子對出征丈夫的無限思念之情。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乾。
這三首詩做於天寶二年。據孟綮《本事詩》記載,當時李白正在唐朝宮廷任翰林供奉。時值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攜楊貴妃一道賞花,命李龜年領梨園弟子唱曲。玄宗忽然說道:“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李白的這三首詩,屬於描寫宮廷生活的艷體詩類,沒有什麼社會意義,但其藝術手法很高,詞采華麗,韻律和諧。在表面的富貴濃艷、雍容典雅的詩句中,隱含諷喻之意。從這三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運用語言的功力極高,他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不論何種題材、體裁,他都能信手拈來,蔚然天成。
專家點評
天寶十三年(754年),李白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與青年詩人魏萬相遇,盡出詩文,請他編文集為《李翰林集》二卷。李白臨終前,有草稿萬卷,託付李陽冰做序。但經過安史之亂,李白的著述大部分散失,李陽冰編定他的詩文為《草堂集》共10卷。到了宋代,宜黃樂史又輯得李白的逸詩遺文為《別集》,合為30 卷。清代乾隆年間錢塘人王綺輯注《李太白全集》36卷,收李白詩近千首,文60餘篇,是李白詩文集中最完備的注本。李白的詩歌以深刻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和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從一問世就贏得極高的聲譽,產生過巨大影響。他的詩名從20幾歲起就已在社會上流傳,他的詩篇曾到處傳抄演唱。盛唐時期,杜甫是李白的知音,他多次寫詩讚揚李白的詩歌,欽佩李白的人品。中唐的韓愈、孟郊都受益於李白的創作。稍後的李賀、盧仝也都從李白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風格。後世作家學習李白的人更多,著名的宋代詩人蘇軾、陸游、辛棄疾,明代的高啟、楊慎,清代的魏源、龔自珍,直至近代現代的許多詩壇名家無不從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受到教益和啟迪。可以預見,李白的影響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泯滅,李白的詩作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財富。李白的詩不但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還流傳到國外,受到廣泛的熱愛與推崇,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擁有一定數量的研究者。
妙語佳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接雲帆濟滄海。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參考文獻
關於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於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