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元南戲史》講述了: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歷代民眾所喜聞樂見。追根溯源,在中國戲曲的發展史上,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則是北宋中葉產生於溫州一帶的南戲。作為第一種戍熟的戲曲彤式,南或在劇本形式、音樂體制、角色體制及具有寫意特徵的舞台表演等都為後世的戲曲形式如明清傳奇及清代中葉以後興起的各種地方戲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南戲的出現,正式展示了戲曲這一中華民族文化明珠的奪目光彩。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俞為民:男,1951年2月12日生,浙江餘杭人。1978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畢業於南京大學古典戲曲專業,獲碩士學位。畢業留校,一直從事中國古代戲曲、小說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代小說。目前主要從事宋元南戲研究。
目錄
前言第一章南戲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節南戲的名稱及其由來
第二節南戲產生的時間
第三節南戲產生的地點
第四節南戲的淵源
第二章南戲的藝術體制
第一節南戲文本形態的特徵及其演變
第二節南戲的劇本體制
第三節南戲的曲調與曲律
第四節南戲的角色體制
第三章南戲的舞台演出
第一節南戲的開場形式
第二節南戲舞台時空特徵
第三節南戲的排場
第四節南戲的唱腔
第四章南戲的分期與發展
第一節南戲發展時期的界定
第二節南戲在兩宋的流傳
第三節元代南戲與北曲雜劇的交流
第五章兩宋時期的婚變戲
第一節“婚變戲”產生的市民文化背景
第二節戲文之首——《趙貞女蔡二郎》、《王魁》
第三節兩宋時期的其他婚變戲
第六章《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第一節《永樂大典》與南戲
第二節《張協狀元》
第三節《宦門子弟錯立身》
第四節《小孫屠》
第七章宋元四大南戲——《荊》《劉》《拜》《殺》
第一節《荊釵記》
第二節《白兔記》
第三節《拜月亭》
第四節《殺狗記》
第八章《牧羊記》等元代南戲
第一節《牧羊記》
第二節《東窗事犯》
第三節《趙氏孤兒》
第九章高明和《琵琶記》
第一節高明的生平
第二節《琵琶記》的主題
第三節《琵琶記》的藝術成就
第十章南戲研究
第一節徐渭的《南詞敘錄》
第二節明清的《琵琶記》評點
第三節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與南戲研究
第四節現當代南戲研究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編寫背景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歷代民眾所喜聞樂見。追根溯源,在中國戲曲的發展史上,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則是北宋中葉產生於溫州一帶的南戲。
作為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南戲在劇本形式、音樂體制、角色體制及具有寫意特徵的舞台表演等都為後世的戲曲形式如明清傳奇及清代中葉以後興起的各種地方戲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南戲的出現,正式展示了戲曲這一中華民族文化明珠的奪目光彩。
距南戲形成的北宋中葉已有近一千年的歷史了,作為原生態的南戲,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早已不復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南戲這一古老的戲曲形式的失傳,只不過是以不同的面貌在繼續流傳:一種是以靜態的形式在流傳,即當初南戲作家們編撰的南戲劇本,這些劇本作為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獻,被保留下來,使後人通過這些劇本,了解南戲的故事內容與藝術形式,而且,這些劇目所敷演的故事,多為後世的戲曲所改編與繼承;另一種是動態的流傳,這種流傳按其流傳的形式及變異的程度,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一種戲曲形式在不同時期的延續,如南戲進入明清時期後,雖出現了民間南戲(傳奇)與文人南戲(傳奇)的分流,在情節內容、語言風格、曲調音律、唱腔以及留存形式等方面都產生了差異,但這種分流,並不影響兩者在文體與樂體上的相通,因此,明清時期的傳奇(包括文人與民間),仍是同一種戲曲形式,即皆為宋元南戲的延續。
第25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是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設立,是全國唯一一項古籍專業圖書獎項,自2006年起,每年召開一屆。全國共有27家出版社參加了2011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評獎活動,參評古籍圖書176種,最終有34種圖書獲一等獎, 63種圖書獲二等獎, 13種圖書獲普及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