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
《廿二史考異》:錢大聽撰著。全書共100卷。所考廿二史,即從甘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和《明史》。本書對各史記載出入、矛盾、訛誤之處,以及年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和遼金國語、蒙古世系等方面,作了大量考訂。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
《廿二史札記》,清代趙翼(1727年—1814年)著,三十六卷,補遺一卷,總計條目約六百餘條,內容以研究歷代正史為主,其中涉及當時尚未明確為正史的《舊唐...
簡介 作者生平 寫作原因 內容簡介 歷史觀點《廿二史考異》:錢大聽撰著。全書共100卷。所考廿二史,即從甘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和《明史》。本書對各史記載出入、矛盾、訛誤之處,以及年代、典章制度、...
基本內容內容介紹《廿二史考異》100卷,附《三史拾遺》5卷、《諸史拾遺》5卷...撰寫《考異》,歷15年而草成初稿,復陸續修改並刊刻,至70歲而全書刻畢。從積累資料到全書刊成,歷時52載。錢氏考史,主張實事求是,強調史家記人...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二十二史考異》,清代錢大昕撰。100卷。系統地考證二十二部正史及其注釋的史實、文字、訓詁.訂正了很多訛誤。錢氏學問淄博,考辨嚴謹,言必成理,事必舉證,...
簡介 寫作目的 主要特點 考據方法 史學價值《二十二史考異》由清代錢大昕撰寫,即從“二十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和《明史》。
二十二史考異 錢大昕《通鑑考異》,收錄在資治通鑑編纂中捨棄不用的材料,並說明問題和謬誤,修史時取捨的原因,胡三省將相應的內容附在資治通鑑下,標出“考異曰”,其後資治通鑑刻本...
內容介紹《廿二史劄記》為作者讀史之筆記,撰成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與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齊名。《廿二史劄記》共...之作。趙翼考史的重點,不只停留在對史書文字的校訂,更側重於對史書內容異同和...
《十七史商榷》是中國傳統史學走向總結時期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考證學著作。作者王鳴盛(1722—1797年),字鳳喈,號禮堂、西莊,晚年改號西居士,清代江蘇...
簡介 全書目錄 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