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是一部記載東漢光武帝至漢靈帝一段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因官府於東觀設館修史而得名,它經過幾代人的修撰才最後成書。圖書作者有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劉珍、李尤、劉騊駼等。

基本信息


記載東漢光武帝至靈帝一段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因官府於東觀設館修史而得名。它經過幾代人的修撰才最後成書。漢明帝劉莊命班固﹑陳宗﹑尹敏﹑孟異等共撰《世祖本紀》。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上。這是該書的草創時期﹐著書處所在蘭台和仁壽闥。安帝時﹐劉珍﹑李尤﹑劉騊駼等奉命續撰紀﹑表﹑名臣﹑節士﹑儒林﹑外戚等傳﹐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間﹐終於安帝永初時期﹐書始名《漢記》﹐寫作地點從此徙至南宮東觀。此後伏無忌﹑黃景等又承命撰諸王﹑王子﹑功臣﹑恩澤侯表和南單于﹑西羌傳﹐以及地理志。桓帝時﹐又命邊韶﹑崔實﹑朱穆﹑曹壽撰孝穆﹑孝崇二皇傳和順烈皇后傳﹐外戚傳中增入安思等皇后﹐儒林傳增入崔篆諸人。崔實又與延篤作百官表和順帝功臣孫程﹑郭鎮及鄭眾﹑蔡倫等傳。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規模。靈帝時﹐馬日磾﹑蔡邕﹑楊彪﹑盧植﹑韓說等又補作紀﹑志﹑傳數十篇﹐下限延伸到靈帝。
范曄《後漢書》問世前﹐該書影響較大﹐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人多誦習。范書流行後﹐才逐漸被人忽視。據《隋書?經籍志》著錄﹐全書一百四十三卷。《舊唐書?經籍志》著錄為一百二十七卷﹐可見唐代官方收藏本已減少十六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為八卷﹐已散佚殆盡。
《東觀漢記》清康熙姚之駰輯本,清姚之駰曾輯集佚文八卷﹐所據之書限於《續漢書》十志劉昭注﹑《後漢書》李賢注﹑《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五書﹐遺漏很多。乾隆時修《四庫全書》﹐館臣以姚輯本為基礎﹐參以《永樂大典》諸韻所載﹐又旁考其他各書﹐補其闕失﹐所增達十分之六﹐釐訂為二十四卷﹐其中包括帝紀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傳十七卷﹑載記一卷﹑佚文一卷﹐刊入《武英殿聚珍叢書》。該輯本比姚輯本完備﹐但仍有一些脫漏﹐如《稽瑞》﹑《開元占經》﹑《事類賦》﹑《記纂淵海》等書所引的某些條目沒有采入。由於輯者使用的《北堂書鈔》是陳禹謨的竄改本﹐所以被陳禹謨刪去的《東觀漢記》條目﹐該輯本也沒有收錄。

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太平廣記》
《齊民要術》
《廿二史札記》
《後漢書》
《水經注》
《讀史方輿紀要》
《搜神記》
《歷代名畫記》
《三國志》
《太平御覽》
《十七史商榷》
《資治通鑑》
《史通》
《文選》
《晉書》
《玉海》
《古今圖書集成》
《讀通鑑論》
《後漢紀》
《華陽國志》
《博物志》
《通典》
《容齋隨筆》
《世說新語》
《文館詞林》
《建康實錄》
《魏略》
《三國雜事》
《方輿勝覽》
《括地誌》
《武侯全書》
《嵇康集》
《藝文類聚》
《北堂書鈔》
《觀堂集林》
《全後漢文》
《高士傳》
《全晉文》
《初學記》
《荊楚歲時記》
《廿二史考異》
《太平寰宇記》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三國大事表》
《吳將相大臣年表》
《輿地紀勝》
《元豐九域志》
《魏將相大臣年表》
《東觀漢記》
《諸葛忠武書》
《漢晉春秋》
《漢將相大臣年表》
《說郛》
《三國疆域圖》
《三國志世系表補遺附訂偽》
《後漢書集解》
《後漢書辭典》
《長沙走馬樓吳簡》
《補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及裴注綜合引得》
《三國志補義》
《三國志注補》
《三國志旁證》
《三國職官表》
《三國志辨誤》
《三國志考證》
《三國志續考證》
《三國志瑣言》
《三國疆域表》
《三國疆域表疑》
《校補三國疆域志》
《東漢會要》
《華陽國志校勘記》
《三國志質疑》
《三國志證聞校勘記》
《南漘楛語》
《癸巳存稿》
《三國大事年表》
《三國志注證遺》
《三國漢季方鎮年表》
《魏國將相大臣年表》
《魏方鎮年表》
《三國志評議》
《三國志人名索引》
《曹植集》
《三國志釋地理》
《曹丕集》
《三國郡縣表附考證》
《東漢刊誤》
《記纂淵海》
《蜀鑒》
《三國志校誤》
《三國志注所引書目》
《三國志補註》
《八瓊室金石補正》
《後漢書補逸》
《續後漢書》
《漢末英雄記》
《三國志辨疑》
《曹操集》
《三國志舉證》
《蜀漢本末》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
《三國紀年表》
《阮籍集》
《謝鍾英<三國大事表>補正》
《三國疆域志》
《全三國文》
《襄陽耆舊記》
《三國諸王世表》
《補三國疆域志補註》
《續漢書注補》
《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證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