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文學著作]

《世說新語》[文學著作]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述魏晉士大夫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成書過程

《世說新語》的原名是《世說》,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筆記小說。《宋書·劉道規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世說新語三則 行草世說新語三則 行草

劉義慶門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他們根據前人類似著述如裴啟的《語林》等,編成該書。劉義慶只是倡導和主持了編纂工作,但全書體例風格大體一致,沒有出於眾手或抄自群書的痕跡,這應當歸功於他主編之力。有的日本學者推斷該書出於劉義慶門客、謝靈運好友何長瑜之手。
劉孝標對《世說新語》加注。劉孝標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隨例被迫遷到平城,在那裡出家,後又還俗。齊永明四年(486)還江南,曾參加翻譯佛經。該書的注是劉孝標回江南以後所作。他採用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辦法,進行補缺和糾謬的工作。孝標徵引繁富,引用的書籍達四百餘種。後人注釋該書的,有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龔斌《世說新語校釋》、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日本德川時代的學者著有幾種《世說新語》注。還有馬瑞志的英文譯本、目加田誠等的多種日文譯本和法文譯本。

歷史意義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世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唐抄本世說新語唐抄本

三種版本

《世說新語》流傳較早版本為南宋刻本,現知三種:日本尊經閣叢刊中影印的宋高宗紹興八年刻本(余嘉錫認為屬三刻本中最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陸游刻本和清初期徐乾傳是樓所藏宋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值得注意的是,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陸游刻本明朝嘉靖間袁尚之嘉趣堂有重雕本。書分三卷,每卷又分上下。清道光年間周心如紛欣閣重雕袁本,稍有刊正。光緒年間王先謙又據紛欣閣本重刻,稱思賢講舍本。

作者

劉義慶(403—約443),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 封面世說新語 封面

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思想內容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人物間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唐鈔本 世說新書唐鈔本 世說新書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說新語》的三卷三十六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十三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這種任誕表現了對竹的妙賞,如:晉文王功德盛大,座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這簡傲就正是阮籍的可愛之處。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是客觀寬容的。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嵇康面對死亡表現出了難得的鎮定,這種名士的“雅量”顯示了他非凡的氣度。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作品目錄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唐鈔本 世說新書唐鈔本 世說新書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世說新語校箋世說新語校箋

惑溺第三十五
讎隙第三十六

所涉氏族表

一級氏族
琅琊王氏
代表人物:
王衍-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王洵
溫縣司馬氏
代表人物:
司馬懿-司馬孚-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攸
陳郡謝氏
代表人物:
謝鯤-謝尚,謝安,謝玄、謝道韞(非一系)
二級氏族
太原王氏
代表人物:
王昶-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王恭
龍亢桓氏
代表人物:
桓彝-桓溫-桓沖-桓豁-桓玄-桓振
陳郡殷氏
代表人物:
殷羨-殷浩-殷仲文
吳郡孫氏
代表人物:
孫皓
新野庾氏
代表人物:
庾亮-庾皇后-庾冰-庾翼
三級氏族
陳留阮氏
代表人物:
阮籍-阮鹹-阮瞻
陳郡袁氏
代表人物: 袁喬、袁宏、袁耽
高平郗氏
代表人物:
郗鑒-郗愔-郗超
泰山羊氏
代表人物:
羊祜-羊孚
一級氏族:這表明該家族自始至終百年來一直是繁榮的世族代表人物。
二級氏族:是由一個中小氏族發展成大氏族。

語言特點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明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可謂確評。

影響

《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唐朝修《晉書》多采《世說新語》,引用的312條約占《世說新語》條目的三成左右。對此後世的史家常有批評。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有許多廣泛套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成書以後,敬胤、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孝標註。
〈王藍田食雞子〉等篇曾收錄於台灣地區中學階段教材
(選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有刪改)
敬胤:“《世說》苟欲愛奇而不詳事理。”
劉知幾:“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夫以乾、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秕,持為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多為美,聚博為功,雖取說於小,終見嗤於君子矣。”
劉孝標:“《世說》虛也”,“疑《世說》穿鑿也。”
魯迅曾稱讚《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魯迅稱《世說新語》為“名士的教科書”。
《世說新語》中的《楊氏之子》已列入語文國小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

唐代及以前

《世說新語》雖撰於南朝劉宋之時,然唐前傳本今皆無存。據宋汪藻《世說敘錄》可知,其時有陳扶本、激東卿本等版本。又據劉孝標註文中“一本”、“一作”、“諸本”、“眾本”等語,可見《世說》在唐前已廣為流傳。現存最早的版本為唐寫本《世說新語》殘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發現於京都東寺,後割裂為五,分藏五人。羅振玉設法使分者複合,並於民國五年(1916年)影印之。該殘捲起於“規箴第十”,終於“豪爽第十三”。其中,“規箴”24則,“捷悟”7則,“夙惠”7則,“豪爽”13則,共51則。羅振玉影印本後有羅氏書神田醇跋、楊守敬跋及羅振玉跋。

宋元

宋元為《世說新語》盛行的時代。據汪藻《世說敘錄》載,其時便有晁(文元)氏本、錢(文僖)氏本、晏(元獻)氏本、王(仲至)氏本、黃(魯直)氏本、章氏本、舅氏本、顏氏本、張氏本、韋氏本、邵氏本、李氏本等十餘種版本;可惜今皆無存。其中,晏氏本很可能是如今通行三卷本的祖本(晏殊)。宋代流傳較廣較持久者有紹興八年董弅刻本和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紹興本今存兩部,均藏於日本,一為前田侯所藏,已影印回國,一為宮內廳所藏。此本曾經晏殊刪定,再經董氏整理,便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三卷三十六篇的通行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陸游為新定郡守時重刻此書,次年又於湘中重刻,是為宋淳熙本,該本今已無存。淳熙本原為清初徐幹學傳是樓所藏,清人蔣篁亭、沈寶硯曾有校記。
宋末元初,有劉辰翁、劉應登對《世說新語》進行了批點。元刊劉氏批點本《世說新語》八卷現已無存,唯日本尚有殘本。其評點在明凌濛初作為刊本保存了下來。

明代

明代《世說新語》空前盛行,保存至今的版本,據不完全統計,竟有二十六種之多。這主要是王世貞、王世懋兄弟將何良俊《何氏語林》與劉義慶《世說新語》刪併合刊,大大擴充了《世說新語》的影響。另外,凌瀛初、凌濛初兄弟刊行劉辰翁批點本、太倉王氏刊行李卓吾批點本也對此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刊行的《世說新語》,大體有三個系統:普通本系、批點本系、《世說新語補》系。
A、普通本系:(1)、正德四年趙俊刻《世說新語》八卷。此為現存最早明刻本,藏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2)、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世說新語》三卷,並附有陸游跋語。此本與紹興本篇目一致,僅將上、中、下三卷每卷復分上、下,成為六卷本。此本在明刻諸本中最為善本。
(3)、嘉靖四十五年太倉曹氏沙溪重刻《世說新語》六卷。此本為袁本之裔本。
(4)、嘉靖年間毛氏金亭刻《世說新語》六卷。北京大學有藏。
(5)、萬曆七年管大勛刻《世說新語》三卷。
(6)、萬曆二十四年吳瑞徵刻《世說新語》八卷。此本無劉孝標註,未知其所自。
(7)、萬曆二十五年趙氏野鹿園刻《世說新語》三卷。
(8)、萬曆三十二年鄧原岳刻《世說新語》三卷。
(9)、萬曆三十七年周氏博古堂刻《世說新語》三卷。北京大學有藏。
(10)、萬曆年間陶珙校注本。藏社科院語言所。
(11)、明吳中珩、黃之寀校刻本《世說新語》六卷。
(12)、明刻本《世說新語》三卷。上海圖書館有藏。
(13)、明吳勉學刻《世說新語》六卷。
B、批點本系:
(1)、明刻宋劉辰翁批點《世說新語》三卷。
(2)、萬曆九年喬懋敬刻王世懋批點《世說新語》三卷。
(3)、萬曆十年余碧泉刻王世貞批點《世說新語》八卷。
(4)、明凌濛初刻《世說新語》三卷。
(5)、明凌瀛初刻王世貞批點《世說新語》八卷。
(6)、明凌瀛初刻劉辰翁、劉應登、明王世懋評四色套印本《世說新語》八卷。
C、《世說新語補》系:
(1)、萬曆年間張文柱校刊王世懋批點《世說新語》六卷、《世說新語補》二十卷。此本實為劉義慶《世說新語》與王世貞刪並《世說新語補》二書合刊,凡四函二十八冊。
(2)、萬曆十三年張文柱校刻《世說新語補》二十卷。
(3)、萬曆十四年太倉王氏刻李卓吾批點《世說新語補》。
(4)、明凌濛初改訂本《世說新語》三卷、《世說新語補》四卷。
(5)、萬曆年間刻《世說新語》八卷、《世說新語補》四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有藏。
(6)、明刊本批點《世說新語補》二十卷。此書有劉辰翁、李贄等評點。
(7)、明書林余圮孺刻李卓吾批點《世說新語補》。

清代

清代刊行的《世說新語》基本上沿襲明代三系,既無宋代那樣的整理,也無明代那樣的增補,也未出現新的批點本。只不過作了一些校勘工作,訂正了宋明刻本中的訛誤。
A、普通本系:
(1)、道光八年浦江周心如紛欣閣刻《世說新語》三卷。據明袁褧嘉趣堂本重雕,校正了不少錯誤。
(2)、光緒十七年長沙王先謙思賢講舍刻《世說新語》三卷。此本據紛欣閣本重刊而再加校訂,為清刻本中最善者。
(3)、光緒三年湖北崇文書局刻《世說新語》六卷。北京大學有藏。
B、批點本系:
清代未有翻刻劉辰翁、劉應登、王世貞、王世懋等批點本。上述諸家批點均已吸收至《世說新語補》中,遂以補本流傳。
C、《世說新語補》系:
(1)、康熙十五年承德堂刊《世說新語》三卷,《世說新語補》四卷。
(2)、乾隆二十七年江夏黃汝林刊海寧陳氏慎刊堂藏本《世說新語補》二十卷。
(3)、乾隆二十七年重刊茂清書屋藏板《世說新語補》二十卷。
(4)、光緒年間葛元煦嘯園刻朱印本《世說新語補》二十卷。
(5)、清刊仿乾隆江夏黃氏刊巾箱本《世說新語補》二十卷。

民國

民國期間,《世說新語》有多種印本。主要的有:
(1)、民國六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世說新語》三卷。
(2)、掃葉山房石印本《世說新語》六卷。
(3)、民國六年北洋印刷所排印本《世說新語》四卷。
(4)、民國二十三年上海文化書社出版王明標點本《世說新語》。
(5)、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大達圖書館供應社出版周夢蝶標點註解《世說新語》二十卷。
(6)、《四部叢刊》本《世說新語》。
(7)、《四部備要》本《世說新語》。
(8)、《諸子集成》本《世說新語》。

衍生作品

校箋

《世說新語校箋》全四冊。中華書局2007年5月一版2印。裝幀、紙張、印刷俱佳。本書是楊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時間,蒐集了二百四十餘種有關《世說新語》數據,對《世說新語》所作的系統整理,一九六九年七月由香港大眾書局出版。1990年9月,楊勇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不斷訪求當世有關《世說新語》新著一百餘種,又窮八年之力,重新為之寫定,修訂舊作數百處,新增三萬餘字。此次由中華書局重新刊印,楊勇先生又精益求精地訂正了近百處訛誤。本書後附有關圖表、汪藻《世說新語人名譜校箋》、《世說新語人名異稱表》、《世說新語人名索引》等,為讀者使用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是目前世說新語最詳實的本子。

八周刊

繪本《世說新語八周刊》是國內知名漫畫家豬樂桃根據文言文《世說新語》改編的。講述了古代一些名人、美女、權貴們的趣事和八卦,原本的翻譯加上豬仔添加的有趣語句,讓人會忍不住捧腹大笑!每集都是以報紙的形式開頭。到2013年9月1日為止依然在《漫客繪心》上連載。

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內容極為廣泛,但重點不在訓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實。對世說原作和劉孝標註所說的人物事跡,一一尋檢史籍,考核異同;對原書不備的,略為增補,以廣異聞;對事乖情理的,則有所評論,以明是非。其中《詠雪》《陳太丘與有期》被選入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

寫作背景

中國古代小說系統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隻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編撰

世說新語與名士風流世說新語的文學成就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門。其上卷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見《論語·先進》),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以及蔑視禮教的內容,其思想傾向並不那么單純。
《世說新語》的編撰者劉義慶(403——444)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官至尚書左僕射、中書令。他尊崇儒學,晚年好佛,“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其中不少故事取自《語林》、《郭子》,文字也間或相同。(梁)劉孝標為之作注,引用古書四百餘種,補充了不少史料,許多已經散佚的古書藉此保存了佚文,頗為後人珍重。

內容

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淡,也可以說這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從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照馮友蘭的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構成真風流有四個條件:玄心、洞見、妙賞、深情。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如: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褒揚管寧淡泊名利。又如: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賞譽》)
這既是對邴原的褒揚,也是對公孫度善於譽人的褒揚。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儘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例如: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任誕》)
這種任誕只是對竹的一種妙賞,以及對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對竹的愛好中寄託了一種理想的人格。又如:
晉文王功德盛大,座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這簡傲正是阮籍的可愛之處。總之,編撰者只是將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言談舉止,採集來彙編成書,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淡、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藝術成就

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閒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並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有的運用富於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世說新語》雖然沒有虛構,但一定有所提煉,這番提煉就是小說的寫作藝術。例如關於鍾會和稽康的兩段故事: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文學》)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雋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簡傲》)

鍾會對嵇康既仰慕又畏懼的心理,以及嵇康簡傲的態度,刻劃得入木三分。又如: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雅量》)
顧和的雅量,周顗的賞鑒,通過覓虱不動、既過反還,以及兩人的對話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套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說新語唐抄本
世說新語唐抄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