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84年2月9日,(夏曆正月十三日),余嘉錫生於河南商丘縣。父嵩慶,1876年進士,時任商丘縣縣令。余嘉錫即生於其父任所。
約1889年6月,啟蒙受書,父親自督課,始讀五經、《楚辭》、《文選》、四史、《通鑑》等書。學為詩古文,不習時藝。
1897年,作《孔子弟子年表》。閱《郁離子》,喜其言,仿其體著書數萬言。
1899年,注《吳越春秋》。閱張之洞《書目答問》及《輶軒語》,以為做學問應從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入手。
1900年,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始從事對《提要》的辨證工作。
1901年,鄉試中舉,後入京為吏部文選司主事。不久因父喪而返回湖南常德。
1918年,余嘉錫棄家偕子余遜到北平,住前門高廟常德會館。以一介儒生,來自僻遠之鄉,舉目少親,惟因學識淵博,業有專攻,終得以文章學術自顯於京師,在北京大學及其他各大學主講目錄學。
1919年,赴北平,館於清史館總裁趙爾巽教授趙氏子弟,同時審閱《清史稿》,得以清史館館長柯紹*為師。年余返回常德,仍以教授生徒自給。
1927年,到北京,館於趙爾巽家,教授趙氏弟子,同時審閱《清史稿》,得以清史館總纂柯劭忞為師。其夫人陳福彩去世。余嘉錫親作墓表,盛稱夫人懿德,此後一直鰥居。
1928年,攜子至北平,結識輔仁大學校長陳垣,被聘為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主講目錄學。後又兼在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教授目錄學。《聚樂堂藝文目錄考》發表於此年,並撰有《新續古名家雜劇跋》等文。
1929年,撰《書儀顧堂題跋後》等文。
1930年,發表《目錄要籍解題》、《古籍解題》等文。
1931年,被聘為輔仁大學教授,兼任國文系主任。《北周毀佛主謀者衛元嵩》發表於此年。1932年 49歲 撰《王西莊先生窺園圖記卷子跋》,發表《晉辟雍碑考證》、《水滸傳宋江平方臘考》等文。
1933年,日本自侵占東北後,不斷向華北滲透,北平岌岌可危。5月,余嘉錫舉家遷回湖南常德,然故鄉附近無人可與論學,精神無所慰藉。7月,返回北平,重新在輔仁大學等校執教。本年撰有《跋施愚山試鴻博後家書》等文。
1934年,發表《漢池陰令張君殘碑跋》、《巴陵方氏藏書志序》等文。
1935年,撰《跋王石*父子手稿》,發表《書冊制度補考》等文。
1936年,撰《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發表《牟子理惑論檢討》等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余嘉錫與友人信中自署“鍾儀”,以春秋時楚囚身比。取《四庫提要辨證》史、子兩部定稿220餘篇排印數百冊,以當錄副。延聘滯留在京的眾多知名學者來系任教,輔大國文系一時號稱陣容最強。余嘉錫自己開設古籍校讀法、漢魏六朝文學、《世說新語》研究等課,始從事《世說新語》的箋疏工作。本年發表《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論校勘學之起源》等文。
1938年,《寒食散考》發表於該年。
1939年,發表《宋江三十六人考實》等文。
1940年,撰《述也是園舊藏古今雜劇》序,發表《漢武伐大宛為改良馬政考》、《駁蕭敬孚記皇甫持正集舊鈔本》、《書章實齋遺書後》等文。
1942年,兼任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本年發表《疑年錄稽疑》等文。
1945年,發表《楊家將故事考信錄》等文。
1946年,發表《謝承後漢書傳本之有無》《洪亮吉之地理學》《水滸傳之俗語》《跋李文公集》《楚辭釋文考》《書晉書桓玄傳後》《荀子性惡篇“偽”字解》等文。
1947年,以《四庫全書提要辨證》一書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發表《太公亡篇考》、《黃顧遺書序》、《跋舊抄本中興館閣錄》、《張籍之里貫及其病眼之時間》、《藏園群書題記序》等文。
1948年3月,以《四庫提要辨證》一書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余嘉錫被聘為語言研究所專門委員,冬,考證《東林點將錄》及《天鑒錄》,因用思過度而患病。及病癒而考索愈力,未及完稿,忽轉為風痹,臥床數月始愈。
1952年,寫成《元和姓纂提要辨證》,忽摔傷右股,因腦溢血而癱瘓。
1954年,《四庫提要辨證序》成。
1955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2歲,葬於北京阜成門外西黃村福田公墓。
主要成就
學術成就
目錄學
余嘉錫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文獻學與目錄學家,他一生治學的主要方面就是繼承乾嘉文獻考據學的傳統,以目錄學為治學之鈅,重視掌握目錄以求博通群書。他一生讀書涉獵極廣,自稱:“史、子兩部,宋以前書未見者少;元明以後,亦頗涉獵。”(見《四庫提要辯證》序錄)他的書齋名“讀已見書齋”,主要以明清精刻本為主,但他對傳世典籍閱讀之廣,鑽研之深,分析之細微,考辨之切當,都是超越前人的。,尤其是一部歷時五十餘年創作的八十萬字的《四庫提要辨證》,聲振國內外,被譽為“是一部從微觀角度研究中國古籍的著作”。
余嘉錫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分肯定並發揚了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傳統,進一步提出了“目錄者學術之史”的觀點,並明確提出了目錄學必須要“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才能實現它存在的意義。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余嘉錫對目錄學的意義和功用、目錄種類的劃分、體例的編制、目錄的源流及分類均作了精闢的論述。
作為一位歷史文獻學家,余嘉錫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目錄學思想深得傳統目錄學精髓,高度概括了目錄學在學術史上的功用,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目錄學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與此同時,他在考據學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重視利用版本、校勘之學對史料、史事進行考據,其所著《四庫提要辨證》,既是目錄學巨著,也是考據學的一部力作。余嘉錫還專門寫了《古書通例》一書,對古籍體例作了深入研究。開拓了以史治小說的考據之路,並利用小說戲劇能寓教於樂的功能,使民眾在娛樂的同時了解了歷史。
藏書
余嘉錫先生的藏書,由其子余遜的夫人徐孝婉女士捐贈給北大歷史系,現藏中古史研究中心圖書館,約有18000餘冊。這些書中保留了大量余嘉錫先生的批註,極具收藏與研究價值。
余嘉錫先生的藏書,雖並不以稀有版本為特色,但其收羅之廣,且堅持讀書校書的研究方法,在書中保留了大量批註,無疑是學術研究史上的寶貴財富。將余嘉錫先生的藏書整理出版,對於繼承其研究傳統,了解其學術視野和研究方法,從而更加弘揚中國古文獻學和目錄學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出版著作
專 著
1、《四庫提要辨證》有1937年7月自印本(僅史、子兩部提要)。1958年10月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1980年5月中華書局有標點本。
2、《目錄學發微》1963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1991年5月巴蜀書社重印。
3、《古書通例》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4、《世說新語箋疏》1983年8月中華書局出版。
5、《余嘉錫論學雜著》(上、下)1963年1月中華書局出版。
論文
1、《聚樂堂藝文目錄考》《圖書館學季刊》2卷第3期。1928年9月。
2、《目錄要籍解題》《北平圖書館月刊》4卷2期,1930年1月。
3、《古籍解題》《師大國學叢刊》1卷1期,1930年11月。
4、《北周毀佛主謀者衛元嵩》《輔仁學志》2卷2期,1931年9月。
5、《晉辟雍碑考證》《輔仁學志》3卷1期,1932年1月。
6、《水滸傳宋江平方臘考》《清華周刊》37卷9、10期,1932年5月。
7、《書冊制度補考》《文獻特刊》,1935年10月。
8、《牟子理惑論檢討》《燕京學報》20期,1936年12月。
9、《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輔仁學志》6卷1、2期,1937年6月。
10、《論校勘學之起源》天津《益世報》人文周刊3期,1937年7月15日。
11、《寒食散考》《輔仁學志》7卷1、2期,1938年12月。
12、《宋江三十六人考實》《輔仁學志》8卷2期,1939年12月。
13、《漢武伐大宛為改良馬政考》《輔仁學志》9卷1期,1940年6月。
14、《駁蕭敬孚記皇甫持正集舊鈔本》《圖書季刊》新2卷2期,1940年6月。
15、《殷芸小說輯證》寫於1942年,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16、《疑年錄稽疑》,《輔仁學志》10卷1、2期,1942年12月。
17、《楊家將故事考信錄》《輔仁學志》13卷1、2期,1945年12月。
18、《謝承後漢書傳本之有無》《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5期,1946年9月11日。
19、《洪亮吉之地理學》《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7 期,1946年9月25日。
20、《水滸傳之俗語》《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9期,1946年10月9日。
21、《楚辭釋文考》《大公報》(上海)文史周刊第4期,1946年11月6日。
22、《荀子性惡篇“偽”字解》《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18期,1946年12月11日。
23、《張籍之里貫及其病眼之時間》《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53期,1947年8月20日。
24、《太史公書亡篇考》《輔仁學志》15卷1、2期,1947年12月。25、《釋傖楚》《史語所集刊》20本下冊,1949年12月。
序跋
1、《新續古名家雜劇跋》寫於1928年12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2、《書儀顧堂題跋後》寫於1929年4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3、《王西莊先生窺園圖記卷子跋》寫於1932年6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4、《跋施愚山試鴻博後家書》寫於1933年11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5、《漢池陽令張君殘碑跋》《輔仁學志》4卷2期,1934年6月。
6、《巴陵方氏藏書志序》《北平圖書館館刊》8卷6期,1934年12月。
7、《跋王石·父子手稿》1935年5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8、《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見楊樹達《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商務印書館,1937年。 9、《書章實齋遺書後》《圖書季刊》新2卷3期,1940年9月。
10、《述也園舊藏古今雜劇序》寫於1940年12月,後收入《余嘉錫論學雜著》。
11、《跋李文公集》《大公報》(上海)文史周刊第4期,1946年11月6日。
12、《書晉書桓玄傳後》《大公報》(上海)文史周刊第6期,1946年11月20日。
13、《黃顧遺書序》《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22期,1947年1月8日。
14、《跋舊抄本中興館閣錄》《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26期,1947年2月12日。
15、《藏園群書題記序》《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35期,1947年4月16日。
16、《四庫提要辨證序》見《四庫提要辨證》,科學出版社,1958年。
另:余先生《內閣大庫碎金跋》及《王覺斯題丁野鶴陸舫齋詩卷子跋》二文的寫作時間及最初發表刊物未詳。
人物軼事
鰥居三十年
1927年,余嘉錫夫人陳福彩竟以三十九歲猝逝,遭受切膚之痛。親撰墓表,稱夫人“清閒貞靜,出於天生。恕以接人,仁能及物。鞠躬盡瘁,十有九年,存孤健絕,功在宗祀。生嘆薄祜,歿有遺恨”。情辭悱惻纏綿,衷懷眷戀,誓不再娶,鰥居凡三十年。
諷喻時事
“九·一八”事變爆發,余嘉錫回鄉索居,國事日艱,憂心無已。後輔仁大學多次電催返校主事,才又回京任教。日軍攻占北京後,各國立大學相繼南遷。輔仁大學因系羅馬教廷天主教會新創辦,當時德國神甫主持校務,所以為敵偽所顧慮,成為不受敵偽支配的獨特學府。為了維護國家民族正氣,余嘉錫特意開設《楚辭》課,教育青年識別香花毒草,以抨擊當時賣國求榮者。開設《世說新語》課,對魏晉之尚清談誤國,反覆推論,評論古人而諷喻時事,皆寓意深遠。
余嘉錫的齋名
余嘉錫的齋名,除讀已見書齋、不知魏晉堂為人熟知外,尚有小勤有堂、槐抱椿樹庵。其命名寓意各有不同,從中頗能見出余先生的襟抱、旨趣。
槐抱椿樹庵,僅見於《小勤有堂雜鈔》。該書為余廬鈔本彙輯,其中《別錄》《七略》為余先生手鈔,後有其自記:“庚午(1930)夏曆五月廿三日,武陵余嘉錫季豫甫假北海圖書館所藏舊鈔本手錄於北京宣武門內槐抱椿樹庵寓廬。”余嘉錫初到舊京,處境甚窘,一度在民國學院任教,而槐抱椿樹庵就在民國學院的對過。他寫給陳援庵的信里說:“自抵舊都以來,忽複數月,金盡裘敝,無以自資,遂濫竽民大講席,以謀升斗。”蓋是實錄。到輔仁任教後,他搬到了護國寺街,兩處相距較遠,槐抱椿樹庵的齋名卻保留下來了。“槐抱”,與懷抱諧音,椿樹為《莊子》中無用之材,此一齋名,即隱隱有“無所可用”,“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之意。
不知魏晉堂,見於1945年7月31日為《楊家將故事考信錄》寫的序,典出《桃花源記》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當時抗日戰爭尚未結束,滿地狼煙,余氏閉門卻掃,唯以著作寄託其不與日偽合作的情懷。取此堂名,自然是以氣節自礪。他在這篇長文中對“人心思宋”的民族精神的剖析,被徐復觀稱為“一個偉大知識分子的發現”。
治學精神
余嘉錫先生把 畢生精力用在教學和著 述上,治學嚴謹、博覽群書,既是文 獻目錄 學家,又是史學家,最精於考證。季豫先生的治學精神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特點之一,就是讀書博,經史子集無不瀏覽,從提要辨證一書就可以證明。子部圖書眾多,內容複雜,他對這方面很感興趣,他從醫書里找出資料,從小說中發現問 題,如寒食散考、楊 家將故事考信錄、宋江三 十 六人考實等文章,都是證據充足,實事求是,有許多新的論斷。他記憶力很強,讀書又多,並且能運用目錄學的知識.善於辨別書籍的好壞真偽。他曾自題書齋名為——“讀已見書齋”,因為有些人專以讀人間未見書相標榜,人間未見之書雖然有些是珍貴的,但這樣的書究竟是極少數,如果專以壟斷奇書相誇耀,而對普通常見常用的書反不讀不知,這是無根之學。他針對這個情況,所以用“讀已見書”為自己的書齋名。但是讀已見書又談何容易,汗牛充棟的書,既要多讀善記,又要懂得讀書的門徑,如果不知門徑亂讀,或讀過便忘,雖博何用!季豫先生能博學約取,這是他成功的一個方面。
其次,他用功勤。數十年間手不釋卷,有些書是他很熟的,但他還是經常閱讀。他在提要辨證 序錄里引用董遇“讀書百徧,而義自見”的話,說“百徧縱或未能,三復必不可少”,這話也正是他自己的諾言。凡讀書博的人,常常不能深入;凡記憶力強的人, 往往不肯動查書。季豫先生讀書博,而又能用功動。看他每天在書齋中搬書查書,不厭其煩,因甲書而牽涉乙書,因一句話而檢查大部頭的 書,他總是樂此不疲,持之以恆。他還有一種很好的習慣,凡是讀過查過的書,馬上歸還書架,因 此他的案頭從不見有零亂堆積的現象,進入他的書齋,一架一架的書籍都是整整齊齊,而且都是他手寫的書根,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此外,他作學問下筆不苟,這也是他的一種嚴格的鍛鍊。他引用史料一定要窮源竟委,找到可靠的根據,才寫在論文裡。引書一定註明卷數,校對文字,凡是他所引用的材料,總是比較精確的。他平生不 作草書,無論是著作手稿,友朋函札,一律楷 書。我曾看見過他 手錄的各家批校本書目 答問,用四五種顏色的墨,密密麻麻,寫滿了書頭,每個字都是一筆一畫,端端正正。儘管我們今天並不一定要提倡人人寫楷書,可是他這種絲毫不苟的認真精神,還是值得學習。
人物評價
余嘉錫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文獻學與目錄學家,他一生治學的主要方面就是繼承乾嘉文獻考據學的傳統,以目錄學為治學之鈅,重視掌握目錄以求博通群書。他一生讀書涉獵極廣,自稱:“史、子兩部,宋以前書未見者少;元明以後,亦頗涉獵。”(見《四庫提要辯證》序錄)他的書齋名“讀已見書齋”,主要以明清精刻本為主,但他對傳世典籍閱讀之廣,鑽研之深,分析之細微,考辨之切當,都是超越前人的。尤其是一部歷時五十餘年創作的八十萬字的《四庫提要辨證》,聲振國內外,被譽為“是一部從微觀角度研究我國古籍的著”。 ( 北京大學圖書館《余嘉錫讀已見書齋藏書整理項目介紹》)
《四庫提要辨證》一書博大精深。……綜觀全書,取材廣博,考證精確,方法多樣,新見迭出,實事求是,絕無空言。《辨證》雖是專門針對《提要》而作,實則對我國古代的歷史、文學、哲學、文獻學及學術史的研究,均作出了巨大貢獻。 ( 廣西新聞網:余嘉錫與《四庫提要辨證》)
嘉錫學貫古今,薦作等身,文筆靈活,跌宕有致,無呆板冗蔓之病,風格和李慈銘相似。他既是文獻目錄學家,又是史學家,曾經有“宋人史學勝清儒”的論斷。 ( 鳳凰網《余嘉錫生平》)
(《古書通例》)探微索隱,足以解穎釋惑。讀者據此舉一反三,所知自多。( 中國文字、音韻、訓詁、文獻學家 周祖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