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墓介紹
許慎墓位於郾城縣東12.5公里姬石鄉許莊村東土崗上。東南3公里為漢召陵故城,西1公里為沙河
(即氵隱 水)。墓冢高5米,周長33米,墓前立有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縣知縣荊其忄享 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縣溫德裕立《漢孝廉許公之墓》碑和光緒二年(1876年)知縣王鳳森撰文並立《許夫子從祀文廟記碑》。其子許沖墓在許莊村西北。村北原有許慎故祠,已廢。村內多為許慎後裔,縣城內有清代山東東阿周世臣建的“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人物介紹
許慎,字叔重,東漢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辭注音韻學家,曾由郡功曹舉孝廉,入為太尉南閣祭酒。嘗從儒學大師騎都尉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著有《五經異義》、淮南《說文解字》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於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可以說《說文解字》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正如許慎的兒子在《上說文解字表》裡面所說:“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賈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說文解字》吸取前輩的研究成果,成為一部研究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系統的專著,不但對於後人研究語言文字學、文獻學是唯一的經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遺產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階段。
許慎(約58一約147),性情淳篤,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譽。精文字訓詁。歷經21年著成《說文解字》十五卷,收文9353個,重文1163個,均按540個部首排列,是我國第一部說解文字原始形體結構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推究六經之義,分部類從,至為精密。唐以後,科舉考試規定要考《說文解字》。另著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佚。子注》、《孝經孔氏古文說》和《說文解字》十四卷,其它著作多佚,僅存《說文解字》。清陳壽祺輯有《五經異義疏證》,輯注較備。
許慎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不僅在體例上和過去的啟蒙識字的字書不同,即在所收字數上,也比這些字書都多,如漢初把《倉頡》、《愛歷》、《博學》三書合編為《倉頡篇》,共3300字。西漢末,揚雄的《訓纂篇》共5340字,東漢賈魴的《謗喜篇》共7380字。《說文解字》裡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謗喜篇》還多了1973字。 不論《爾雅》對於漢字的訓詁,《方言》對於漢語方言的研究,或《釋名》的音訓,《切韻》、《廣韻》的聲韻,無一不在《說文解字》的範圍之內。 現在讓我們就《說文解字》的創造性,結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資料,來看它在漢字學史上的重要性。
《說文解字》意義
1、《說文解字》創造了字典式的體例。被稱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國第一部研究漢字的著作。《說文解字》的“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以偏旁分中的編制方法,一直成為編字典的一種主要體例。
2、《說文解字》總結小篆線條的規律,同時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來面貌。
3、《說文解字》創造了“六書”的定義,並把“六書”具體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漢字發展歷史和規律的資料。 4、《說文解字》通過小篆形體的分析,說明造字的本義,不但成為古漢語語音和辭彙的寶庫,並且保存了有關古代歷史、文獻、社會文化、經濟的原始資料。 兩千年來,《說文解字》是文字學上的首創之書,也是最有權威之書,它的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傑作成為後人閱讀古籍,探討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橋樑和鑰匙。 每一個中國人,日常生活離不開漢字,而許慎首開研究漢字之事,功莫大焉。
保護歷程
1986年,許慎墓被省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 許慎墓作為漢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