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高峰時期墓葬制度的代表,是中國陵寢發展史上重要的階段,是唐王朝興衰歷程的見證。唐代帝陵陵園氣勢宏偉,建築布局嚴謹,隨葬品豐富,蘊涵極高的歷史、科學、考古價值。陝西省中部渭南市的富平、蒲城和鹹陽市的三原、禮泉、乾縣、涇陽共6縣境內,包括高祖獻陵、中宗定陵、玄宗泰陵、肅宗建陵、代宗元陵、穆宗光陵、順宗豐陵、憲宗景陵、敬宗莊陵、德宗崇陵、文宗章陵、武宗端陵、懿宗簡陵、宣宗貞陵、僖宗靖陵十五座帝陵及陪葬墓等關中唐代帝陵還包括太宗昭陵、高宗和武則天乾陵以及睿宗橋陵,分別公布為第一批和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中十八陵

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和陵和哀帝李柷溫陵分別在河南澠池和山東菏澤外,其餘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陝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6縣,東西綿延100餘公里。
關中十八陵
關中十八陵
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據宋敏求《長安志》記載,昭陵和貞陵周圍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圍八十里;泰陵周圍七十六里;定、橋、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簡、靖等13陵周圍四十里;獻陵周圍二十里。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曾對18陵進行整修,樹立題碑。

依山鑿築

唐代帝陵從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峻山開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外,都構築在山上。“依山為陵”一方面是為了顯示氣勢雄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盜。陵園的平面布局自乾陵開始形成定製,墓室鑿在山南的半腰處,高踞陵園北部,為全陵主體建築,四周築圍牆,分內外兩道,內城牆四面設門,南門內修築獻殿。外牆南面有3道門,石刻群(石獅、王賓像、碑石、石人、石馬、鴕烏和華表)置於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門之間。第一道門外分布著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此外昭陵因山南地形險阻,在陵北玄武門內修築1座祭壇,是舉行大典的場所,為唐18陵中所僅有。

下宮群臣

在各陵的西南都發現有建築遺蹟,文獻稱之為“陵下宮”(俗稱皇城)。可能是當時守陵官員和宮人居住的地方。以宗室、功臣陪葬是唐代皇室埋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封建帝王給予皇室成員和文武大臣的殊榮,亦是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手段。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3種:①封土堆呈覆斗形,四周有圍牆,南門有1對土闕,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3種:①封上堆呈覆斗形,四周有圍牆,南門有1對土閥,閥南立石刻,一般為皇室人物的墓葬,如昭陵的常樂公主墓、城陽公主墓,乾陵的章懷太子墓、鼓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②圓錐形墓。多為文武大臣,少數為皇族,這種類型數量最多。③象山形墓。仿照漢茂陵衛青、霍去病墓的形制修築,如昭陵的李靖墓起冢象徵鐵山、積石山,李勣墓起冢象徵陰山、鐵山、烏德健山。

石雕寶庫

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獻、昭二陵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題材與乾陵以後的16陵迥然不同,獻陵的四門各有一對石虎,內城南門之南有石犀和石華表各一對。昭陵由於山南地形險阻,石刻群均集中在陵北山後的司馬門內,有唐高宗永徽年間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東西兩廡還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後,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獅子;石人石馬和馬伕;翼獸和北門六馬;“蕃酋”像;華表;碑石、無字碑和述聖記碑六大類。各陵所存碑石約51通,是研究唐代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興衰見證

唐18陵石刻大致可分為4期:①初唐時期,獻、昭陵石刻群組合尚無定製,獻陵使用石虎守陵,石刻風格雄健有力,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②盛唐時期,包括乾、定、橋3陵,石刻群組合制度化,石刻群氣魄雄偉。③中唐以後,包括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等8陵,石人中出現相對而立的文臣和拄劍武將,石馬矮小,石刻製作粗疏、體態無力、線條鬆散,說明安史亂後,唐王朝政治、經濟由盛轉衰。④晚唐時期的章、端、貞、簡、靖5陵,石刻體態瘦小,神情萎靡不振,反映了唐王朝政治、經濟窘困,已瀕臨滅亡。

唐代帝陵一覽

陵名 地點 帝王 在位時間
獻陵 陝西三原 高祖李淵 618--626
昭陵 陝西禮泉 太宗李世民 627--649
乾陵 陝西乾縣 高宗李治 650--683
武則天 684--704
定陵 陝西興平 中宗李顯 684,705--710
橋陵 陝西蒲城 睿宗李旦 684,710--712
泰陵 陝西蒲城 玄宗李隆基 712--756
建陵 陝西禮泉 肅宗李亨 756--761
元陵 陝西富平 代宗李豫 762--779
崇陵 陝西涇陽 德宗李适 780--805
豐陵 陝西富平 順宗李誦 805
景陵 陝西蒲城 憲宗李純 806--820
光陵 陝西蒲城 穆宗李恆 821--824
莊陵 陝西三原 敬宗李湛 825--827
章陵 陝西富平 文宗李昂 827--840
端陵 陝西三原 武宗李炎 841--846
貞陵 陝西涇陽 宣宗李忱 847--859
簡陵 陝西富平 懿宗李漼 860--874
靖陵 陝西乾縣 僖宗李儇 874--888
溫陵 河南洛陽 昭宗李曄 889--904
和陵 山東菏澤 哀帝李柷 905--907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