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陵

趙王陵

趙王陵又稱三陵陵墓、溫窯靈台,位於河北邯鄲縣與永年縣西北交界處,紫山東麓的丘陵地帶,距邯鄲市區20公里,屬三陵鄉境內,有5座較為集中的陵丘,它們相距不過2至3公里。其中,在邯鄲縣境內共三大墓丘,從東至西編號為1、2、3號;另兩座在永年縣,編號為4、5號,它們是中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戰國七雄之一]的帝王陵寢,稱其為趙王陵,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北省乃至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王陵。趙王陵被譽為“東方的金字塔”。此陵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雖經23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社會人為損壞,地面建築只存遺址和碎磚爛瓦,但其整個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趙王陵趙王陵
趙國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鄲至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滅,計158年,共傳八代。這五座陵台七個墓冢的墓主人分別是誰,至今不得而知,5座陵台中有2、4號陵台上面是兩座封土,這可能是夫妻合葬墓,這五座陵台七個封土高大的古墓,被認為可能是趙敬侯趙成侯趙肅侯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七個趙王的陵墓。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將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為邯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經成侯、肅侯,使邯鄲得以穩步發展。到公元前325年,武靈王趙雍即位後,銳意改革,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得以稱雄,邯鄲空前興盛。公元前298年趙惠文王繼位,這也一位非常能幹的君主。他重用人才,任人唯賢,出現了藺相如廉頗趙奢等名臣重將,這些人物都是著名的“將相和”、“澠池會”、“閼與之戰”等歷史記載的主角,被世人傳為美談,使趙國在戰國時期的霸主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邯鄲發展突飛猛進,很快成為全國各地的“大都市”。到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時,趙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趙孝成王錯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至使長平一戰趙國慘敗,大傷元氣。悼襄王和幽繆王時期,有李牧大將軍南征北戰,趙國才得以喘息。只可惜幽繆王輕信郭開讒言,將李牧殺害,任趙蔥為大將軍。無能的趙蔥未能抵擋住強秦的進攻,公元前228年,邯鄲被秦攻陷,趙幽繆王被擒,趙國滅亡,邯鄲成為秦國一郡。

自公元前386年趙敬侯中牟遷都邯鄲至公元前228年趙幽繆王被擒,邯鄲歷經趙國8帝158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聞名於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不僅是趙國的政治中心,也是當時北方最大的工商都市和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遺址分布

趙王陵趙王陵
趙王陵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其整個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一號墓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0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二號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90米,頂部兩個墓丘,墓台西北有完好的散水和鋪地雲磚,神道是土、石鋪成。三號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85米,頂部一個墓丘,墓地四周殘存用夯土築成的陵園牆。

邯鄲縣誌對趙王陵的記載是:趙王墓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明代舉人張錫有謁趙王陵的五律:落日一登台,山河四望開。英雄悲往昔,冠蓋入蒿萊。樹古風霜慘,秋深猿鶴哀。有懷吾不盡,杯酒重徘徊。

與此地相連的永年境內也有兩座墓丘,這樣就有五座墓丘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陵區。大墓丘四周又有無數將軍墓。據考古發掘,這些將軍墓不止有戰國時的,還有漢代的。武靈王葬於插箭嶺。但在民間廣為傳說“武靈王四門出殯,不知靈王哪裡埋。”那時,武靈王已注意到墓的保密了,其墓也是個謎。趙氏第八代幽繆王投降國,被流放於外地,他未入趙氏墳墓還有可能。所以可這樣推斷:趙國自趙敬侯遷都邯鄲後,經成侯、肅侯、武靈王、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幽繆王8代帝王158年,前七位都埋入了趙氏墓區。

葬制和葬俗

根據趙國墓葬的葬制和葬俗,在邯鄲縣三陵鄉和永年溫窯的五座趙王陵台,都是座西朝東,東邊均築有“神路”,東西筆直,呈斜坡狀自下而上直達陵台。其中溫窯1號陵封土最為高大。按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宗廟或墓次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在其後的第一、三、五世位於始祖的右方,稱穆,第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稱昭;自趙敬侯始以邯鄲為都,此後,趙國各代王侯多葬在邯鄲西北紫山東麓一帶。如以趙敬侯為始祖墓,則左方即北方為昭,右方即南方為穆。

若居中的為永年溫窯1號陵墓,居右的應是三陵村的陵墓,對應的北部雖不見封土,當也有陵墓存在於地下。三陵村的三陵陵墓業經考證確定為趙國的三個國王陵墓,溫窯靈台也當為趙王陵墓。其北的聰明山附近也當有趙王陵墓。趙惠文王為敬侯四世孫,故應葬於北部,且稱之為“昭”。

墓室介紹

殉葬坑殉葬坑

趙王陵由五座較為集中的陵墓組成(包括七個墓冢),相距不過2至3公里,其中編號為1—3號陵在邯鄲縣三鄉陵鄉,定名為“寺西窖墓群”;4—5號陵在永年縣北兩崗鄉境內,定名為“溫窖墓群”。5座王陵均坐西向東,築有高大的陵台,以自然山丘為基,周圍用土石築成四稜體平台,上置1-2座封土,其中2號和4號陵台上有兩座封土,陵台東面築有斜坡狀神道,自下而上直達台上。

一號墓

南北長290 米,東西寬20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

二號墓

2號陵位於邯鄲縣三陵鄉陳三陵村西北約1公里處,坐西向東,陵台呈長方形,南北長約230米,東西寬約180米。陵台中部南北並列兩座封土,均呈方形復斗狀,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稜角已不明顯。後文物部門有關專家進入墓室勘察,發現墓室為鑿于山崖內的洞室墓,平面為方形,穹隆頂,邊長約10.5米,高17米。

三號墓

南北長180米,東西寬85米,頂部一個墓丘,墓地四周殘存用夯土築成的陵園牆。

四號墓

位於永年縣西部界河店鄉溫窯村西,北近石山,南臨河谷,陵台南北172米,東西201米。整座陵台呈方形復斗狀,在台面中部南北並列兩大封土堆,南封土堆底徑為39×37米,北封土堆底徑為43×30米,高約6米。

五號墓

位於永年縣溫窯村北800米處溫窯與張窯村的分水嶺上,是五座陵台中最大的一處,陵台南北長340米,東西寬216米,陵台高出地表28米。整座陵台呈長方形復斗狀,封土堆在台面中央,底徑為49×47米,殘存高度約3米。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

2號陵的陵台上有一南一北兩座陵墓,北陵曾出土了3件青銅馬、1件金牌飾、209片玉片及1件銅鋪首;南陵墓的陪葬坑則出土彩繪車4輛,馬14匹,車馬器大多為青銅製作,多數表面鎏金。

被盜情況

1997年3月18日,專事盜掘古墓葬文物的北京市人楊魏和山西籍人王春保、孫金龍、劉曉民等結成盜墓團伙,盜掘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王陵2號墓葬,盜走包括青銅馬、銅鋪首、金牌飾、車馬器構件、玉衣片、玉圭等文物200多件。盜掘後不久,文物走私分子立即將這批2000多年前的珍貴文物盜賣到英國、加拿大等國。案發後,邯鄲警方迅速偵破了案件,並萬里追寶,已於1998年5月將走私到英國的青銅馬等一批國家一級文物追回。

1997年10月,邯鄲縣境內的二號陵台發生被盜事件,公安、文物部門聯合行動,當場抓獲數名盜墓犯罪分子,經過公安機關的全力偵破,追繳回三件青銅馬、一件獸面銅鋪首、一件透雕花紋金牌飾和209片玉片等珍貴文物。為配合現場勘查,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喬登雲、薛玉川等曾進入墓室探查,二位專家初步判定墓為鑿于山岩內的洞室墓,墓室平面近似方形,邊長約10.5米,高17米,穹隆頂,室內淤土達9米多深,應該仍有重要的陪葬文物在墓內。

1997年12月,永年縣境內的四號陵北封土墓也發生被盜事件,公安、文物部門聯合行動,蹲守六晝夜,當場抓獲數名盜墓犯罪分子。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喬登雲等曾下到距墓頂約32米深的洞內勘查,初步判定該墓為豎穴土壙木槨墓,因盜墓犯罪分子僅僅接近槨室或正欲進入槨室即被抓獲,因此,具體墓內形制及陪葬文物埋藏情況不祥。

2009年12月22日,永年縣境內的4號陵南封土堆東側,洞口被巧妙偽裝,並用雜草復蓋。2010年1月6日盜墓賊再次出現在4號陵附近,永年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報案,並安排文物保護員、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全力協助公安民警偵破此案,當場抓獲6名盜墓犯罪嫌疑人,並繳獲大量鐵錘、鐵鍬、鋼釺等作案工具,從而保證了趙王陵的安全。

保護情況

趙王陵趙王陵
趙王陵2號陵車馬坑保護棚已建設完成,並進行了的燈光亮化、地面硬化,接通了供水,進行了綠化美化,初步具備了接待遊人的條件,2號陵已經成為了一個以車馬坑為看點,集生態、文化、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點。市委政府領導十分關注趙王陵的保護開發,多次親自調研。

相關部門也在積極謀劃趙王陵的大開發,大發展。相信通過對陵區進行硬化、綠化、美化,集中陳列展示趙王陵出土文物,趙王陵就能建設成為一處具有很高文化品位的文物風景旅遊景區,打造一條以趙王陵為龍頭的“龍(石龍)陵(趙王陵)苑(趙苑)夢(黃粱夢)精品旅遊路線。

詩詞紀念

趙王陵位於永年縣,趙陵秋草為洺州(臨洺)十景之一。《李氏族譜》對洺州十景有詳細的記載,並全都附以詩文,共三十首。

邯鄲市境內景點
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邯鄲段
邯鄲黃河故道
國家4A級景區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129師司令部舊址
七步溝景區
廣府古城
叢台公園
五指山
媧皇宮
響堂山石窟
京娘湖
古武當山
朝陽溝
長壽村
古建築 學步橋
回車巷
朱家巷
黃粱夢呂仙祠
弘濟橋
七賢祠
大名府明城牆
柳林古閘
聖井崗
慈禧行宮
邱城文廟
濟公書院遺址
邯山書院
滏陽河西八閘
武安舍利塔
昭惠王祠遺址
呂祖祠
八仙閣
沿平寺石塔
峰峰玉皇閣
玉泉寺大殿
南崗塔
西營井經幢
武安城隍廟
禮賢台
九江聖母廟
常樂龍王廟正殿
天青寺大殿
遺址 趙邯鄲故城
趙王城遺址
大名府故城
講武城遺址
鄴城遺址( 銅雀台 ) 王郎城址
午汲古城
邑城古城
易陽城址
徘徊遺址
二祖塔址
牛窪堡遺址
永年石北口遺址
龜台遺址
古地道
東萬年遺址
趙窯遺址
自然景觀 九峰山森林公園
武安國家地質公園
元寶山
黑龍洞風月關
紫山
溢泉湖
爐峰山( 爐峰山景區 ) 漳河三峽
佛趾山滑雪場
天慈峰林度假區
佛山文化生態旅遊景區
園林 東山文化公園
趙苑公園
龍仕·公園裡
趙王城遺址公園
邯鄲夢海公園
古石龍景區
太極園 邯鄲南湖公園
石刻與石窟 邯鄲碑林
朱山石刻
北響堂
千佛洞石窟
蓮花洞
禪果寺遺址及歷代石刻
林旺石窟
五禮記碑
南響堂山石窟
馬文操神道碑
老爺山佛龕
法華洞石窟
羅讓碑
北叢井造像碑
定晉岩禪果寺碑刻
趙王廟石刻
白家莊摩崖造像
蒼龍山石窟
廟宇、祠堂 大乘玉佛寺
定國禪寺
爆台寺
禪果寺
鬼谷子祠
狄仁傑祠堂碑
邱城文峰塔
大名天主教堂
淨明寺
磁縣崔府君廟
聖井崗龍神廟
清泉寺
西戌昭福寺
博物館 中華成語博物館
鄴城博物館
鄴城佛造像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
磁山文化博物館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中華成語文化園
中國女媧文化博物館
滏陽河 沿河景觀 滏陽河通航
龍湖公園
柳林橋
勞模文化廣場
趙國闕
滏陽公園
羅城頭公園
滏陽河燈
名人墓冢 蘭陵王墓
毛遂墓
藺相如墓
廉頗墓
樂毅墓
劉伯承墓
左權墓
黃鎮墓
貂蟬墓
天子冢
北朝墓群
竇默墓碑
塗氏先塋
名人故居 楊露禪故居
武禹襄故居
鄧小平故居
紅色旅遊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左權墓 ) 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播音舊址
一二九師陳列館
人民日報社舊址
將軍嶺( 劉伯承墓 等)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鄧小平故居
劉伯承故居
涉縣冀南銀行舊址
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
朝鮮義勇軍紀念館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
歷史文化街區 邯鄲道(又名串城街,包含秦始皇誕生地紀念館藺相如回車巷廉頗將軍府學步橋等)
冰雕館 廣府古城冰雕館
隕石坑 大隕石
休閒娛樂 1801 五號公館
木星會館
名人休閒會館 南湖水上樂園
新世界水上樂園
康業溫泉休閒世界 濱水休閒酒吧街
美麗匯音樂會所
王府花園 世界印象商務會所●茶餐廳 邯鄲文化藝術中心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