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時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 位於四川省東部地區的華葵 市東郊 , 華鑒山中段矗然山山腰。 是 目前國內保 存最完整 , 墓主人身份最高 , 墓區規模最宏敞 , 墓室雕刻最精美的南宋古墓群 , 人選 年全 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現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
發掘地點:四川省華鎣市雙河鎮昭勛村
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安市文體局、華鎣市文體局、華鎣市文物管理所
簡介
安丙墓 位於雙河鎮東 2 公里處,是南宋資政大學士、少師。魯國公安丙夫婦及族屬墓群。墓地及地面局附屬物規模宏大。墓內結構反映了宋代古建築的獨特風格,尤其是浮雕、動植物、器樂等圖案情態自然,形象逼真。工藝十分考究,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和參觀價值。該址的發現被列為 “96 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 1996 年 2 月,安丙墓被當地村民挖墓坑時發現,後經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墓葬 5 座及地面附屬建築遺址 4000 余m2 。 安丙及其家族墓座東朝西 , 由北至東南方向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後枕山坡。墓葬均為頂券式石構建築 , 由墓室及墓道兩部分組成 , 並設有排水系統。主墓 (m2 、 m1) 為安丙及福國夫人之墓 , 風格、大小相同。 m3 、 m4 墓墓主不詳,風格、大小一樣。 m5 墓與主墓相似,但小於主墓,據考證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
發掘
安丙家族墓地 , 位於四川省東部地區的華葵
市東郊 , 華鑒山中段矗然山山腰。
是 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 , 墓主人身份最高 ,
墓區規模最宏敞 , 墓室雕刻最精美的南宋古墓群 , 人選 年全 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現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
一 安丙家族墓地的發現與發掘 關於安丙家族墓地 , 地方文獻有載。《廣安州 新志 · 古蹟 》 “ 少師魯國公安忠定墓 , 在治南 , 即矗然山下 , 昭勛寺右。 ”明代曹學侄《蜀中名勝 記 》卷二八也記載 “ 有 《安丙墓誌 》 ,雲在州南 五十里。 ” 早在 年代末期 , 由於 “ 大躍進運動” 特 殊需要 , 曾於安丙家族墓地所在的華鑒山中段雲 集各地民工 , 依山築爐大煉鋼鐵。其間 , 發現了安丙家族墓地的 、 號墓室 , 並將兩墓墓道 及 號墓墓室券頂、 墓牆拆除 ,運至山頂作為 養豬場建材。 由於當時的發現根本未引起當地政 府和文化部門的重視 , 因而失去了一次重要的發處發現一座古墓。 廣安市文物主管部門知曉後 ,經省文化廳同意 , 立即與華鑒市配合 , 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同年 月初 , 因暴雨所致 , 於發掘現場東側 米處 , 再次發現形制、 規模相 同的石室墓 座。通過對兩座墓室的搶救性發掘清理 , 我們根 據墓葬所處的地理位置、 形制、墓室雕刻及出土 文物等進行分析研究 , 認為其墓區就是地方文獻 所記載的南宋四月制置大使安丙及家族墓地。理 由是 新發現的兩座墓葬與早年被發現暴露在 地表的 號墓呈有序排列 墓室形制相同 墓 室雕刻風格及內容一致 出土文物 中的宋三彩 俑、 錢幣及墓誌殘片等 , 均具南宋時期的時代特 色和安丙身份之確證物。 與此同時 ,我們查閱了 大量的考古資料 , 與安丙家族墓地進行 比對研究 , 力圖找到這次考古新發現在同時代發掘類型中的價值。
通過對當時國內考古發現現狀的了解 , 充分認識到這次所發現的墓群無論從墓葬形 制、 規模 ,墓室石刻的內容題材、 雕刻技術 , 還 是出土文物的類型、 價值等 , 均能體現同時代考。 ,掘契機。 年元月下旬 , 據當地文物義務保護員報告 , 因華荃市公墓建設施工 , 在距 西北 米 地的發現發掘情況儘快報告了四月省文化廳文物 處 ,並要求派專業隊伍進行全面的規範性發掘 同年 月初 , 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負責的考古發掘隊 , 在廣安、華鑒市文物部門的配合下 , 再次進入安丙家族墓地 , 對其墓區範圍進行科學 有序的發掘清理。 考古發掘工作歷時 個多月 , 範圍從已發掘清理的 、 、 號墓的基礎 上 , 分別向四周延伸。 其間 , 於 至 墓間 新發現 號墓室 , 東 米處發現原於 年 代破壞回填的 號墓室。於各墓室墓道前發現 規模不同的地面祭祀建築遺址 , 其建築群與各墓 道緊密相連。 踏道、 階梯 、 石柱、享堂、 水溝、 護坎等建築遺蹟由北向南依次遞進 ,建築布局縱 橫交置 , 依勢而立 , 形成千餘平方米的地面祭祀 建築群體。 完桌、 供台、翁仲、 石雕、 溝滴瓦當、 筒瓦、 板瓦遍地可尋。 墓北坡地上 , 發現山水排 泄的石砌水溝達數百餘米 其西沿 , 系高達數十 余米的 “ 九層坎” 護坡 , 採用石條分級砌築 , 鐵 水澆注。 “ 九層坎” 前為占地 余平方米的山 平地 , 人稱 “ 石馬坪” , 原置石人石獸於左右。“ 石馬坪” 前建有 “ 九龍橋” 通向墓地。 橋西南 為宋理宗寶慶元年 年 賜建的 “ 昭勛寺”寺 廟遺址 , 占地 余平方米。 從 目前發掘和遺存的情況看 , 安丙家族墓地的規模 , 近達 平方 公里之闊。 這次發掘清理墓室 座。墓室西向 , 由南向 北排列 ,
形制為石室券頂 , 由墓室墓道兩大部分 組成 。 墓室又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大小 有別。 墓主人為安丙夫人李氏,
為安丙、 、 身份不詳 , 有可能是安丙親屬如妻妾、 孫女等。 仿木構建築單間三進式 , 寬 、 高 、 長 米 斜坡式墓道 ,
前低後高 , 寬 一 、高 一 、 長 米。結構同 , 墓室寬 、 高 、 長 米。 天井式方形墓道 , 寬 至 、 高 一 、長 米。 、 、墓室為拱形結構石室 ,弧壁式。 其中 墓室寬 、高 、 長 米。 天井式墓道 ,寬 一 、 高 、長米 。 墓室寬 、 高 、 長 米 。墓 道寬 、 高 、 長 米 。墓室寬 、 殘高 、 長 米 墓道寬 、 殘高 、 長 米。 安丙家族墓地墓室結構亦如前所述 ,系仿 木構建築單間三進式 , 墓底為棺台 , 棺台四周 砌寬 余厘米的水溝 水溝四周為須彌座 , 束 腰 , 座上立柱 ,柱間施壁 柱上施枯 , 杭上置斗 拱 橫樑用 巨石開鑿 , 再上施券頂。 均置後完 壁 ,頂施屋檐、 溝滴瓦當、 斗拱及藻井等。 其中、 、 結構明顯簡於 、 墓室裝飾極富藝術特色。 、施 柱 長 方形 , 面飾浮雕 , 依次為 墓門左右對立武士 俑 圖版五 , 高近 米 , 頭戴盔 , 身著愷甲 , 手持兵器 第二排柱面左右對侍青龍、 白虎 , 高 達 米許 , 其中 青龍尾系一人物附龍升天之態 三排柱 墓室為伎樂 人散隊石刻 圖版 四 , 為執紛 人的朝吏編隊 圖版四 。 墓壁間隔為四壁 , 繪有壁畫 , 設色瀝粉金線勾勒 , 因剝蝕嚴重無法辨認 。 須彌座滿飾雕刻 , 以 “ 童子獻壽”為題材 , 以鬃首波斯馴獸表演 為內容。 梁及其它建築構件 , 或以花鳥瑞獸、卷 枝連葉等浮雕裝點 , 四神中的朱雀、 玄武施於 前後梁對視面中央位置 。 墓室後完開完 , 為“ 婦人半啟門” 石刻 , 墓主人像置於前梁迎門仿 上 , 圓雕石刻 為墓主人安丙及二夫人像 。、 後完左右飾有高達近 米的插石 刻 圖版五 。 完正面左右以伎樂、 侍從、 蟬女等 人物及瑞雀花卉卷草相輔 圖 一 一 六 。 、、 墓室裝飾較簡潔 , 墓壁座上或飾減地 團花雕刻 , 或從簡 下壁均有伎樂組合 , 上為 四神中的青龍、 白虎 墓門雖有武士石刻 , 頭 飾卻更為頭巾, 身著長衫 , 手持桿式兵器 圖七 一九 。 墓完為仕女花卉圖 , 為香爐石刻 , 為人物花卉圖案。
安丙家族墓地墓室 “ 四象 ”石刻考
四象
“ 四象 ”為古代墓室中常見的裝飾手法 , 它是人類寄託亡靈於宇宙的象徵。 安丙家族墓地以精湛的石刻技法 , 鐫刻出表現形式各異的 “四象 ”浮雕 , 反映出南宋時期 “ 四象”石刻藝術題材和藝術表現形式繼承和發展演變的歷史概況 , 並形成獨特的藝術 特色。 四象 , 為殷前後時期 , 人們把東方若干星星想像為一條龍 , 西方眾星想像為虎 , 南方眾星視之為 朱鳥 , 北方眾星構想為龜蛇象之合稱。二十八宿體系形成後便一分為四 , 每七宿組成一種動物形象 , 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1〕。四象又有四瑞、四神和四靈之謂。
青龍 , 傳說中的祥瑞物 , 《宋書 ·符瑞志 》雲: “ 夏道將興 , 草木暢茂 , 青龍止於郊 , 祝融之神 降於崇山。 ”又稱蒼龍。東方宿名 , 說是東方七宿之合稱 , 即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 月狐、尾火虎、箕水豹七宿。 《史記 ·天官書 》 : “ 東宮蒼龍 , 房心 , 心為明堂。 ”《漢書 》釋為太歲 星名 , 《後漢書 · 律歷 》 : “ 青龍移辰 , 謂之歲。 ”白虎 , 西方七宿之合稱 , 即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七宿。
《周禮 · 曲禮 》疏: “ 前南後北 , 左東右西 , 朱鳥、玄武、青龍、白虎 , 四方宿名也。 ” 朱鳥 , 又稱朱雀。二十八宿之南方七宿合稱名 , 即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 翼火蛇、軫水蚓七宿。七宿相連視鳥。朱 , 赤色系火 , 南方屬火 , 因謂之朱鳥。朱鳥取象于丹鶉 , 井、鬼二宿為鶉首 , 柳、星、張三宿為鶉火 , 翼、軫二宿為鶉尾。《史記 ·天官書 》 : “南宮朱鳥 ” 。 又南方之神也。《太平御覽 ·河圖 》 : “南方赤帝 , 神名赤瞟怒 , 精為朱鳥。 ”《三輔黃圖 ·漢宮 》 :
“ 蒼龍、白虎、朱雀、玄武 , 天之四靈 , 以正四方 , 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 玄武 , 北方太陰之神 , 其形像為龜 , 一說為龜蛇合稱。《楚辭 ·屈原 ·遠遊 》 : “時暖曃其倘莽 兮 , 召玄武而奔屬。 ”注: “ 呼太陰神使承衛也。 ”補註 “ 說者曰: ‘ 玄武 ’ , 謂龜蛇 , 位在北方 , 故
曰玄。身有鱗甲 , 故曰武。 ” 《文選》注: “ 龜與蛇交曰玄武。 ”《禮 》 : “ 行 , 前為朱鳥而後玄武 , 左 清龍而右白虎。 ”又 , 北方七宿之總謂 , 即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獐 , 以形似龜而名。《周禮 ·註疏 》 : “ 龜有甲能捍難 , 蛇無甲見人退之 , 是避害也。 ”《參同契 · 下 》 : “ 雄不獨處 , 雌不孤居 , 玄武龜蛇 , 蟠蚪相扶。 ” 四象的形成雖然在殷商之際 , 但考古發掘已經證明 , 四象中之龍、虎二瑞早在據今 7000至 5000 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墓葬中就已徑出現。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墓地內 , 出土有 3組用蚌殼擺塑 的龍、虎圖案 , 其中一條龍身芪 1178米 , 昂首拱背 , 動感很強〔 2〕。1987年 , 河南濮陽西水坡 “m45 內埋葬 4人 , 埋於墓中的成年男性是墓主人 …… 墓主人的左右兩側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更是前 所未有。 ” 〔 3〕 四象形成以後 , 特別是在歷代的墓室中時有發現。從表現形式看 , 有繪畫、磚雕、石刻等多種方式。如西漢時期的洛陽卜千秋墓〔 4〕、1959年在山西平陸棗園村發現的壁畫墓〔 5〕、林格爾漢墓〔 6〕、山 東臨朐北齊崔芬壁畫墓〔 7〕、袁子台墓等〔 8〕, 均糸墓室四象彩繪代表作。磚雕常見於漢畫像磚中 , 然敦 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磚墓中的四象磚雕最具時代特色〔 9〕。河南南陽桑園路東漢畫像石墓〔 10〕、四川三 台妻江崖墓〔 11〕、浙江臨安五代吳越國康陵〔 12〕、四川滬州宋墓以及本文所涉及的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
族墓地墓室四象則屬於畫像石刻範疇。
朱雀
m4、m5因墓室早年損毀 , 無考 , 僅見 1、2號墓室 中 , 計 2幅。
M1: 分布在墓頂前橫粱北側壁中間部位 , 面向後 龕 , 與玄武對峙。石刻高 0160米、寬 015米。淺浮雕。 朱雀作展翅飛翔狀 , 鳳冠 , 燕頷雞喙 , 微向左偏 , 右目 向下左視。體態豐盈健壯 ,鷹爪 , 三指 , 爪尖內倔 , 剛 勁銳利。尾開屏 , 羽毛有致左右均分。雙角狀展開內 曲。腹、腿及雙翅近鄰處羽毛呈麟片狀 , 兩翅外膀及尾 羽呈修長葉片狀有序錯列。
M2: 分布位置與 1號墓相同。石刻高 0156米 , 寬 0162米 , 高浮雕。朱雀作欲飛俯伏狀。頭呈 圓形 , 頂上飾冠呈蘑菇狀 , 首羽毛似綿羊角狀分置冠之左右。雙目正視 , 圓睜。右腿無羽毛 , 上腿特 粗壯 , 3爪 , 有銳利雄勁之感。胸腹羽毛似魚麟狀 , 膀羽和背部羽毛似橢圓形花辨狀 , 雙翅外沿飾斜
條紋羽毛狀。
玄武
M4已毀, 見 1、2、5號墓 , 計 3幅。 M1: 位於墓後龕頂橫樑面壁中央。石刻高 0156米 , 寬 0163米 , 淺浮雕。玄武為組合圖 , 上為 玄武神 , 頭戴盔 , 雙目怒視 , 身微左傾 , 作 “S”狀站立 , 右手持劍 , 橫向左上斜 , 左手上舉 , 中、 食指指天 , 余指屈心。身內作鎧甲 , 外披無領衫 , 有褒衣縛帶之風。赤足 , 蹈龜蛇。龜置於人之 左側 , 龜首左向。龜左又置蛇 , 蛇身作半立狀 , 呈 “ 弓 ”字形 , 蛇首向右 , 俯首與龜首相鄰 , 似親 吻狀。下為翻捲雲紋。 M2: 玄武位置與 M1同。石刻高 0156米 , 寬 0165米 , 高浮雕。亦為人獸組合圖組。玄武神在上 方 , 光頭 , 似彌勒佛狀 , 敞胸露懷 , 大肚。身作袈裟 , 寬袖似風卷上翻。右足蹈龜蛇 , 左足平置右屈
作善跏結坐。右手持劍著於右膝上 , 劍身向左側上斜舉 , 左手指平伸 , 手掌心向下 , 置於左膝內側關 節上。龜身右向 , 首上斜伸。蛇身亦為半起狀 , 呈 “C”型 , 蛇首反身向左 , 俯首與龜首相近。底部 為翻捲雲紋。M5: 為玄武神圖。置於墓室後龕仿古木構建築房頂屋脊中央。頭戴僧尼帽 , 雙耳垂肩 , 敞胸 , 身作無領袈裟 , 赤足。右手持劍 , 置於右膝 , 劍身亦向斜上左伸至左肩處 , 左手置於左膝蓋上。左足
踏屋頂 , 右足平屈 , 作善跏結坐狀。
青龍
見 1、2、3、5號墓室內 , 刻於墓室左壁 , 計 4幅。 M1: 立幅 , 作升騰狀。高 1193米 , 寬 017米 , 淺浮雕 , 均高 1厘米左右。龍首: 龍角呈鹿角 狀 , 冠直立 , 雙目平視 , 張嘴吐舌 , 面右向。側身 , 捲曲呈 “S”形 (異向 ) , 通體施麟甲。似鷹爪。
8 3
四腿伸開 , 前右腿高 , 右爪掌心向外 , 三爪上伸 , 作攀摸狀; 左低 , 左爪伏於胸下 , 似搖擺狀。後右 爪為四爪 , 向後展開; 後左腿向下伸踩 , 爪平置於空 , 似攀登狀。背景中間似流雲 , 右上角有圓形寶珠 1顆 , 寶珠上方飾火炬紋祥雲朵。 M2: 立幅 , 作升騰狀。高 1167米 , 寬 016米 , 高浮雕。左側 , 張目吐舌, 龍角後伸 ,鹿角狀。 冠發似牛角呈 “?” (異向 ) 展。龍身呈 “弓 ”字形展開 , 通身施麟甲 , 龍頭四首向左 , 龍尾內
卷。前左爪上伸 , 握靈芝狀物。腹前有瑞獸龜之浮雕以飾。下部有一男吏緊抱龍尾 , 作附龍升天 狀態。M3: 橫幅 , 作右飛行狀 , 動感強烈。寬 11255米 , 高 016米。睜眼 , 張嘴露齒 , 龍角、龍鬣向 後有序披展 , 龍身捲曲 , 通體施麟甲 , 前臂打開 , 置四爪 , 作游泳狀 , 後腿作前後行雲狀。 M5: 橫幅。左行側立。寬 11533米 , 高 0154米。恕目 , 張口露齒 , 龍角、龍鬣向後有序披展 , 龍身呈水波微曲 , 通身施麟甲。四肢作奔騰狀 , 前右腿至龍首呈 “S”線構圖 , 以突出動感。前左爪
持寶刀 , 左上角有火焰紋寶珠。
白虎
與青龍布局同 , 計 4幅。
M1: 立幅 , 高 118米 , 寬 017米 , 淺浮雕。作俯衝奔跑狀。虎首向右側 , 雙目圓睜 , 長鬣立飄 , 鬍鬚微長 , 虎身作 “S”形 , 修長 , 脊背施火焰紋 , 虎身無裝飾。虎後兩肢上下呈立 “八 ”字形斜 伸 , 爪用如意捲雲紋裝飾; 前肢作跨步狀 , 立於石崗之上。 M2: 立幅 , 高 1166米 , 寬 016米 , 高浮雕。似空中漫遊狀 , 虎首右側向 , 雙目圓睜 , 俯視向前 方。長鬣向後漂移 , 露利齒。虎身前半部作 “S”形造型; 脊背施火焰紋。前右肢平舉 , 後右肢捲曲 向下挺。背景飾雲紋。 M3: 橫幅 , 寬 1126米 , 高 016米。作奔行狀 , 右行 , 虎額較高, 雙耳向左傾 , 圓眼。虎頸較 長 , 呈 “S”形; 脊背飾火焰紋 , 虎尾平伸。前左足爪作拳狀 , 後右蹄似馬蹄狀。腹部至背肩上飾雲枝裝飾物。 M4: 橫幅 , 寬 116米 , 高 016米。作爬行狀。虎身渾厚右行 , 虎首較大 , 鼓眼 , 露利齒 , 長鬣 向後似火炬狀; “S”形曲頸 , 脊背飾火焰紋。前腿呈一字分開 , 似臥置於地 , 右爪握一吉祥物 , 左 足蹈地 , 3爪。後腿呈 “ 八 ”字分開 , 右高左低。虎尾呈波浪紋微向上斜伸。
三 (一 ) 以 “ 四象 ”作為墓室裝飾這種方式在漢代已經普及。四象的確立 , 反映了對人的企望迷信
觀念與世俗生話情結的交織 , 象徵著人類對死後最高境界的追求。早期墓葬中偶見的龍、虎現象 , 只 局限於對瑞獸的單一崇奉 , 然而 “ 四象 ”現象的確立和形成 , 則反映了人類社會進程中的發展進步 ,或者說是一種全新的、更具豐富內含、規範的象徵。“ 象徵是某種隱秘的 , 但卻是人所共知之物的外 部特徵。象徵意義在於 , 試圖用類推法闡明仍隱藏於人所不知的領域 , 以及正在形存的領域之中的現 象。 ” 〔 13〕“ 四象 ”現象與中國道教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讖緯家以陰陽五行學說為骨架 , 依傍經 典為核心的神學家。他們對宇宙起源與結構 , 對人間倫理與道德都頗為關注 , 所以他們編的神話往往 潛含有較深的象徵意義 , 比如所編造的五帝五靈 (東方蒼帝神名靈威仰、精為龍; 南方赤帝神名赤
熛怒 , 精為朱鳥; 中央黃帝神名含樞紐 , 其精為麟; 西方白帝神名白招矩 , 精為白虎; 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 , 精為玄武 ) , 便是五行、五方、五色的象徵。 ” 〔 14〕 此外 , 煉丹求仙道士 , 對藥物的誇飾成為一
種神奇的訣竅。曾青是少陽歲星之精 , 即東方術青龍; 丹砂 , 是太陽熒惑之精即南方火朱雀; 慈石 ,即太陰辰星之精 , 屬北方水玄武; □ 石 , 即少陰太白之精 , 屬西方精白虎。這些神奇的天地之精華被
道士投入丹鼎燒煉 , 也就重新對宇宙進行生存演化。“合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的 , 它象徵著宇宙。 ” 〔 15〕 由此可知 , “ 四象 ”事實上就是天體與宇宙的象徵 , 人死後置於墓室 , 墓室空間也就成了宇宙 空間 , 也是人死以後所追崇的最高景界 , 即天堂。安丙家族墓地墓室 “四象 ”現象 , 便是為墓主人 死後追尋人間天堂景象的代表作之一。(二 ) 我們通過對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 墓室 “ 四象 ”石刻的研究分析認為 , 其石刻藝術
的主要特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 採用不同的石刻技法 , 以表現墓主人生前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安丙一生 , 可以說在外是身居 9 3顯赫地位的人物 , 其人不單是智謀雙全 , 且能文善武 , 在抗金前線鐵馬金戈 , 在南宋時期算得上是著 名的政治風雲人物; 在家族中的聲威亦可想而知。為了再現這位鐵腕人物的生平和亡冥世界景象 , 其 石刻技法採用了高浮雕以表現 , 剛勁強烈的石刻線條和雄健的四神形態 , 將其表現得淋漓致盡。又如
M1室 , 由於墓主人系安氏夫人 , 生平享有豪門奢華的生活環境和貴夫人地位 , 其雕刻技藝用減地突 起的淺浮雕加以動之以情地刻劃 , 墓室石刻突出了雍容富麗的冥間氛圍。
2 . 石刻形制多樣化。為了完美再現墓室的冥間景象 , 特別是對墓主人身份高低的區別 , 家族墓 群的墓室大小、石刻內容繁簡均有顯而易見的規格。體現在四象雕刻形制上的特點尤為突出。安丙和 夫人墓 (1號和 2號墓 ) 中的青龍、白虎石刻 , 採用了立幅形制 , 而其它墓室則採用橫幅以表現。這 種立幅形制畫面 , 瑞神均作直立神態 , 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 靜中有動 , 寂中有音 , 使藝術韻律達到
高峰。
3 . 墓室 “ 四象 ”題材的承先啟後現像。以 M2青龍題材為例。其構圖為墓主人附龍升天的畫面。 將墓主人的形像鐫刻在青龍的右下方 , 雙手緊緊擁抱青龍尾於懷中 , 雙腳離地 , 附龍升天而去。這種 表現形式並非安丙家族墓地所獨創。在發掘的河南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中就有相似題材 , “ 墓中門 額上繪人首神鳥; 主室頂脊上自前壁至後壁滿繪壁畫 , 東西兩端分繪伏羲和日象、女媧和月象 , 其
間則是持節仙人引導下 , 隨在雙龍、白虎、朱雀等仙禽神獸之後 , 繪出墓主人夫婦乘龍、鳳升天的圖像。 ” 〔 16〕 西漢卜千秋墓是以壁畫的形式進行表現 , 而安丙家族墓地則以石刻技法進行表現 , 雖然兩者 所採用的藝術形式各一 , 但所渲染的內容題材確大同小異。從畫面看 , 西漢卜千秋墓是 “ 繪出墓主 人夫婦乘龍、鳳升天的圖像 ” , 而安丙家族墓地則以附龍尾升天的直覺藝術手法以表現。值得提及的 是 , “ 附龍升天 ”這種選材 , 雖然不是安丙家族墓地所首創 , 但這種承先啟後之舉 , 說明當時的藝術
工匠在藝術策劃和構思上可謂別出心裁。
4 . 藝術形式所表現時代的政治與文化趨勢流行特點 , 也是安丙家族墓地墓室 “ 四象 ”石刻藝術 的主要特色。其代表作品是 m1、m2、m3玄武的表現形式。從大量的出土資料及文獻所載 , 玄武的 形制均為龜蛇組合。然安丙家族墓地所見之玄武 , 卻以人物為主體 , 或以人物足蹈龜蛇的組合圖象以 表現 , 這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極為罕見。筆者在前文中將此臆斷為玄武神祗 , 然而這種藝術形式實 質上真正表達的 , 則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與政治、文化相關的一種特殊現像。早在北宋真宗時期 (998—1002年 ) , 因政治需要 , 已將流行已久的玄武更名為真武。“ 真武大帝也是早已有之的神 , 它 本是四靈之一的 ‘ 玄武 ’ , 原型是龜蛇。宋真宗時為了避其祖先趙玄朗的諱 , 改玄武為真武。 ” 〔 17〕 其藝術形像應為 “ 披髮黑衣仗劍, 蹈龜蛇 , 從者執黑旗。 ” 〔 18〕 然而 , 安丙家族墓地所見之玄武 , 除出現過 “ 蹈龜蛇 ” 、 “ 仗劍 ”的特徵外, 並非有披髮和 “ 從者執黑旗 ”的特徵。安丙家族墓地建造於南宋嘉定 時期 (1208—1224年) , 與真宗避諱已相隔近 200年時間 , “ 後來又加了一個封號叫 ‘ 鎮天真武靈佑聖帝君 ’ , 作為北方大神 , 奉祀十分勤謹。由此 , 過去的玄武與現在的真武分成了兩岔 , 四靈依然是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而真武卻又配上天蓬、天猷和翊聖三個真君合稱為 ‘ 四聖 ’ , 於是就等於 平添了四個神祗。 ” 〔 19〕 由此可知 , 安丙家族墓地的玄武之所以一改歷來的龜蛇藝術形式為人、龜、蛇 組合的藝術式 , 無疑受到宋真宗以後變玄武為真武的政治之諱的影響 , 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藝術的再 創作 , 形成了 “ 四聖 ” 。新神祗形成以後 , 一個具有時代流行趨勢與匠心獨運的、全新的玄武藝術形
像得以展示。
安丙墓規模宏大,墓室雕刻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