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秦東陵,是繼臨潼秦始皇陵、鳳翔秦公陵園之後,秦東陵是秦國國君陵墓的又一重要發現。但因為秦東陵只經過調查鑽探而尚未發掘,加之文獻記載疏略,所以關於諸陵園及大墓的被葬者同題就有多種意見,迄今並無公認的看法。到臨潼旅遊、訪古的人,多半是衝著華清池、秦皇陵、鴻門坂、秦俑坑來的,很容易忽略秦東陵。其實,那裡還是很有味道,很值得一看的。有興趣,還可順路憑弔坑儒谷。從華清池門前坐車或騎腳踏車,沿西臨公路西行,過斜口鎮折向南,上去便是韓峪鄉。再折向東,到范村,就進入陵區了。從風脈地貌看,此地東依驪山,西帶灞水,很有些氣象。難怪清初“力學好古”的康乃心在詩中說“昭襄冢並白雲齊,俯視長安萬井低”了。
韓峪鄉政府設有秦東陵文管所,專門負責陵區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可以請他們指迷。當然,如果有門路,肯花錢,請縣文管會的人陪同更好。
秦始皇父母所在的芷陽陵區在歷史上稱為秦東陵,位於現今的西安市臨潼區西部。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考古調查表明,秦東陵內埋葬著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其中最高級別的亞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歷年來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築材料。
發現過程
秦東陵陵區的地面建築,經秦末的兵變,早已蕩然無存。魏晉時,又有進一步的破壞,此後似乎連陵寢的確切位置也不甚瞭然。宋代《長安志》所記載的管轄四十村的東陵鄉,可能大致還在陵區一帶。但東陵鄉始建於何時,不清楚;反正是到清順治年間修縣誌時,已湮沒無聞了。甚至連東陵所在地的原芷陽縣(漢曾改為霸陵縣)縣治的舊址,是在灞水西岸,還是東岸,也因歷代學者各執一詞,而難以確斷。秦東陵的重新被發現,是在1986年縣文管會進行文物普查時。1986年春,油王村村民王學良提供的線索,是他們修渠時發現了夯土層,情況頗像西楊村之發現秦俑坑。後經省、縣文物考古單位共同勘探,又證以史籍,斷定這一帶確係秦東陵。並且,對一號陵園兩個並列的亞字型大墓進行了重點鑽探,查清了它們的型制,收集了大量文物標本。但這兩座墓的墓主,到底是兩位君王,還是一位君王和他的王后,專家們看法歧異,只好待他日正式發掘後做結論了。
從《史記》的記載看,秦東陵共葬昭襄王以後四位君王、四位王后、一位太子。包括秦皇陵在內,現已查明四處。至於芷陽縣治所在,經勘查,大致可斷定在油王村一帶,屬韓峪鄉,離東陵不遠。
名字由來
秦東陵之名,始見於《漢書.蕭何傳》,但在《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本紀》中,則稱“芷陽”。這是因距離秦芷陽縣城較近,遂以地名而得陵地名。秦東陵位於驪山西麓、灞河東岸的銅人原上。在這一陵地內,共發現4座陵因,迄今已經發表了一號、二號、四號陵園的調查鑽探資料,而三號陵園尚未見正式簡報,但在相關文章及專書中也已有所提及。1986年春,臨潼韓峪油王村民王學良報告當時的(臨潼)縣文管會,說在范家村北民眾修水渠時發現有兩條夯土道子。縣文管會馬秉岐便同王學良進行現場調查,回來後匯報給縣領導及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站長程學華副研究員。再次經過現場調查之後,由縣文管會同省考古所組成調查組,進行勘探。
一個月時間查明兩處夯土道子為兩座“亞”字型大墓。大墓為東西向,主墓道在東。同時發現以兩座大墓為中心,以天然壕溝和人工壕溝作屏障組成一個完整的陵園。陵園南北寬1800米,東西長4000米,總面積72萬平方米。在陵園內有深6米,上口寬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區兩處,陪葬坑三處,建築遺址四處。在基本調查清楚一號陵園的基礎上,於1986年7月14日在臨潼召開了研討會。有關專家經過對調查資料的論證、分析,結合現場查看和典籍記載,大家一致認為韓峪古大墓就是“秦東陵”,這樣秦東陵的名字就正式叫出去了。
結構布局
秦國的陵寢,像都城一樣,都有一個自西而東的興建過程。都城自雍,而櫟陽,而鹹陽;陵寢也就自三田寺原,而芷陽,而驪邑。雍南諸陵,在鹹陽之西,故稱西陵;芷陽、驪邑俱在鹹陽之東,故稱東陵。不僅秦都、秦陵自西而東,而且所有陵寢也都坐西朝東。足證秦人東出函關,虎視中原之心,由來已久。這是何等了得的開拓意識和進取精神!然而,泉下的墓主們,又有誰會想到,“六王畢,四海一”的秦帝,竟“二世而斬”?“亞”字型墓葬三座,“中”字型墓葬2座,“甲”字型墓葬3座,陪葬坑3座,陪葬墓區4處,地面建築7處,歷年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當等建築材料。
勘探發現
陵園面積達27平方公里,其後,又經過半年勘探調查,相繼發現二號陵園、三號陵園。二號陵園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也有天然溝道和人工修葺的天然溝道相通成一完整的防禦設施。園內發現“中”字型大墓一座,“甲”字型墓兩座(其中一座丘隴之下為兩個甲字型大墓),陪葬墓區兩處,陪葬坑一處,地面建築遺址一處。三號陵園範圍東西長282米,南北寬183米,由兩條天然壕溝和一條人工壕溝組成一長方形的防禦設施。人工壕溝上口寬6米,底寬3米。在陵園內有一“中”字型大墓,地面建築遺址兩處。兩處陪葬墓區均在陵園之外,未發現陪葬坑。1988年文物普查時,在一號陵園南直線距離2公里許的馬斜村發現30餘米長的一段花土道子,後經勘探調查發現為一“亞”字型大墓。以該大墓為中心形成一完整的陵園,東西長500米,南北300米,同樣以天然溝道和人工修葺的溝道作為防禦設施。園內除亞字型大墓外,陪葬墓區一處,地面建築遺址兩處,未發現陪葬坑。在陵園外面有兩座大型甲字型大墓。
據介紹,現已發現的四座陵園合計面積達27.5平方公里,共有“亞”字型大墓3座。一號陵園內的“亞”字型大墓M1和M2在東西通長220米,南北通寬128米和137米的範圍中,封土高僅4米。四號陵園中的“亞”字型大墓東西通長278米,南北通寬181米的範圍內,未有墓冢堆積,而且在墓的中部,墓室之上東西通長略顯有些低凹,現為一條大道,也可能是山洪沖刷所致。
一號陵園
一號陵園依山坡而建,地勢東高西低。陵園南至小峪溝,北到武家坡村南的無名溝,西界洞北村西的小峪河,東達范家莊的人工壕溝,南北寬1800米,東西長4000米,總面積72萬平方米。陵園內鑽探出亞字形大墓2座(M1、M2)、陪葬坑2座、陪葬墓區2處、地面建築基址4赴。面座亞字形大墓為陵園內的主墓,大小相若,主墓道皆東向。兩座陪葬坑分別位於M1、M2東墓道以東偏南處,經鑽探,友現馬骨、木跡、漆皮、骨飾等,當為車馬坑。兩處陪葬墓區則位於M2的東南部和西南部。二號陵園
二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東北方向約1500米處,地形為自西向東大約30度的斜坡。陵園範圍:東自北溝村,西到棗園村,南至三冢村北無名溝,北達武家溝,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總面積15萬平方米。陵園四界是利用自然溝壑並經人工修葺而成,與一號陵園相似。陵園內發現中字形的大墓1座(M3)、甲字型大墓3座(M4、M5,其中M4為兩座甲宇型墓並列而起一座墓冢)。三冢墓成品字型排列:M3居中,墓道呈東西方向;M4在西,M5位東,墓道皆在北。此外,還發現陪葬坑1座,位於M3正西方向200米處,為車馬坑。陪葬墓區兩處,一處(BM4)在M3北側70米處,已暴露出小型豎穴墓4座;另一處(BM3)位於M3偏北10度的350米處,探知小型陪葬墓31座,並清理了1座土洞墓。地面建築遺址1處,位於M3正西方向偏北10度的350米處。三號陵園
三號陵園位於武家溝村北100米處,東南距一號陵園的1500米。陵園西、北兩面利用天然溝壑為其兆溝,而東、南兩面兆溝則為人工開鑿。陵園原有破壞,東西長28O米,南北寬180米,面積48400平方米。陵園內發現中字型大墓1座(M7),東西方向,西墓道略長於東墓道;陪葬墓區1處,位於陵園東南,發現小型墓4座;建築基址2處,在中字型大墓正北及正西處。以上3座陵園均位於小峪河北岸的山前沖積扇面上。
四號陵園
四號陵園位於小峪河南岸,亦為山前另一衝積扇面,與一號陵園隔河相望,相距約2500米。四號陵園四界利用天然小溝和人工挖掘的溝壕作兆溝,東起馬斜坡,西至染房村,南抵井深溝,北到小峪河南岸,東西長960米,南北寬500米,面積48萬平方米(按:陵園南界似應再向南延伸,將陪葬墓包括進去)。陵園內發現亞字型大墓1座(M8),呈東西方向,主墓道在東。陵園南側有甲字型的附葬墓兩座,小型陪葬墓群1處。這4座陵園,共發現亞字型墓3座、中字型2座、甲字型墓5座。據史籍記載,可以確定葬於秦東陵的王公貴族有昭襄王與唐太后、莊襄王與帝太后、悼太子、宣太后。至於孝文王與華陽太后是否葬在秦東陵範圍內尚有爭議。
墓主身份
根據《史記》記載,明確葬於秦東陵的有:昭襄王、莊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等六人。那么,這六人中誰有資格享有天子型制的“亞”字型大墓的禮遇呢?“關於‘亞’字型大墓墓主的身份,多年來爭議不斷。”秦東陵文管所的高海鋒所長告訴記者,從《史記》看,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在昭襄王時,周已亡,以周為盟主之邦的周聯盟,至此時已完全瓦解。到昭王十九年便已稱帝,這時其盟主地位已完全確立。至昭王五十六年卒時,便以天子級別相葬,看起來秦東陵中有一座“亞”字型大墓應為昭襄王的墓了。另外,史料明確記載葬於芷陽的有莊襄王,莊襄王也有享用“亞”字型大墓的資格。“兩座‘亞’字型大墓已有了歸屬,那么,第三座‘亞’字型大墓墓主會是誰?據專家推測,墓主應是帝太后。”高海鋒說,一號陵園內兩座“亞”字型大墓並列一起,從其形制規格、外形、夯層等等看來基本為同時所築,結合有關史料分析,大墓主人基本排除了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那么,帝太后能否享用“亞”字型大墓的規格級別呢?帝太后死於秦始皇十九年,這時除燕楚還未最後歸降之外,其他幾雄已全部被秦滅掉。統一之勢,大局已定。加上秦始皇初即位,便開始為自己建造驪山陵,那規模、規格遠遠大於其他先王陵墓。始皇十九年他僅剩的一個先輩人物就只有帝太后了。這時“續六世之餘烈”,“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基本已定,他以天子級相待其母也是自然的了。據此推測,一號陵園中有一座“亞”字型大墓很可能是帝太后的了。高海鋒說,關於大墓墓主身份的分析,只能是根據有關情況和史籍記載進行推論,有待考古發掘證實。考古發掘
在2013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秦東陵二號陵園新發現了2座甲字形大墓和小型墓葬17座,至此,二號陵園甲字形大墓達到5座,為進一步理解秦漢帝陵制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據了解,秦東陵距秦陵不遠,是秦始皇的父輩與祖輩們的主要陵區,共有一至四號陵園。據說,在秦東陵葬有秦始皇的曾祖父母昭襄王和唐太后、祖父孝文王與養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帝太后等。
考古專家介紹,根據20世紀80年代初步勘探資料顯示,二號陵園位於一號陵園東北方1500米處,其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去年,考古人員在對二號陵園周邊面積約45萬平方米區域考古勘探後,發現與陵園相關的“中”字形墓葬1座、甲字形墓葬5座、陪葬坑9座、小型墓葬17座,以及秦以後時代的部分墓葬和衝擊溝。
考古專家介紹,與20世紀80年代勘探結果相比,二號陵園新發現“甲”字形墓葬2座,陪葬坑8座,小型墓葬17座。由孫儷、劉濤等主演的電視劇《羋月傳》正在熱播,羋月是以秦宣太后為原型,也就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可能就葬在位於西安臨潼的秦始皇祖墳——秦東陵。華商報記者來到秦東陵探訪神秘的“羋月墓”。 2016年1月,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包括宣太后陵在內的秦東陵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其中在宣太后陵內首次發現大型車馬坑,令人驚奇的是其還採取了防盜措施。近幾年經過考古勘探,考古人員終於摸清了各個陵園的情況,共發現“亞”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4座、“甲”字形墓葬8座,其中,一號陵園共發現2座“亞”字形墓葬,每座“亞”字形墓葬周圍有7個陪葬坑,陵園內有大量的建築遺址及小型陪葬墓。據了解,“亞”字形為秦王、後的墓葬,“中”字形為王以外的子嗣與嬪妃的墓葬,“甲”字形為宗室貴族及軍工大臣的墓葬。
陵區風貌
墓室有四層青膏泥與木炭相間保護根據史籍記載,位於馬斜村的四號陵園的“亞”字型大墓為芷陵了。經實際勘查,四號陵園這座“亞”字型大墓東西通長278米。南北寬181米,墓室為東西56.5米乘南北55米,中心探孔深25米至槨蓋。在距地表14米以下有四層青膏泥與木炭相間達11.4米,可見保密之嚴密。四號陵園這座“亞”字型大墓同一號陵園兩座“亞”字型大墓不同的是:四條墓道均有耳室;墓室有四層青膏泥與木炭相間保護。根據這些特點,該墓可能為昭襄王之墓。在該墓的南面200餘米外,有一大型“甲”字型墓,可能為合葬於昭襄王的唐太后的墓了。
另外,據專家分析,秦東陵二號陵園及三號陵園中的兩座“中”字型大墓墓主有可能是悼太子和宣太后。磚廠遍布陵區風貌破壞嚴重
磚廠遍布陵區風貌破壞嚴重,秦東陵陵園內分布著大大小小10多座磚廠,長年累月的燒磚取土,嚴重破壞了陵園風貌。“磚廠太多了,不但影響了陵園整體外觀,而且,由於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經常會出現一些破壞古墓葬的事,文物安全受到威脅。”高海鋒所長告訴記者,今年自己準備對這些磚廠加強巡查力度,防止出現毀壞文物的現象。他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儘快研究出台方案,關停陵園保護範圍內的磚廠。
相關謎團
秦東陵還會不會發現“亞”字型大墓秦東陵是否就這幾座大墓,會不會還有大的“亞”字型和“中”字型的墓呢?高海鋒說,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可能還有。因為在東陵區所發現的幾座大墓都是在大型動土之後有跡象暴露才探明的。陵區範圍很大,有幾處地方,我們發現有較大的地面建築遺蹟,有的地方有等級很高的磚槨墓及戰國晚期排列有序的墓群。該陵區位於驪山西麓的坂塬之上,溝峪縱橫,坡勢起伏不定。有的大墓如同一道小山樑,有的大墓不但封土不高,而且低於兩邊,不進行大的動土一些大墓無跡象暴露,山坡又高高低低不平,看似墓冢,實為小土包,看似水溝,實為大墓。這就為調查帶來許多困難,不能漫天亂鑽,只能順著跡象去找。
史料記載的芷陽究竟在哪裡?過去有人在驪山西麓的油王村一帶作過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資料,但無確鑿的資料證實那就是芷陽宮遺址。所以就帶來一個問題,芷陵在哪兒?據調查在臨潼以西,驪山西北麓的山腳下至今還有芷陽村存在,在其地發現有夯土城基,周圍多有建築遺址,出土有戰國晚期的板瓦、筒瓦、瓦當等為數甚多的建築材料。芷陵會不會就在如今的芷陽村附近?這些有待考古工作的進一步證實。
陵墓被盜
根據西安市臨潼區文物局關於秦東陵盜墓案件情況的報告,秦東陵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在2010年10月8日例行文物巡查時,在秦東陵一號陵園M1封土頂部一回填盜洞塌陷處發現新填土痕跡,並發現有多半截新鋼鋸條和一電話機電池扣板。到20日中午又發現人為擾動跡象,並在盜洞現場撿到對講機一部,遂於當日17時到斜口派出所報案。民警接案後,立即到達現場,發現盜洞總深約36米,開口呈70厘米×50厘米,洞口下1米處有支撐,上面用裝滿土的編織袋堆積蓋土掩飾,其中一個編織袋內裝有粗細兩條長約30米的線繩及菜刀、手套、通氣用塑膠軟管。同時,在盜洞壁上發現一根長30餘米電線,其一頭有插頭一頭有三孔插座,壁上還有兩條通氣軟管,一頭系有一個鼓風機。在派人夜間值守後,21日早文物人員會同當地派出所、刑警隊及文化站等工作人員再次到達現場取證,採取把攝像機與強光手電放入盜洞查看的辦法,發現盜洞底層似有條形槨棺木。下午又先後三次把攝像機放入盜洞,發現墓室槨棺木隨處可見,破壞情況十分嚴重。臨潼區文物部門遂保護現場加強夜間巡查,並上報西安市、陝西省有關部門。
鑒於盜墓活動猖獗,25日西安市臨潼區政府成立了特偵組,陝西省及西安市公安等有關部門開始進行協作破案。
據知情人士介紹,截至目前特偵組已經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因沒有追到足夠定罪級別的贓物,嫌疑人都聲稱沒有盜竊文物。
在西安市臨潼區范家莊村荒草叢中,記者找到了“秦東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碑文顯示:秦東陵發現於1986年,現探明有4座陵園,保護範圍為24平方公里。
秦東陵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在10月8號進行例行文物巡查時發現,秦東陵一號陵園M1封土頂部一回填盜洞塌陷處有新填土痕跡,並有鋸條等遺留物。10月20號他們又發現人為擾動跡象和一部對講機。當地警方接警後,立即對周圍的村民進行走訪調查。
經現場勘察,盜洞總深約36米,開口呈70×50厘米,盜洞內遺留有繩索、菜刀、電線、鼓風機、通氣軟管等。勘察人員採取把攝像機與強光手電放入盜洞查看的辦法,發現墓室棺槨破壞嚴重,墓主身份不詳。
10月25號,西安市臨潼區政府成立特偵組,省、市公安部門協作破案。據知情人透露,目前特偵組已經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進一步的調查表明,秦東陵除了一座大墓被盜之外,其他幾座大墓此前有可能也已被盜。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