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東,它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全園占地150餘畝,按照中國傳統建築規制,採用中軸對稱布局。主要景點有六書石柱、中華辭書博物館、說文解字文物陳列館、狀元堂、5D動感影院、漢字大道、字聖殿、叔重堂、說文館、字形牌坊、許慎墓等。2006年5月25日,文化園內的許慎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4月,許慎文化園正式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許慎文化園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依託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是集文物保護、許慎文化博覽、漢字文化觀光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許慎(約公元58年-約147年)字叔重,是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他因編撰了《五經異義》、《孝經孔氏古文說》等被時人譽為“五經無雙”;又因編撰了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被後世譽為“中華字聖”。

許慎的學術成就不僅開創中國文字學的先河,對訓詁學、經學、音韻學等學科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以上學界對許慎皆懷有莫大的尊重和推崇,為了紀念這位為中華文化傳承花費畢生精力的文化先賢,自1983年開始學界先後八次在漯河召開關於許慎的學術會議。很多學者致電、致信要求漯河政府修繕許慎墓園。

許慎墓位於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村莊(許慎曾經居住的村子,東漢時叫萬歲里)東,東臨京港澳高速,西毗沙河,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許慎文化園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於2008年9月開工建設,2010年10月竣工,總用地面積10.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園區地勢由南向北依次抬升,共分三大功能區,即廣場服務區、中心展示區、墓冢保護區。

許慎文化園遵守中國傳統建築布局,採用中軸對稱。六書石柱、漢字大道、字聖殿、叔重堂、說文館、字形牌坊、許慎墓沿中軸線依次分布,構成園區遊覽參觀的主線。字形解義、部首方陣、魁星亭(金榜石)、蟾桂山、字源石等小品以中軸線為界東西對稱分布,構成遊覽參觀的環線。

許慎文化園一方面運用傳統建築藝術,突出許慎文化的時代特色。如字聖殿,為仿-格,重檐廡殿,木石結構,被專家譽為近年來全省乃至全國少有的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

另一方面運用現代展覽手法,將許慎偉大的一生以及他所創立的文字學的深刻內涵充分地展示出來。如叔重堂和說文館,皆按照博物館陳展規範要求進行布展,將許慎生平、事跡、貢獻展示於眾。80米長的漢字大道,按照漢字發展的十個階段採用石刻和銅鑄工藝實例摹刻漢字不同的書體原貌,寓意一部漢字發展史。 

景點介紹

六書廣場

許慎文化園許慎文化園
位於廣場服務區的中央,在園子中軸線最南端,中間立有六根紅色花崗岩石柱,上面分別刻有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歸納總結的六書理論,每根柱子上分別刻有例字和用小篆、隸書、楷體的註解說明。許慎像

翰林閣

在大門二層,主要用來展覽多年來收藏的有關以許慎文化為題材的名家字畫。閣名由張海先生題寫。3、漢字大道漢字大道在展示區中央,寬3米,長80米,由黑、紅、灰三色花崗岩製成,呈展開的畫軸狀。由南向北依次鐫刻遠古符號、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3000個常用漢字。漢字大道寓意一部漢字發展史。

字聖殿

許慎文化園的核心建築字聖殿字聖殿建築面積617平方米,採用傳統工藝建造,木石結構,九開五進,重檐廡殿帶前後迴廊,全部為金磚鋪地,是近年來省內乃至國內少有的仿古建築。殿名由歐陽中石先生題寫。殿中央立許慎青銅貼金坐像,兩側分別擺放“許慎潛心著說文”和“許沖代父上書”兩幅木雕屏風。東西牆壁上懸掛竹簡,上面刻寫內容為《說文解字.敘》、《許衝上書表》和漢安帝詔書,由當代篆書名家王友誼先生用小篆書寫。

叔重堂

許慎文化園許慎文化園
建築面積411平米,仿漢風格,磚混結構,單檐廡殿。主要用來展示許慎生平。館名由張海先生題寫。進門為漢闕造型,正面為許慎介紹,背面是歷代學者對他的評價,周邊懸掛反映許慎一生重要節點的24幅生平國畫。展櫃中擺放著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說文解字》和經學書籍。

說文館

建築面積411平米,仿漢風格,磚混結構,單檐廡殿。主要用來展示許慎的學術思想及學術貢獻。館名由沈鵬先生題寫。展廳中央為書模牆,整個展廳按漢字簡說、說文解字、歷代研究、字書、辭書四個部分進行展覽。

故事長廊

敬獻花籃連線大殿和配殿,為木石結構。東邊是漢字故事長廊,西邊是儒家經典故事長廊,分別選取13個漢字發展故事和儒學故事場景,刻製成木雕版畫,配以文字說明,懸掛在長廊上方。

字形牌坊

為展示區與墓冢區的分界標誌。取兩個文字的“字”設計而成,用整塊青石作成。正面刻寫“字學宗師”,背面刻寫“五經無雙”,高度概括許慎生前、生後名。。

蟾桂山

位於墓冢後面,高5.5米,取蟾宮折桂之寓意,山上按北斗七星之形分別放置七塊自然石,周圍植桂花樹,代表二十八星宿。

字形解義、部首方陣

許慎文化園內的漢字大道在墓冢保護區東側,沿園區環路立五塊自然石,分別刻寫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並加以解釋,是對中華傳統價值觀念的提煉,讓遊客休息的同時,有所收穫。與字形解義對稱分布在西邊的環路兩邊,同樣立有五塊自然石,上面刻寫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並加以解釋,同時地面刻有以五行為部首的文字的另一半內容,讓遊客進行組字。

字源石

位於園區西北角,立有三塊自然石,分別刻寫按以人體器官、動物、工具、自然物象為素材所造出的甲骨文,極具原始味道。

魁星亭、金榜石

位於大殿東南角,為一六角石亭,取名“魁星亭”,並由沈鵬先生題寫。按西安碑林中的魁星點斗碑厡樣複製立於亭內,“魁星亭”旁立自然石一塊,名曰金榜石。

相關人物

許慎,字叔重(約公元58年——147年),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今河南郾城縣東15公里許莊)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辭彙學家,著有《說文解字》等。

許慎(公元58-147年)《與說文解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歷史最長的象形文字。今天,人們發現,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種文字所無法比擬的,當人們開始熱衷於研究漢字時,首先會想到許慎。

許慎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學學家,他編撰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解釋字義的寬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型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辭彙的面貌,比較系統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論,是我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1800年來唯一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古文學和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沒有這部書的流傳,我們將不能認識秦、漢以來的篆書,更不要說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時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