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墓和祠

袁崇煥墓和祠

袁崇煥紀念館位於北京市崇文區花市斜街廣東義園舊址,實在明末著名將領袁崇煥的墓和祠基礎上建立的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至民國時期古墓葬。在北京市崇文區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袁崇煥(1584-1630),廣東東莞人,明萬曆進士,後任兵部尚書,督師遼、薊,曾屢次擊敗後金,保衛北京,後因崇禎帝中敵反間計而被誤殺。葬於舊廣東義園內。墓為元寶頂。清道光年湖南巡撫題“明袁大將軍墓”碑一塊。1917年墓前修祠,現存享堂三間,內嵌石刻多件。

基本信息

歷史沿襲

袁崇煥墓和祠袁崇煥墓和祠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為袁崇煥平反昭雪,後人為紀念袁崇煥,先後修建了祠和墓。

袁崇煥死後,有義士盜取其頭顱藏於廣東義園。至清乾隆年間,袁崇煥得到平反,袁墓得到修繕;道光年間,維修袁崇煥墓,南海吳榮光題寫墓碑:有明袁大將軍墓。

袁崇煥手跡《聽雨》民國初年,康有為出面,各界在墓旁建立袁崇煥祠。原墓堂廊柱曾懸有康有為手書“自壞長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壯山河”對聯。

1950年代,北京城區改造過程中,決定將城內墓葬遷出,袁崇煥墓也在其中。社會名士葉恭綽、李濟深、章士釗、柳亞子等人聯名呼籲保護。

“主席賜鑒:茲有陳者,北京市府因計畫關係,將城內各義冢飭遷出城,其中廣東新舊兩義園有前明薊遼督師袁崇煥遺墓和祠宇歷見載籍,數百年來祭掃不絕。明末滿洲久為邊患,能捍禦者以袁崇煥為最。滿酋後施反間,崇煥竟以冤死,天下痛之。今日新史學家亦僉稱為民族英雄,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茲當提倡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之際,擬乞飭所司於該兩處袁崇煥祠、墓特予保全,並力。崇飾,以資觀感,不勝企幸。”

毛澤東回複葉恭綽:

“數月前接讀惠書,並附薩鎮冰先生所作詩一首,不久又接讀大作二首,均極感謝。薩先生現已作古,其所作詩已成紀念品,茲付還,請予保存。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來信,說明末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祠廟事,已告彭真市長,如無大礙,應予保存。此事嗣後請與彭真市長接洽為荷。”

毛澤東於1952年5月25日批示予以保護。至此,經葉恭綽、柳亞子、李濟深、章士釗等人的多方努力,積極呼籲,北京市政府對袁崇煥墓進行了全面的修葺,墓古蹟得以保存。

由於歷史原因,袁崇煥祠被居民占用,墓和原袁祠西側的佘家館被拆除成為學校的操場。

1984年袁崇煥祠、墓和坐落在龍潭公園內的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市文物局出資修復了袁崇煥墓。

2002年市文物局籌措四百餘萬元資金,在崇文區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袁崇煥祠內居民的騰退工作。市文物局又出資60餘萬對祠堂進行修繕。同年11月29日袁崇煥祠、墓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袁崇煥墓和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館內藏有袁崇煥手跡《聽雨》以及康有為題寫的“明袁督師廟記”手書等珍貴文物。

墓主簡介

袁崇煥(1584-1630),祖籍廣東東莞,後落籍廣西藤縣。明萬曆中進士,初授福建邵武知縣。他心繫遼疆,關心國家安危,毅然投筆從戎,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在任遼事期間曾多次擊敗後金軍的進攻,獲寧遠、寧錦大捷。阻遏後金軍南下。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區,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聞訊率部星夜馳援京師,獲廣渠門、左安門大捷,力解京師之危,後皇太極未敢再犯京師。但昏庸的崇禎帝卻聽信閹黨餘孽的讒言,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反而將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三年(1630),袁崇煥被碟(zhe)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其部下佘義士深明大義,“夜竊督師屍”,葬於北京崇文門東花市斜街,並世代守墓至今已傳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於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墓主生平

1626年(天啟六年)後金努爾哈赤攻寧遠城,袁崇煥堅守孤城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努爾哈赤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1627年(天啟七年),後金皇太極親率數萬軍隊,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又擊敗皇太極,取得寧錦大捷。終因不附魏忠賢,被其黨所劾去職。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賢見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1628年(崇禎元年)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1629年(崇禎二年),袁崇煥擊退皇太極的渡河進攻,並向崇禎皇帝上疏說:“臣守寧遠,寇被臣創,決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單弱,宜於彼處設一團練總兵”。但沒有得到崇禎皇帝的足夠重視。當年十月,皇太極果然率兵繞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北京戒嚴。袁崇煥聞訊率部急行前往北京,在廣渠門外大敗後金軍。

據《明史》袁崇煥傳記載,皇太極施用反間計:“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不過閻崇年等一些學者則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

1630年(崇禎三年),袁崇煥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市米盜資”等十大罪狀的罪名“磔”死。崇煥伏刑之慘情,令人毛骨悚然,當時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敵,恨之入骨,“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石匱書》)。據錢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記載,南明政府曾給袁崇煥平反,謚袁崇煥“襄愍”。乾隆49年(1784年),乾隆帝也下詔說:“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

崇煥死後,佘氏義僕為其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從此世代為袁守墓。史載“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列傳一百四十七·袁崇煥》)

地理位置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原是廣東義園舊址。

布局特色

祠有正房五間,前廊兩端及室內牆壁上嵌有李濟深撰《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葉恭綽敬題“明代先烈袁督師墓堂”匾額。袁崇煥手書“聽雨”石刻保存完好,嵌於牆上。

祠堂後為袁崇煥墓,葬著袁崇煥的頭顱,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撫吳榮光題寫的“明袁大將軍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墳側小丘為佘義士之墓。1952年曾對袁崇煥祠和墓。“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破壞。

198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祠、墓的保護範圍東北、東南、西北至保護建築及其延長線,西南至東花市斜街。1992修復祠和墓。2002年袁崇煥祠、墓改建成袁崇煥紀念館廣渠門大捷。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