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墓
歐陽修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辛店鎮,在縣城西13公里歐陽寺村,墓域北倚崗阜,南臨溝溪。陵園西依崗阜,東臨谷溪,過去碑碣林立,古柏參天,成為清代新鄭八大景之一“歐墳煙雨”,自然環境非常優美。宋熙寧八年(1075)歐陽修賜葬於此,其後繼配第三夫人薛氏,其子發,奕,棐,辨,其孫愬、等陸續葬入。
簡介
歐墳建有陵園,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建有照壁、大門、內照壁、東西廂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圍牆。外照壁高5米,長6米,厚0.7米。大門三間,門外左右修有閃牆、台階。內照壁與圍牆同高,將庭院分為前後兩部,左右兩側置有便門,庭院中修有甬道,兩邊立有石豬、石羊等,對稱排列,間隔3米。庭院中東西側各建廂房三間。大殿(即拜殿)計3間,內設暖閣、神牌、神幔、供桌諸物,供展拜祭奠。殿前有祭壇,長10米,寬5米,高1米。園內舊有石碑40餘通,植有松柏諸木。穿過大殿,即歐陽修墓冢。冢高5米,周長15米並排西為薛氏之墓。墓前舊有蘇轍所撰神道碑一通,已遺失。陵園舊時碑碣林立,古柏蔭郁,風景秀麗,有“歐墳煙雨”之譽,為新鄭八景之一。可惜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碑碣流失,古柏盡毀。現僅存大殿、大門、東西廂房。1982年,新鄭縣人民政府公布該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於《新鄭縣誌》第497頁《文物古蹟》。
修建年代
歐陽修宋熙寧五年(1072年)卒於潁州(今安徽阜陽)私邸,郭年66歲,贈太子太師,諡文忠,追封兗國公。熙寧八年(1075年)賜葬於開封府新鄭縣旌賢鄉劉村(今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歐陽修葬此後,陸續有歐陽修的祖母李氏、繼配夫人薛氏以及四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葬在這裡,歐陽修墓園實際是歐陽修的家族墓地。歐陽修墓前有歐陽修祠堂,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興建的。“文革”期間遭到破壞
歐陽修陵園在1958年“大躍進”和“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古柏被砍伐一空,碑碣流失,垣牆倒塌。現僅存大殿,入門和東西廂房。1988年文物部門開始著手修復。現已建成歐陽文忠公陵園。供人瞻仰。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歐陽修墓的另一處說法:
.歐陽修墓位於通許縣東南17.5公里的練城鄉歐陽崗村西北角,墓南北長70米,東西寬80米,舊有祠,現已無存,清道光年間,通許知縣粵西黎士華撰文立碑。碑高3米,寬0.7米,厚0.3米。上書“宋歐陽文忠公墓”,黎士華著有“歐陽文忠公墓田記”。至清嘉慶年間,江西廬陵歐陽修的後代仍來此祭掃。“宋歐陽文忠公墓”硪“文革”初被毀。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導居士。宋廬陵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文學家,天聖年間進士。曾任滑州通使,樞密使、參議政事。慶曆三年(1043年)任滑州通判期間,秉正恤下,敷文率義,深受滑州百姓敬重。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為守舊派所排擠。王安石推行新政,因政見不合,辭官隱退。歐陽修在散文、詩詞、史傳編纂方面都有巨大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秋聲賦》、《醉翁亭記》為其主要代表作。所撰《六一詩話》創文學批評新風,影響深遠。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卒諡文忠。《宋史》有傳。據傳說,歐陽修與通許人王拱辰(宋仁宗天聖元年狀元)關係甚篤,交往密切,死後遂葬通許。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