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滾魯克古墓群發現於1930年,墓葬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托格拉克勒克鄉扎滾魯克村西2公里處綠洲邊緣地帶的台地上。距離且末縣城西5公里處,東南,西北走向均有遺物分布。扎滾魯克古墓群由1號、2號、3號、4號、5號墓地組成,可區分為東西兩區域,分布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扎滾魯克古墓群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滾魯克古墓群墓葬區在地圖上的地理位置坐標是:38°26′9″東經85′3′28″。
墓葬區南北長工100米,東西寬750米,在5公里遠處有來利勒克遺址,在莫葬區1公里處及來利勒克遺址附近有古代且末河河床遺址。現在的且末河位於莫葬區東10公里處,由南向北流。

扎滾魯克古墓群地表無任何植被,為沙質土壤。部分墓葬地表有跡象,或有凹形陷坑或露出棚木的葦草。墓葬形制主要以豎穴土坑墓、長方形棚架墓和單墓道長方形堅穴棚架墓為主。葬式為單人、雙人及叢葬。出土陶器、銅鐵器、絲毛織物、骨木器、木豎箜篌樂器等文物1000多件。上限年代距今約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晉。

一號墓地

地理位置

一號墓地一號墓地
一號墓地位於且末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荒漠與綠洲接壤地帶的礫砂堆積階地上,墓地東西寬750、南北長1100米,面積825000平方米。墓地的地理位置:東經85°28′29″,北緯38°07′16″,海拔1270米。
墓地地表的跡象顯示,墓葬多分布在堆積階地的邊緣地帶,南區墓葬較多,且集中。北區相對較少,也比較分散。初步統計,墓地存在的古墓葬達數百座。根據現場發掘以及出土文物的情況來看,墓葬的年代上限距今約3000年,下限至魏晉時期,表現出三期文化特徵。第一期文化墓葬距今約3000年,數量很少,屬於先且末國時期的文化。二期文化的墓葬較多,是該墓地的主體文化,年代為春秋—西漢,屬於且末國文化時期。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為東漢至魏晉時期。從墓葬的形制來看,主要有五種類型: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方形豎穴土坑棚架墓、單墓道長方形豎穴棚架墓、方形豎穴土坑棚架墓和洞室墓。
墓地形狀及科研價值
第一期文化墓葬的形制為圓角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二期文化墓葬有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方形豎穴土坑棚架墓、單墓道長方形豎穴棚架墓等類型,流行上肢仰身、下肢上屈的葬式以及多人合葬為主。三期文化墓葬以方形豎穴棚架墓和洞室墓為特徵,流行單人或二人合葬。墓葬中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陶器、骨木器、毛織物、絲織品、皮製品等。發掘的墓葬中較清晰地反映出扎滾魯克人普遍隨葬實用器物、彩色繪面、蒙面、金箔和麵糊封口、羊毛塞鼻等埋葬風俗以及生前流行手臂刺青、男女留辮、好戴帽、毛布包腳、蹬皮靴或氈靴、穿袍裙或皮衣皮褲、戴項鍊、佩木腰牌和髮飾串珠等生活習俗。同時也發現,此時期的畜牧業不僅比較發達,而且制陶、毛紡織和木器加工也有相當的規模並具有特色。出土的木器中,有動物和幾何紋樣的梳、盒、筒、腰牌等,雕刻精細,圖案生動,具有較高的工藝;出土的豎箜篌樂器,是中國境內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實物,它的發現將傳統上人們認識的箜篌由西向東傳播的時間提前了好幾百年,對研究古代樂器和雕刻藝術的源流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陶器、毛織品、艷麗的鳥紋刺繡、“延年益壽大宣子孫”錦等,具有特色和時代特性。出土的文物,表現出古且末文化與絲路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形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為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的種族、生產、生活、埋葬制度等諸多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是西域文明史中有代表性的一處重要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的研究價值。

二號墓地

二號墓地位於一號墓地西約1.5公里處的小沙樑上。其西、南面與沙漠和風蝕地貌相接,北部為英吾斯塘鄉的農耕區。初步統計,約有墓葬50座,根據1998年清理情況看,該墓地的墓葬與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

三號墓地

扎滾魯克古墓群扎滾魯克古墓群
三號墓地位於位於一號墓地東北約800米的一處黃土台地上,台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四周為農田和村莊。該處墓地的地表多被取土破壞,地面見人骨和絲毛織物等遺物。由於地表均已被破壞,墓葬的數量難以統計。根據地面調查情況和所見的遺物來看,該墓地遺存的主要為扎滾魯克古墓群第三期文化類型的墓葬。

四號墓地

四號墓地位於扎滾魯克一號墓地東北、扎滾魯克村與蘭乾村之間的一處堆積階地上,地表為沙礫層,無植被,當地民眾稱之“黑沙梁”,其四周為村落和農田。當地民眾修建一條經過該階地的小灌渠中挖出一些木頭、葦草等,經調查為墓葬。1996年對已被破壞的兩座墓葬進行了清理,為單墓道長方形豎穴棚架墓,形制與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由於地表無明顯的墓葬標誌,遺存的墓葬數量不詳。位於扎滾魯克一號墓地東北、扎滾魯克村與蘭乾村之間的一處堆積階地上,地表為沙礫層,無植被,當地民眾稱之“黑沙梁”,其四周為村落和農田。當地民眾修建一條經過該階地的小灌渠中挖出一些木頭、葦草等,經調查為墓葬。1996年對已被破壞的兩座墓葬進行了清理,為單墓道長方形豎穴棚架墓,形制與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由於地表無明顯的墓葬標誌,遺存的墓葬數量不詳。

五號墓地

五號墓地位於四號墓地東約300米處的戈壁平灘上,地表為沙礫層,無植被,四周為村落、道路和農田。該平灘上是蘭乾村的一處現代穆斯林墳地,在營造墓穴的過程中觸及了部分古代墓葬,地面上可看到陶片、絲毛織品殘片、殘木器和人骨等。在墳地南部的平灘上,可看到數座古墓塌陷凹坑的遺蹟。從地表的遺物遺蹟看,具有扎滾魯克古墓群第二、第三期文化的特徵。
扎滾魯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緣地區有代表性的區域文化,反映了這一地區漢通西域以前至魏晉的社會發展概貌,遺蹟現象和出土文物表現出古且末國文化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以及與絲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為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保護歷程

1990年9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扎滾魯克古墓群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06月25日,扎滾魯克古墓群作為青銅時代至魏晉時期的寶貴文化遺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巴音郭楞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