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創立者為曹行錫,位於洞口縣高沙鎮雲峰村境內,距縣城18公里。書院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前後四進,有大小房子32間,上下二層,占地面積3648平方米。

簡介

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在洞口縣高沙鎮雲峰村境內。距縣城18公里,據《武岡州志》載:“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例貢生袁敏、偕同里諸人捐資倡建,以故中耗,後敏復出囊金,損田產且募於鄉費,集建觀瀾義學,肇工於十五年夏,落成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秋。

書院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前後四進,兩側廂房縱橫交錯,有大小房子32間,上下二層,天井6個。占地面積3648平方米。第二、三、四進及兩廂已毀,現僅存第一進門樓及十二塊石碑記。門樓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上下兩層。正中設大門,門額為整塊長條形青石鑿制,大門兩邊對聯“千重山勢撐文筆;一派川流見道心”。觀瀾義學所存的建築及碑刻,是研究古代教育史重要的實物資料。

郴州最早書院

觀瀾書院觀瀾書院
書院建立於何時,有三種說法:一說為北宋時期;有說建於南宋紹定辛卯(1231年)時;有說建於1242年。

第一種說法,出自郴州市委黨校何琦教授所著《郴州文化溯源》,但為傳說,而沒有準確根據。

建於1242年之說則是以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重修碑文中所提60年重修為據。不過,此說現已證實為誤解。

書院建立的準確時間應該為1231年。曹氏族譜中所載《重修觀瀾書院紀實》碑文,其中明確提出“斯堂經始於紹定辛卯”。紹定為南宋理宗年號,經查“紹定辛卯”應該為紹定四年,也就是公元1231年。由此證之,據今已776年矣。

期間有人提出:汝城濂溪書院建於1220年,要比觀瀾書院早。來自郴州市委黨校的何琦教授稱,考證下來應比汝城濂溪書院更早。

為何?何教授解釋:1220年建立的是濂溪祠,改作書院是在明朝時期的事。

所以,以目前所知觀瀾書院應該為郴州所建之最早書院。

歷史變遷

建築圖建築圖

觀瀾書院創立者為曹行錫。行錫公為南宋紹定年間進士,官至巴州刺史。為教育曹氏後代,特在今資興七里柏樹村創立曹氏之家族書院。建成後,培養了一大批人材。在歷代科舉考試中,出了一個狀元,共六個進士。在當時地處偏遠的資興,一個小小的曹氏家族書院竟能如此,足見文風之盛。

書院在清朝時仍是頗具盛名,晚清名臣張之洞特為書院題寫對聯:雖富貴不易其心,雖貧賤不移其行;以通經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

世事滄桑,小小書院竟經三次戰火焚毀,多次重修。如今所見為約八十年前所重修,占地面積已是不足曹氏族譜所記之六分之一。

即便如此,目前殘存的書院已是滿目蒼夷,搖搖欲墜。除了幾塊碑文與石鼓讓我們能略知當年盛況,其它的重要物件大多已不復存在,不由讓人十分惋惜。

名稱考證

何謂觀瀾書院?取名“觀瀾”,應取自《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思。元代郴州教授左元龍在重修碑文中也稱出自孟子之語“觀水必觀瀾”。

書院又名酃泉書院、酃醁泉書院,此名應得於附近遠近聞名的酃醁泉。酃醁泉,為湖南名泉,在明代《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載,徐霞客盛讚此泉:郴之興寧(資興舊縣名,下同)有醁泉、程鄉水,皆以酒名,一邑而有此二水擅名千古。今酒品殊劣,而二泉之水,亦莫尚焉。此泉形狀奇特,井口不大,底部為一碓臼狀,中間湧泉一線。《興寧縣誌》中稱“以之釀酒,味醇厚,亦可千日”。

觀瀾之名應為南宋與元、明時期主要所稱,相關碑文中有明確記載;清自近代主要稱為醽泉書院或酃醁泉書院,在曹氏家譜清代重修時皆稱醽泉書院,晚清名臣張之洞為書院題詞中也稱醽泉書院。

所查資料中有稱“曹氏先創建酉靈泉、觀瀾二書院”,經考證曹氏家族所建應為一所書院,二書院之說應該為一書院之兩名稱之誤。此說也得到了曹先生的支持,他也認為自己家族書院應為一所,沒有聽過兩所之說。

充滿迷團的狀元公

觀瀾書院觀瀾書院
元成宗大德元年,出自書院的曹一本高中狀元,成為資興歷史上的第二位狀元(第一位為唐朝時期的王吉顯)。這可是書院莫大的榮耀。不過,這個狀元公卻充滿迷團,有很多問題:

之一:官職之謎

興寧縣誌》之十二卷《選舉志》中記載僅四個字:授左春坊。傳說一本公是二品官。具體任何職?不得而知。

經考證,左春坊職能歷代有變遷,主要有兩方面之職能:負責侍從(太子);規諫。該機構職官在元、明朝時設定大約如下:大學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諭德(從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贊善(從六品)、左司直郎(從六品,後不常設)各2人,左清紀郎1人(從八品,不常設),左司諫2人(從九品,不常設)。

如此說來,左春坊之官職最高不過正五品,而二品之說與相關級別不相稱。是不是在任職左春坊後官職有變化?查找資料卻是任職左春坊時間不長後便辭職回鄉。

之二:身故之謎

據族譜中記載,一本公辭官後,在返鄉過程中病故。逝世時間為哪年?族譜中卻沒有詳細記載(傳說就在中狀元的同一年)。高中後第一年便去世???文獻記載中一本公“品格清奇”,加上鄉間傳說一本公之傲氣,再聯繫元朝對漢人士子之打壓,一本公中狀元後的逝世之快讓人生疑。

死因為何?也只是因病而一字帶過。曹先生提出,這是不是因得罪朝中權貴而遭人暗害,因為家譜中的有關記載語焉不詳。更讓人奇怪的是:找遍家譜,竟然沒有找到一本公的專傳,而家族明清時期名人卻有傳記。這的確很不正常。

到底是因為族譜在元末因戰火被毀所致?還是有其它隱情不便作詳傳?目前尚不得而知。

之三:安葬之謎

家譜中記載,一本公安葬於永邑十八都洪橋頭山下廖家宅右邊。

不過,據村民介紹,一本公墓葬有多處疑冢,他們也不知具體葬於何處。還有一處疑冢在一洞穴中,村民們不知具體方位。只是依一文章所記得知。

書院一朝三進士之關係考證

書院在元成宗時曾經大放異彩,短短的11年間出了三個進士。其中在大德元年時,出自書院的曹一本曹一筵在科考中竟然分獲狀元與二甲第一(科考第四名),真是千古佳話。 

不過,資料對元大德年間曹氏三人中進士及第的記錄多有衝突。有三種說法:曹一本與曹一筵兄弟同中進士;曹一本與曹一鑒兄弟同中進士;曹一本、曹一筵、曹一鑒兄弟三人同中進士。此外,對他們三人之中是否親兄弟情況也是有爭議。

三人之關係:

同在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中進士的應該是曹一本(狀元)與曹一筵(二甲傳臚,當科第四名),一本年長於一筵,兩人為房兄弟(為曹氏宗族之另一支,非堂兄弟)關係,更非親兄弟。

曹一鑒為元大德十一年進士(1307年),是曹一本的親弟弟。一本為老二,一鑒為老四。

聯楹、詩詞

贈聯:

酃醁寺泉聞酒氣。

觀瀾書院聽書聲。

經史宏深,學士名聲推獨步。

才穎悟,狀元甲第冠群英。

三策成名芳蹤遠。

奕葉傳家澤德長。

-------郝訓導作。

酃醁三冬梅蕊秀。

觀瀾六月荔枝新。
--------楊教諭。

天下第一流科甲人物。

世間無雙寶聖賢經書。

--------楊從仕。

設道東廊遺風家世冠江南二宗聯登學士。

應著北鄉望族文章魁天下一祖曾中狀元。

--------邑令徐啟滕。

先人無意登廊廟。
後輩有心臨月階。
---------饒訓導。

酃醁世家兄弟名香千里地。

觀瀾遺澤祖先曾踏九重天。

-------邑令申奇彩。

望日慶昇平仰鳳嶺回山氣象崢嶸峙繡虎。

觀瀾匯學海帶桃源淥水文機活潑衍雕龍。

-------邑令蔣兆甲。

三策成名芳蹤自遠。

千秋紹武澤德尤長。

----蓋山任顯緘

金馬玉堂無雙甲第。

酃醁程鄉少二聲名。

-------積堂李從禮。

訓導邑人許達鵬

醽醁傳名舊,陰陽得氣先。醅和同聖水,甘美溢靈泉。流自程鄉發,香符醴酒鮮。珠含明月夜。影淨碧雲天。設權稱官醞,飛斛任醉仙,孤鴻潭底度。萬象鏡中懸。翠映淇園竹,清宜茂叔蓮。圓融涵性體,秀潤起英賢。有本終歸海,循流想濟川。道林松颯沓,窗草雨綿芊。講學人雖往,觀瀾址尚傳。典型欣所詫,文教任重宣。

醽泉書院
一派甘泉積翠中,泉頭書屋白雲封。半窗燈火牙釺舊,千古斯文氣味同。衿佩從容均化雨,門牆高廣講春風。於今文教昭天下,莫訝丁寬易已東。

醽醁泉

邑監生段紹蘇

醽醁名傳地脈長,同源異派是程鄉。淺沙倚岸滋靈液,曲檻凝寒滴玉漿。月定和雲空素色,煙迷依草自香生。湘吳醇酎還相繼,珍重如傾竹葉斛。

醽醁泉(音零錄,酒名,又名醁醽

阮閱

玉為麴櫱石為壚,萬盍千壺汲未枯.山下家家有醇酒,釀時皆用此泉無。

觀瀾古蹟隱程鄉,曹氏成名天下揚。書院尚存唐故事,石碑尤撰宋文章。耿耿高才尤見在,明明翰墨朗然香。待貯他年春試院,儒生定作狀元郎。------邑宰林

久慕觀瀾擅一鄉,於今澤世眾人揚。縉紳撥貽芳譽,冠蓋蟬聯煥舊章。蹤跡尚遺石碑記,姓名尚在鳳池香。科甲不必分古今,仰止前賢冀後郎。

其二:書院重興既墜中,山川秀氣白雲封。龍蟠虎踞依然在,魚躍鳶飛一樣同。百代衣冠稱世族,一門詩禮繼儒風。後來濟匕賢裔出,能障百川瀾東流。-------永邑李台峰

山橫遠軸抱平沙,雲樹中藏老故家。棟宇式宏先世業,衣冠不改舊聲華。-------教諭饒啟

誰言聚散類傳沙?族派雖繁實一家。澄水雲仍昭嗣服,文鐫琬瑛擅才華。-------邑宰魏廷美。

棟隆如雁落平沙,雞犬相聞作大家。科甲已鳴當代盛,狀元不殞宋時華。-------永邑鄧尚義

天潢派衍自銀河,環繞持東秀孕多。自古地靈多俊秀,江頭應有化龍梭。-------知府邑人曹隆

百尺崗頭叢翠峰,蕭疏文筆欲書空,澄溪甲第連古今,誰識山川閒氣鍾。------知府邑人李端

題西廊玉泉水月

潛脈淵淵一竅通,晴秋長夜自溶匕。源頭何日風雲便,會見細鱗游大空。

程鄉醽醁水

程鄉醁水水經傳,別派猶存官酒泉。千日醉供高士興,一盂清祝大夫賢。

應從同獻知名早,自信移封得味全。重與資陽拈舊景,觀瀾風月記年年。

邑知縣羅紳

衡陽族國學進士曹元鳳題來寧考祖詩

行錫公

聖恩思得千人後,刺史欣無半點愁。滄海不波鯨偃伏,大田多稼雀喧秋。

麟森二公詩

中心有道存仁體,讜論無私別是非。萬頃良田澄霽月,一門樘棣映春暉。

成忠立忠二公詩

習靜醽醁自養真,襟懷落匕滿腔春。世居澄鄉家聲舊,名著清時翰墨新。

仲琮仲璽二公詩

萬頃田園遺子孫,四時樽酒樂金昆。明時遊宦多朋輩,為問如公有幾人?

子昭子喬二公詩

高人幽隱白雲隈,種得瀟湘竹滿溪。日轉晴陰當戶入,雨余寒翠拂檐齊。

汝繼公詩

萬卷遺書前聖墨,千章喬木舊人家。寒窗夜靜鳴琴月,花謝春風泛酒霞。

邦椿邦智二公詩

金榜題名值壯年,文章滾匕筆如椽。王門有意非由己,蓮慕為官不愧天。

一本一筵二公詩

兄弟高占一鰲頭,鳳舞鸞飛眾鳥愁。山色不知天遠近,魁名當鎮萬人樓。

以上曹元鳳撰

一筵公函箱贊

喬林重屋帶江沙,聞是前朝進士家。龍鎖函箱遺外像,蟬聯釵紱擅芳華。

郡守無錫人倪容題

逢聖公兄弟四人避亂東廂被土賊殺害,存聖祖一人,回鄉作詩以自悼。

世際干戈實慘傷,弟昆潛避到東廂。可憐三命今何在?天救我身還故鄉。

鏞公號莘野贊。

久聞莘野隱高賢,去住坤乾任自然。清世無心乾厚祿,白頭隨分度流年。

逢大篷富二公詩

聞說玉昆向不群,碧溪清皎絕塵氛。醽醁柳色含煙綠,遠檻荷花沂露芬。

邑貢袁瑣題

醫生添佑公詩

春風種藥山中事,曉雨分秋郭外田。歲歲但祈官稅足,不求三聘到莊前。

鄉生劉春書題。

醫生福貴公詩

醽醁流分太液泉,一泓清可數楹前。晶簾乍捲風當午,玉檻空涵月上弦。

引領群真陪虎尾,論密思勿站花磚。欽承遺構恢先烈,廬匾神丸足並賢。

邑紳李作山贈

福貴公像贊

明時誰不事主侯?子獨幽樓得自由。春滿翰林堪寄傲,香生蘭砌足貽謀。禮樂衣冠循古制,家庭模範繼前修。風

流不肯全圖繪,故把清標一半描。

鄉生歐禮任雲南道左參議題。

勉福美公詩

天生公也真人傑,氣宇恢宏邁等倫。不求聞達謀身耀,唯適詩書養性靈。

澤延令嗣方謝砌,德被通家即魯城。哀今一疾歸元去,空遺守跡萬年存。

邑人焦日新題。

醫生鼐才二公詩
後輩襟懷向絕塵,秀鐘山岳獨超群。趨庭久服詩書訓,濟世仍霑化育仁。

邑庠生袁

華倫公詩

瀾院一經動夜雨,鵬程萬里奮秋雯。耄年編輯譜乘事,光耀前人及後昆。

邑稟生宗弟志篤

川沙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的歷史還得追溯到嘉慶十五年(1810年)。當時,川沙廳同知周垣在東南城牆建造文昌宮。因為川沙歷史較短,教育不太發達,道光十四年(1834年)廳同知何士祁有心要改變這種狀況,說“五步之內,必生芝草。不敢謂海濱一隅文教可緩。”他捐出廉俸一千兩銀子,在文昌宮右側建造了二進十五間學舍,名日觀瀾書院。選拔城內外聰敏的生童在此攻讀,所有入學者都由官府發給“膏火”,成績突出的,還另有“花紅”。
在“觀瀾書院”的發展史上,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黃炎培,近代川沙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他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創始人。黃炎培,字任之,號抱一。父母早喪,家境清寒。幼年由兩個叔叔教讀《四書》,9歲起在外祖父開設的東野草堂私塾讀完了《五經》。20歲時做起了塾師。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當時在上海的姑夫沈毓慶給黃炎培寫信說,南洋公學要招考,你快來應考,如果考取的話,你不用擔心家裡的生活,由我和你的舅父來負責。黃炎培不負期望,考入南洋公學特班,受知於蔡元培、張元濟。不久,因學潮退學,臨別蔡元培先生贈言:“你們應該組織起來更好地進修,願回鄉辦教育的也好。”
黃炎培牢牢記著老師的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公布《高等中國小堂章程》,令各省把書院改辦學堂。年底,黃炎培、張志鶴等聯名呈文川沙廳,請將觀瀾書院改為川沙國小堂,但阻力很大,他們於是頂風冒雪乘長江輪到南京,向兩江總督張之洞投文,終獲批准,川沙從此有了公立國小。初創時辦學極為困難,黃炎培自己每天兼任3教時課務,卻不領薪金,靠分送考中舉人時的文章所得酬金維持生計。每天安排體育課,以強健學生體質。

解放後命名為“川沙縣城廂中心國小”,1961年改為川沙縣城廂鎮國小,同時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國小。1993年撤縣建區改為浦東新區城廂國小,2004年10月易名為浦東新區觀瀾國小。

莆田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位於莆田笏石鎮炮厝村後湖自然村境內,廟宇坐東朝西,一條小溪從院前迂迴繞過,石構的“興湖橋”橫臥於溪澗兩岸,兩棵連理古榕樹遮蓋著橋頂,遠方一片綠野田疇。構成一幅不可多得的田園風光圖。觀瀾書院與桃犁江東安民社和萬應亭三座,連為一體。社為中,亭為左,書院為右,構成一個建築群體。據傳,書院前面不遠的南橋頭,早在宋代就建有“當店’,亦就有一段街道。從東華村乃至芳店起向北延伸至炮厝(因銷售炮燭而故名),再繼續伸展到丙店那裡,形成一條長約5里長的商貿長街。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犯境,街道被破壞。由此可知,這本是笏石集鎮的最早雛形。

嗣後,原坐落在市肆里(即南橋頭)的書院或其它廟宇搬遷至後湖村,沿襲至今。20世紀50年代,廟宇遭毀,1984年重建。相傳,觀瀾書院原為吳氏家族創建,後來該家族人丁衰敗,便由後湖村的翁、林、龔、陳、何諸姓氏繼承。

觀瀾書院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歷史悠久,同時也是笏石地區商業貿易集市早期發端的歷史見證。

峽江觀瀾書院

明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峽江知縣鄭耀(福建閩縣人,於萬曆二十八至三十八年在任)捐俸倡建,取贛水直趨鄱陽,至此縈洄澄澈,義與為學相關,題名“觀瀾書院”。選址在峽江縣巴邱鎮今峽江二中校內。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