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德山公園是1991年經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城市公園,地處常德市中心城區南部,西臨沅江支流枉水河,北與孤峰公園、乾明寺遙相對望,東抵城市主幹道善卷、桃林兩路,南與有德路和常張、常吉高速公路相接,距市城區僅7公里。該處有多路公交汽車相通,並成為G319和G207的過境通道,是從長沙方向通達桃花源、夾山寺、壺瓶山、張家界、鳳凰城和猛洞河等著名風景區的必由之路,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同時,德山森林公園又是常德市城區最大的城市公共綠地,擁有較為完整的森林植被和山水風光。園內古樹參天,遮蔭蔽日,六溪十八澗逶臥其間,並與枉水相依,登山瞭望,水網密布,農耕漁網,令人感慨世外桃源之悠閒,是廣大市民和外來客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德山森林公園因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著稱於世,其中山林文化、園林文化、考古文化、善卷文化、屈原文化、湖湘文化以及革命歷史文化等,早已聞名遐邇。“常德德山山有德”已成為千古名言。加上園內水、電、路“三通”,並開發了一些遊樂休閒項目,又與孤峰公園相連,來往遊客人氣大增。歷史傳說
四千二百年前,中國出了個善卷先生,他以德施教,開啟民智,造就一方淨土,當時的堯、舜、禹三代領袖都來向他求教,與他商討以德治國的方略,堯與禹均拜先生為師,舜欲將天下禪讓,卷不受而隱。這樣的開闢德緣的事就發生在常德德山,“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謠也由此而誕生。
德山還出現了一根著名的“德山棒”,這是德山宣鑒禪師所揮舞,用以棒殺天下衲子,致力於佛教的革故鼎新,反對偶像崇拜,主張從心性上修持。“德山棒”推進了佛教的中國化進程,德山也因此成為號稱“第五十三福地”的佛教對地,天下聞名的禪宗祖庭。
德山,是屈原“朝發枉渚”之地,並在此醞釀創作了《九歌》 ;朗州司馬劉禹錫在孤峰吟詩;樊子蓋改枉山為德山;德山書院曾是知名的教育基地。
德山古蹟甚多,乾明寺為十方禪林,十方衲子云集;鐵經幢為中國之最,上千年在露天仍完好無損,堪稱國寶;孤峰塔巍然屹立,登臨其上,沅水風景盡收眼底;還有榮定王墓、宋碑,均是現存的德山歷史見證。
旅遊開發
德山森林公園作為常德市旅遊資源的一大品牌,列入常德市政府重點開發項目規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開發方針,突出“以人為本,開放互動,文明生態”的現代城市公園理念,把德山森林公園建設成為“常德百姓的休閒勝地,長張常旅遊的中轉基地和房產開產的黃金寶地”,構築常德乃至湘西北地區新的旅遊、休閒、文化和城建品牌,已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城市建設的熱點。
景點介紹
乾明寺
乾明寺位於德山東麓,始建於唐初,為當時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唐鹹通元年(860年),朗州剌史薛廷望奉敕重修,請禪宗大師宣鑒為住持,唐宰相裴休書題“古德禪院”匾額。寺院內有金剛塔、慧光塔、峋嶁塔、毗廬閣、斷橋、鐵經幢、白龍井、烏龍 、缽盂泉等。幾經滄桑,乾明寺現存留的文物僅鐵經幢和兩塊宋碑。因緣和合,萬物皆生。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和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恭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聖輝會長為顧問,著名高僧佛源大和尚為方丈 ,籌資三千多萬,主持修復乾明寺,以仿宋建築風格,按唐代乾明寺的規模來恢復。
鐵經幢
鐵經幢原位於德山孤峰嶺下乾明寺左側,因乾明寺已毀,1979年遷到常德市濱湖公園的湖心島上。鐵經幢為古代佛教紀念性建築物,其上刻佛名或佛經,建於佛殿前。鐵經幢現建在八方形、高1.42米的石座上。鐵經幢用白口鐵鑄成,空心,下大上小,呈圓錐寶塔形,邊緣刻有雲蓮紋飾,高4.33米,底部直徑0.9米,淨重1520.8公斤,幢身共20層,各層間用石灰粘結。經幢是宗教紀念性建築物,一般石建,而此經幢卻用生鐵鑄成,仿木結構,在我國現存經幢中少見。鐵經幢屬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孤峰塔
孤峰塔座落在德山孤峰嶺。原塔始建與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初名“文峰塔”,與北岸筆架城遙相映襯,象徵常德人傑地靈,文運昌盛。後毀於戰火,以後又經兩次修建:一次為清乾隆十一年(1746),一次為光緒八年(1882),1969年被拆毀。現有的孤峰塔是在原塔基上重建的,塔高33米,底徑7米,七級八面,四周八角檐上裝有銅鈴,微風吹動,叮噹聲清脆悅耳;塔內有鏇梯直到塔頂,遊人登塔極目四望,但見沅江如練,廣褒的田園,高樓聳立的常德城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