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築歷史
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位於衡陽縣曲蘭鎮湘西村石船山附近。
始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時茅屋3間,中為堂屋,左為居室,右為書房。
王夫子晚年在此居住17年,發憤著述,終身於斯。自題堂聯云:“芷香沅水三閭國;蕪綠湘西一草堂”。船山故居又稱湘西草堂。
王夫之逝世後,其子王敔康熙五十四年(1715)將茅屋改為磚木結構瓦房。敔歿,草堂幾經滄桑,屋宇田塘,“竟性豪石”。
至乾隆六十年(1795),由王夫之的曾孫王其鏇設法收回,並加修茸。
嘉慶全天酉(1813)、乙亥(1815)間改作祠堂,門額題“船山祠”。
鹹豐辛酉(1861),祀田收回,祠產復完。自此,湘西草堂得以保存。
1981年,當地政府對草堂進行全面修復,並對外開放。湘西草堂座西北,朝東南,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6平方米。橫列式平房,前出廊,一進三間,中為堂屋,兩側廂房;懸山頂,蓋小青瓦,為湘南一般民居建築風格。門額題“湘西草堂”,系趙朴初書丹;門聯為“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前廊樹石碑兩通,分別為清宣統二年(1910)衡永郴桂兵備道保護草堂告示和衡陽縣人民政府保護草堂的通告。堂屋內正中懸掛王船山畫像及船山自撰聯“六經責我開生面,我自從天乞活埋”,畫像懸掛清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題寫的匾額“高山仰止”。兩側廂房興辦復原、輔助陳列。湘西草堂右前方0.5公里許有一楓樹,名“楓馬”,王船山生前常在此讀書;左行1公里許有故居敗葉廬,5公里以外大羅山下有船山墓廬。
堂內建築
堂屋內正中懸王船山畫像及船山自撰聯“六經責我開生面,我自從天乞活埋”,畫像上懸掛清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澎題寫的匾額“高山仰止”。兩側廂房舉辦復原、輔助陳列。
草堂院內,茂林修竹,綠蔭如蓋,旁有古楓,其乾粗大而彎曲,形若駿馬昂首躍前,王船山生前稱之為“楓馬”。還有一株古藤,鐵骨盤鏇,蜿蜒上升,俗稱“藤龍”。據說是王船山親手栽的。如今楓馬藤龍奇狀異貌,生機盎然,中外遊客譽之為草堂“奇觀”。
離湘西草堂4公里的曲蘭鄉船山村大羅山脈的虎形山上,有座船山墓廬,系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衡永郴桂巡道譚啟瑞修建。1981年又按原貌進行了修建。墳圈青石砌就,正中立漢白玉石碑,上刻“偉大思想家王而農先生之墓”。
旁刻有自題墓志銘:“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邱,故銜恤以永世。”墳圈刊清代名人王闓運及唐鑒詞。墳墓主體占地100平方米,正中為王夫之墓,左為王夫之之繼配夫人墓,右為王夫之四兒媳劉氏墳,墳盤共石階三級。二級石階分別立《重修墓記》和《保護告示》。兩邊石刻對聯兩幅:“前朝乾淨土;高節大羅山。世臣喬木千年屋;南國儒林第一人。”
1956年7月和1983年10月,王船山故居、王夫之墓均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評論
一、湘西草堂是王夫之晚年所築的居室兼書堂。
古代的許多建築在當時實際上是做書院用的,但不冠書院之名。夫之一生閉門隱居40年,不與官員往來,不食朝廷俸祿,生活全靠居室課徒所得,這種教學與私相傳授的從遊方式是一樣的。夫之的一些著作實際上就是教學課藝,寫完了就給學生拿走了。夫之晚年,身體日見衰微,只管編撰課本,具體課徒養親的工作由季子王吾承擔。王吾築“蕉畦室”於草堂之側,從游的學生稱他為蕉畦先生。夫之也偶然到堂授課,隨處指點,這在傳世的三種《湘西草堂記》和後人的各種研究文獻中說得很清楚。因此,草堂兼有書院功能是不用懷疑的。
二、王夫之的文化價值,是過去三百年來歷經曾國藩、曾國荃、郭嵩燾等無數先賢前赴後繼的開掘才慢慢發現的。讀《曾國藩全集·日記》,知道那時候,仗打得很激烈,曾國藩要調兵遣將,在各條戰線上與太平天國軍作戰。這年是同治元年,曾國藩部署九弟曾國荃攻打南京。這是生死攸關的戰役。
二更……四點入內室,閱王而農(夫之)所注《張子正蒙》。(十月初五)
二更三點入內室,閱王而農先生《通鑑論》數首,論先主、武侯、魯子敬諸人者。(十月十七)
二更三點入內室,閱王而農先生《通鑑論》楊儀、孫資諸篇。(十月二十八日)
二更四點入內室,閱王而農先生《通鑑論》何晏等篇。(十月二十九)
二更三點入內室,閱王而農先生《通鑑論》數首。(十一月初一日)
…
這樣的記載,有時不間斷地出現,有時斷續出現。不管仗打得如何,總是在深夜入室,凌晨才從書齋出來,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聲,被曾國藩演繹得淋漓盡致。
到同治五年,記載又有了新變化。
辰正開船,閱《鄉飲酒義》、《射義》、《聘義》。中飯後閱《喪服四制》,又補閱《投壺》……未刻……將近三日所看之書酌加批識,兼錄朴目。……夜又批《禮記》二條。余閱此書,本為校對訛字,以便修板再行刷印,乃覆查全書,辯論經義者半,校出錯論者半……若前數年在安慶、金陵時,則反不能如此之精勤。
這一天是同治五年(1866)六月二十日。因為公務,人在旅途,王夫之始終陪伴著他,真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天。而此前,曾家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取南京城,太平天國從此一蹶不振。王夫之的書也在同治四年十月刻竣,稱《船山遺書》,是當時的全本,共收著作56種,322卷。曾國藩在《船山遺書序》中說:“國藩校閱者,《禮記章句》四十九卷,《張子正蒙注》九卷,《讀通鑑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四書》、《易》、《詩》、《春秋》諸經《稗疏》、《考異》十四卷,訂正偽脫百七十餘事。”又說“因軍中鮮暇,不克細紬全編。”在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王夫之的著作被曾氏兄弟一印再印,分送朝野上下,將帥兵弁,大名如同旗幟在各條戰線傳揚,許多將士戰死沙場的時候,手中沒有刀槍,但有王夫之的書。
三、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時逢亂世,悲痛黍離。順治五年(1648),曾舉兵衡山,阻擊清軍南下。順治十四年(1657)以前,為抗清復明,民族節義而崎嶇奔波,甚至改姓隱名,在山中東躲西藏,過著久無寧日的流亡生活。直至事不可為,遂專一閉門課徒著書,總結明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建設自己博大的學術體系。順治十七年(1660)始到衡山以西尋覓隱居之所,避亂于衡陽縣金蘭鄉,最終在茱萸塘構築竹籬茅屋,名曰“敗葉廬”。這時,夫之已年近四十。有了相對安定的避居地,使他有條件招收更多的學生,改變一地的文化荒漠的現狀,並得以集中精力探討哲學、歷史與社會政治問題。此後12年,他在敗葉廬一邊教書,一邊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春秋家說》、《春秋世論》、《續春秋左氏傳博議》及記錄南朝永曆政權的《永曆實錄》等。其中《尚書引義》竣稿於康熙二年(1663),在這部作品中,他借闡發《尚書》經義,抨擊明代政治弊端,進而總結歷代王朝覆滅的思想教訓,對玄學、佛學和宋明理學進行批判,此後在他71歲的時候,對這部著作進行了修訂。
康熙八年(1669),王夫之已年過半百,身體日見衰弱,卜居十年的小屋也已不能抗禦風寒,於是他又在敗葉廬後構築新屋,名觀生居。此後六年,每當冬春兩季便移住觀生居中。期間,又陸續撰成《詩廣傳》、《禮記章句》等著作,重訂了《老子衍》。
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兵變,次年正月興兵檄文傳到衡州,鏇即吳兵攻占了湖南全境,王夫之在門人陪伴下,走出家園,頻繁往來於衡陽、長沙、岳州之間,實地考察和謹慎分析了清軍與吳軍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變化,做出了最後的選擇,繼續歸隱,以課徒著述終老。從這一年起,他以“頑石”自喻,蟄居在石船山下的新居湘西草堂中。此後17年,王夫之深居簡出,專意著述,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逝世。在草堂居住期間,先後寫下了《思問錄內外篇》、《張子正蒙注》、《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數十種膾炙人口的著作。
旅遊指南
位置:座落於衡陽縣曲蘭鄉湘西村菜塘彎
郵編:421200
交通:在衡陽市乘坐至衡陽縣客車,後乘坐當地旅遊車或計程車到達景區。
住宿:一進入衡陽縣城範圍,就可以看到已經成長了有10年的三星級賓館——東方賓館,這是縣城第一個星級賓館,這個賓館對面就是為了紀念王船山,也就是王夫之而建造的較大型廣場——船山廣場。
美食:衡山白糖李,傳統名貴水果品種。產于衡山縣,有300餘年載培歷史。果實扁圓形,外皮黃綠色,皮薄而堅韌,果肉緻密,黃白色。6月成熟,果實中等大,單果重30克左右。供鮮食,肉脆、核小、味甜、汁多、纖維少。亦可加工成罐頭、李乾、果脯、果酒等。李於耐貯,有解渴提神之功能,行銷國內外市場。
購物:湖之酒,古稱酃酒,又名酃酉錄酒。在北魏時就成為宮廷的貢酒,而且還被歷代帝王祭祀祖先作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最初是酃湖附近農民自製的“家作酒”,後逐步進入市場,民國24年上海版《中國實業雜誌》載:清末民初,衡陽城內有釀酒作坊179家,每年產酒達32,600擔。故城衡陽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贊。今衡陽四鄉,每家每戶都會釀製。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用湖之酒待客。湖之酒用途廣泛,除作飲料酒外,還用來作烹調佐料,除腐去腥,添色添香。其酒糟加澱粉沖蛋,甜酒糟煮湯元等美味可口。衡陽湘南酒廠生產的湖之酒系列酒黃龍玉液遠銷東南亞各國,名馳海外。1988年榮獲省、部優產品稱號,還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