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

衡陽縣

衡陽縣地處衡陽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總面積2568平方公里,東與南嶽區、衡山縣交界,南毗蒸湘區、石鼓區、衡南縣,西鄰祁東縣、邵陽市邵東縣,北與婁底市雙峰縣接壤。東西寬74公里,南北長55公里。轄26個鄉鎮,891個村,總人口113萬。縣城西渡鎮為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副中心城區,是衡陽市發展前景最具優勢的衛星城區。衡陽縣境物產豐富,有“魚米之鄉”之稱,以有色金屬著稱於世,素有“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的美譽。衡陽縣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牲豬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區。

基本信息

簡介

衡陽縣地處衡陽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總面積2568平方公里,東與南嶽區、
衡陽縣衡陽縣
衡山縣交界,南毗蒸湘區、石鼓區、衡南縣,西鄰祁東縣、邵東,北與雙峰縣接壤。東西寬74公里,南北長55公里。轄26個鄉鎮,893個村,總人口113萬。縣城西渡鎮為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副中心城區,是衡陽市發展前景最具優勢的衛星城區引。
衡陽縣自西漢建制,名人輩出。淝水之戰主將、東晉名將桓伊,明末清初最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船山,大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彭玉麟,偉大的革命先驅夏明翰羅慶乾,近代著名書畫家曾熙,著名言情小說家瓊瑤,當代著名作家唐浩明,國畫大師鍾增亞、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無不孕育於這片古老的熱土。衡陽縣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

歷史沿革

隋置衡陽縣,因衡山在縣西北,故名。1943年析置衡陽市。
東漢、三國,屬衡陽郡。
西晉、東晉,屬衡州。
南北朝,屬衡陽王國。
隋朝,臨蒸縣更名衡陽縣,屬衡州總管府。
唐玄宗年間復名衡陽縣,肅宗年間衡州防禦使治所設衡州州治,衡陽縣城駐州城,領轄衡、岳、潭、郴、邵、永、道、涪八州軍事。
唐代宗年間置湖南觀察使治所于衡州州治,衡陽縣城駐州城,領轄衡、潭、邵、永、道五州軍事。
宋,屬荊衡州衡陽郡。
元,屬衡州路。
明,屬衡州府。
清康熙年間,吳三桂在衡稱帝,國號周,改元昭武,改衡州府為定天府[2]。
清,屬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乾隆年間置縣分治。
民國,廢府存道,屬衡陽道。
1928年後,衡陽縣先後屬湖南第五督察區(行政中心衡陽市)管轄、湖南第二督察區(行政中心衡陽市)管轄。1931年1月,析衡陽縣城區及城郊3個鄉置衡陽市(省直轄市)。市、縣治同城。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8日衡陽解放。衡陽縣隸屬衡陽專員公署。
1952年4月,根據政務院決定,析衡陽縣東南境一、二、四、九區置衡南縣。7月,衡陽縣治遷西渡。10月,撤衡陽、郴州、零陵專員公署設湘南行署,衡陽縣隸屬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撤湘南行署,復設衡陽專員公署,衡陽縣屬衡陽專員公署。
1968年9月,改衡陽專員公署為衡陽地區,衡陽縣屬衡陽地區。
1983年5月,衡陽地、市機構合併,衡陽縣隸屬衡陽市。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衡陽縣轄14個鎮、11個鄉:西渡鎮、三湖鎮、井頭鎮、台源鎮、曲蘭鎮、呆鷹嶺鎮、杉橋鎮、金蘭鎮、金溪鎮、洪市鎮、界牌鎮、集兵鎮、渣江鎮、演陂鎮、庫宗橋鎮、大安鄉、石市鄉、長安鄉、關市鄉、角山鄉、峴山鄉、欄壠鄉、岣嶁鄉、溪江鄉、樟木鄉。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34號):將衡陽縣呆鷹嶺鎮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2004年,衡陽縣轄13個鎮、13個鄉:西渡鎮、集兵鎮、杉橋鎮、井頭鎮、演陂鎮、金蘭鎮、洪市鎮、曲蘭鎮、金溪鎮、界牌鎮、渣江鎮、三湖鎮、台源鎮、樟木鄉、岣嶁鄉、峴山鄉、關市鄉、欄櫳鄉、庫宗鄉、大安鄉、溪江鄉、石市鄉、長安鄉、板市鄉、樟樹鄉、潮江鄉。
2000年,衡陽縣轄14個鎮、11個鄉。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衡陽縣呆鷹嶺鎮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
2015年12月,根據衡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潮江鄉併入集兵鎮,調整後下轄8鄉17鎮。

地理環境

衡陽縣地處衡陽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總面積2568平方公里,東與南嶽區、衡山縣交界,南毗蒸湘區、石鼓區、衡南縣,西鄰祁東縣、邵東,北與雙峰縣接壤。東西寬74公里,南北長55公里。
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糧食、油料、棉花、肉類總產躋身全國百強行列。境內蘊藏花崗石、大理石、黃金、
衡陽縣衡陽縣
瓷泥、五氧化二釩、煤炭、陶土、礦泉水等30餘種礦產。界牌瓷泥以純白無雜、含鋁最高著稱於世,總儲量達4000萬噸以上,被國際瓷品業命名為“衡陽土”。花崗石蘊藏量達8億立方,品位之高,儲量之大,屬國內少見,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衡陽縣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20多種,現開採利用的有瓷泥、陶土、煙煤、鉛、鋅、礦泉水、石灰石、重晶石、鈉長石、花崗石、黃金等,界牌瓷泥以純白無雜、含鋁量高著稱於世,被稱為“衡陽土”,總儲量達4000萬噸以上;生物資源有糧食作物10多種,經濟作物1000多種,樹木250多種,畜牧10多種,魚類80多種;活立木蓄積量100萬立方米,楠竹2100萬根。水資源總量19.85億立方米,河流共82條,主要有湘江、蒸水、武水等,流長200餘公里。土特產品經久不衰,西渡湖之酒、黃龍玉液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獎”和巴黎“世界之星獎”,遠銷東南亞;雲峰毛尖被評為“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十大名茶”;玉紋瓷和薄胎瓷被譽為稀世珍品;“台蓮”自漢列為皇上貢品;還有柑桔、木山荸薺、檀橋板栗、長樂薯粉等均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地形地勢
縣境南臨衡南,東接衡山,北抵雙峰,西界邵東,南北最長55公里,東西最寬74公里,總面積2558平方公里。
衡陽縣地處五嶺上升和洞庭湖下陷的過渡地帶,即“衡陽盆地”北沿。在盆地中心部位沉積著第三系紅岩層,厚約3000米。東、北、西三面一系列穹窿帶均以中南部紅色盆地為軸心,吳環繞排列,構造體態各異。 天光山屬羅霄山余脈,海拔814米,是衡南第一高峰。天光山山腳下的大宜沖,總面積5000多畝,平在面積在1000畝以上。沖周圍有大小山峰10多座,山山相連、峰峰秀麗,山谷幽深、怪石嶙峋,四處鳥語花香、泉水潺潺,被人們稱為“世外桃源”。
河流水文
境內有湘江及其支流蒸水等。
湘江,長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稱湘水。主源海洋河,源出廣西臨
桂縣海洋坪的龍門界,於全州附近,匯灌江和羅江,北流入湖南省,經17縣市,在湘陰濠河口分為東西兩支,至蘆林潭又匯合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856千米,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多條,主要支流有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漣水等。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億立方米。湘江支流眾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較重。零陵以上為上游,流經山區,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枯水期地下水補給占25%左右。零陵至衡陽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紅層盆地錯落其間,河寬25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噸~200噸駁輪。衡陽以下進入下游,河寬50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噸~300噸駁輪,沿河泥沙淤積,多邊灘、心灘、沙洲。
氣候特徵
衡陽縣氣候特點,年降水量1452毫米,年平均氣溫17.9℃左右,1月平均氣溫4.6℃,7月平均氣溫30.3℃,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衡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南嶽衡山四季也是皆有所賞—春日煙雲、盛夏蒼松、金秋日出、嚴冬白雪,尤其屬於“雲鎖衡山”與“衡山冬雪”最為美觀。
物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有煤、鐵、銅、鎢、螢石、重晶石、鹽等。鐵市的鐵、車江的銅、潭子山的重晶石較有重要地位。盛產油菜、烤菸、茶葉、柑桔、黃花等。其中京山鄉的椪柑、寶蓋鄉的無核蜜橘是特產。是全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工業主要產品有布、機製紙、原煤、合成氨、軸承、交流電動機、鎢砂、重晶石、水泥、瑩石等。還有礦產界牌鎮碗泥,遠逍63個國家。

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衡陽縣探明的礦產種類有40種,占全國171種礦種數的23.39%,占全省141種礦種數的28.37%,占衡陽市66種礦種數的60.6%,探明儲量的礦種9種,占全國探明儲量159種的5.66%,占全省探明101種礦種數的8.91%,占衡陽市已探明51種礦種數的17.65%。被列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6種,礦產儲量居全省前10位的有3種。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6處、小型礦床24處。
衡陽縣主要礦產有高嶺土、鈉長石、鉀長石、煤、鐵、釩、鉛、鋅、錳、金、綠柱石(鈹)、重晶石、礦泉水、花崗岩、水泥用灰岩等,其中高嶺土、鈉長石、鉀長石、鐵、釩、礦泉水、飾面花崗岩及水泥用灰岩為優勢礦產資源。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24.42萬人,減少1.2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388人,人口出生率為13.0‰,上升0.1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9788人,死亡率為7.76‰,上升1.1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3‰,下降1.04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82(以女性為100)。
2017年末常住總人口107.18萬人,減少2.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64萬人,鄉村人口60.54萬人。城鎮化率43.5%,提高1.4個百分點。
衡陽縣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12月11日,衡陽縣轄17個鎮、7個鄉。分別為:西渡鎮、峴山鎮、三湖鎮、井頭鎮、關市鎮、台源鎮、曲蘭鎮、杉橋鎮、金蘭鎮、金溪鎮、洪市鎮、界牌鎮、集兵鎮、渣江鎮、演陂鎮、庫宗橋鎮、石市鎮、大安鄉、長安鄉、角山鄉、欄壠鄉、岣嶁鄉、溪江鄉、樟木鄉。
2015年,根據衡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潮江鄉、集兵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集兵鎮。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衡陽縣共減少1個鄉級建制,現轄樟木、岣嶁、欄壠、板市、樟樹、大安、溪江、長安8個鄉,西渡、集兵、杉橋、井頭、演陂、金蘭、洪市、金溪、界牌、渣江、台源、曲蘭、三湖、關市、庫宗橋、峴山、石市17個鎮,總面積2558.61平方千米,總人口123.51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西渡鎮)。

交通

區位優勢,交通便利。衡陽縣緊靠衡陽市區,縣城距市區約20分種車程,根據衡陽市“十五”規劃和中共衡陽市委、衡陽市人民政府連塘(三塘)接渡(西渡)戰略。十五末,縣城西渡鎮與衡陽市中心城區連為一體,為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副中心。
京廣鐵路、懷邵衡鐵路、安張衡鐵路穿境而過;107國道、潭衡高速公路、衡邵高速公路、婁衡高速公路、衡岳高速公路和LZ166`S315、S325省道貫通全縣,公路總長1500公里;以湘江、蒸水為主航道的水上運輸極為方便。
2017年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56億元,增長4.7%。全社會貨物周轉量40.64億噸公里。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40.61億噸公里。全社會旅客周轉量5.60億人公里,下降2.8%。其中公路旅客周轉量5.51億人公里,下降2.8%。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100%。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4.93億元,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1.08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6.56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7.29億元,增長12.2%。第一產業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2.7和5.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貢獻率分別為8.9%、32.0%和59.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33115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0:35.7:44.3。GDP總量在全市占為11.3%。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7億元,增長1.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9億元,下降1.2%。
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9.06億元,增長8.1%。其中教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公共安全支出分別增長10.9%、55.9%、17.2%、23.2%,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支出分別下降4.4%、17.7%、27.7%、11.7%。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8.58億元,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6.78億元,下降9.1%;第二產業投資91.6億元,增長22.0%;第三產業投資170.2億元,增長18.3%。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84.09億元,增長23.8%。產業投資53.82億元,占總投資比重為18.0%。
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5元,增長9.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4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0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944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036元,增長5.9%。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2%,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7%。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7.19千公頃,減少0.08千公頃,下降0.1%,其中稻穀播種面積95.56千公頃,減少0.10千公頃,下降0.1%。油料播種面積51.05千公頃,增加0.35千公頃,增長0.7%。棉花播種面積5.66千公頃,與上年持平。
全年糧食總產量62.67萬噸,減少0.25萬噸,下降0.39%。其中,稻穀產量57.82萬噸,下降0.1%;全年棉花產量0.79噸,增長0.3%。水果總產量21.09萬噸,增加0.72萬噸,增長3.5%。
全年出欄肉豬179.57萬頭,增加6.17萬頭,增長3.6%;年末生豬存欄100.89萬頭,增長4.9%。出籠家禽2245萬羽,增長3.2%。全年肉類總產量17.48萬噸,增長4.3%。禽蛋產量4.46萬噸,增長3.6%。
全年水產品產量6.82萬噸,增長3.6%。
2017年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75.54萬畝,實施節水灌溉面積0.3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7.61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7.01億元、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合作企業增長18.0%,股份制企業增長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2.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2.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長17.4%,重工業增長22.7%。工業用電量為4.38億千瓦時,下降3.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88億元,增長31.9%。其中主營業務活動利潤24.88億元,增長3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178.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14.0%。
2017年全年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9.55億元,增長4.8%;實現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37.28億元,增長15.4%。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53億元,增長10.5%,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8.3%。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零售總額16.33億元,增長11.6%;零售業完成零售總額74.94億元,增長10.2%;住宿業完成零售額2.18億元,增長9.2%,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0.08億元,增長10.8%。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完成零售額9.16億元,增長15.2%。分類別看,食品零售額增長17.6%;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15.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14.6%。
全年接待遊客443.22萬人次,增長28.3%,實現旅遊總收入29.33億元,增長39.4%。
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9964.32萬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7667.98萬美元,增長1.8%;進口2296.34萬美元,增長4.3%;貿易順差為5371.64萬美元。全年審批外資項目20個,增加10個;實現利用外資13000萬美元,增長18.2%。全年引進內資項目21個,減少38個;實現利用內資29.0億元。
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0億元,增長55.4%,其中住宅投資增長64.85%。房屋新開工面積34.09萬平方米,增長71.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28.37萬平方米,增長102.4%。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36.64萬平方米,下降6.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4.18萬平方米,下降3.3%。全縣商品房銷售額11.62億元,增長3.2%,其中住宅銷售額11.29億元,增長8.6%。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36萬平方米,增長179.3%。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底有普通國小272所(另有教學點79個),普通國中73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國小在校學生68724人,減少4704人,下降6.4%,普通國中在校學生36896人,減少2850人,下降7.17%,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1249人,減少607人,下降2.78%。全年義務教育階段建合格學校22所,新建農村公辦幼稚園2所。

科技

全年承擔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3項,市級項目8項。簽訂技術契約20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5100萬元。專利申請量564件,增長25.3%。其中,授權量30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58件,增長75.6%;發明專利擁有量24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6.4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3.1%。

文化

全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60個,文化館1個,非遺展示中心1個,公共圖書館1個,紀念館1個,夏明翰事跡陳列館1個。鄉鎮文化站25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綠色上網場所72個,農家書屋89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10.85萬戶,本年新增0.35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1%,提高0.15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5%。

醫療

2017年末擁有衛生機構3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家,衛生院26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機構1個,私立醫院2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5062張,增長11%。衛生技術人員359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11人,增長5.6%;註冊護士1190人,增長8.7%。

體育

2017年末擁有體育場地2527個。其中,體育館3座,運動場471個,游泳池2個,各種訓練房40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3.45%平方米。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98項次,全縣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12萬人次。全年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558人,年末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00多人,健身輔導站95個。全年體育彩票銷量700萬元,下降14.28%。

社會保障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950人,比上年減少810人。年末全縣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8916人,比上年增加5856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9665人,比上年增加1431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2.7萬人,全縣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5.5萬人,與去年持平。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6.01萬人,增加0.0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2萬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100%,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6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1.76萬人。
2017年末全縣共有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個,收養救助各類人員3025人。養老服務機構698個,床位4775張,收養各類人員3118人。年末全縣共有1473戶、2287人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39戶、20868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629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年救助醫療救助對象14066人;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人數4885人,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100%。

郵電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39億元,增長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84億元,增長2.0%;電信業務總量3.55億元,增長1.0%。全年發行報刊179.5萬份,雜誌15.93萬份,包件461.2萬件,函件145.8萬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83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4.5戶/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64.3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60戶/百人;網際網路寬頻用戶數38.18萬戶,普及率為35.6戶/百人。

工業園區

衡陽西渡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縣城西渡老城區東南部,總體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轄3平方公里老區,5平方公里衡陽工業城、3.24平方公里船山新區和4000畝衡陽市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開發區以“功能分區合理、發展速度超常、項目施工規範、管理工作有序、開發思路清晰”為顯著特色,1993年首批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
衡陽西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衡陽西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立於1992年,總面積30平方公里,1994年衡陽西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被首批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被評為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優秀園區,2009年被評為全省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2008-2010年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園區,2012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轉型為衡陽西渡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2年,園區簽約引進項目16個,投資總額達70.9億元,園區內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18.19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34.58億元,出口創匯9200萬美元,實現工業稅收3.94億元。
衡陽英南新區
衡陽英南新區控制面積8.25平方公里,其中用於開發建設的面積為5.36平方公里,西至武水河,北臨蒸水河,東、南以現狀山體為界。新區由美國希爾頓國際集團(中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於2012年12月18日開工,整個建設周期6到8年,總投資突破100億元,其中首期開發4000畝,基礎設施投資20億元,總投資額突破50億元。

榮譽

全國首批文明縣城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全國文化先進縣
全國水利工作先進縣
全國科普示範先進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
全國智慧財產權先進縣
全國油料生產大縣
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
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先進縣
全省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縣
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先進單位
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
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全省招商引資先進縣
全省引進外資先進縣

歷史名人

羅慶乾(1912-1950):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甘溪橋村梧桐皁組梧桐山人,抗美援朝一級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優秀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模範英烈。
劉巴(184-222):東漢荊州零陵郡烝陽(今衡陽市衡陽縣)人,三國時蜀漢尚書令。
王夫之(1619-1692):衡州府衡陽縣人,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嶽衡山下的石船山,著書立說,故世稱其為“船山先生”。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澤東、譚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薰陶。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兵部主事兼提學使及弼德院顧問,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任湖南教育會長。工詩文,擅書畫。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
朱少連(1887-1929):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竹花鄉人。中共中央委員,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1922年曾和李立三、劉少奇組織了震驚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並出任罷工指揮部副總指揮。
肖孝嶸(1897-1963):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人,中國現代心理學家。曾任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夏明翰(1900-1928):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洪市鎮人,中國革命先驅、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革命活動家。2009年被中宣部等11部門聯合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瓊瑤(1938-):原名陳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衡陽市衡陽縣渣江鎮人,現居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鍾增亞(1940-):又名鍾亞,衡陽市衡陽縣欄壠鄉東庫村人。擅長中國畫。歷任湖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湖南書畫研究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湖南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浩明(1946-):衡陽市衡陽縣人。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湖南省作協主席、嶽麓書社首席編輯。所編《曾國藩全集》,被美國《紐約時報》譽為“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國發射一枚新的飛彈或衛星相比擬”。

風土人情

民歌、民謠也是衡陽民間流行最廣和口頭說唱文學,涉及內容五花八門,有勞動歌、時政歌、儀仗歌、情歌、生活歌、傳說歌、兒歌、雜歌之分。歌謠有節有韻,樸素自然,親切動聽,在田間工作地上或婚喪、禮慶之時,用唱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些歌謠既是一種娛樂腳本,還是勞動人民交流感情、傳播工藝,歌頌良善,鞭撻醜惡的一種方式。《九工十八匠歌》中《窯匠歌》的唱詞:“泥要熟,水要勻,磚的八角才分明……”又如《十里送郎》的唱詞:“送郎送到一里亭,挽手同行勸郎君;妹有父母高堂壘,難跟小郎去私奔。勸郎銀錢莫亂花,積錢攢米好討親……”就是例證。它生動活潑,膾炙人口,在民間廣為流傳。
衡陽縣又有“故事之鄉”美稱,神話、傳說、寓言、笑話在民間廣泛流傳,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在茶餘飯後或田頭勞作之時,用說笑話、講故事來進行消遣和解除疲勞。長輩還以講故事、說笑話作為一種“獎品”,獎給那些勤勞聽話,認真學習的孩子們。我市來收集整理出版的《民間故事集成》,就收集了神話故事600多個,它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勞動人們的審美情趣。這些神話充滿了神奇的幻想,是人類文明初期對客觀世界自發的、幼稚的折光反映。傳說與故事蘊含著某些歷史本質,並用以表現人民民眾對歷史上某些人和事的理解及情感。如表現面臨困難仍積極進取的神話《大禹求金簡書》;讚揚為官清正,不畏權奸的傳說《斬管帶》;歌頌革命領袖與人民民眾血肉相聯的故事《過九海嶺》等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民眾的“心理期待”。因而家戶喻曉,人人皆知。
“二月八”又稱廟會、老農節,這是農民買賣農具的一個節日。一到這天,需要購買具的農戶都會去趕“二月八”,那些手工業者、商人象擺展覽似的把自製、自營的農具擺在集鎮大街上,任憑農戶選擇。竹木鐵器,規格多樣,品種齊全,價格合理,買賣公平,購銷兩旺。買賣雙方都會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旅遊景點

宇石寨
宇石寨,位於甲滿鄉塔山村大石組,為一石山,海拔229米,面積約4500平方米,山形如獅,壁立,岩居半山腰,絕頂有二池,俗稱天池,不竭不溢。天將雨,則岩垂滴流、天池霧起,以占雨甚驗,故又名“雨石”。石岩下一洞,形似屋宇,寬180米,岩泉清澈,伏流泊動,聲如鈴鍾,悅耳動聽。曾有和尚以此為庵。清末農民領袖王甲、沈滿率眾起義,回響太平軍。戰敗,餘部在此壘石築寨,圍山固守,得名“宇石寨”。1971年,曾在岩頂上挖出鐵質大刀、鐵圈、腳鐐。岩上有將軍灘、將軍廟,其廟已毀。
岣嶁峰
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距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15公里,
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
為湖南省第二家國家森林公園,含南嶽衡山72峰之岣嶁、嫘祖等5峰,主峰1106米,總面積2000餘公頃,森林覆蓋率95%。公園風景區交通訊十分便利。“南嶽風光甲五嶽,岣嶁歸來不看岳”。岣嶁峰北靠南嶽,群山環抱,林海茫茫,古木參天,常年雲霧繚繞,氣候宜人,且歷史悠久,古蹟遍布,修竹幽深,夏秋爽涼,遊人如織,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為江南旅遊勝地、避暑仙境。
岣嶁峰為古之名山。相傳黃帝元妃嫘祖殯葬峰腰。大禹治水至岣嶁,立禹碑以記之。公園內名勝古蹟百餘,禹王碑、禹王殿、嫘祖殿令遊客流連忘返。有林面積1987公頃,原始次森林34公頃。境內植物300餘種,珍稀樹種有黑殼楠、銀杏、青銅櫟、白章、三尖杉、大葉樟等,有湖南省最大的搖錢樹挺立在禹王殿右側,有4000餘歲的古雛栗,樹心全空,仍皓首童心,生機蓬勃,三根翠竹從樹心穿出,恰如老娘抱新郎,實乃林海之奇觀。有號稱“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梭欏。園內常有野豬、獐、鹿、兔、麂、狸、猴面鷹、畫眉、杜鵑等野生珍禽異獸出沒。境內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7.9℃。
岣嶁峰為古之名山,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載入了我國第一部地理書《山海經》。《史記》、《辭源》等史書均有記載。歷史傳說源遠流長,名勝古蹟遍布全峰。相傳黃帝之元妃嫘祖,常在峰腳攏腳梳頭、李山河浣絲、西池沐浴,死後葬於峰頂。現有美女梳頭,浣絲池、西池、嫘祖殿、嫘祖墳等名勝古蹟。大禹治水遇挫曾上岣嶁峰,得金簡玉牒之書,治水成功,立碑刻文紀事。現存的有禹王碑、禹王殿、禹泉、八仙聚會地等名勝古蹟。禹王碑高2.5米、寬2米、厚五寸,金文77字、形似蝌蚪,乃石刻之最古老者,今人無識者。岣嶁峰還是湖南佛教勝地,法輪寺、岣嶁寺、塔之寺、綦雲庵、一笠庵、東陵、西陵、南陵、北陵等寺廟各具特色,素有“四十八座茅庵”之稱。
岣嶁峰,古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嶁山。清同治《衡陽縣誌》載:“岣嶁峰本南嶽之別名也”,“嫘祖峰稍西,一峰亞之,望若俯背,故名佝僂”。人們以為“佝僂”二字意義不佳,便把“佝僂”改稱為“岣嶁”,今沿用之。岣嶁峰上有禹壇,宋代所立。到了清代重加修茸,改稱禹祠。大革命時期,毛澤建、肖覺生、戴今吾等同志在此開會研究領導農民運動。如今祠宇無存,只有屋基可尋,祠前有一塊岣嶁碑(即禹王碑),簡稱禹碑。碑樹在一方天然的岩石上,岩石生成兩級,碑樹在第一級。第二級的平面比第一級寬,約有18平方尺,上有象棋盤一個,俗稱仙人棋,棋盤線路明顯,尚可走棋。棋盤兩側,各有一腳印,各有一腳印,清晰可辨,人稱仙人腳。祠的座勢右前邊,傳說有一個聚寶盆,現被荊棘所沒,不便尋找;右側有一搖錢樹(此山共有七棵),高有五丈,圍過兩抱。夏則濃陰鋪地,冬則葉錢滿山,現已列入保護樹。祠的右上方2丈許。有一天然岩洞,俗稱仙人洞。洞內寬約方丈,高有七尺,冬溫夏涼,可供休息。禹祠下面60丈許,有一古井,相傳與衡陽市石鼓嘴相通。水泉淙淙,四季不歇,甘美清冽。1995年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一個以豐富多樣的森林風景,歷史悠久的人文古蹟為特色,集森林旅遊觀光、避暑、療養、假日娛樂休息、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六朝勝境伊山寺
伊山寺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桓伊幼時讀書習武和老來隱退之所,為六朝勝境。晉行司馬,桓沖字幼,鳳陽府人,總督豫、江、楊三洲軍事,任丹陽尹、長社侯。效忠王室,晉廢帝時,苻堅用聲東擊西之計,起兵攻除州,桓沖遺兵援除州之危,遭苻堅暗襲,全軍覆滅,率兒桓伊逃到衡州府,深山隱居,教子讀書識武,授予軍事韜略,桓伊少年喜弄笛,每日三次,伊山寺山門石刻對聯“明月似聞三弄笛,白雲長對六朝山”。桓伊成年,晉孝武帝太元九年,桓伊進京秋試落第,遇父友“謝元”於淝水,招為慕賓。恰遇苻堅,興十萬雄師伐晉,強渡淝水,桓伊參方用伏兵之計,以疑兵敗驕兵之
策,分段襲擊,速決速勝,時處十一月,苻堅大敗,風吹草木疑是追兵,自相踐踏而喪師。桓伊兵法揚振,晉帝封伊為右將軍,右宰相,永修縣侯,桓伊辭朝,仍回此沖隱居,侍奉父親,晉安帝宰相王凱,為紀念桓伊而建寺,題名“伊山寺”此沖為伊山沖,宋朝大修建,徽宗欽賜“伊山景德禪寺”,御筆親書聖旨牌一塊,懸掛佛殿門上,大明成化十九年時修橋,二十一年準旨修建千僧塔,清康熙中期,有一位皇妃在寺修行,名僧”阿盤和尚“進京請旨,康熙賜款修建皇妃樓,封伊山寺為皇莊地,田山不還國稅,又賜稱“六朝勝境”。程景題書鐵鑄四字于山門,清朝時修伊山寺八景:即雲錦峰,讀書台,千僧塔,雙鳳井,翠穎閣,皇妃樓(又稱曬日樓),逆流洞,青龍橋,並賦詩一首為證:“雲錦日華列二峰,書台弄笛憶桓公,千僧塔葬千僧骨,雙井湧泉雙進通,穎閣園中花艷艷,逆流洞口水潺潺,青龍橋上多遊客,曬日樓觀垂釣翁。”阿盤從京中帶回楊松,銀杏各一株植於殿前,並鑄千人鍋,萬人大鐘,大鼎爐,伊山寺歷經六個朝代(晉、隋、唐、宋、元、明朝)聞名中華大地。
金蘭八景
金蘭鎮山川秀美。北亘古城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東屹聚湖峰,聚衡岳之精華,集蒸湘之靈秀,風景秀麗,素有蒸西名山之美譽,山上蒼松翠竹,奇花異草,美不勝收,懸崖峭壁,飛瀑流泉,嘆為觀止。南面為城坪沖山脈,山峰眾多,山勢挺拔,大山山頭連綿不斷。中型水庫--城平水庫建於衝口,大壩雄偉壯觀,巧奪天工。庫區內,山清水秀,環境清幽。炎日盛夏,返舟庫面,徜洋於青山碧水之間,不禁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真乃旅遊避暑之佳境。全鎮東、北、財三面高,西、中部低,蒸水河由西向東蜿蜒流經全境。前人有“金蘭八景”名句:“雲山煙雨實堪夸,聚湖風水錦繡華,紫雲洞內詩千首,白竹灣頭酒百家,石馬潭前龍現爪,城坪雪嶺鳥喧譁,細望甘溪流潤遠,十里夜放石榴花。”
石市丹霞風景區
石市丹霞風景區位於南嶽衡山南麓、衡陽縣北部,潭衡高速公路在此經過,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有丹霞山巒約1000個,每個山頭形態各異,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每條幽谷都有一則動人的故事。其中文化深厚、觀賞度高的景點有200多處。除上沖石山高700米,珍珠崖、鷂子崖、潭沖正皂石壁高約400米外,其餘石山、石壁峰谷相對高差都在10-200米之間,桌形居多。各崖岩之間往往形成狹陡的峽谷,著名的峽谷有珍珠峽谷、和沖峽谷、高明峽谷、岩里峽谷、下潭沖峽谷、馬子岩峽谷等。坡度大於90度的石壁下常有岩洞,大小不一,大的可供數十上百人居住,小的也可供10餘人避風躲雨。著名的岩洞有宇石寨、黃門寨、珍珠崖、海螺崖等。有的峽谷內有小溪蜿蜒穿行,如珍珠峽谷、黃門峽谷。有的石壁下積水成池,如銀鴉湖、對影池等。有的地方地貌險奇,過者栗心,如仙人橋、跳十步、一線天、猛虎跳澗、石壁走廊、石窟走廊等。區內庵堂寺貫眾多,大多獨居幽處,最著名的有宇石寺、海螺庵、珍珠岩寺、寶蓮庵、太清貫等。
井頭風景
井頭鎮,是衡陽縣頗具發展優勢的石材長廊小城鎮。鎮內群山環繞,茂林修竹;孟公殿水庫翠竹環抱,碧水藍天成趣;井頭龍潭口之神,寄龍寨、鳥土寨之奇、鴨婆洞之幽,令無數觀光者嘆為觀止,的確是旅遊觀光、科研考古、休閒度假勝地。井頭鎮還是紅色之地。抗戰時期,中央軍委特科在其境內成立中共清潭地下支部,周里、熊子烈等革命志士在此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開展抗日救亡和反“三征”活動。1994年被國家民政部認定為湖南革命老區。
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坐落於衡陽縣曲蘭鎮湘西村肖家組菜塘彎,是我國明末清初最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的故居。始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間,左為住房,右為書房。
湘西草堂湘西草堂

王船山先生後半生在此潛修十七年,遺著800餘萬字。1981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草堂,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正廳面首橫桂趙朴初先生書寫的《湘西草堂》匾額,廳堂內正面牆上掛著船山面像,像下分別掛放“岳衡仰止”等稱道船山先生的橫幅金匾,廳堂的左邊正房為住室,陳列有船山的床鋪、被席、書桌、七弦琴等複製品;右邊的正房是書房,陳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還有當代全國著名書畫家撰寫的條屏、楹聯。草堂院內,茂林修竹,綠蔭如蓋,旁有古楓,其中粗大而彎曲,形若駿馬昂首躍前,王船山生前稱之為“楓馬”。還有一株古藤,鐵骨盤鏇,蜿蜒上升,谷稱“藤龍”,是王船山親手所栽的。如今楓馬藤龍奇狀異貌,生機盎然,中外遊客譽之為草堂“奇觀”。
萬源湖萬源湖

織女湖風景區
織女湖風景區坐落在衡陽縣南部,交通便利。這裡集山、水、泉、洞為一體,容奇、秀、險、幽於一身,是理想的旅遊勝地。風景區內的雄偉俊俏,松竹滴翠,山腰建有紫雲佛寺,佛寺附近有巨型響鼓崖,遊人輕輕擊崖,崖下咚咚作響,清脆悅耳,堪稱一絕。紫雲峰下的鬥牛湖碧波蕩漾,蜿蜒迷離,形成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觀。泛舟湖上,或垂釣,閒情逸緻,心曠神怡。紫雲峰南面的大型溶洞,千姿百態,幽深迂迴,景觀獨特。洞口旁邊的天然礦泉,清澈透明,味道醇正,遊人飲泉者甚眾。

名優特產

竹木梳篦
生產竹木梳篦,是衡陽縣的一項傳統手藝。民國時期,衡陽縣內長塘鋪一帶就有400多戶1200多人從事木梳加工,泗水、大雲、演陂、白水、欄壠等地年產竹篦25萬把左右。80年代,全縣年均生產木梳約30萬把、竹篦約300萬把。其中井頭鎮的鐵崗村有94%的農戶從事竹篦加工,年生產竹篦250萬把,占全村年收入的一半,產品遠銷新加坡、巴基斯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先後開發有桃木系列、捲髮木梳系列、兒童木梳系列、長發梳系列、旅遊木梳系列等10多類100餘個品種。1999年落戶衡陽縣工業園的衡陽天天見梳篦廠,註冊了“天天見”商標,與幾所高校合作開發出柞木、桃木、檀木、牛角、羊角梳等500多個品種,並聯合縣內梳篦廠,註冊成立了衡陽市天天見梳篦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梳篦年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同行第一,先後被評為衡陽市十強私營企業、湖南省百強私營企業、湖南省十大行業500強私營企業等。
石市竹雕
2000年5月,國家文化部授予衡陽縣石市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竹木雕)”稱號。
石市竹雕石市竹雕

石市竹木雕工藝,始於秦漢之前,漢時已具相當規模和水平,至兩宋,“事雕藝者如過江之鯽”,明清兩代為鼎盛時期。作為“民間藝術之鄉”,石市鄉在上個世紀便載譽湖南,多次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民間藝術展覽,受到嘉獎:1972年,民間藝人劉啟玉雕刻的作品《牧童放牛》曾選送北京,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回贈的禮品;1999年梁豐助的雕刻作品《麒麟送子南天門》在泰國“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中榮獲國際榮譽獎……
1996年11月,石市鄉登記在冊的民間藝人有58個,主要分布在中靈村、金屏村、土橋村、中反村。其中最多的中靈村有成名雕匠20餘人榮獲國家級“中國民間雕刻大師”稱號。
竹木雕的技法有圓雕、浮雕、鏤空雕之別。石市鄉的竹木雕以圓雕為主,造型以弧線型為主。主要作品有《大聖帝》、《五大金剛》、《四大天王》、《老子騎面鄙》、《盤龍》、《觀音坐蓮台》、《趙公元帥》、《回頭雄獅》等。1997年6月,衡陽電視台在石市拍攝製作竹木雕專題片《雕韻》,1998年3月起在中央電視台1、4、7套節目連播多次,並被美國熊貓電視台轉播。
稻草龍
中國是龍文化的故鄉,中華民族古代的圖騰就是龍。衡陽縣其龍燈名目繁多,有布龍、稻草龍、紙花龍、筍殼龍、疙瘩龍等。其中稻草龍,龍身用稻草編織而成,嘴能張合,舌能伸縮,眼能睜閉,尾能搖擺。也許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之故,稻草龍最為珍貴。兩堂龍在途中相遇,別的龍要給稻草龍讓路;兩堂龍發生糾紛打架,稻草龍可居中調解和仲裁。衡陽縣台源鎮的九市稻草龍最為有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喜慶節日,村民都要用稻草編織稻草龍耍一番。在九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稻草龍:先用竹篾扎圈,再用稻草織鱗,後用繩索牽引作龍筋。如此製作的稻草龍,龍頭威武,龍身金光閃閃,煞是惹人喜歡。2002年,在中國(衡陽)首屆船山文化節上,九市製作的稻草龍共53節總長515米,深受人們喜愛。1979年先後參加衡陽市和湖南省文藝匯演,均獲一等獎;1988年,應邀參加“北京國際旅遊年舞龍大獎賽”,獲得三等獎。
渣江米粉
衡陽縣盛產米粉,尤以渣江米粉為佳。渣江米粉用優質晚秈米為原料。
其冬粉亮潔如璧玉,細膩如燈芯,質地柔韌滑潤,清香撲鼻。用肉骨或海鮮調湯,其風味別具一格,渣江米粉早已名聞遐邇,成為縣內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早餐的首選食品。
井頭薯粉條
紅薯粉條,又稱紅薯冬粉、粉皮,是傳統的名特產品,已有600餘年的歷史。衡陽縣井頭鎮生產的紅薯粉條採用該區紅薯基地種植的紅薯為原料、經傳統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有好吃爽口、粉味純正、筋道耐煮、營養豐富等特點。(可二次回鍋食用)不加任何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之類的添加劑,該區種植的紅薯的紅薯無大氣污染,無污水污染,是天然的山地農家產品。
洪市荸薺
荸薺,古稱鳧茈,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衡陽縣洪市鎮是荸薺專業產地,生產的荸薺以“粒大、味甜、無渣”而遠近聞名,遠銷亞美。
夫子辣椒
夫子辣椒:王船山(又名王夫之)在晚年隱居衡陽縣湘西草堂時,生活清貧,常以糯米炒香,用瓦片碾碎,調味後釀入辣椒中,置於壇中密封收藏,食用時拿出幾個用油煎至金黃色,外焦內糯,芳香可口,雖是素食,卻勝過大魚大肉,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人,故將此菜紛紛流傳,並取名叫夫子辣椒。製做方法:糯米炒香,加上鹽、五香粉調味,釀入鮮大青椒內。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