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縣

衡東縣

衡東縣位於湖南省衡陽市東北部。1966年從衡山縣析出新置,地處衡陽盆地和湘江中游,東連攸縣,南與安仁縣、衡南縣為鄰,西瀕湘江與衡山縣隔水相望,北與湘潭、株洲接壤。衡東縣是開國元勛羅榮桓元帥故里、中國土菜名縣。京港澳高速公路、衡大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泉南高速湖南段)、衡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衡茶吉鐵路、武廣高鐵(京港高鐵南段)穿境而過。衡東縣地廣物豐,山水含情,有“魚米之鄉”之美譽。縣域面積為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50萬畝。全縣常住人口63萬,轄15個鎮和9個鄉,561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衡東地域的地形以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7℃,雨量豐沛,森林覆蓋率達51%。橫穿全縣的洣河是湘江第三大支流,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3年,衡東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3.24億元,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實現經濟總量、發展質量、人均均量同步提升。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衡東縣位於衡陽市東北部,地處衡陽盆地、湘江中游。南臨衡陽市珠暉區、衡南縣,西接衡山,東瀕攸縣、安仁縣,北連株洲縣,是開國元勛羅榮桓元帥故里、革命老區、中國土菜名縣。縣域面積1926平方公里。1966年3月,根據國務院決定從衡山縣析出新置,因位於南嶽衡山之東而得名。轄24個鄉鎮,561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縣戶籍人口73.7萬,常住人口62.9萬。共有漢、回、苗、維、滿、壯、侗、瑤、白、彝、藏、布衣、土家等1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9%。
衡東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皮影戲之鄉”、“花鼓戲之鄉”、“剪紙之鄉”和“印章之鄉”,也是全國唯一的“中國土菜名縣”。衡東區位獨特,交通優勢明顯。西鄰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北面緊靠長株潭,南臨粵港澳經濟區。京廣鐵路從西部縱貫而過,在境內全長59.7公里。京港澳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在境內設有大浦、新塘兩個互通口,衡大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衡岳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與S211、S314、S315三條省道聯為一體,構成密集的公路交通網路,京廣高速鐵路、衡茶吉鐵路、京廣鐵路從大浦工業園區附近通過,再加上湘江、洣河的水運,為衡東的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地貌特徵

衡東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1%,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流經9個鄉鎮的洣河水質優良,達到國家二級水質標準。著名景點有羅榮桓故居、錫岩仙洞等,其中羅榮桓故居是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紅色旅遊市場遊客滿意十佳景區、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錫岩仙洞景致清奇,洞中鐘乳石琳琅滿目,千姿百態,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享有“楚南第一景”之譽。著名文化遺址有龍山文化遺址、大浦鎮嶺茶甑箕嶺化石、柴山洲特別區農民銀行舊址和清代狀元彭浚狀元第牌坊等。

歷史沿革

1966年析衡山縣置衡東縣,以在衡山之東,故名。
據已出土的古文化遺址表明,衡東地域早在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晚期,就有先民在湘江、米水沿岸棲息定居,開創了古代燦爛的農耕文化。
至公元前15世紀的商朝中葉,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衡東地域由新石器時代步入青銅器時期。至戰國中期,隨著楚文化的南移,進入鐵器時期。
明朝中葉,衡東文化教育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先後創辦了多家書院。元、清兩代曾出過狀元何克明、彭浚,探花譚鑫振等。戰國中期楚悼王時期(公元前401至前380年),衡東地屬楚國龐邑。
公元前201年秦統一中國,衡東地域始有建制沿革。自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至1966年屬衡陽郡、衡州、衡州路、衡州府、衡陽道、衡陽地區所轄之衡山縣。
1966年1月18日,經國務院第160次會議決定,析衡陽市衡山縣湘江以東行政區域設定衡東縣,以其境位於衡山之東而得名,隸屬衡陽專區。
1984年衡陽地區、衡陽市合併後,衡東縣隸屬衡陽市。

物產經濟

衡東物產豐富,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水能蘊藏量達15萬千瓦,水電發電裝機總容量4.33萬千瓦。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鉛鋅、鎢、錳、鈾、鈷、鎳、煤、瓷泥、螢石、石灰石、重鐵石等30多種;境內有野生植物900多種,其中有水杉、銀杏、杜仲、傘花木等珍貴樹種;珍稀野生動物有獐、麂、免、猴面鷹、雲豹等20餘種;主要大宗農副產品有糧食、牲豬、禽蛋、柑桔、茶葉、油茶松樹、楠竹、中藥材等,上規模的工業品有鎢化品、機油泵、銅陽極板、日用瓷等。全縣人民按照“民營立縣、民營富縣、民營強縣”的發展戰略,大力招商引資,突出發展民營工業,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基本形成了鎢業、泵業、銅業、鋅業、鴨蛋加工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其中鎢砂加工能力占到全國1/4左右,是全國鄉鎮企業中最大的鎢化品加工出口基地;湖南機油泵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機油泵生產企業;鴨蛋年加工能力居中南地區之首。

人口信息

全縣常住人口為72972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941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5594人,增長15.99%。全縣戶籍人口為737081人。
家庭戶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2117戶,家庭戶人口為61203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8人。
性別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19619人,占50.76%;女性人口為310106人,占49.2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42下降為103.07。
年齡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4607人,占21.38%;15—64歲人口為434995人,占69.08%;65歲及以上人口為60123人,占9.5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4.3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7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5個百分點。
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027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56005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27004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20685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168人上升為322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197人上升為8894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33355人上升為42883人;具有國小程度的由43000人下降為32848人。

自然地理

衡東縣土地面積1924平方公里,是一個丘陵為主,低山、高崗為輔,兼有中山和平原的地方,素有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稱謂。衡東水系發達,電力充裕,是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以甘溪、洋塘、望日岩、榮桓四座河壩和德圳、白蓮、早禾沖、江東四座中型水庫為主體的八大灌區體系,總蓄引提水量達3.89億立方米,境內大小河流169條,旱澇保收的面積達93%以上。有人曾統計,若將修水利的土石修成一道高與寬各3米的長城,可以從衡東一直通到北京。星羅棋布且成龍配置的發達水系,為大辦水電提供了資源不斷的水能。衡東境內河道縱橫,水系發達,共有江河港169條,其中湘江蜿蜒於縣西85.1公里,成為縣境西部的天然分界線;洣水流貫東西83.9公里,將縣境南北自然分開。衡東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衡東地大物博,桃李滿園。地面上,千山競秀,萬類崢嶸;地底下,物產豐富,土地生金,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鉛、鋅、鎢錳、鈾、鈷、鎳、煤、瓷泥、螢石、石英石、重晶石等30餘種。境內還有野生植物900多種,並有水杉、銀杏、杜仲,以及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傘花木等珍貴樹種,全縣活立木蓄積量達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1.7%。野生動物有獐、麂、兔、鹿、野生猴面鷹、雲豹等20餘種。

交通信息

衡東縣位於衡陽市東北部,地處衡陽盆地、湘江中游、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東部。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衡茶吉鐵路縱貫而過,京港澳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衡大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南嶽高速公路交匯,與S211、S314、S315三條省道及湘江、洣水連為一體。

行政區劃

衡東縣轄有15個鎮,9個鄉,城關鎮(行政機關駐地)、石灣鎮、新塘鎮、大浦鎮、吳集鎮、甘溪鎮、楊林鎮、草市鎮、楊橋鎮、霞流鎮、榮桓鎮、白蓮鎮、高湖鎮、蓬源鎮、莫井鄉、踏莊鄉、高塘鄉、南灣鄉、大橋鎮、三樟鄉、栗木鄉、珍珠鄉、石灘鄉、德圳鄉。

15個鎮

城關鎮
轄:迎賓、濱江、楊山、渡頭、梘頭、興東6個居委會;岳宵、渡頭坪、金堰、金花、金鵝、月塘、大甸、鶴橋、新鶴9個村委會。
石灣鎮
f衡東縣

轄:迥瀾峰居委會;真橋、荷花塘、楊梅、紅星、茶石、泥塘、甲棗、興源、源頭、坪里、坪源、泉水、塔水、棗山、雙峰、上橋、導子坪、光明、西塘、風景、清水、石壩、賀家、三步、鰲洲25個村委會。
新塘鎮
轄:文峰居委會;歐陽海、衡粵、新堤、百葉、豐塘、雷市、湘江、文昌閣、新農、廣田、文家橋、湘水、紅桔、宋家坪、桔沖、梅沖、奇頭、樟樹坪、大坪、新橋、梵塘、龍頭、祝高、豐根、潭泊、宦塘、石楊、米河橋、楊泗橋、虎沖、大培、大沖、煙竹33個村委會。
大浦鎮
轄:東浦、712礦2個居委會;曾家坪、永寧、集賢灣、堰橋、堰城、長塘、大明、新莊、農莊、細村、鋪司橋、太平、豐源、清泉、燕窩、集泉橋、甑箕嶺、荷塘、薊江潭、雙托、渡江浦、添塘、黃花、楓木塘、新開、茶亭、民主、淺塘、石橋、新民、爐鋪、浦泉、嶺村、大浦、獅塘、鑼塘、青鴉、老鴉、油草塘39個村委會。
吳集鎮
轄:楊峰居委會;水湖、楊梓坪、青草湖、紅茶亭、伴嶺、鳳凰山、大勢塘、銅鈴坪、雙園、坪石、坪橋、白洲坪、龍江、龍門泉、文昭、淡家、雞公岩、新坪、高坪、山竹、化龍橋、橋鋪、桃嶺、新躍、金盆灘、蔡家坊、朱家橋、厚田沖、紅坪、旄坪、龍堰、五里坪、鎖獅橋、陽家坡、吳集35個村委會。
甘溪鎮
轄:匯溪居委會;甘溪、楓荷松、夏浦、興隆、大岳、半邊街、鉛鋅、東沖、東崗山、黃泥坪、竹嶺、新楊、明橋、洄水、新石、新泉、新田(新華)、穰家壠、新石橋、香花坪、大源、社背、中心、農林場、大岳沖、新沖、大源塘、金覺、棗園、石崗、能橋31個村委會。
楊林鎮
轄:洣南居委會;楊林、寺門前、廟沖、竹園、高栗、大塘、鐵坑、茅鐮洲、雙丫港、三聯、龍西湖、車頭、太平寺、茫洲、寧中、石峽、板石嶺、符竹、上村、立新、潭江口、賀家橋、小岳洲、柴埠、豆壠、灣頭洲、大源沖27個村委會。
草市鎮
轄:靈山居委會;草市、江坪、江田、大對河、新洲、坪山、羅家寨、桐橋、油子塘、丫塘枯、白茅洲、米坪、沙港、彭家園、香花山、田心、吳家倉、橫嶺、黎盟、山田20個村委會。
楊橋鎮
轄:楊橋居委會;鳳凰、石門、氽水、長灘、金盆、花江、湖田、楊橋、石嶺、如江、石山、虎塘、大塘(源沖)、蛟塘、龍鳳、金山(小鶴)、鶴嶺、荷家、月山、金鳳、香花、荊竹、陽光、南沖、白鶴、寒水、排形、東煙、上歐、團源30個村委會。
f衡東縣

霞流鎮
轄:興霞居委會;大崎、堰霞、平田、楊梓、大泥塘、新井、新硯、皇伏壠、大水田、雙橋、大長壠、宋橋、添枝、文鳳、黃奇、白村、下碼頭、洋塘、大村灣、大橋、李花、許家壠、洪家壠、桎木山、李家橋、燕子沖、大源渡、白馬堰、藕塘、李家壠、荊花港、米河、柳葉塘、楊柳、拜朝35個村委會。
榮桓鎮
轄:前進;長嶺、橫板、車路、洪江、杉山、增加、船灣、坪沖、東風、泉龍、松塘、清泉、柏塘、田壠、太湖灣、桐塘、柏沖、南灣、衛星、新屋、神塘、錫岩、知塘、鐵村、沖塘、山塘27個村委會。
高湖鎮
轄:坪田居委會;五橋、高湖、新旺、鐵塘、大旺壠、建設、長壠、長豐、西村、才一、新水、側塘、瑤泉、嶺台、紅橋、東升、烏塘、羊角、紅村、柏林、偉田、印心、義塘、新興壠24個村委會。
白蓮鎮
轄蓮花居委會;白蓮、馬鞍、高峰、山花、先鋒、塘荷、高明、永安、南塘、鐵坪、譚家橋、小初、鯉魚、山底、新壩、白石
f衡東縣
、王家壠、月寨、馬房、雙江、虎塘灣、羅家湖、龍潭、洛湖、對江25個村委會。
大橋鎮
轄:大橋居委會;西元、塘霞、嶺林、復興、瑤里、茶園、黃雙、禮厚、將軍山、沖頭、山坳、澎陂港、栗林、三滸、和平、義門、湘橋、鐵爐、塔沖、湖套20個村委會。
蓬源鎮
轄:蓬源居委會;橫路、東山、金龍、金盆、新芙、潭江、汀塘、新江、虎哮、東方、龍虎、青山、青峰、羅木、池塘、文家、大閣、石咀、塘碧、廣塘、石梘、翠家、雙林、新茶亭、泉湖、強興、下屋、雲集28個村委會。

9個鄉

莫井鄉
轄:莫井、碰塘、江山、三口井、建新、鵝形、三壠、井沖、四沖、莫園、新開田、白沙、何家園13個村委會。
踏莊鄉
轄:踏莊、大托、桐霄、花園、正坪、仙南、大塘沖、楓壠、楓林、中森、木林、荊茗、茗崗、上朗山、中朗、朗山
f衡東縣
16個村委會。
高塘鄉
轄:兩路口、高田、毛坪、福塘、煥塘、塘頭、田花、懷碧、環山、龍塘、西石、洲先、石塘、大洲、石旺、山陂16個村委會。
南灣鄉
轄:新南、合江、松源、東江、塘下、桃源、江東、茶旺、塘江9個村委會。
三樟鄉
轄:合山、長江、三樟、柴山、集富、金湖、金山、金星、李子園、前進、溫家沖、新湖、油麻、新塘、進化、富家16個村委會。
栗木鄉
轄:溪塘、中塘、清塘、龍源、施茶、官沖、牌摟山、前鋒、柏橋、龍堰、秋波、雙泉、泉新、黃金、周田、陳山頭、巷子、紫崗、秧山、官莊20個村委會。
珍珠鄉
轄:珍珠、富塘、山沖、印湘、嶺岩、小山、雙鳳、同升、黃梓堂、北沖、石頭、石江、大烏石、大南塘、大江、小江、小烏石、新開嶺18個村委會。
石灘鄉
轄:石金、新虎、歐塘、江濱、雙聯、仙鵝、良建、乙田、嶺背、峰山、新白、進寶、長源、石龍、松林、活頭、沈陂、真陂、朝霞、大豐、真塘、慶祝、新建、蓮花、荷泉、大泉、大新、小泉、金子山、大山30個村委會。
德圳鄉
轄:米橋、松荷、馬蹄、普樂、蘇家沖、老屋壠、石坪、大嶺、太陽、松村、三星、紅光、紅岩、德圳14個村委會。

經濟現狀

發展實現新跨越

縣域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實現總量、均量、質量“三量齊升”。全年完成GDP151.72億元,同比增長14.5%,增幅居衡陽市7縣市第一;完成財政總收入7.5669億元,同比增長37.62%,增幅居衡陽市第一。財政總收入比2010年增收2.0686億元。全年完成稅收5.8792億元,比上年增收增長42.55%。其中金虎集團、領欣銅業分別納稅1.52億元、1.01億元,首次出現納稅過億元的企業。工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值235.7億元,增長49%;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8.64億元,增長21.6%;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1.2%。榮獲“全省油茶大縣”稱號。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9.2億元,增長5.6%。全縣糧食總產量達38.95萬噸,增長2.7%。第三產業增長迅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91億元,增長18%。羅榮桓故居紀念館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榮桓鎮成功創建“全省旅遊名鎮”。

項目取得新突破

堅持以項目建設保增長、促轉型、增後勁,組織實施了一批事關長遠、增強後勁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項目建設呈現出數量多、速度快、投入大、結構優、成效好、牽動強的良好態勢。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6億元,同比增長35.2%。實施重點項目66個,項目總
f衡東縣
投資86.21億元,年度完成投資30.64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37個,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9個。

轉型邁出新步伐

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為20.16:41.05:38.79,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些具有戰略性投資意義的大項目、好項目成功進駐。同市白沙洲工業園簽訂了合作框架協定,與富士康集團核心配套企業的對接工作正在抓緊進行。衡陽帥府水泥和浙江紅獅水泥控股集團合作,興建兩條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計畫總投資15億元,已完成投資3億元。工業發展迎來戰略性新機遇。節能電機、節能機油泵、高分子材料、風電設備製造等新興產業項目蓬勃興起。石灣天然氣站竣工點火,新輝、中興、威力3家陶瓷企業實施煤改氣能源改造工程,淘汰了落後的瓷業工藝,開創了石灣瓷業升級換代的新紀元。循環經濟工業園已獲省政府通過,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2萬平方米生活附屬設施主體工程全面竣工,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f衡東縣

民生得到新改善衡東縣

全年縣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一般支出達9.48億元,占全縣財政總支出的62.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294元和8856元,分別增長13.92%和19.7%。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84.84億元,貸款餘額39.09億元,存貸比46.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連續多年穩居全市第一。

形象獲得新提升

成功承辦衡陽市第九屆運動會羽毛球比賽。在衡陽市率先恢復和建立幹部參加勞動制度。基層黨務公開工作創造了衡東經驗,迎來了市委黨務公開工作會議在衡東召開。縣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被評為全省先進。大浦鎮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親自到衡東考察調研,並在衡東縣召開縣市區黨委換屆工作座談會。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衡東縣榮獲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和2009年度全省經濟強縣等稱號。在衡陽市委、衡陽市人民政府重點工作考核中,衡東縣政府績效評估、新型工業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人口和計畫生育、財政稅收等工作榮獲衡陽市先進。衡東縣還榮獲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設競賽十佳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2008年概況

全年完成GDP86.21億元,增長12%,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1%、22%、7.8%。財政總收入完成36619萬元,增長13.8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158萬元,增長14.48%;稅收收入完成28958萬元,增長16.92%,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79.08%。全縣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89.17億元,增長34.65%;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1.3億元,增長36.6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15億元,增長22.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5億元,增長20.1%。各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47.2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6億元。完成進出口總額4243萬美元,增長17.03%。城鎮居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2136元和5617元,增長17.1%和14.67%。全年共審批外資項目9個,契約利用外資343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58個,契約引資14億元。新增項目中,投資過億元的2個;投資上5000萬元的1個;投資上千萬元的18個。

2011年概況

2011年,衡東縣全年GDP151.7億元,財政收入7.56億元,是全省經濟強縣。

2012年概況

2012年,衡東縣完成財政總收入9.3138億元,增長23.09%,其中國稅系統完成3.88億元,地稅系統完成3.317億元,財政系統完成2.1279億元,再生資源企業退稅111萬元。全年完成GDP174億元,增長1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6億元,增長37.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3億元,增長14.2%。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27.18億元,增長17.6%。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49.3億元,增長16.1%,增幅居衡陽市第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0.7億元,增長39%;工業實現稅收6.25億元,增長29%。湘泵榮獲“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金字招牌;衡東縣經開區新簽約項目8個,協定投資總額8.3億元,園區實現稅收3.59億元。

2013年概況

2013年,衡東縣完成GDP193.24億元,增長9.9%。財政總收入10.8億元,增長16%;人均GDP達到19259元、人均財政總收入達到16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2829元和21712元,分別增長13%和10.8%;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54億元,增長35.8%;縣城建城區面積擴大7.5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42%。

經濟發展產糧大縣

衡東農業生產基礎殷厚,是國家產糧大縣之一。全縣年均糧食總產4.2億公斤,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縣。全年出欄生豬平均每人1.5頭,農村形成了“牛羊滿山坡,塘里魚穿梭,村村有豬場,戶戶雞鴨多”的局面,譜出了一曲令人心醉的田園牧歌。

工業迅速發展

全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成批湧現,競相發展,其中縣級以上的工業企業共39家,初步形成了採礦、機械、化工、陶瓷、中醫藥等6大工業基地,“質量意識”、“品牌意識”逐步加強,全縣已有10餘種產品被評為省優、部優,其中,立德粉、機油泵、日用瓷等不僅飲譽九州,而且打入了國際市場。

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

衡東縣委、縣政府堅持城鎮建設、市場建設和工業小區“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小城鎮,提高其整體功能,建制鎮已增加到13個,縣城面積增加到18平方公里。其中城關鎮躋身全省“百強鎮”行列,縣城濱江小區建設全面啟動,新塘鎮被列為全省十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之一,經衡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塘經濟開發區,築巢引風,吸引了四方商賈,已從國內外引進項目95個,引進資金2億多元。

招商引資

2008年6月10日,衡陽市衡東電子工業城項目簽約,深圳瑞格思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霖和衡東縣人民政府縣長劉運定共同在協定書上籤字,面積2000畝,總投資16億元。
2010年5月4日至5月7日,湖南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活動周舉行,衡陽、長沙等八市參會。衡東代表團赴廣州參加2010年衡陽(廣州)承接產業轉移招商項目推介會暨簽約儀式,引進項目3個,總投資6.2億元。其中廣東佛山唯盈股份有限公司年產8萬噸預應力鋼絞、鋼簾線生產項目,總投資1.6億元。雙金(香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環保鋁錠生產項目總投資2.8億元,深圳久隆旺電子有限公司電子生產項目總投資1.8億元。
2011年10月11日,防爆電機水泵生產項目簽約,衡陽市旭日電機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衡陽市大力成泵業製造有限公司在新塘鎮原鉛鋅礦倉儲車間投資興建防爆電機水泵項目,總投資1億元。年產防爆電機4萬台,防爆水泵2萬台。
2011年12月16日,深圳市金冠誠科技有限公司與衡東工業園管委會簽約,成為首家登入衡東的富士康核心配套企業。
2012年9月1日,第二家富士康核心配套企業----深圳市宏利祥五金製品有限公司落戶衡東縣經濟開發區,投資2000萬元,租賃園區標準廠房3000平方米,建設年產1億件小五金製品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年產值5000萬元,稅收200萬元。
2012年12月21日,總投資1.5億元的中山市金利包裝有限公司高檔菸酒外包裝項目簽約,落戶衡東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100畝,主要生產高檔煙、酒及月餅包裝盒。
2013年1月21日,衡陽紅獅水泥有限公司日產4000噸熟料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點火投產。該生產線為紅獅水泥的第一期項目,總投資8億元,年產高標號水泥260萬噸,年銷售額7.8億元,利稅1.5億元。
2013年12月4日,湖南台日電梯項目簽約,總投資2.5億元,2015年3月建成投產,年產電梯10000台,年產值達18億元。
2013年12月10日,日產20萬平方米陶瓷地磚項目簽約儀式在衡東工業園舉行,總投資13億元,占地1100畝,全部建成後日產20萬平方米陶瓷地磚生產規模,年產值50億元。

特色文化

影子戲

影子戲是一種以漁鼓說唱與紙型或牛皮影子相結合的摹擬戲。聲腔分道情、四平、神仙腔、崑腔及小調五類。明代,用漁鼓伴唱,多為一人班;清代為二人班,增加鑼鼓、課子、胡琴,一人打鑼鼓,一人耍菩薩(影型),甲唱乙和,繪影繪聲。影型鏤花古樸、細膩,為民間剪紙雕刻藝術珍品。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戲曲劇本等都被吸收為影子戲橋路,劇目多達2000餘出。鄉里人家有喜慶,必請班子入戶,演唱一出或數出連台戲,左右鄰居圍而觀之,很是熱鬧。1966—1977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作為“四舊”禁演。1978年影子戲復起,1979年農村形成影子戲熱,演出隊伍由80多個增加到217個,演員400多人。1980年,湖南省在衡東舉辦全省皮影戲會演,衡東代表隊的寓言劇《老鼠告狀》和童話劇《哪吒鬧海》獲一等獎。

花鼓戲

衡東花鼓戲是衡州花鼓戲的一個流派,是湘中和湘南最具影響的一支花鼓戲。衡東花鼓戲劇工作者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普及上的基礎上提高,共整理傳統花鼓戲143個、劇本100餘個,唱腔曲牌288個。縣花鼓戲劇團共移植、新創上演了《十五貫》、《喜哥走了桃花運》、《舞龍頭的人》等,2001年《今又中秋》在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戲劇、曲藝)角遂中榮獲金獎。

衡東土菜

衡東土菜源遠流長。清朝時期,三樟黃椒就因清脆可口、色味俱全,被賜為“貢椒”。此外,楊橋麩子肉、新塘地皮子、草市豆腐、霞流鹹蛋、石灣脆肚等土菜也早已名聞遐邇。衡東人就地取材,開始大規模經營衡東土菜餐飲。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把土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來抓,鼓勵民間資金投入土菜加工,改進傳統工藝,提升土菜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2010年10月,縣委、縣政府舉辦了第三屆土菜文化節和農副產品展銷會,評選出20道代表衡東地方風味的衡東土菜、10個土菜名店、9名土菜大師和1名“土菜王”,被省烹飪協會授予“土菜名縣”稱號。一時間,衡東土菜名氣大振,銷量驟增。兩個月內就銷售楊橋麩子肉1萬公斤,三樟貢椒10萬公斤。“衡東土菜”聲名鵲起,在縣內外經營的衡東土菜館已達1000多家,年銷售衡東土菜1.2億元。僅新塘鎮就有土菜餐館120多家,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衡東土菜的興起,拉動了全縣生豬、蛋鴨、辣椒等產業的發展,如三樟鄉貢椒的種植面積,增至1.8萬畝。

衡東話

衡東話是衡東縣域的主流方言,屬於湘語長益片。它與衡山話極為相似,兩地原屬同一區劃,故也常常統稱為衡山話。衡山話分為前山話和後山話,衡東縣均使用前山話。
衡東話有21個聲母,39個韻母,6個聲調。但那些令人費解的發音卻包含著樸素的農業元素和淳樸的人文風俗。

風景名勝

衡陽市衡東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著名自然景觀:楚南第一景——錫岩仙洞,素有“小灕江”之稱的洣水,省級森林公園四方山、金覺峰等。著名人文景觀:中國紅色旅遊區——羅榮桓故居,中共金融史上第一家革命銀行——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舊址(夏拜祠),總投資20餘億的國家重點工程——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始建於唐朝同光年的靈山廟,歷史悠久的吳集古鎮,狀元牌坊,觀音禪寺,歐陽海烈士紀念碑等。

羅榮桓元帥故居紀念館

羅榮桓元帥故居紀念館位於衡陽市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全國100個紅色旅遊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湖南省文明旅遊風景區。由羅帥故居、羅帥銅像廣場、羅帥生平業績陳列館和羅帥辦公室、臥室復原陳列室等景點組成。羅榮桓故居建於1914年,建築面積540平方米;羅帥生平業績陳列館建於2002年,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陳列面積6100平方米,共分為五大部分展出羅帥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和歷史文獻資料。

四方山·洣水旅遊景區

四方山·洣水旅遊景區,總投資37.06億元,位於衡陽市衡東縣四方山林場及四方沖村、楊林鎮的譚江口和小岳洲村區域,總面積2308.78公頃,其中四方山森林公園面積為890公頃。圍繞“生態山水、風華四方”品牌,建有“山、水、花、鎮”四大系列旅遊產品,為集養生休閒、山嶽觀光、生態度假、文化體驗、康體運動、水上娛樂6大核心功能為一體的山水人文複合型生態休閒旅遊區。

洣水風光帶

洣水風光帶屬省級風景名勝區,座落於衡東縣洣水河段的下游,發源於羅霄山肪西麓的炎陵縣枝山脈,源頭為中華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中國革命的搖藍井岡山,所以洣河又有“歷史長河”、“紅河”的美稱。洣河是一條晶瑩碧透的沒有被工業污染的河流,河水水質之好,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水質一直保持在二級以上。
洣水漂游從甘溪河壩上游開始,推舟逆流而上直達草市鎮,沿河五十里。主要景點有:甘溪河壩、元寶大觀、水上街市夏浦、龍巖洞、二龍戲珠、蕭家老屋、雄獅戲球、潭江口漁村、秀才看榜、酈道元的酈公釣魚台、晏光雙廟、錫岩仙洞、靈山老廟等20多個景點。

古今名人

歐陽正煥(1709-1760):字瑤岡,號慕耕,別號竹栓,別號竹栓,祖居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吳集厚田沖(今衡東縣吳集鎮)。32歲中解元,36歲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之後歷任鄉試考官,監察御史等職。乾隆十五年間(1750年左右),應聘為嶽麓書院山長,講學於靜一堂,提倡治經史與時文相表里。在嶽麓山修葺自卑亭,作記勉勵學子:欲登高,必自卑。他擺脫世俗羅網,敢於整頓文風,在當時實屬難得。
彭浚(1769-1833):字映旟,號寶臣,清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沱字十五區王子塘(今衡東縣珍珠鄉黃梓塘村)人。嘉慶十年(1805)考中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內閣侍讀學士、太僕寺少卿、順天府丞。故有“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之譽。彭浚屢掌考試,選拔多士,“前後五鼎甲皆出其門”。為當時文壇上第一位領袖人物。
李紀方(1769?-1885?):字倫青,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東縣大浦人,清代診治白喉名醫。所著《白喉全生集》填補了《醫宗金鑒》空白。1921年出版的《中國醫學大辭典》記載了他的行醫生涯。
李輝武(1830-1878):字荔友,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東縣孔字李家橋(今衡東縣霞流鎮)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從軍後,先後升為副將、甘肅提督,留守漢中。在漢中,鐵匠出身的李輝武亦曾疏浚漢中府城東的河道,直達漢水。並開溝挖渠,引水灌溉,既方便交通,也利於生產,還修復了褒斜棧道。
譚鑫振(1843-1882):字麗生,石灣鎮泉水人。同治九年中舉人,署岳州訓導,很得湖南巡撫王文韶的器重,視之為“國器”,委校閱各書院的經課。光緒六年赴京殿試,得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編修。撰有《半山亭記》,又親自用大楷書寫,刻碑留為紀念,曾廣泛為人拓印,以供臨摹。譚鑫振臨終的遺言是:“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私得天地自然”。百多年來他的書法一直受珍視,其名留《中國書法大辭典》。
陳嘉言(1851—1934):字梅生,清鹹豐元年二月初一生於衡東霞流鎮平田。陳嘉言三兄弟從母授學,光緒壬午中解元,與胞兄毓光同榜,光緒已醜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陳嘉言與胞兄毓光、毓昌,堂弟陳鼎、陳范,三人中進士,一人獲軍功,一人中舉人,被譽為“五鳳齊飛”,於朝野傳為佳話。曾歷任京畿道、江南道監察御史、工科掌印給事中、福建漳州知府。民國成立,受聘民國國史館編纂,被推舉為國會議員,旅京期間湖廣會館立第一界董事會,被推舉為董事長。晚年回湘主持衡陽石鼓書院。陳嘉言能文善詩,有《鋤茶老圃詩文》、《九老詩文集》等傳世。子陳少梅被譽為“現代唐伯虎”,是民國四大畫家之一,女陳雲鳳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之母。
陳少梅(1909-1954):名雲彰,又名雲鶉,號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為陳嘉言第五子。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的一個書香之家,自幼隨父學習書畫詩文,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5歲加入金北樓、陳師曾等發起組織的“中國畫學研究會”,17歲成為名噪一時的“湖社畫會”之骨幹,22歲主持“湖社天津分會”,成為津門畫壇領袖。1930年他的作品獲“比利時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美術銀獎,以後開始在畫壇嶄露頭角,成為京津一帶頗有影響的畫家。新中國成立後,他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美術學校校長。
李待琛(1891-1959):字伯芹,號泉池,生於既字十二區夏家橋(今衡東縣大橋鎮和平村)一個書香之家。李待琛長期從事和研究兵器製造,被譽為“民工國寶”、“兵器奇材”。著有《原子武器》、《現代武器》、《金屬材料》、《軍械製造法》、《國防建設之基礎》、《槍炮製造及理論》等專著。
向德(1901年-1985年):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潛字白蓮寺康廊橋潘家沖(今衡東縣白蓮鎮)人。解放後,任長沙市副市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全國工商聯常務委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湖南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委等。作為中國煤氣汽車、“向德煤氣爐”的發明人,他已載入中國工業史冊。
劉陽生(1903-1934):字茂林,衡東縣草市鎮丫塘村人。1904年3月1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五歲喪父,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在舅父的扶助下,讀了兩年私塾。1926年6月,被選送到衡陽軍校學習。後多次在抗日戰爭中屢立奇功。戰後被追謚為陸軍少將。
羅榮桓(1902-1963):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1902年11月26日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衡東縣榮桓鎮)。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1952年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
馬英九,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中國國民黨主席,祖籍衡陽市衡東縣德圳鄉馬家壠。清朝初期,因馬家壠地處偏僻、交通閉塞,貧困落後,為了子孫幸福,舉家遷移衡東縣三樟鄉馬家堰(即茶花、龍井和大塘三個村於1971年12月劃歸湘潭縣的茶恩寺鄉)。其祖父馬立安老先生於民國21年(即1932年)去逝,馬家堰靠近湘江邊,交通方便,經濟繁榮,這裡的馬姓隸屬馬家壠的馬氏宗祠。其父馬鶴凌先生從小是在三樟鄉讀書,於岳雲中學畢業,是國民黨重慶南溫泉中央政治大學十一期學員,畢業後進入國民黨的軍界,從事教育工作。1950年馬英九出生於香港九龍,1951年馬鶴凌攜家眷前往台灣。馬鶴凌先生喜歡作舊詩、唱京刷、下棋、打球,被譽為多才多藝之人。
秦孝儀(1921-2007):字心波,衡東縣吳集鎮桃嶺村二組人。台灣地區著名學者、政治家。曾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主持台北故宮博物院工作長達18年。
雷正凡(1931-):衡東縣石灘鄉人,著名國畫家。擅長於山水、花卉、人物、飛禽、走獸等,著有《雷正凡畫譜集》,在香港尖沙咀創立“雷正凡畫館”。

農業經濟

衡東居衡陽市東北、湘江中游,農業生產基礎殷厚,是國家扶持的產糧大縣之一、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縣。農村形成了“牛羊滿山坡,塘里魚穿梭,村村有豬場,戶戶雞鴨多”的局面,譜出了一曲令人心醉的田園牧歌。
2010年衡東縣糧食總播種面積106.2萬畝,比2009年增加6.05萬畝;其中水稻播面完成92.9萬畝,比2009年增加5.35萬畝。糧食總產為44.6萬噸,比2009年增加2.4萬噸;其中水稻總產為40.6萬噸,比2009年增加2.6萬噸。2010年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達50.5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10.5萬畝,比2009年增加2.5萬畝。高檔優質稻產量畝增2公斤以上,價格達137-145元/50公斤,高檔優質稻畝增值80-120元左右,全縣高檔優質稻值1.25億元以上。衡東縣被評選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0年以來,衡東縣高產創建示範效果顯著,共創建了3個農業部水稻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分別為大浦鎮雙季稻萬畝高產示範片、新塘鎮雙季稻萬畝高產示範片和霞流鎮晚稻高檔優質稻萬畝示範片,在核心示範區實施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浸種育種,統一田間理。示範片早、晚稻產量都比周邊地區高30-50公斤,單項總產增300萬公斤以上。
衡東縣農業局帶隊組織20多名技術人員辦點示範,在楊林鎮、高湖鎮、草市鎮、高塘鄉、南灣鄉辦一個萬畝油菜高產示範片,總面積1.5萬畝。在榮桓鎮的南灣村、衛星村、新屋村,高湖鎮的新水村、紅橋村、東升村、烏塘村、羊角村、紅村等村創建一個15000畝的綠肥核心示範片。在吳集鎮的五里坪村、鎖獅村創建一個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片,面積500畝。購買並發放油菜種子3萬多包,蘿蔔籽、蔬菜等種子3000多公斤,積極協調省廳爭取了價值216萬元的綠肥種子6萬公斤發放到農戶,發放技術資料5萬多份,為糧食豐收打下紮實的基礎。
通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全縣已形成了52萬畝優質稻基地、2.5萬畝優質柑桔基地、5萬畝蔬菜基地、8萬畝紅薯基地、15萬畝雙低優質油菜基地。

教育科技

衡陽市衡東縣現有中國小272所。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縣普通中學8所,職業中專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鄉鎮中學28所,完全國小45所,聯校和村小174所,民辦中國小5所。在校學生89227人,在職教職工5098人。
衡東縣,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1991年通過湖南省教育督導評估,被評為“教育先進縣”,1993年被省教委認定為“實驗教育普及縣”,1995年通過“兩基”驗收,成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肓合格縣”,2001年通過省普圖驗收,縣教育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實施“教育強縣”戰略,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全縣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達到55%,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100%、99.5%,國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98%,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72%。2004年獲“衡陽市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先進單位”稱號。全縣優質高中教育資源不斷拓展,現有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所,省重點職專1所,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所,普通高中2所。全縣素質教育、新課改理念深入人心,教研教改日益走向深入,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全縣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育各項培訓工作紮實有效,在崗教師培訓率達90%以上。縣教育局先後數次獲得省、市“危房改造工作先進單位”、“省第二屆中國小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治理教育亂收費和反腐倡廉建設先進單位”、“衡陽市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縣市區教育局工作考核先進單位”、“為民辦實事工作先進單位”、“政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衡陽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先進單位”、“衡陽市綜合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醫療衛生

衡東縣有縣直醫療衛生單位9個,中心衛生院5個,鄉鎮衛生院23個,有衛生工作人員2450人,其中衛技人員2222人,鄉村衛生技術人員1760人,建立並健全了農村三級醫療防保網路,切實加強了農村衛生組織建設,加大了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先後有1所衛生院被衡陽市衛生局評為示範鄉鎮衛生院、3所衛生院被衡陽市衛生局評為合格鄉鎮衛生院、10個單位被縣委、縣政府授予“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4個單位被衡陽市委、衡陽市人民政府授予“一星級文明單位”,局機關被衡陽市委、市政府授予“二星級文明單位”,縣衛生協會被評為全國先進農村衛協會,縣紅十字會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評為先進集體,縣中藥飲片廠被省衛生廳授予“衛生產業先進單位”,衡東縣還被評為全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衛生防疫工作連續兩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榮譽稱號

國家商品糧基地縣
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示範縣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
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
全國初級農村電氣化達標縣
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
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
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全省經濟強縣
全省承接產業轉移重點縣
全省出口基地縣
湖南省旅遊強縣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