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江永縣屬南嶺山脈的山地丘陵區,都龐嶺和萌渚嶺環繞四周,中部地勢平坦,山間盆地相連,屬喀斯特地貌,大體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自然條件優越。
境內居住著瑤、漢、壯、侗、苗等1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4%,其中瑤族人口14.7萬人,占總人口的63%,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小縣和少數民族聚居縣。
江永縣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品種多,品位高,銀、鉛、鋅、錳儲量較大。森林覆蓋率69.8%。國家級千家峒自然保護區有原始次森林,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杉、銀杏等50多種珍貴樹種,有娃娃魚、短尾猴、金錢龜、猴面鷹等珍稀動物。
江永縣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縣內有瑤族古都——千家峒、千古字迷——江永女書、千年古村——上甘棠,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樓、閣、塔、碑、橋等文化古蹟100多處。其中允山古窯址、龍虎關古戰場、黃巢墓、桃源書院等古遺址幾十處,有酷似毛澤東臥像的聖人山,還有種種神奇傳說。民風淳樸,瑤家習俗濃厚,盤王節、嘗新節、敬鳥節、鬥牛節等節日仍然盛行,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境內田園風光秀麗,以香柚為主的20萬畝柚園風光為我縣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江永縣名特優新農產品豐富。由於土壤富含硒等多種稀土微量元素,農產品氣味芳香,品質優良。香柚、香芋、香姜、香米被稱為“江永四香”,久負盛名,相繼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香柚之鄉”和“中國香芋之鄉”。被列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山區綜合
開發示範縣”、“全國秸稈氨化養牛示範縣”。全縣工業主要有冶金、建材、食品、電力工業,工業產品主要有電鉛、鐵合金、水泥、枸杞酒等,枸杞酒是全省唯一的一種果酒,獲第二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香柚、香芋、香姜等農副產品加工工業正在興起,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旅遊開發正在啟動,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行政區劃
江永縣轄7個鎮、1個鄉、4個民族鄉:瀟浦鎮、上江圩鎮、允山鎮、夏層鋪鎮、桃川鎮、粗石江鎮、迴龍圩鎮、松柏瑤族鄉、黃甲嶺鄉、千家峒瑤族鄉、蘭溪瑤族鄉、源口瑤族鄉。歷史沿革
秦贏政二十六年(前221),王翦戍都龐,請準設營浦縣,屬長沙郡,縣北部為營浦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在縣西南置謝沐縣(境內有謝水、沐水,故名),屬交州蒼梧郡;同時析長沙郡,置零陵郡,營浦改隸荊州零陵郡。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謝沐屬臨賀郡(宋改臨慶國)。營浦屬營陽郡(西晉改零陵郡,梁改永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並謝沐、營浦為永陽縣,屬永州總管府(大業三年改零陵郡)。
唐武德四年(621)屬南營州。貞觀八年(634),置道州江華郡,縣省入營道縣;天授二年(691)復置永陽縣,屬道州。
唐天寶元年(742),以永明嶺(今都龐嶺)定縣名,改永陽縣為永明縣,屬道州。
宋建隆元年(960),永明屬湖南路道州江華郡。
宋熙寧五年(1072),分允山、允平、文德、謝沐、永川、崇福六鄉人營道,興化一鄉入馮乘(今江華),廢縣為鎮。元佑元年(1086)復置永明縣,屬湖南路道州江華郡。
宋景炎二年(1277),永明縣屬嶺北湖南道道州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永明縣屬湖廣布政司永州府。洪武九年,隸永州府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永明屬湖南布政司(後改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清雍正十年(1732),永明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國元年(1912),永明縣屬永州府。民國4年,廢府州,保留道,縣屬湖南省衡陽道。民國26年12月,湖南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永明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4月,湖南省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1日,永明和平解放後屬永州專區。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稱零陵專區,永明縣屬之。1952年,撤衡陽、零陵、郴州專區,成立湘南行政公署,縣屬之。1954年,撤湘南行政公署,置衡陽、郴縣兩專區,縣屬衡陽專區。1956年3月,改永明縣為江永縣。1962年復置零陵專區,江永縣仍屬之。1979年,零陵專區改稱零陵地區行政公署,江永縣隸屬至1990年未變。
自然地理
江永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東南與江華瑤族自治縣接壤,南與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相連,西南與廣西恭城縣交界,西北與廣西灌陽縣毗鄰,北部緊靠道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10°56′,北緯24°55′~25°28′之間。南北長63千米,東西寬55.5千米。
江永縣屬南嶺山脈的山地丘陵區,都龐嶺和萌渚嶺環繞四周,中部地勢平坦,山間盆地相連,屬喀斯特地貌,大體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
資源概況
江華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為65%,森林蓄積量達681萬立方米,是全國南方重點產林縣和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素有“杉木之鄉”、“綠色寶庫”之稱。境內樹種繁多,其中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珍貴樹種50多種,如水杉、銀杏、紅豆樹、東方古柯等等;還有省內唯獨江華縣所有的特有樹種,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欖科的鐵欖、五亞科的大花五椏果等等。
江華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6種,礦產地156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7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錫、鎢等。居全國前10名的有稀土礦、錫砂礦。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鐵0.5億噸、石灰岩100億噸、花崗石5億立方米。具有重大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稀土、花崗岩、鐵、金、白鎢、高嶺土等。
江永縣地表水資源為44.06億立方米,人均水量10152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有水量13433立方米。河流長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達293條。江華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700多毫米。境內地表水資源為44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46.52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43.01萬千瓦,已規劃的可開發電源點達200餘處。水能資源利用潛力相當大。縣內有大型水庫1座,即涔天河水利樞紐工程;有中小型水庫98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97座。
江永縣內有重點風景名勝區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洄溪壽域、奇獸虛明、秦岩深處、梧嶺南屏、豸山凌雲、穿岩通幽、溪江曉霧、平頭岩、文廟、秦代兵營址等,其中省級的有豸山凌雲塔、陽華石刻、寒亭暖谷3處。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瑤族民俗文化。江華瑤族文化積澱豐厚,民俗民風特色濃郁,1995年11月建成瑤族盤王殿,該殿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堪稱中國瑤族第一殿。
經濟概況
中國香柚之鄉——江永縣是一個山地丘陵縣,又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縣內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土壤氣候條件優越,曾被有關方面的專家譽為“長江以南名優果蔬最佳發展地帶”。全縣除有30萬畝耕地外,還有186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丘崗山地,且土質富含硒這一微量元素,能促使農產品形成芳香物,因而縣內出產的農產品品
質獨特,“香柚、香芋、香米”久享盛名。江永縣根據自己的地理優勢,壯大以香柚為主的名優特產的生產規模,形成了農業支柱產業,全縣有全縣香柚發展以縣境內的全省特色農業示範區——桃川洞為核心,建成桃川洞10萬畝香柚基地。沿省道1862線為“百里香柚帶”,建設萬畝連片的集中產區4個、5,000畝連片的集中產區6個、2,000畝連片的大柚園2個、百畝柚園100個,再加上農戶開發庭院小柚園,共同組成10萬畝香柚基地。
2001年江永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穩定,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十五”計畫開局良好。據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4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2.23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90億元,增長13.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23元。三次產業構成為41.4比21.3比37.3,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3.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2.7個百分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民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給結構還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緩慢,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經濟自主增長內在動力不強;就業和再就業形勢仍然嚴峻。
風土人情
江永女書流傳地上江圩處江永縣北大門,距縣城13公里。1995年改鄉為鎮。全鎮轄15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約5000戶,19000餘人,其中瑤族人口7574人,40%是瑤族。S325省道由北向貫穿其中。上古時期,這裡是古越轄地,戰國初並為楚。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遺蹟。加上都龐、萌諸兩山夾峙,珠江、湘江二水分流,瑤族、漢族民眾交錯等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社會因素,這裡便形成了與湘方言和西南官話截然不同的土語,也養成了獨具特色的奇風異俗:
婚姻:姑娘在婚前要做1—2年針織,當地俗稱“女紅”,為自己,也為未來的家庭新成員做許多穿戴用品。締結婚姻一般要經過四個程式:提親、合八字、為準、過點擊看大圖門。“提親”即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求親。即使男女青年相互私訂終身,男方也要請媒妁上門提親。而後,擇吉日讓媒人把男主人公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的父母再把女兒生辰八字與男子的相對照,看相剋還是相生,叫“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則男主人公要備彩禮擇吉日良辰,鼓樂喧譁,送到女方家,叫“為準”,也叫“下定”。而後,待第二年的冬天“過門”。“過門”要“坐歌堂”三天三晚。第一天叫“嘈屋”,也叫“愁屋”,女方家請來樂師和姑娘的歌伴7—10人,練習唱歌,並把第二天、第三天要唱的內容一一列出,主唱和伴唱有明確分工。因為女兒要出嫁了,家人和友伴都依依不捨,內心有難言的愁苦,故叫“愁屋”。第二天是“小歌堂”,要做一個通宵。女方要唱父母、兄弟、親友的恩恩怨怨,逐個唱到。有痛切傷心處,嚎淘大哭;高興歡心時,眉開眼笑,眾人同樂。第三天是“大歌堂”,主題是唱“離娘歌”。將要出嫁的姑娘,表達對父母親朋好友的依戀之情,家人好友也用歌對出嫁女以親切的祝願和教誨,包括今後怎么做人做事,如何敬奉公婆和丈夫,如何料理家務,勤儉持家,什麼時候要回娘家門等等。“坐歌堂”場面十分熱烈壯觀,歌堂里往往擠得水泄不通。這一系列的歌唱,有些要做成“女書”文本。
“賀三朝”:新娘出嫁後第三天,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門”。女友來祝賀,都要有“女書”,按女書吟唱,叫“賀三朝”。現存“女書”作品中,裝禎最講究的都是“三朝書”。它的製作有尺寸規定。蕊頁9—15頁,只寫其中3—6頁,留下的空白給回門女續寫,書里還夾著五色絲線和剪紙圖案等。
“不落夫家”:已出嫁的女子,除節日喜慶丈夫專程接以外,婚後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時間,多是寫、唱“女書”和做“女紅”。
四月八“鬥牛節”:未婚女子在農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們要湊些米、油鹽、菜餚到野外去“打平伙”,帶著“女書”去吟唱,暢談美麗人生。因這一天,男人都趕著牛牯到野外去鬥牛,因此,女子習慣也把她們的活動叫“鬥牛節”。
六月六“吹涼”:這一天,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婦要回到娘家過六月,讀女書,女方家裡要買些時鮮菜餚,做粽粑,買紙扇,接女兒回家過六月“吹涼讀扇”。這樣做的人家,他們的女兒就顯得“貴器”。
“結拜姐妹”:女子見與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結拜姐妹”,年齡不受嚴格限制。一般結拜的是單數,如七個叫“七仙女”。一經結拜,就經常寫女書作品往來,加深感情。這種結拜要超過親威關係,還會延續行走2—3代人。
旅遊文化
江永縣
江永縣位於永州市西南部,都龐嶺南麓,東鄰江華瑤族自治縣,南毗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西交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北與廣西灌陽縣相鄰,東北與道縣接壤,距廣州500公里,距桂林194公里,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都龐嶺和萌渚嶺環繞四周,自然條件優越。是全國少有的沒有受到任何工業污染的淨土,境內田園風光醉麗迷人,以香柚為主的20萬畝柚園風光為江永縣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被稱為是“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江永縣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古稱永明,秦時立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江永縣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縣內有瑤族古都——千家峒、千古字迷——江永女書、千年古村——上甘棠,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樓、閣、塔、碑、橋等文化古蹟100多處民風淳樸。
千古之謎--女書
發 掘
江永縣上江圩鄉、城關鎮、黃甲嶺鄉、銅山嶺農場等地,歷史上流傳著一種記錄當地土話的特殊文字,流行地域以上江圩為中心,波及毗鄰的道縣下蔣鄉、新車鄉。這種文字只在婦女範圍內使用,稱之為“女字”,通稱“女書”。
女書
女書的記載,至今見到較早的是太平天國發行的雕母錢。此錢正面文字為“天國聖寶”,背面為“炎壹”,右面女字從上至下是“天下婦女”,左面是女字“姊妹一家”。民國20年(1931)7月出版《湖南各縣調查筆記》,文中記述境內花山廟“每歲五月,各鄉婦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聲高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書蠅頭細字,似蒙古文,全縣男子能識此種字者,余未之見”。
1954年,縣文化館周碩沂一次下鄉輔導農村文化活動,在上江圩葛覃村結識了創作女書水平較高的胡池珠。胡教周學會了一批女字,並創作了《女書之歌》這首女書歌及其譯文,後來被收入《江永解放十周年志》(油印本)。這是載人史冊的第一篇女書作品。周還將兩篇女書原件寄給省博物館,但沒有引起重視。1956年冬,湖南省文藝會演,負責會演攝影報導工作的李正光在周碩沂住處見到女書對聯。李向省文物隊領導匯報請示後,於1957年初,到江永上江圩考察,寫了一份關於女書的調查報告,連同一些女書原件,投寄給《中國語文》雜誌。此為介紹研究女書的第一篇文章。因開展反右派鬥爭,考察工作中斷。196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周有光、史金波等見過江永婦女文字的材料。1968年,湖南省公安廳發現一瑤族斷腿婦女寫的文字無人認識,將其帶到北京,請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教師陳其光、張公謹等辨認,也不認識。1979年,周碩沂重新回到縣文化館工作,在編寫《江永縣文物志》時,收入了“蠅形字”一節。1982年4月,《江永縣文物志》由省文化廳轉發全省交流,使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女書。同年12月,中南民族學院政治系教師宮哲兵回校後到江永調查,在城關鎮白水村,他找到了一份女書原件,但藏書者已死,根據其女兒提供的線索,他結識了上江圩鄉甫尾村高銀仙、唐寶珍兩位女書傳人,收集到三本女書,請高銀仙、唐寶珍兩位老人逐篇唱讀,將其全部錄音,並由周碩沂翻譯成漢字。宮哲兵回校後撰寫《關於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托人類學家吳澤霖教授推薦給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爾後,這篇調查報告在《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人民中國》(日文版)以6頁版面詳加介紹。1983年3月,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組織江永女書研究小組。7月,中南民族學院副院長嚴學窘教授與宮哲兵合撰《湖南江永平地瑤文字辨析》一文,提交在美國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漢藏語學術會議,引起了國際漢藏浯言學家的極大興趣,被稱為“一個驚人的發現”。9月,宮哲兵、謝志民再次到江永上江圩鄉進行人文考察和方言調查,又結識了義年華、何西靜等女書傳人,收集女書作品13件,由周碩沂翻譯,撰寫《湖南江永上江圩的女書》1985年2月,中央電視台報導發現女書。同年9—10月,中南民族學院組織調查隊,到江永調查女書和千家峒的情況,收集到十幾件女書原件,1萬多字。1986年5月,中央電視台播出專題片《奇特的女書》,該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許多國家播出。同年3月和8月,中新社和新華社分別發布“湖南發現女書”的訊息,國內外數十種報刊、雜誌轉載,女書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和重視。是年,清華大學趙麗明、中南民族學院謝志民、中央民族學院陳其光、毛振林,以及美國史凱珊、台灣姜葳、法國裴書馨、德國艾娃、日本長尾一郎等先後到江永參觀、考察。
千年古村--上甘棠
歷史文化名村上甘棠,從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謝沐縣治,長達700年。謝沐縣以謝沐二水匯合為謝沐河而得名。這兩條水實則為雌雄二水。雄水發源於都寵嶺雄川源,源於高山雨水;沐水為雌水,源於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匯合處,山環水抱,氣場信息得天獨厚,確是一方風水寶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寶年間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達1240年。“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蘋果。甘棠,甜甜的野蘋果。這是從出產蘋果的老家山東帶來的地名。又有一說:甘棠,原意為高大的喬木,以後用作官吏政績的稱頌之詞。即是說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甘棠,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甚多,碑亭樓閣完好,是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點集中的旅遊勝地。
瑤族古都--千家峒
千家峒峒標
瑤胞尋根千家峒,九洲內外共心聲。
先祖源流傳後世,溯本追源有指針。
我國南方各省(區)和遠遷至東南亞、歐美的瑤胞都保存了一份手抄千家峒古文獻,他們因此世代尋找千家峒故地。經瑤學專家的考察認定,瑤族故地千家峒就在江永縣境內,以今天千家峒瑤族鄉為中心的江永、道縣、灌陽三縣交界之地。
千家峒大泊水 相傳古代,平王豢養了一隻五色斑紋的龍犬。平王愛犬如寶。一年,高王強兵侵擾平王國土,滿朝文武大臣無一取於出征討伐,平王為此憂心忡忡,於是帖出招賢榜:誰能應徵打敗高王,就將三公主許配給他,並封他為王。此時龍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願為平王出戰頑敵,保衛國土。隨後,龍犬深入敵巢,施計咬死高王,並將其首級銜回向平王報功。平王為酬謝龍犬立下的功勞、兌現諾言,將三公主嫁與龍犬,並封其為盤護王,即是盤王。可龍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個漂亮後生。為了皇室尊嚴,平王將盤王與三公主送到了與世隔絕的千家峒,盤王與三公主結婚後,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賜一姓(即瑤族最早的十二姓)。他們在千家峒繁衍生息,把千家峒開發得美麗富饒:那裡四周環山,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
江永縣千家峒
敗,百鳥爭鳴;無數清徹的小溪匯成河流貫於峒中;峒中有四塊大田,土質肥沃,一千戶人家共耕種,田裡長的穀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有一年,糧官來到千家峒,瑤家好客,大家熱情款待,輪流宴請糧官。糧官久不回話官府,官府以為糧官被害,便派兵馬前來攻打,千家峒一時變成血火之地。僥倖活下來的十二姓瑤人,也被迫逃散。走前他們祭了盤王廟,把牛角鋸成十二截,每姓各拿一截,祝願以後十二截牛角有湊齊的時候,瑤民有重返千家峒的日子。
離縣城5.5公里,就是千家峒的入口。進入千家峒,我們將沿途看到千家峒古文獻上提到的千家峒口、四塊大田、鳥山、馬山、石狗等景觀。宮哲兵教授說:“《千家峒》文獻中的多數地名物名,在江永縣大遠鄉內,說明文獻的作者,可能是大遠鄉逃亡瑤民的後裔。文獻中對千家峒的描寫實際上是對大遠鄉的描寫。”(《千家峒運動與瑤族發祥地》),由此可見千家峒在瑤民心中占著重要的位置。它們將向客人們講述許多古老而真實的故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讓人們從中領悟到:在“千家峒時期”,這裡曾經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繁華的都市,是瑤族人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美滿幸福的樂園。
花山廟
花山,位於江永縣允山鎮社下村東南,距江永縣城3公里,山巔有廟,人稱花山廟,亦稱姑婆廟,系女書文化活動中心之一。
清光緒《永明縣誌·文藝志》有對花山及花山廟會情景的描述:“永明昔號山水窟,石玉川珠互輝燭。間氣鍾英代有聞,姍姍姊妹真仙骨。仙骨於今冷劫灰,居人頂禮始參佛。居人有女劇情深,喚姊呼姨舊約尋。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宛轉出山林……”《永州府志》(清道光)載:“花山廟,(永明)縣西七里,相傳唐時譚姓二女採花仙去,香火極盛。”蔣雲寬(清嘉慶四年(1779)進士,曾任山西道兼河南道監察御使等職)在《近游雜綴》中寫道:“層嶺之麓又有花山,山形如花,故名。唐時譚氏二女入山採藥蛻化,土人山巔如祠。山多菪石,石隙透一小徑,天然梯級,竹樹翳蔽,雲霧蓊蔚。每歲五月間土女多賽詞矣。”社下村族人保存的《譚氏族譜》亦有“譚七、譚八仙姑存跡於花山廟”之記載。現在的花山廟是村人譚全苟邀約村民積渡或向廣大信士募捐於2005年在原來遺址上重建的。廟旁有20餘件古廟石刻構件,其中一塊四方殘碑,有乾隆十七年寺月壬一重修碑銘。
花山廟曾是江永女書文化活動的中心之一。解放前“每屆端午後五日”便是花山廟的廟會,為期三天,屆時趕廟會的婦女們,將自己的心愿用女書寫在紙上、扇上或巾帕上,供奉姑婆神,乞求賜福、消災。
千年石窟雄山寺
1.石梘石窟雄山寺
石梘石窟雄山寺,當地人歷來皆稱之為“娘娘廟”。該寺位於距縣城直線距離約35公里的桃川鎮石梘村,於2008年底被發現。據建炎二年(1128)《重修雄山寺記》記載研判,該寺的始建年代應為公元940年左右,距今1000餘年,為馬楚王妃周氏自資命工建製造像。該寺文物遺存相當豐富,有石窟像、石雕像、石刻構件、摩崖碑刻、佛寺天井之卵石路面,還有大量的陶製香爐等。其中:現存石窟佛像48個;信士捐贈的石雕像有4座,均為清代造像,分別是乾隆10年(1746年),乾隆50年(1786年),嘉慶25年(1820年)和道光4年(1825年);石刻構件有雕花香爐三個,柱礎4個,有銘文記載2個;摩崖石刻兩方,一方是落款建炎二年(南宋,1128年)的《重修雄山寺記》,另一方是落款至正三年(元代,1343年)的《重建石佛雄山寺碑記》。該寺分前後兩殿,整個遺址面積162.3平方米,其中天井卵石路面18.2平方米。至今仍香火旺盛,頗具千年古剎的氣勢。
江永縣雄山寺
2.邑口雄山寺
邑口雄山寺位於距縣城35公里的桃川鎮邑口村,與石梘雄山寺僅一山之隔。據建炎二年(1128)《重修雄山寺記》記載,該寺始建年代為北宋正和年間。該寺處於兩山的鞍部之間,規模宏大,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每年二月初一趕廟會,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當地有俚語稱:“二月初一趕廟會,雄山寺下會姑爺”。寺身主體於“文革”中被毀,現在可見的文物遺存主要有:石雕佛像5尊(頭部均被砸壞或丟失);雕花香爐5個,呈半月盆形;摩崖石刻6方,最早為正德6年(1512)《重建雄山寺碑記》;功德碑刻6方,均為清代碑刻;雕花柱礎8個;石獸一對,右獅左象;其它無字石刻構件80餘件。另外,雄山寺正面石崖下有一口井,當地人稱為“犀牛放水”井,終年不涸。距寺遺址100米處還有一座長約6米,高約2米的神秘巨型封土堆。
城堡式的古瑤寨—勾藍瑤
勾藍古瑤寨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碑刻曰:“祖昔居萬山中,山勾聯透,溪水伏流,色藍於靛,是為勾藍”。勾藍瑤又名“都勻”,是大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被朝廷敕封的“四大民瑤”之一,是經過官府編戶入籍,行政上又相對獨立的瑤族聚居區,面積大約10平方公里。如今這裡居住的有蔣、歐陽、黃、何等13姓,人口2500餘人。
江永縣勾藍瑤
勾藍瑤的主要景觀有:
①古城牆系列。勾藍瑤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受朝廷招安後,為把守粵隘,依山勢在關隘口建築了9座石砌城門及石城牆。石城門上建有守夜樓(類似長城的烽火台),並布有警鐘,有厚約2寸的實木城門板,早開晚閉,鐵桿為栓。城門兩翼築有石牆,高二丈,寬丈余,至明嘉靖年間全部完成。全長約2000米,至今尚存近千米。
②風雨橋系列。蘭溪村水上和主要幹道上還築有許多遮風避雨的涼亭,稱為風雨橋或廊橋,現存較完整的有6座。它們精緻舒適、造型美觀,有木凳或石凳供人們歇息,形成“水上有橋,橋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是人家”的一道獨特景觀。
③古井系列。蘭溪村處萬山之中,古井之多堪稱湘楚一絕。在蘭溪,大小水井有100口以上;能供人畜飲用,而且還能養一片田地的,也不少於50口。其中蒲鯉井是蘭溪的源頭,位於上村古戲台旁,井深不見底。清水庵古井位於頂天宮社壇旁,古木蒼天,水質清幽。
④社壇。社壇文化在江永縣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蘭溪村有一座規模較大的頂天宮社壇,可惜大部分“鬼崽”(社公)在“破四舊”中被砸毀丟失,現存“鬼崽”近10尊,其中“社王像”是完整的,前額鐫刻一楷書“王”字,身體側面有“大明正德六年”的銘文。
⑤黃氏宗祠。蘭溪村每姓都有祠堂,祠堂是宗族的聖殿。蘭溪村現存祠堂13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於明萬曆年間的黃氏宗祠,它又是蘭溪村最繁華的商業區,祠堂側面寫有“財源萬頃波濤”字樣,是蘭溪村的“王府井”。
⑥讓泉巷,又稱何氏進士坊。蘭溪村雖是瑤族村寨,但並不拒絕漢民族文明,曾設立過書院、書屋、文昌閣等教化場所,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據族譜記載,蘭溪村曾出過8名進士。現存一座“讓泉巷”牌坊,坊前有“碧澗魚龍”之照壁。“讓泉巷”距橋頭涼亭10米遠,坊內出了何文彬、何文彩兩位進士,他們既在外面為過官,又在村內做過瑤長。並在讓泉巷前鑿有甘泉井眼,其泉水甘甜清洌,讓予過往行人取水飲用。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