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望城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因位於長沙市郊嶽麓山北的望城坡,故名望城縣。縣轄13個鎮、3個鄉,總面積1046.42平方公里;2002年全縣GDP為61億元人民幣。2008年,望城縣總人口72.03萬人,完成生產總值194.09億元人民幣。縣政府駐地為高塘嶺鎮。
湖南省人民政府於2011年6月20日撤銷望城縣,設立望城縣為長沙市望城區,為長沙市第六區。
望城的傳統農業為水稻種植,家畜以飼養生豬為主,傳統工業有水泥建材、陶瓷,湘繡為傳統手工藝品。
歷史沿革
望城縣鎮,古為荊楚地,自秦,漢設郡、縣,經三國、晉、隋、唐及五代,歷為長沙郡、長沙國、長沙縣轄縣;至宋元符元年(1098年),經元、明、清各朝,縣境分屬長沙、善化兩縣。
1959年撤銷併入長沙縣,1977年恢復望城縣建制。現隸屬長沙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距省會長沙市26公里。轄城關、丁字、銅官、靖港、喬口、坪塘6鎮及30鄉,25個居民委員會,451個村民委員會。
1951年,從長沙縣境劃出湘江以西及湘江東岸北部部分地區置望城縣。
1959年,望城縣併入長沙縣,1977年復置望城縣。
1951年建縣時因縣治設於今嶽麓區北麓望城坡,故名望城縣。今望城縣治為高塘嶺鎮。
2008年6月15日,市政府向各區、縣(市)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下發通知,正式將望城縣的含浦、坪塘、蓮花3個鎮成建制劃歸嶽麓區管轄。3個鎮的行政建制、人口、面積、所轄村(居)委會個數、政府駐地均不變。行政區劃調整後,望城縣轄13個鎮、3個鄉,總面積1046.42平方公里,總人口56.63萬人;嶽麓區轄10個街道、4個鎮、1個鄉,總面積475.02平方公里,總人口56.27萬人。
1951年5月26日,望城縣從長沙縣析置。轄域以長沙縣河西地區(4個區)及河東的第十區全部、第九區的鵝隱、青驛、自安3鄉為其行政區域(政務院1951年5月26日批准);縣治望城坡遷至高塘嶺(1952年3月);
1959年3月22日,撤銷望城縣,轄域全部併入長沙縣;
1977年12月21日,復置望城縣,1951年置縣轄域即湘江河東部分的銅官區、霞凝區,河西全境即靖港區、高塘嶺區、白若區、蓮花區和坪塘區為其轄域。縣治高塘嶺(國務院批准);
1996年4月22日,天頂鄉劃入嶽麓區、霞凝鄉劃入開福區(國務院批覆,國函【1996】29號)。
2000年,望城縣轄15個鎮、4個鄉。總人口686349人。
2011年6月,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
2012年6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銷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鎮、星城鎮、黃金鎮、丁字鎮,設立高塘嶺街道、星城街道、黃金街道、丁字街道四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望城區轄4個街道、10鎮、1鄉。
2012年8月,經長沙市民政局批准,撤銷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星城街道、黃金街道、丁字街道,分別設立高塘嶺街道、喻家坡街道、白沙洲街道、大澤湖街道、月亮島街道、黃金園街道、廖家坪街道、金山橋街道、丁字灣街道、書堂山街道十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望城區轄10街道、10鎮、1鄉。
2014年4月,望城區將廖家坪街道成建制整體委託給長沙市高新區管理。
2015年,根據望城區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將靖港鎮和格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靖港鎮;將新康鄉和高塘嶺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高塘嶺街道;將茶亭鎮和東城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亭鎮;將東城鎮慎家橋社區五杉片(含躍進、染匠、禾家、姚家、五杉、大官、魚心7個居民小組)劃入銅官鎮華城村,將茶亭鎮郭亮村劃入銅官鎮,將銅官鎮和書堂山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銅官街道;將烏山鎮和喻家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烏山街道;將雷鋒鎮和廖家坪街道成建制合併成立雷鋒街道。合併後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命名的相應原鄉鎮、街道駐地。行政區劃調整後望城區共減少6個鄉級建制,現望城區轄5個鎮、10個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望城區轄白箬鋪、靖港、喬口、茶亭、橋驛5個鎮,雷鋒、黃金園、金山橋、白沙洲、大澤湖、月亮島、烏山、高塘嶺、銅官、丁字灣10個街道。
鄉鎮(街道) | 社區 | 村 |
---|---|---|
靖港鎮 | 蘆江、眾興 | 石豪、復勝、農溪、金星、福塘、前榜、新峰、楊家山、格塘、柏葉、合池、高橋、三橋、凌沖 |
茶亭鎮 | 梅花嶺、東城 | 望群、九峰山、譚家園、獅子嶺、西湖寺、代公橋、洪開橋、泉豐、楊家坪、大龍、蘇蓼 |
白箬鋪鎮 | 白箬鋪 | 白箬鋪、龍唐、龍蓮、淑一、黃泥鋪、光明、大塘、齊天廟、 金峰、金峙、古村、洪山、勝和 |
喬口鎮 | 喬口 | 柳林江、大壠圍、水星、田心坪、盤龍嶺、團頭湖、藍塘寺、湛水、鮮魚塘 |
橋驛鎮 | 橋頭驛 | 黑麋峰、沙田、民望、 楊橋、群力、力田、洪家、白石、永豐、民福、龍塘、禾豐、丁家、馬安 |
高塘嶺街道 | 高塘嶺、西塘街、雷鋒路、高塘、白芙塘、蓮湖、航運、斑馬湖、望府路、新康集鎮 | 勝利、裕農、長聯、新陽、六合圍、興旺、月圓、湘江、新河、譚家湖、合益 |
銅官街道 | 誓港、袁家湖、銅官街、高嶺、洪家洲 | 太豐、萬星、花實、華城、郭亮、書堂山、何橋、石渚湖、中山、彩陶源 |
烏山街道 | 徐家橋、旺旺路、喻家坡、仁和 | 黃花嶺、金樹、雙豐、茶園、八曲河、團山湖、薊家巷、烏山、龍王嶺、雙興、原佳、高沖 |
雷鋒街道 | 荷花塘、和潤園 | 真人橋、橋頭鋪、雷鋒、牌樓壩、坪山、白馬、廖家坪、三益 |
丁字灣街道 | 興城、丁字灣 | 雙橋、翻身垸、金雲 |
月亮島街道 | 月亮島、黃都港、桑梓、 黃獅嶺、楊豐 | 中華嶺、銀星、戴公廟 |
黃金園街道 | / | 黃金園、桂芳、英雄嶺 |
金山橋街道 | 桐林坳、金坪、金山橋 | / |
白沙洲街道 | 同心園 | 馬橋河、騰飛、黃田 |
大澤湖街道 | 東馬 | 南塘、西塘、回龍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望城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長沙城西北部,周邊與開福區、嶽麓區、長沙縣、寧鄉縣、湘陰縣、汨羅市、益陽市赫山區和湘潭縣相鄰。
望城縣地處東經112°03′-113°02′,北緯20°58′-25°34′,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東連長沙市和長沙縣,南接湘潭市和湘潭縣,西界寧鄉縣、益陽市,北與湘陰縣、汨羅市為鄰。縣境東西最大距離58.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39公里。
東北部中低山、崗地區,本區與長沙城區開福區、長沙縣、汨羅市和湘陰縣接壤。包括橋驛鎮的黑麋峰、茶亭鎮的九峰山和丁字鎮的丁字灣等地。低山見於茶亭鎮和橋驛鎮,崗地廣泛分布於低山、丘陵的前沿和江湖沿岸。成土母質多為花崗石,面積達14.5萬畝(9670公頃),銅官、茶亭、橋驛三鎮第四紀紅土面積約為15.6萬畝(10400公頃),占該區面積的67%,並間有板頁岩和湖中沉積物,全縣海拔最高處黑麋峰就位於本區的橋驛鎮境內。
中部丘崗區。該區東部南部與長沙城區部分的嶽麓區接壤,西與寧鄉毗鄰,包括雷鋒鎮、白箬鋪鄉、星城鎮、高塘嶺鎮以及烏山鎮部分地區,海拔大都在100米左右。本區山地與旱土約為25萬畝(16700公頃)。
地形地貌
望城縣全境主要有如下地形帶地區:西北濱湖沖積平原區,該區與寧鄉縣、益陽市赫山區與湘陰縣接壤。包括老溈水河、八曲河、團山湖和湘江以東的蘇蓼垸一帶地區,這一帶政區為大眾垸內的靖港鎮、格塘鄉、新康鄉、喬口鎮,烏山鎮部分地區、東城鎮蘇蓼垸地區。區內地勢低平,海拔在25至30米,最低處為喬口鎮附近為,海拔23米。
西南低山丘陵區,位於縣西南部,緊靠寧鄉。包括嵇珈山、白鶴山、金盤山、雷打石、黃毛大嶺和甑皮嶺。區內低山、丘陵、崗地、間山盆地俱全,而且低山與丘陵交錯,一般海拔在400米左右,低山的主要組成物質為石英砂岩,岩性堅硬,抗蝕性強,山坡中上部風化層厚度一般為1~1·5米,低山地區的相對高度為200—300米之間,小丘的相對高度為200米以下,桐木盆地為該區最大盆地。東南平崗區,與長沙城區部分的嶽麓區、湘潭縣接壤。該區位於本縣東南,包括九江(原行政區劃的鄉,現屬含浦鎮)和坪塘鎮,該區內丘陵、崗地、間山盆地、溪谷平原齊全,且交錯排列,整個地勢自北向西、向南和向東南傾斜,成土母質多為石英岩沙和第四紀紅土,間或有紫色頁岩和板頁岩。望城縣以丘陵地形為主,地形海拔較低。全縣海拔最高處黑麋峰在該縣的橋驛鎮境內。
地區氣候
全縣年平均降水總量19.13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8.58億立方米,另湘江徑流量689.7億立方米,流經該縣注入洞庭湖。境內最大的內湖是靠西北部與益陽、寧鄉交界的團頭湖,水面面積有400公頃,屬國營喬口漁場。
望城縣地處亞熱帶氣候帶,受季風影響明顯,氣候特徵為春季溫度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旱,冬季少嚴寒。一月為一年中氣溫最低的一個月,平均氣溫為4.4度,7月為氣溫最高,平均30℃。全年無霜期除高山的黑麋峰外,其他地區約為270—300天。
年平均日照數為1610.5小時,年降水約為1370毫米,年平均江水日達146天,五、六月份降水每月達200毫米以上,七、八月份每月100毫米以上。
自然災害
洪澇災害為突出的自然災害,現代歷史上遭遇的洪澇災害有:
1949年6月12日,湘江水位猛漲至36.97米,全縣62個堤垸潰決50多個。
1954年,占全縣五分之一的大眾垸潰決。
1969年8月9日和10日,全縣連降暴雨,降雨量達370毫米,局部最多達500毫米,潰垸31個,淹沒田地11.7萬畝(7800公頃),死亡140餘人。
交通情況
望城區位交通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地處美麗富饒的湘中河谷平原,湘江下游兩岸,位於北京至廣州、上海至重慶(京廣經濟走廊和長江經濟帶)的大“十”字交匯區域,是沿海經濟擴散輻射西部地區的必經之路。
319國道、長(沙)常(德)高速公路橫跨縣境,省道長(沙)湘(陰)公路縱貫縣城東部,長沙市三環線勾勒的弧線囊括縣境東南部5個鄉鎮。雷高公路、雷鋒大道及高喬大道將過境的省、國道和高速公路連通一氣。(北)京廣(州)鐵路、石(門)長(沙)鐵路跨境而過,並且均設有客貨站。湘江由南向北流經縣境58公里,境內設有千噸級港口。縣城距市政府僅16公里,至黃花國際機場僅38公里。
人口概況
截至2016年末,望城區戶籍人口55.49萬人(不含雷鋒街道),比上年末增加2.16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27.67萬人,女性27.8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6.0‰,人口死亡率為5.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6‰。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望城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花崗石、陶泥、石灰石、矽沙、煤、黃金等。其中,丁字灣一帶的花崗石,儲量70多億噸,其特點是耐酸耐磨,抗壓力強,適用於工業和建築用材,享譽海內外。銅官陶泥,細膩潔白如粉,儲量5000萬噸,出土文物證實,該地制陶業唐代已盛行,產品上燒有“天下有名”、“天下第一”等字樣。矽砂儲量上億噸,暢銷全國20多省市。石灰石儲量亦過億噸,是生產石灰、水泥、電石的主要原料。麻田磷礦、蓮花煤炭均有一定的儲量,烏山的青石、溈水、沙河的河砂、卵石更是用之不竭的建築原料。
水資源
望城縣水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地表徑流量歷年平均值26·98億立方米。境內河流湖泊眾多。湘江是流經望城縣最大的河流,其從南入境,縱貫南北而下洞庭,流經境內58公里,一級支流12條,二級支流21條,呈葉脈狀向東西兩側展開,斜貫全縣。其中西側有喬口河、溈水河、八曲河、靳江河等一級支流9條,東側有沙河等一級支流3條。
河流:河流為湘江及其支流,以湘江河為界,從河西流入湘江的有柳林江、撇洪河、溈水河、八曲河、馬橋河、大澤湖水系、龍王港、靳江河、觀音港和百泉河,其中最有名的為靳江河和溈水河。從湘江東岸流入的有黃龍河、石渚河與霞凝河。
湖泊:較大的湖泊有團山湖、天井湖和格塘水庫,此外,還有位於雨敞坪鎮境內的泉水沖水庫,庫容量達到1000萬立方米,其他庫容量100—1000萬立方米有,黃金鄉的觀音岩水庫、蓮花鎮的毛栗沖水庫、含浦鎮(原九江鄉)境內的玉華水庫、茶亭鎮境內的茶亭水庫都很有名。
森林與植被
該縣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歷史上曾廣泛分布常綠闊葉林,到1960年代,大部分原生植被已經不復存在,現東北低山和西南丘陵仍保留小部分針、闊葉混交林和天然竹林。19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建築用才工業的發展和廣大居民生活燃料改為燃煤和液化石油氣,農民的耕作逐步走向退耕還林,經過自然的休養生息和人工育林,森林植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全縣的森林覆蓋率接近30%,丘陵、崗地與低山地區,除了耕作用地與生活用地之外,植被與森林都在逐步恢復。人工育林栽種的主要樹種為杉樹、馬尾松、義大利楊、國外松、池樹、水杉和果樹等。
傳統藝術
望城剪紙
望城剪紙的傳統題材廣泛,多採用寓意、象徵、比喻、襯托的手法,取材幹常見的花、草、蟲;魚、獸、人物等,並進行多層次的組合表述。
1、祝願夫妻感情和諧,家庭生活美滿。“鴿”字在南方方言中與“合”同音,象徵夫妻感情永久和美,“魚水和合”、“鴛鴦喜和”。
2、祈求家庭清吉平安。以鳳鳥居多,反映了楚湘先民對太陽崇拜,民間認為鳳鳥是太陽里的神鳥,認為“凶”和“禍”都是“神作鬼使”。平安吉祥圖案大量使用,起著某種避凶避禍的符咒作用,這是崇巫信鬼觀念的反映。
3、祝願新人婚後多子多福,人丁興旺。這類題材的內容已逐步淘汰。四是吉慶祝福,有“鯉魚跳龍門”、“福壽雙全”、“福壽平安”、“福壽三星”、“喜鵲鬧梅”、“喜報珠園”、“八仙慶壽”等。望城剪紙工藝,有單用剪刀的剪紙和單用刻刀的刻紙,也有刀剪並用,小塊的挖空用刻刀,長線條和外輪廓用剪子。
剪紙的刀法自由,畫面粗放,刻紙線條嚴謹,細巧精緻,構成望城剪紙獨具一格,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優美清秀的藝術特色,在國內剪紙藝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聲名遠播,傳向海外。
望城皮影戲
長沙地區曾流行一句諺語:“河西班子,瀏陽鞭子”。這句話是說長沙河西(今其地多在望城境內)的皮影戲班社如瀏陽鞭炮一樣,都很聞名。
望城皮影戲,在清代已具盛名。望城皮影的造型頗有獨特之處:他地皮影“靠子”大都前腳長,望城則是後腳長,操作表演起來,更顯武將凜凜威風;他地皮影臉譜大都採用“五分式”(只看到一隻眼睛),望城皮影臉譜則是可看到一隻半眼睛的“七分式”,故而人物表演更加逼真。
新中國建立前,望城全境各鄉遍用皮影戲班,總計約百個之多,良好的藝術氛圍造就了一批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的皮影藝術家。解放後組建的湖南軍區洞庭湖湘劇團燈影隊(今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前身)的皮影藝術骨幹,大都為望城人。已故皮影藝人夏少春,是今望城縣蓮花橋鎮龍洞村人,其所塑造的《鶴與龜》、《兩朋友》等劇中的鶴、龜、熊、猴等精美皮影形象,深為國內外行家所驚嘆。1958年,因他曾受命赴蒙古人民共和國幫助組建皮影劇團,獲“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家榮譽獎”,他是新中國委派出國任教的第一位皮影藝術家。
皮影藝術家何德潤,是望城縣白箬鋪鄉排子山村人。1949年入湖南軍區洞庭湘劇團燈影隊後,改進皮影人物造型,擴大窗幕,創造移動布景,改用多個光源,使窗幕上不見操縱桿。50年代曾兩次被選調參加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團赴東西歐十多個國家演出。他製作的一些皮影人物被收藏在莫斯科木偶劇院博物館裡,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傀儡藝術家。”
經濟概況
在農業建設方面,望城的種植業主要有水稻和經濟作物,經濟作物則以蔬菜、水果和茶葉為主,經濟林木有油茶、茶樹和柑桔;該縣的畜牧業生豬養殖為傳統優勢,年出欄生豬超過100萬頭,另外耕牛、山羊養殖平原地區也比較普遍。淡水漁業養殖發展也比較快,全縣年產鮮魚超過1萬噸。
工業方面,該縣主要的工業有建材、食品加工、化工、機械、電器、輕紡、造紙、印刷、服裝、工藝製品和陶器生產等,高塘嶺鎮和坪塘鎮為工業重鎮。望城為全市第一個開通移動通訊、實現交換程控化、傳輸數位化、鄉鄉通程控電話的縣。
1995年,全縣有郵電局、所60處,擁有交換設備容量4.5萬線,電話交換機總量1.67萬門,電話機裝機總數為1.2萬部,百人擁有電話2.2部。
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格)48867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1625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228997萬元,第三產業產值143424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811元。全縣財政總收入達14041萬元,財政總支出達21270萬元。2008年,望城縣完成生產總值194.09億元人民幣。
農業
縣境農業,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其依次為副業、林業、漁業。縣內盛產稻穀,歷為“魚米之鄉”,現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被國家定為洞庭湖區農業綜合開發縣和“三元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種植試點縣。200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8242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4500萬元,林業總產值4536萬元,牧業總產值72789萬元,漁業總產值10601萬元。全縣農產品產量分別為:糧食合計產量468073噸,油料產量2603噸,黃紅麻產量23噸,茶葉產量542噸,柑桔產量7934噸;林產品產量分別為:木材採伐量1.20萬立方米,竹材採伐量158.00萬根;畜產品及水產品產量分別為:大牲畜年底有20866頭,豬、牛、羊肉產量65908噸,水產品產量15665噸。
工業
望城工業,源遠流長。唐代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瓷,產品遠銷東南亞諸國;丁字灣的麻廠,自南宋以來,產業長盛不衰;河西“湘粉”、“湘繡”馳名海內外。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突飛猛進,建材、食品加工、機械電子、化工、印刷、造紙、紡織、皮革等行業逐漸形成。
產值
1995年,工業總產值達31億元,主要工業產品有碳銨、人造金剛石、電石、水泥、石灰等。坪塘氧化鐵顏料廠、湘江印刷廠成為全國鄉鎮企業的明珠。2003年,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56130萬元,輕工業總產值86094萬元,重工業總產值70036萬元。
企業
縣境擁有紅旗氮肥廠、印刷廠、水泥廠、石灰廠、商塘嶺飼料廠、繼電器廠等一批縣屬骨幹企業,擁有坪塘氧化鐵顏廠、湘江印刷廠、桐木建築公司、黃金編織廠、坪塘水泥廠等一批優秀鄉鎮企業。駐縣中央、省、市屬工業企業有航天工業部068基地長沙技術開發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南傳動機械廠、湘西儀器儀表總廠、鐵道部五局工程機械修理廠、省化工試驗工場、省郵電器材二廠、省新生水泥廠、省銅官陶瓷公司、市花崗石公司、市矽礦、市電子材料廠、市水泥廠等廠礦企業。縣境內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長沙電廠工程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正式宣布進行BOT招標。
商業外貿
2003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0757萬元。縣內主要出口商品發展到活乳豬、鑄造件、湘繡、印刷、內衣等30多個。
金融和保險
1984年恢復了縣保險公司,目前下設代理處8個,開辦保險種類26種。1990年保險費收入600.1萬元,賠款140.47萬元,綜合賠付率為23.3%。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望城區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建設合格學校20所、房地產配套學校1所、公辦幼稚園5所,省教育“三檢合一”督導評估獲優秀等級。
截至2016年,望城區全區共有普通中學26所,中等職業中學1所,國小7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67人,中等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69人,國小專任教師183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0800人,中等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473人,國小在校學生34964人。當年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為99.1%;高中升學率為87.5%。
衛生
2012年,望城區完成區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腦科醫院(一期)建設,完成26個村衛生室改擴建工程,新建4個衛生院公轉房。鄉鎮衛生院綜合改革紮實推進,村衛生室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截至2016年末,望城區擁有各類醫院、衛生院32個,床位3639張,衛生技術人員2833人,其中執業醫生1067人,執業(助理)醫師394人。
科技
截至2015年,列入部級的科技項目2項,列入省級的科技項目8項,列入市級的科技項目42項。推廣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5項,專利申請641件,授權634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25.3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3.07億元,同比增長19.9%,占GDP的比重為29.4%。 被列為湖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榮譽稱號。2016年,望城區推廣轉化重大科技成果20項,專利申請915件,授權457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35.06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80.32億元,同比增長17.1%,占GDP的比重為30.9%。
文化
2016年,望城區全年送戲下鄉193場,送電影下鄉1842場,送圖書下鄉4000餘冊。建成10個市級示範性村(社區)文化活動室(中心);新增5處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點,132處全民健身工程點,全民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組織舉辦500餘場文化、體育活動,覆蓋全區各類人群。
風景名勝
黑麋峰
黑麋峰位於長沙城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590.5米,是望城縣第一高峰。峰頂石岩峭壁,三面如削,翠光四溢,聳拔雲霄。山頂原有麋峰古觀,建於唐玄宗年間,前後三殿,正殿中懸“道高雲洞”匾,相傳乃懷素所書。兩旁石柱鐫聯曰:有仙則靈,聽暮鼓晨鐘,逸響遙分蓬島外;引人入勝,看岳雲湘水,普天齊付畫圖中。
古觀後一度為佛教所用,故又稱麋峰古剎或洞陽寺,明萬曆後曾三次修繕。現已恢復“黑糜寺”。山巔還有劉仙姑梳妝檯,相傳唐代劉氏女修真於斯,每日清晨在此梳洗,成仙后鄉人建台,豎碑傳世。從峰頂沿200多級石階而下,修篁夾道,細泉淙淙,撫人心脾。不遠處有“佛”字石、皇塔、真人墳、雷打泉、雙龍出洞、象鼻吊千鈞、池畔金龜等名勝古蹟。附近還有龍門瀑布、十門洞、玉帶橋等景點。山下有“壽字石”,字高1.88米,寬1.08米,傳為呂洞賓手跡。旁邊原有一碑,鐫文曰:“有人睡得壽字了,可與壽字同到老”。山上修有盤山公路。茶花擁翠,高路入雲,湘水揚帆。
靖港古鎮
靖港原名蘆江,又稱溈港,地處湘江西岸,東望銅官,距長沙市中心24公里,核心面積37.63公頃,人口約4000人。昔為天然良港,商賈雲集,民國中期與津市、洪江同為湖南省繁盛三鎮,素有“小漢口”和“小香港”之美稱。儘管經歷歲月的沖刷,這裡古街、古居民、古廟仍保存較為完好。
唐將李靖討蕭銑奠定基業,曾國藩的湘軍與太平軍當年在此交戰,地下湖南省委辦公遺址、紅軍高級將領劉疇西烈士、革命母親陶承等的故居猶存,規模較大的中、晚清古代建築宏泰坊、八音堂、楊泗廟以及“八街四巷七碼頭”等更是有口皆碑,令人叫絕。
半邊街:街長約1000米,因街中段臨江有半邊,又名“半邊街”,街上大多是清代建築,少有民國時期和明代建築,路基為麻石,由於70年代防洪將溈水河截流,靖港昔日千帆填滿靖港碼頭的景象一去不復返。行走街上,還可尋覓當年的糧行、南貨鋪、竹木店、金銀首飾店、藥鋪、紅粉樓、槽坊醬園等,還能領略一棟棟清代建築風格。靖港古鎮“半邊街”是長沙地區保存下來最完整的一條古街。
洗心禪寺
洗心禪寺洗心禪寺,位於望城區黃金鎮。據《善化縣誌》記載:洗心禪寺原名洗心庵,為清初漢月法藏禪師創建,至今已有386年歷史。開山以來,寺院佛事興隆,高僧輩出,如清末中興長沙開福寺的方丈體輝大和尚;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和尚等都出自洗心禪寺。由於歷史原因,洗心禪寺被毀,後重建。新修的洗心禪寺占地面積500多畝,主體建築12棟,建築面積逾3萬平方米。
雷鋒紀念館
雷鋒紀念館坐落於望城區雷鋒鎮,1968年10月開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央、省、市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頗具影響的精神文明建設陣地。全館展室陳列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三個部分,四個展室,通過文物和照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雷鋒同志生前的模範事跡和全國人民學雷鋒的典型事例。
千龍湖
長沙千龍湖生態旅遊度假村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國國際龍舟標準賽區”和“新瀟湘休閒八景之一”。2005年、2006年相繼成功舉辦了“中國望城千龍湖國際龍舟邀請賽”、“千龍湖·長沙首屆鄉村休閒旅遊節”。度假村有水上娛樂、垂釣休閒、分時度假、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養殖六種不同類型的休閒小區,規劃總面積8210畝,2800畝碧波蕩漾的寬廣水面令人心曠神怡;360畝伸入水中的半島猶如一個巨大的水上觀景台,將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位於湖心相距160米的金銀島像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的千龍湖上。主體由千龍湖2800畝水面、兩個湖心小島和一個伸入湖中的半島組成,9個大型垂釣池建在半島中部。可以開展水上降落傘、水上飛機、水上快艇、水上特技等水上娛樂項目。
喬口河
喬口河在長沙市西北45公里,湘江之西,地處望城、湘陰兩縣交界處,為水路人長沙必經之地。明《一統志》云:“自益陽縣界入湘江,即高口水也。”《明史•地理志》則云:“長沙縣西北有喬江與資江合流處。”唐大曆三年(768)大詩人杜甫從岳陽溯流至喬口,進入長沙境,在這裡寫下了到長沙的第一首詩《人喬口》。
溈水河
溈水河,又名“溈水”、古名“玉潭江”,發源於湖南省寧鄉縣的溈山,自西向東流入望城縣境內,於新康鄉與高塘嶺鎮交界處匯入湘江,全長144公里,流經面積2750平方公里。
靳江河
靳江河,又名“靳江”,古稱“瓦官水口”,為湘江下游的支流。因河道經寧鄉麻陽繞經楚大夫靳尚墓前而名“靳江”。靳江發源於湖南寧鄉縣白鶴山寨子沖,自西向東流經寧鄉、和望城縣,然後於嶽麓區的柏家洲附近匯入湘江。全長87.5公里,流域面積781平方公里。
團頭湖
團頭湖屬—個天然湖泊,歷史悠久,四季風景秀麗,臨近高喬大道,水陸交通便利,總水面近1萬畝,長達8800多米,寬約600米。東起靖港樟木古橋,西至馬轉坳古閘,南連寧鄉左家山果園,年產鮮魚3000擔。湖內有仙泥墩、48咀等自然景觀,其美麗的神話傳說,舉不勝舉。相傳八仙之—的呂洞賓,飛渡洞庭湖時,到達團頭湖觀其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便停下來歇息,從其木屐上掉下一塊泥土至團頭湖中,便成了今日的仙泥墩。
教育資源
望城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07所,其中國小162所、國中37所、普高6所、職高2所。幼稚園57所,民辦培訓機構13所。在職教職工5861人,其中國小2724人、國中1739人、高中1323人、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和縣教研培訓裝備中心75人。在校中國小生71592人,其中國小37010人、國中16779人、高中17803人。有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2所(縣職業中專、雷鋒職業中專),省級示範性高中2所(縣一中、雷鋒學校),市級示範性高中3所(縣二中、縣三中、縣六中),市級示範性國中1所(含浦中學),市級示範性國小2所(高塘嶺鎮實驗國小、丁字鎮書堂中心國小)。
全縣適齡兒童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學生年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先後榮獲省“普九”先進地區、省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雷鋒職業中專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全縣國中畢業生升學比例達到92.4%,提前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職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職業學校對口升學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全縣共調整撤併公辦中國小校269所;積極實施國家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省、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達17所;建成縣教育信息資源中心,基本實現了教育網路“校校通”。共擇優招聘教師190名,培訓教師2萬餘人次。
主要領導
姓名 | 職務 |
---|---|
孔玉成 | 區委書記 |
范焱斌 | 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黨組書記 |
地區名片
雷鋒故鄉 | 中國縣域經濟百強 |
湖南省經濟十強縣市區 | 2010年全國百強縣第92位 |
全省區縣市第四名 | 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 |
長沙河西經濟發展的重要火車頭 | 2012年全國市轄區百強第57位 |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湖南省-知名景區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