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種中文名:理縣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trichogynum L. C. Hu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北部。生乾海拔3100米的山坡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理縣龍溪鄉。
海 拔:3100
命名來源:【act. Phytotax.sin 30: 545. 1992】
中國植物志:57(2):190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7米;小枝粗壯,無毛,直徑7毫米;幼時淡綠色,千後暗紫色;老枝黑灰色。葉革質, 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長7.5—9厘米,寬3.2—4.5厘米, 先端急尖,具硬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微心形,邊緣全緣,乾後稍反卷,上面綠色,微皺,無毛, 中脈凹人, 側脈10—11對,微凹,下面毛被薄,黃褐色,多少粘結, 中脈凸起, 側脈微顯或不明顯:葉柄長1—1.5厘米,上面具縱溝,下面圓形,無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8—1 5朵,總軸長約1厘米,疏被微柔毛;苞片脫落,小苞片線狀披針形, 長1--1.3厘米,疏被短柔毛;花梗長1—2厘米,無毛或疏被叢捲毛;花萼大,5深裂,裂片長圓形,長8—10毫米,寬3—4毫米,外面基部被微柔毛,邊緣具腺頭睫毛; 花冠鐘形,長3—3.5厘米,直徑4厘米, 白色,上部裂片具深紅色斑點,外面無毛,內面基部被微柔毛,裂片5,近圓形,長1.2—1.4厘米,寬1.8—2厘米,頂端微缺;雄蕊9—10,不等長,長1.5—2.5厘米, 花絲中部以下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葯長圓形,淡黃褐色, 長2.5毫米;子房圓錐形,具槽,長5毫米,被淡褐色柔毛,花柱2.7厘米,無毛,柱頭近盤狀。果未見。花期6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北部。生乾海拔3100米的山坡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理縣龍溪鄉。
本種提示:本種與隴蜀杜鵑R.Przewalskii Maxim.相近,但本種葉下面毛被宿存;花萼大,裂片長圓形,邊緣具腺頭睫毛,子房密被褐色柔毛而與隴蜀杜鵑不同。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trichogynum L.C.Hu in Act. Phytotax.Sin 30:545.F.3. 1992.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