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早期人類都是採用動物皮毛製作保暖禦寒的衣物和睡覺時候使用的墊子,至今包括在北極附近生活的愛斯基摩人,仍有人們在使用。19世紀初探險家和登山家們開始對不同的睡袋系統進行測試,早期的睡袋由具有優良絕熱性能的駱駝毛填充,其後又發明了中空的橡膠氣墊,並且用於18世紀20年代的地球極點探險。1861年FrancisFoxTuckett測試第一個阿爾卑斯山睡袋原型,18世紀60年代中期信封式睡毯設計開始趨於完美,並且接近地面部分都有中空的橡膠塗層作為地面熱絕緣層。羽絨因為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性能在19世紀初廣泛被用於床墊填充,在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婦女們甚至在裙子內層填充羽絨來禦寒保暖,不過羽絨的處理和使用技術在19世紀中期才開始發展,早有記錄的羽絨睡袋是在1892年用於英國的ALFREDMUMMERY探險隊伍,由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的睡袋原型發展而來,並由英國家具公司製造,但這並不是生產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睡袋。1890年挪威ajungilak公司開始商業化生產睡袋,這一時期的睡袋都由木棉花填充。直到19世紀20年代,睡袋都是特殊的製品,但由於不斷發展的戶外用品需求市場,更多的公司開始設計和生產睡袋。基於喜馬拉雅探險活動以及登山運動的興起,19世紀30年代開始不斷發展和完善睡袋的設計和製作,這時候誕生了能緊密包裹身體的木乃伊式睡袋,英國登山家還憑藉這種睡袋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工業革命後由於製造業以及化工業的發展,人工合成的纖維開始大量生產,由於合成纖維具有優良的保暖性能也開始被廣泛用於睡袋的生產中。
19世紀三十年代,徒步旅行和露營生活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戶外裝備的需求開始逐漸高漲起來。睡袋成為一種商業產品,生產商業開始在睡袋上標註以方便顧客在購買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剛開始標註的溫標非常簡單,只有夏季,三季以及冬季使用三種區分,這樣的區分方式比較粗糙,只能按照大概的使用溫度選擇。後來,一些品牌的睡袋開始給出兩個溫標數值:舒適溫度和極限溫度。
許多年來,睡袋的溫標已經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劃分標準,每個標準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而且這些標準的的測試方法已經由英國、法國、德國、挪威、美國以及瑞士等國的科學家發展完善起來了。儘管不同品牌的睡袋上都標註了建立在其自家檢測基礎上的建議舒適溫度,但這個標準在大部分高品質睡袋品牌中卻是相似的。睡袋銷售商和購買者都明白標註在睡袋上的舒適溫度只是建立在理想情況下測試出來的結果,在實際使用時舒適溫度往往是要高上幾度的。
技術參數
溫標
一般的溫標由三個數據組成低溫度:指該睡袋使用的極限溫度,只表示你在這樣低的溫度不會被凍死而已,是否能睡的著就很難說了。低於這一溫度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危險的。
舒適低溫:指該睡袋使用舒適的理想溫度。在這個溫度下,人可以非常舒適的入睡,而不會因為寒冷而無法睡眠。
高溫度:是指溫度使用範圍的上限,高於這一溫度,使用者將熱得無法忍受。
舒適低溫在睡袋上有2種標識方法,1種是標識一個絕對溫度,比如-10度,表明該睡袋的舒適低溫是-10度;一種是標明溫度範圍,從紅色過渡到綠色或藍色,比如紅色從5度開始,到0度時過渡為淡綠色,在-5度時過渡為深綠色。這種溫度表示的意義是:5度偏暖,0度適宜,-5度時感覺很寒冷,這個睡袋的舒適低溫是0度。需要說明的是舒適低溫僅僅是一個相對概念,睡袋產品沒有行業協會,沒有行業標準,國內沒有,國外也沒有,一些大的品牌商和研究機構根據實驗室試驗和野外經驗,對自己的產品標定舒適低溫。這個溫度只具有參考意義,他會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一般來說歐美原產的睡袋在溫標上對於亞洲人來說不太適宜,因為歐洲人在耐寒能力上要高於亞洲人,因而我們在選擇時要格外加以注意。
低舒適溫度一般定義為人體在8小時連續溫暖睡眠中的低溫度;極限溫度是指睡袋能保護人體不至於失溫的低溫度,一般是指人體在6小時連續不溫暖睡眠的溫度,以對人體不造成危險傷害為級別。
人體通過新陳代謝產生熱量,當我們感覺溫暖時,意味著我們身體產生的熱量等於或大於向周圍環境中散失的熱量,而我們散失熱量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和身體接觸的熱量傳導,特別是身體下面的地面----身體周圍的對流空氣以及人體呼吸時呼出的空氣----皮膚表面的汗水蒸發
----人體的紅外熱輻射
對於一個睡眠的人來說,身體接觸熱能傳導和空氣對流是大的熱量散失方式,用一個簡單的能量平衡公式:身體產生的熱能=身體通過傳導,對流,輻射等散失的熱能。
傳導:地面是主要的熱量散失因素。睡袋雖然可以改善一些,但是睡袋和地面之間的睡墊更為重要,選擇隔熱係數高的的睡墊可以減少向地面的熱傳導。
對流:這是睡袋散失熱量的主要因素,可以採用更厚的睡袋來隔絕更多的靜止空氣在人體周圍呼吸:在寒冷環境下,通過呼吸散發出的熱量也非常多蒸發:汗液蒸發是人體降溫的主要方式,但在寒冷環境下睡眠的時候,汗液蒸發將會很少輻射:僅占人體散失熱量的很少部分
睡袋的作用僅是用來保持熱量儘量少的散失,而睡袋內的人體則不斷產生熱量保持溫暖,不同的個體和情況下產生的熱量不盡相同,所有的睡袋溫標系統都是基於一個標準的人體,但是這樣一個標準的人體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一個睡眠狀態下的人體大約有75-100瓦特的熱能功率,按照人體表面積換算成大概47-55瓦每平方米。由新陳代謝產生的能量非常複雜,與年齡,性別甚至身體下的脂肪量有關,但大體上,一個健壯的年輕男性產生的身體熱量總是遠多於老人和女性的。對寒冷的感覺和年齡以及經驗有關,新手一般都會比有經驗的登山者感覺更冷。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在寒冷環境下要比經常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感覺溫暖些。
一般來說,超過25歲以後,胖人對寒冷的感覺要比瘦人少。胖人總說他們新陳代謝慢,更精確的說法是,胖人吃得食物要比他們消耗的多;瘦人有比較平衡的新陳代謝,意味著他們吃得食物基本上都可以消耗掉。人體內的脂肪在食物缺乏的時候可以加入代謝產生能量。登山和徒步等戶外活動常常讓人體消耗的能量遠遠多於吃的食物產生的能量,極地以及高山探險活動就需要更多的熱量了。胖人能將他們身體存儲的脂肪燃燒轉化成能量,並且胖人比瘦人有更厚的天然熱絕緣層,所以胖人較瘦人更耐凍些。另外女性一般要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寒冷,在睡袋的舒適溫標上,女性往往要比男性高大概5℃。因為新陳代謝和年齡有關係,老人比年輕人產生的更少的能量因此更容易感覺到寒冷,16-24歲的健康男性處於新陳代謝的旺盛期,身體產生的熱能遠高於散失的熱能,這樣在在睡袋的舒適溫標上要比年老的人低大概5℃。對於兒童,由於沒有形成成熟的新陳代謝系統,所以對於他們的睡袋溫標定義就會變得很困難。歷史上大部分對睡袋所做的研究都集中在士兵,戶外培訓師,高山嚮導和登山家們身上,這些人都具有豐富的戶外生活經驗,而且年齡在18-40歲之間。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戶外活動者平常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有中央空調的辦公室里工作,開著汽車到處走,這些生活模式降低了普通人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久居城市的人如果突然走進野外環境中,艱苦的徒步甚至高海拔的登山很快就會耗盡他們的力氣,筋疲力竭的身體產生的熱量也會減少,就會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為了建立睡袋的溫度等級,商業生產前的睡袋原型都要做戶外測試,而測試者往往是經常在戶外生活的人,例如士兵,登山嚮導等,他們需要在野外環境中測試幾個星期,然後提供給廠商關於睡袋舒適溫度和極限溫度的意見。
對於睡袋生產廠商來說,測試睡袋需要溫度風速,濕度,風速,所穿衣服等條件,並且很難象登山家那樣去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氣候情況,一般的測試只能基於理想環境下一定溫度和濕度,但是測試的結果與實際使用情況大相逕庭。為了使測試結果更加接近真實使用環境,各個品牌紛紛建立氣候實驗室,在人造的環境中控制溫度,濕度,風速等物理條件,並在相對應的氣候下測試睡袋,由此得出比較合適真實使用情況的溫標係數。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以及各種探測手段不斷進步和完善,紅外熱成像系統也開始套用才睡袋測試中,根據紅外熱成像可以清晰判斷出人體在睡袋中的散熱情況,紅色區域表示散發出來的熱量比相應的藍色區域要多,睡袋設計也可以根絕測試結果作相應的改進。
一些重要的睡袋標準
-BS4745-1984紡織品熱絕緣標準
-ISO5085紡織品熱絕緣標準
-EN31092紡織品熱絕緣標準
-ASTMF1720-96基於實時發汗人體熱量模型測試的美國睡袋標準-G08-013法國睡袋標準
-EN53713-2002歐盟睡袋標準
2002年4月,新的歐洲標準EN13537通過CEN驗證並成為睡袋定標的必須條件。以EN13537為基準評估的睡袋舒適溫標較先前的商業慣例更加合理,並且在以後的幾年時間內,戶外用品店內以EN13537為標準標註的睡袋比例將提升到50%。另外,在2005後,以EN13537為標準標註的睡袋比例必須達到100%。但在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睡袋的標準仍然按照傳統的商業慣例進行標註,這給消費者選購帶來比較大的迷惑。
填充物
睡袋填充物主要有兩種,羽絨和化纖棉,此外還有單層的抓絨睡袋。
羽絨:又分為鴨絨和鵝絨,同等條件下鵝絨的保暖程度稍高於鴨絨。羽絨主要有3個性能指標:第1個指標是填充重量,比如400克鵝絨睡袋,1100克鴨絨睡袋,這個重量不是說睡袋重量,而是指填充羽絨的淨重量;第2個指標是含絨量,羽絨是由羽片和絨組成的,羽片有支撐作用,保暖主要來自細絨。含絨量用百分比表示,如80絨表示100重量單位中絨的含量是80單位。鴨絨一般高含絨量在85到90,鵝絨的含絨量可達90到95;第3個指標是絨的膨脹度,膨脹度(Fillpower)是指一盎司羽絨在68.4克壓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羽絨的膨脹度越高,絨的保暖性能越好。一般國產鴨絨的膨脹度在450左右,國產鵝絨的膨脹度從450到600。美國進口的安第斯山地鵝絨含絨量可達95左右,膨脹度高達到700到800。
市場上有時會發現特別便宜的羽絨製品,比如100元一件羽絨服,150元一條的鴨絨睡袋,這樣的產品一般不可選。因為羽絨還有兩個一般人無法現場檢驗的指標:耗氧指數和清潔度。羽絨需要經過多道專業清洗去脂程式,有些小商販把初級的羽絨稍加清洗後就做成成品,這些製品根本無法使用,簡單的鑑別方法是用木棍敲擊成品,會有粉塵漏出,聞一聞會有異味,如果清洗,水中有臭味。羽絨本身是高品質的產品,希望大家選購真正的好產品。
化纖棉:的種類很多,質量參差。普通的噴膠棉,到四孔棉,七孔棉(多孔棉市場七孔九孔棉概念:國家對多空枕頭並沒有標準,對多孔纖維的含量也沒有具體要求,關於所謂“孔的”數量,更是無從考究,《枕頭記》引用中國纖維行業權威儀征化纖的介紹,技術先進的儀征化纖工廠僅僅生產一孔的中空纖維,不存在七孔或者九孔纖維,市場上面多數七孔或者九孔纖維均系中空棉。),3MThinsulate棉,POLARGUARD3D/HV棉等。polarguard3d和polarguardHV之間的區別是前者可壓縮性更好,而後者保暖更好,3D一般做到-5~-15℃,HV可以做到-15~-25℃。各種化纖填充物睡袋一樣,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保暖性能會慢慢降低直至沒法使,但它們有羽絨睡袋所沒有的一個優點,就是打濕後還能殘存一部分保暖性能,不象羽絨的一旦濕了就完全不保暖甚至起負作用。填充密度用每米方克重表示,如260克/米方,320克/米方。對比羽絨和化纖棉兩種填充物,羽絨保暖程度更高,在同等保暖程度下重量可以實現輕;化纖棉保暖程度相對底,包裝體積大,可壓縮性差;羽絨貴,化纖棉便宜;羽絨潮濕會喪失幾乎全部的保暖能力,而且不易乾,所以嚴酷登山環境下往往使用有防水透氣性能的材料做羽絨睡袋的外料,化纖棉有一定的拒水性能,濕後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而且晾乾速度快;羽絨製品的使用壽命很長,良好保養可使用10多年,而化纖棉睡袋的壽命不過3、4年。
抓絨:睡袋使用抓絨(fleece)縫製而成,可以單獨作為夏季睡袋或衛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強保暖效果。根據時間經驗,一個-3度的睡袋,加抓絨睡袋後保暖效果可達-10℃左右。
材料
羽絨睡袋對內外材料的要求很高內襯材料通常要求200T以上為宜,因為如內襯材料指數低於200T,個別毛會穿出,一些比較好的睡袋常使用好的尼龍材料不會有絨穿出的現象,這種材料輕且皮膚接觸時感覺柔貼;睡袋外用材料:好的羽絨多採用防水透氣材料,因為在一些極冷的地方,每當清晨起床時,帳篷內熱氣凝結而成的小水珠,常會濺到睡袋上,所以睡袋的外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確保睡袋的乾燥。由於羽絨睡袋一旦潮濕,又不易乾,這就會喪失保暖性能,所以必需使用防水透氣材料做其外部面料。
人造真空棉
特點是防潮,輕便!所以在比較潮濕的環境條件中,好選擇人造真空棉睡袋。避免將睡袋弄濕,否則睡眠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羽絨材質
羽絨睡袋十分輕便而且隔熱保溫效果較好,但是必須保持乾燥。一旦被弄濕了,不僅失去了隔熱效果,而且也很難晾乾。
露營袋
它可以替代帳篷的部分功能使你保持乾燥,但長遠看來,還是不如帳篷實用,因為帳篷同時還是做飯和日常活動的場所。將你的睡袋放在一個小袋中,裝在壓縮袋中,使體積減縮到小。保持睡袋乾淨,可以在下面放上皮墊子或者雨披。
內外料
普通棉睡袋使用滌綸或尼龍材料,滌綸尼龍布又有密度和質地的差異,這裡不再細說。羽絨睡袋對內外材料的要求很高,是少要保證230T以上密度的尼龍材料才保證防絨。很多國產尼龍布密度不夠,不能防絨,生產商採用加塗層的辦法防絨,這是很不科學的做法。因為羽絨睡袋的內外料需要有良好的透氣性,否則散發的濕氣會聚集在睡袋裡面,使羽絨的保暖性大大降低。高織純棉或滌棉也能防絨,但重量大,壓縮性差,一般不使用於高端睡袋。
外型分類
常見的睡袋有3種形狀,瑪咪式,信封式以及啤酒桶式。瑪咪式又叫mummy式或木乃伊式,這種睡袋肩寬腳窄,肩部寬度一般75到85公分,腳步寬度35到45公分。瑪咪式睡袋是同樣重量下能夠達到好保暖效果的睡袋形狀,適合寒冷季節使用;信封式睡袋顧名思義,肩布和腳部一樣寬,像個信封,這樣的睡袋比較寬鬆,適合夏暖季節和體形寬大的人士;混合型睡袋式前兩者的結合,大部分是信封睡袋加上一個瑪咪式的帽子。
國際流行的睡袋是小方帽,人體流線型(寬的部位不在領口,而在肩肘部)。以前的大圓帽既增加重量,又不利於保暖。有人把這種新款睡袋稱為“啤酒桶”,也有人把它稱為“蠶繭式”,其實都不過是前兩種睡袋的異化,它在設計上吸取了前兩款睡袋的優點,擯棄了前二者的不足,在攜帶及使用的舒適性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使用方法
使用
無論是羽絨或化纖棉睡袋,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壓縮起來保存儘量保持睡袋的蓬鬆,適當的曬一曬也是不錯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保持羽絨和棉的本性,延長使用壽命,尤其是羽絨睡袋,儘量保存在專用的羽絨睡袋存儲袋裡(寬鬆透氣的棉質袋子)。後睡袋作為貼身的衛生用品,儘量避免相互借用。使用睡袋時,有幾種方法可以提高保暖程度:
配備一條質量較好的防潮墊,這一點非常重要,常野營的人都有體驗,如果寒氣從地下直達背部,那種寒冷是難以承受的;有條件的話睡前喝杯熱飲料,牛奶果珍都可以,使身體發熱;睡前吃一餐舒適的飯菜,尤其要補充碳水化合物(澱粉,糖類);穿一套長的保暖內衣和乾淨襪子會非常有效;
當睡袋保暖程度不夠時可以穿更多的衣服,或把衣服和其它物品覆蓋在睡袋上;和更多的人擠用一個帳篷;
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在帳篷中點汽燈或爐子;
生堆火。這么多方法,關鍵的時候不妨試試。
洗滌
化纖棉睡袋和抓絨睡袋都可以直接洗滌,如果洗衣機夠大的話也可以機洗。晾曬時儘量平鋪或多處掛搭,以免過渡下垂。羽絨睡袋的洗滌方法:根據羽絨專家的建議,羽絨睡袋4年左右清洗一次即可。使用壽命約10到12年,可清洗3次。如果不太髒,可簡單清潔,如用毛巾粘汽油清潔表面材料即可。戶外運動中睡袋經常會比較髒,有更多的清洗次數。清洗方法如下:手洗或專業機洗。手洗用專用的羽絨洗滌劑浸泡,漂洗乾淨即可,不要過分揉搓,不要擰絞。如果想機洗,請交給專業的洗滌公司。清洗後風乾或晾乾,確認乾燥後輕輕拍打,待其自然膨脹後存入睡袋存儲袋。
羽絨睡袋洗滌忌用鹼性洗滌劑,忌擰絞,忌火烤烘乾。羽絨睡袋可和棉質的睡袋內襯共用(睡袋套),以減少洗滌機會,同時棉質睡袋內襯有幫助吸汗的作用。
保養
根據羽絨專家的建議,羽絨睡袋4年左右清洗一次即可。羽絨睡袋可和棉質的睡袋內襯共用,以減少洗滌機會,同時棉質睡袋內襯有幫助吸汗的作用。
清洗
1、請使用中性洗滌劑或專用睡袋清洗劑來清洗睡袋,切勿使用強烈的清洗劑、漂白劑和衣物柔順劑;2、清洗前睡袋可短時間浸泡,用軟刷輕輕刷淨頭部、領口、腳部等易髒部位;3、睡袋可用前置式滾筒洗衣機機洗,但不能使用上置式渦輪洗衣機。機洗前將睡袋外翻,拉好所有拉鏈並且扣好搭扣。洗衣機選擇溫水和溫和模式,切勿使用甩乾功能,強大的離心力會損壞睡袋面料和立襯;4、請徹底將洗滌劑和肥皂泡沫沖洗乾淨;
5、清洗完畢,切勿將睡袋從一邊拿起,而要將睡袋從底部整個拿起,否則會損壞睡袋面料和內襯;6、過渡頻繁的洗滌會損壞睡袋的保暖介質羽絨,因此在保持清潔的前提下請儘量減少洗滌次數。
乾燥
1、睡袋適宜在通風、乾燥的環境下平放晾乾,避免強烈日光直曬,紫外線會損害尼龍表層;2、可以使用容量較大的商用烘乾機,要保持低溫烘乾並且睡袋有足夠的翻動空間;3、晾乾後請持續搖晃睡袋並輕輕拍打羽絨糾結處,令羽絨完全舒展,睡袋恢復原狀後再裝入存儲袋。
存放
1、日常存放請儘量選擇乾燥、陰涼的環境,並且確定睡袋是清潔的;2、不可置於壓縮袋記憶體放,長期壓縮會使羽絨或保暖層失去彈性從而降低保暖性能。推薦使用贈送之存儲袋存放,也可使用底部織帶倒掛於衣櫃內;3、如果長期不使用,建議過一段時間整理一次睡袋,使它完全舒展並風乾,重新裝入存儲袋或倒掛。
細節設計
胸牆邊牆
早期的睡袋一般很少設邊牆和胸牆。使用中人們發現上口部分及拉鏈處會漏風,不利於保暖。於是在設計上增加了胸牆(胸領或叫隔斷領、收緊領,收緊後可防止冷空氣從脖頸進入)和邊牆(拉鏈防風夾層-拉鏈內側的棉質防風夾層,防止冷風從拉鏈進入)。從而使睡袋的保暖性更趨於完美。防夾襯條
無論全開或半開的睡袋,都需要裝拉鏈,而睡袋在開關時,拉鏈常常會咬住布料,使用中很不方便,弄不好還會咬壞面料或弄壞拉鏈。為了解決拉鏈咬布的矛盾,於是增加了防夾襯條(拉鏈內側一層薄而硬的PP帶,防止拉鏈吃布)。
雙頭拉鏈
早期的睡袋通常為單頭拉鏈,自上而下的開啟,自下而上的關閉,使睡袋下部的溫度無法調節,而改進後的雙頭拉鏈,使睡袋上下都可以開關,人們在使用中隨意調節上部和下部的通氣量,從而調節睡袋內的溫度。雙拉頭的拉鏈;單雙切片
睡袋在結構上還可分為單層切片或雙層切片。由於雙層切片柔軟性、保暖性更佳,故中高檔的睡袋普遍採用雙切片的結構。實際上人體各部對保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腳部屬於循環的末梢,有時更需加強保暖,因此有些高檔睡袋設計腳套,使腳部受到更加的保護。
口袋
一些睡袋會設計有小型的口袋,方便存放一些眼鏡之類的小東西.
隔間形式
較為複雜的隔間,增加了做工、填充物以及布料等製造成本,體現了睡袋等級,可以使填充物較不易移位,能平均分布於睡袋內,不易有零厚度部分,因此身體不會有直接接觸外界的感覺,保暖的效果較好。
雙人睡袋
有些睡袋被設計成左右拉鏈的設計,同款型的睡袋分左右拉鏈,可以拼合成雙人睡袋。
睡袋包裝
一些廠商的睡袋包裝贈送壓縮袋,睡袋壓縮袋也可以自己購買。
選購
選購睡袋前,請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參與活動的環境低溫度有多少度?我是不是很在乎重量?我打算花多少錢?如果你只希望在0度以上的環境使用睡袋,不妨選擇溫度更低一些的,比如-3度或-5度。如果你的抗寒能力比較弱,建議你也選擇溫度指標更低的睡袋,畢竟我們對付暖熱比對付寒冷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
使用睡袋中,注意保持乾燥,因為睡袋潮濕後保暖程度大大降低,尤其是羽絨睡袋,會完全不保暖。所以在大雨天氣或水上活動時,要保護背包以免進水,或者提前把睡袋用防水袋密封起來。睡袋受潮後,在條件允許時要儘快曬乾或風乾,潮濕的羽絨睡袋不能長時間保存,否則會發霉甚至蛀變。
使用步驟
1、進行戶外運動前1-2天請將睡袋完全舒展,有助於在野外充分發揮其保暖性能。出發前再將睡袋裝入壓縮袋。
2、寒冷環境下請勿穿著外套進入睡袋,建議只穿內衣睡眠,這樣有助於快速提高睡袋內溫度和睡眠的舒適性。
3、在營地里如時間許可,早晨將睡袋外翻,置於帳篷頂或乾燥、通風、陽光照耀的環境,有助於睡袋的風乾,但是要避免白天的強烈日光照射。
4、收納時,可先將睡袋卷收一次,擠出大部分空氣。再將睡袋攤開,從尾部開始將睡袋不規則地放入壓縮袋內。不推薦用卷收的方式放入壓縮袋內,因為長期有規則的卷收會使睡袋面布因為受力不均衡而加速老化。5、羽絨睡袋面料具有防水或防潑水功能,但如果途中天氣極其潮濕,請將睡袋用塑膠袋密封,避免潮濕的空氣進入睡袋。
使用技巧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會“睡”的人即使用高寒(-35°)睡袋在一般低溫下(-5°)也會感到冷。
那么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時,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並不發熱,它只是有效地將體溫流失減低。下面的條件會幫助你睡得更暖些。
在野外,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在選擇營地時,不要選擇谷底,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也儘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
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充氣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保持睡袋乾爽對提高睡袋中的睡眠質量很重要。睡袋吸收的水份主要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人體,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份。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保溫能力下降。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好能在太陽下晾曬。經常清洗睡袋可使用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當然在睡眠時多穿衣服也可達到滿意效果。這些衣服需要較鬆軟的衣物佳,它們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的時間。
注意事項
新媽媽們總是為寶寶的睡覺問題焦慮,嬰兒睡袋不過是好的選擇了,可是該如何為寶寶選購嬰兒睡袋呢?一下八點讓你選擇一款滿意適合寶寶的睡袋。
1.睡袋款式的選擇:無論用什麼樣的睡袋,只要寶寶舒適,媽媽順手就好。
2.睡袋的薄厚:市場上寶寶睡袋有適合春秋季用的,有適合冬季用的。選擇睡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所在地的氣候,再考慮自己的寶寶屬於什麼體質後,再決定所買睡袋的薄厚。如果生活在北方,冬天室內都有暖氣,溫度一般都在18度左右,所以應選擇薄些的、適合春秋用的睡袋。如果感覺冷了,就在睡袋上面再蓋一層毛毯就可以了。
3.睡袋的花色:考慮到布料印染中的不安全因素,我建議大家儘量選擇白色或淺的單色內襯的睡袋。儘可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污染。
4.睡袋的氣味:購買睡袋時千萬別忘了這點!聞聞睡袋的氣味,如果覺得刺鼻的、有怪味的(包括香味的)我都建議您放棄購買,即使是是人家送你的你都不要用了。這類睡袋不是在印染上要問題就是填充物有問題。還是安全第一啊!
5.睡袋的做工。選擇睡袋的時候除了看睡袋的標識外,好還要親手摸摸。感受一下睡袋的質地,薄厚,柔軟度。特別要注意一些細小部位的設計,比如拉鏈的兩頭是否有保護,要確保不會劃傷寶寶的肌膚。睡袋上的扣子及裝飾物是否牢固。睡袋內層是否有線頭等等。
6.睡袋的尺寸。當然寶寶合身的睡袋的是好的。而從經濟角度來講我比較喜歡那種可加長型的睡袋。一個質量好的睡袋用上兩三個冬季是沒有問題的,加長型的睡袋可以根據寶寶的個頭做適當的調整,非常經濟。
7.睡袋的數量。我感覺為寶寶準備2~3條就夠用了。多數媽媽在晚上都願意給寶寶帶尿布的,寶寶尿床的機會很少,所以有2條交換使用就可以了。如果您的寶寶才幾個月大,我建議您可以選擇抱被式和背心式睡袋搭配使用。
8.後,不管您選擇了什麼樣的睡袋,為了寶寶的健康,我都建議您買回家後先將睡袋洗一遍,充分曬乾後再給寶寶用。
生活用品全盤點(四)
生活用品,指的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統稱,例如牙膏,臉盆,衣架等 |
生存主義者裝備清單盤點
一個生存主義者,時刻準備應對災變的到來,自然會有一些永遠隨身攜帶著的小裝備,以應不時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