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縣

衡山縣

衡山縣位於衡陽市北部,湘江中游西岸,以“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聞名於世,總面積933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總人口41.2萬。衡山歷史悠久。西晉置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文民奧區”的美譽。衡山資源豐富。全縣探明有金、鍺、鉀長石、納長石、石膏、紫砂陶土、瓷泥等礦藏40多種,其中鉀、鈉長石儲量雄冠亞洲,石膏、瓷泥儲量獨步湖南。衡山區位優越。地處全省發展戰略重點“一點一線”的中心地帶,緊靠長株潭城市群,懷擁風景秀麗的南嶽衡山,是湘南重鎮衡陽的北大門。衡山交通便捷。107國道和314省道分別貫穿縣境南北和東西,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傍縣城而過;湘江濱縣城東面北去,是全省唯一擁有千噸級碼頭的縣級行政區。2008年,全縣完成社會生產總值48.1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財政總收入2.71億元,增長23.3%。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衡山縣 衡山縣
衡山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因南嶽衡山得名,以“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聞名於世,轄17個鄉鎮,總人口41.2萬。地處東經112o27'-112o57',北緯26o58'-27o28',之間,北界湘潭、湘鄉,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繞南嶽區。南北縱長54.5公里,東西橫跨48公里,總面積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
縣境地形內高外低,將祝融峰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全縣山地約占11.4%,丘陵約 占42.3%,崗地約占24.8%,平原約占21.5%。
衡山縣境內有湘江幹流64.85公里。有 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444.8公里。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公里;二級支流17條186.2公里;三級支流8條78.9公里;溪流3條26.1公里。
衡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充裕, 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雨旱季較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後山比前山氣溫略低,年平均無霜期為286天,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有利於農業生產。
衡山工業已初具規模,全縣國有、集體、鄉鎮、合資、民營等工業企業共有60餘家。初步形成了採礦 、建材、化工、造紙、 陶瓷橡膠包裝塑膠、機械製造 等15個門類,主要產品50餘種。其中瓷泥、石膏、鈉長石、煤碳、草蓆、紙張、日用瓷和百富利客車製造有限公司製造的名類專用車,衡山專用汽車製造廠生產的“衡山”牌客車與專用車,縣缸套廠生產的部優產品165F缸套與叉車門回回架,縣茶機廠茶葉機械系列產品與異形銅管,獲省優產 品 的“銀雪”牌碳酸氫 銨 ,“555”牌電瓶、鍍鋅水管及天馬化工廠生產的氯化聚乙稀,琉璃制 品 廠生產的琉璃製品, 彩 印複合包裝廠生產的復 合 塑膠包裝,衡山 助 劑廠生產的“銀燕”牌紙品印花粘合劑、無紡粘合劑、紙品乳劑系列產品,衡山化工廠的T31固化劑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奠定了衡山工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衡山縣 衡山縣

衡山縣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縣之一。全縣農業人口35.2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87%。耕地總面積25.9萬畝,其中水田24.1萬畝,旱地1.8萬畝,人均耕地占有量0.65畝。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現已形成了噸糧田生產基地、養殖業生產基地、楠竹生產基地、油茶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和席草生產基地,全縣農業總產值10.1億元,農業占全縣GDP比重約為三分之一。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約45萬畝,年產量保持在20萬噸左右,主要糧食作物有 水稻、 小麥、大豆、 紅薯馬鈴薯、蠶豆、 豌豆、玉米、 高梁 等。經濟作物主要有 柑桔、 紅棗梨子、李、 席草、菸葉、花生、 西瓜、香瓜、蔬菜、茶葉、 藥材、油菜、 油茶苧麻 等優質產品,是湖南省第一批命名的“家庭小水果縣”。 2008年,全縣完成社會生產總值48.1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財政總收入2.71億元,增長23.3%。
衡山縣的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現已形成“ 電信移動聯通三網並進,郵政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衡山縣電信現有固定電話裝機容量45728門,鋪設本地光纜255.5公里,電纜2747皮長公里。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3.1萬戶。已有319個村安裝了程控電話,入村率達98.15%,人均普及率達7.75% 。電信網際網路業務全面開通,數據寬頻網用戶正在快速發展。移動、聯通公司現有行動電話用戶3萬餘戶。移動信號基站遍及全縣,基本實現了衡山地區移動信號的無縫覆蓋。聯通現有南嶽—— 衡山基站十餘處,正在爭取實現整個衡山無盲區。
衡山縣
衡山 電力事業發展迅速,目前衡山電網擁有110kv變電站三座,35kv 變電站7座,主變總容量12萬KVA。所轄110kv送電線路1條14公里,35kv輸電線路16條總長147公里,10kv配電 線路32條總長844公里。10kv配變868台,總容量45600KVA。電網總資產近億元,年供電量1億千瓦時。此外,快速發展的小水電已成為衡山縣電力能源的有效補充。全縣現有水電站22處,其中國有電站5處,鄉村電站17處;總裝機容量為10076千瓦,其中,國有電站為7610千瓦,鄉村電站為2466千瓦;年均發電量為2258萬千瓦時,其中,國有電站為1694萬千瓦時,鄉村水電站為564萬千瓦時。充裕的電力資源,合理的 電網布局、大大提高了我縣供電水平,為我縣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政區劃

衡山縣轄8個鎮、9個鄉: 開雲鎮、白果鎮、東湖鎮、 萱洲鎮、長江鎮、 新橋鎮馬跡鎮店門鎮賀家鄉、永和鄉、沙泉鄉、 福田鋪鄉、嶺坡鄉、 望峰鄉、長青鄉、貫塘鄉、 江東鄉

歷史沿革

以境內有南嶽衡山得名。
衡山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秦統一中國後,其地屬長沙郡。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年),隸屬衡陽縣。晉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陽縣為衡山縣,為縣名之始。唐屬衡州,宋屬潭州,元屬潭州路,後改為天臨路。明清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衡山縣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嶽區。
1960年初,衡山劃出南嶽公社和南嶽鎮歸省直屬的南嶽管理局管轄,次年底,南嶽管理局改稱南嶽縣。
1966年撤銷南嶽縣,將衡山縣湘江以東地區析出組建衡東縣,原南嶽縣與衡山縣湘江以西地區合併為衡山縣。
1984年,又劃出南嶽鎮、南嶽鄉及東湖、馬跡、望峰三個鄉鎮的10個村,建立衡陽市直轄的南嶽區

自然地理

衡山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因南嶽衡山得名。地處東經112o27'-112o57',北緯26o58'-27o28',之間,北界湘潭、湘鄉,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 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繞南嶽區。南北縱長54.5公里,東西橫跨48公里,總面積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
衡山縣 衡山縣

縣境地形內高外低,將祝融峰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全縣山地約占11.4%,丘陵約 占42.3%,崗地約占24.8%,平原約占21.5%。

衡山山脈將衡山縣分成東南(前山)、西北(後山)兩大部分,致使衡山縣的地勢由衡山山體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境內可見到500、300、150米左右的夷平面,具有橫向的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
境內最高點為嶺坡鄉南部近衡山紫蓋峰的毛凹脊,海拔672米;最低點為荊陂河出口處,海拔40.6米;高差631.4米。境內山丘屬衡山山脈和鳳凰山脈。由於祝融峰等26座山峰組級成的衡山山體,橫亘於縣境中部,形成了東南(前山)、西北(後山)的天然屏障。境內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頭峰吐霧峰等。
衡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充裕,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雨旱季較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後山比前山氣溫略低,年平均無霜期為286天,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

山脈河流

衡山
衡山又稱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山縣。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在>中說:“恆山如行,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衡山縣 衡山縣

衡山的煙雲可與黃山媲美。遊人在山上,忽然雲霧升起,轉眼之間,清晰可見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團團煙霧籠罩住,漸漸隱去身形,遊人自己也感到象在騰雲駕霧,只覺得一縷縷、一團團的青煙白氣,盪於胸前,流於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麼都未捉到。突然,一陣清風拂面而過。風過處,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濁而清,濃霧消散,遠處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衡山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號稱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 芙蓉紫蓋、石稟五座最有名。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南嶽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
衡山縣境內有湘江幹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444.8公里。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公里;二級支流17條186.2公里;三級支流8條78.9公里;溪流3條26.1公里。
湘江

從衡南縣與衡山縣萱洲鎮交界的草魚石入境,南北流向經縣境東緣的萱洲、賀家、永和、師古、開雲、長江六個鄉鎮,至長江鎮永豐村入湘潭縣境。境內長64.85千米,境內河面寬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和株洲兩個航電樞紐建成後,可直航千噸級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
涓水
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雙峰縣昌山,從新橋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經新橋、貫塘、江東、白果、長青五個鄉鎮,至長青鄉曉嵐村曉嵐港出境入湘潭縣。境內長26.8千米,河道匯水面積490.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紀50年代前,為衡山第二條通航河道,後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
荊陂河
又名金邊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南嶽紫蓋峰東側福田鋪鄉,流經沙泉、開雲、長江等鄉鎮入湘江,全長29千米,集水面積112.2平方公里。
烏江
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南嶽紫蓋峰東南側,流經師古,永和等鄉鎮,至師古鄉烏石鋪入湘江,全長20千米,集水面積119.4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衡山縣 衡山縣
金屬礦產以有色金屬分布較普遍。已知礦種有鉛、鋅、鎢、金、銅、錫、銻、鉭、鍺、鈾等;黑色金屬礦有鐵、錳。全縣有中型礦床2處:即九龍泉多金屬礦和羅渡3011礦。小型礦床5處:福田鉛礦、嶺坡鉛鋅礦、馬跡鉛鋅礦、嶺坡金礦和長江錳礦,還有礦點和礦化點多處。已開採有的福田鉛鋅 礦、嶺坡鉛鋅礦和長江金礦、錳礦等處。

衡山縣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礦種較多,貯量大 ,堪稱“非金屬之鄉”。 已知礦種有花崗石鈉長石、鉀長石、高嶺土(即瓷泥)、青石膏白雲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全縣有大型礦床2處,即石膏礦和鈉長石礦;中型礦床1處,即高嶺土礦;小型礦床2處,即霞流沖煤礦和釣牛坪白雲母礦。另有礦化點多處,大中型礦床除白雲母礦外,其餘均已開採。其中,鈉長石儲量占全國儲量的45%,占全省儲量的98%,為亞洲之最。瓷泥、石膏儲量均居全省第二。

 

交通通訊

衡山縣交通十分便利,現已初步形成了鐵路、水路、公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縱貫南北的京廣鐵路,同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湘江水路四條交通動脈平行而過;橫跨衡山大橋314線省級公路湘江衡山大源渡航電樞紐大埧公路,連線湘江東西兩岸。這四縱兩橫,構成了四通八達、貫穿南北東西的“目 ”字型交通大格局。尤其是已通車的京珠高速公路新塘出入口,距縣城中心不足三公里。快速、便捷的交通優勢,縮短了衡山與各地的距離。即將開工建設的千噸級碼頭,將使衡山的水路建設跨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南北貨物流通提供一條更為方便和經濟的運輸通道。

衡山縣 衡山縣

全縣擁有公路通車裡程1986.2公里。全縣100%的村,70%的組通公路,路網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212公里,居全省前列。按行政級別分:國道(107)37.26公里;省道(314)47.1公里;縣道132.64公里;鄉道340公里;村道1406.7公里 ;專用公路22.5公里。按公路技術等級分:二級公路42.36公里,四級公路209.74公里,等外公路1734.1 公里;按路面種類分:水泥路面51公里,瀝青路面198.4公里,砂石路1736.8公里,1997年成為全省鄉鄉鎮鎮通油路第一縣。
全縣大中型橋樑13座1984.12延米,其中: 湘江公路大橋1293.42延米; 龍蔭港橋40延米, 白果楚南第一橋102.4延米, 烏石鋪橋38延米,羅陂橋52.7延米, 師古橋41.6延米,江東鄉 沙坪河橋76.4延米, 板倉橋70延米,永和鄉松坳橋75延米,新橋100延米,石地方橋20延米, 宋橋人民橋20延米, 長江鎮石橋20延米。
湘江水域64公里航道,12個碼頭,7個泊位,貨物年吞吐量31萬噸,年客運量24萬人次。其中,有觀湘、新源、沙頭、源江、湘江、 萱洲白沙等7個客運碼頭;有湘華、交通、五一、長江等4個貨運碼頭,還有航運公司的1個砂石碼頭。

郵政通信能力不斷增強,新老業務得到同步發展。全縣18個鄉鎮共設郵政服務網點21處,信箱、郵筒62個,信報箱群6個,ATM自動櫃員機1台,總郵路長度達426公里,投遞線路總長度1294公里。郵政營業視窗口均接待客戶1500餘人次,處理各類郵件2600餘件,目前已與全國各地及世界上137個國家和地區通郵

社會發展

“引種油松實驗”、“DC法實驗”分別獲省市科技成果獎,農業區劃和套用獲國家獎和省一等獎。
1999年,全縣有中等學校30所,有普通國小233所;中等學校有教職工1830人,普通國小有教職工2042人;中等學校有在校學生23656人,普通國小有在校學生44946人。
衡山縣 衡山縣

文化、衛生和體育  有 電影院圖書館文化館電視差轉台各1個。
1999年,全縣有衛生機構33個,其中有醫院31個;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37人,其中有醫生409人;衛生機構有床位828張,醫院有床位820張。
1990年,全縣有室內體育館1座,有400米田徑運動場2個,200米田徑運動場12個。有二級裁判員32人,三級40多人,一、二級運動員10人。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1999年,全縣有竣工房屋建築面積8953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61317平方米。
1999年年末,全縣有從業人員23.67萬人,其中在崗職工1.88萬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11716萬元,年平均工資6265元,農村居民人均全年純收入2629.44元。
1990年,縣級福利院1所,鄉鎮 敬老院23所,集體供養孤老殘人300多人。全縣辦了福利工廠26家。安置盲聾啞殘就業人員近200人。全縣建立了社會 保險基金會233個。

風土人情

簡板敲,漁鼓響,張果老騎在驢背上”,幾句民謠,形象地把“漁鼓”這種民間說唱的歷史淵源、演奏樂器都介紹了出來。“漁鼓書”這種藝術形式,據說自唐朝就已形成了,流傳了一千多年,“漁鼓書”的伴奏樂器非常簡單,一個漁鼓,一個簡子。明代王圻 《三才圖繪》載:“漁鼓”,長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兩指擊之。又有簡子,以竹為之,長二尺許,闊四五分,厚半之,其末略俱外反。歌時用兩片合擊之以和也。漁鼓的材料應該是竹筒的,而朱世年現在用的是造紙廠用來捲紙的塑膠管,不過聽起來也蠻象回事兒。
衡山縣 衡山縣

祁劇,也叫 祁陽戲。它分為永河、寶河兩派,但舞台語言,統一用祁陽官話。聲腔有高腔、彈腔、崑腔三種。它是湖南歷史悠久、流行較廣並對粵、閩等省不少劇種的形成與發展頗有影響的戲曲劇種。祁劇起源於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祁劇現有傳統劇目總數上千,有一兩百劇目已失傳,後在1956-1961年期間發掘出來的。祁劇中的彈腔劇目約占百分之八十,高、崑劇目約占百分之二十。
祁劇音樂,素以高亢、激越見稱。曲牌十分豐富,據 邵陽地區已整理付印的音樂資料統計,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劇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種聲腔。至今還保留著“帽形燥鼓”這種古老的樂器。祁劇彈腔,是後於高腔興起的一種聲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陰皮〕等。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受 宜黃戲徽劇的影響。
祁劇崑腔用 嗩吶笛子兩種樂器伴奏,嗩吶多用於情緒激昂、氣勢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於敘事、抒情、輕快的唱段。嗩吶伴奏時用大鑼、大鼓、大鈸以加強氣氛;笛子伴奏時用帽形燥鼓輪奏。
祁劇過場音樂,分“大牌子”和“小牌子”兩類, 大牌子曲調豐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壯、莊嚴肅穆的氣氛,也可表現熱烈歡快、沉痛悲切的情緒。小牌子曲調輕快、流暢,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動作,表現人物思想感情。
祁劇的 臉譜化妝,只用紅、黑、白三個基本色調。花臉(淨)臉譜,除粉臉外,其它多是專人專臉。祁劇的服裝、首飾,也有它的特點。
祁劇的行當,也和其他劇種一樣,分為生、旦、醜、淨四行。細分又有八大色、十個頭等等分稱。八大色是生、旦、淨、醜每行兩個。
祁劇科班眾多,名伶輩出。清鹹豐、同治以後,祁劇科班到處湧現。據現有資料,自鹹、同到抗日戰爭前,祁陽縣辦有:鴻、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榮、國、麗、巧、春、超等四十二個科班。其中玉字科的 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 唐三雄,喜字科的劉喜艮,稱祁劇三個半聰明子弟,他們都是名重一時的藝術家。培植人才最多的,當推“榮”字科班,如名醜 李榮富(藝名 李泥巴),名生李榮禎,名旦蘇榮蘭,他們都是馳名湘桂的大老師傅,在祁劇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旅遊概況

 

自然資源

衡山縣地處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以其秀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富饒的物產聞名天下,贏得了“五嶽獨秀”、“文明奧區”的美稱。衡山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地屬長沙郡,到晉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始 稱衡山縣。唐屬衡州,宋屬 潭州,元屬潭州路,明清時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嶽區。1966年將湘江以東地區析出,建衡東縣。1984年地市合併時,劃出南嶽區直屬衡陽市管轄。現在的衡山總面積934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40萬人口。縣境交通便利,107國道縱橫南北、 湘江大橋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與縣內交通相連。衡山的自然風光絢麗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園、觀湘州江心島、九觀橋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區讓您飽覽山河秀美、巾紫杜鵑、觀湘夕照更讓您心曠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衡山縣雖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潤,得南嶽名山之靈氣,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區,旅遊觀光勝地。虞舜南巡,曾會諸侯 於此,舉祭望之禮;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簡指點,留有碑、碣,並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遊歷衡山,亦存西台古蹟。漢晉以後,道佛共榮,高僧、仙道在此參禪授法,名著東瀛、南洋。歷代名流學者會集於此,流連忘返。 李白杜甫、攬勝抒懷,唱絕衡山;韓愈禱岳開雲,佑福衡山;朱熹、張栻講學論經,點化衡山;王夫之著書立說,舉旗抗清,振奮衡山。 
衡山縣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偉統,是革命老區。“五四”時期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大革命時期的湖南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武裝暴動、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戰爭時期的武裝鬥爭的支前工作,組成了一幅 幅衡山人民的革命歷史畫卷。近百年來,衡山一批批優秀兒女投身於歷史的滾滾洪流,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驅劉揆一、劉道一,農運領袖 劉東軒謝懷德 ,紅軍將領 李實行、鐵道游擊隊政委 文立正......他們是民族精英,中華瑰寶,更是衡山人民的驕傲。 毛澤建烈士陵園、 康王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館岳北農工會舊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紀念館址亦讓人感嘆歷史的變遷。 

衡山人物

衡山縣人傑地靈。古代,官至工部尚書廖剛,官至刑部尚書趙方,官至兵部尚書的曹承輝、茹瑺,位列歷代112位醫聖之一的“白喉神醫”李紀方,雙雙高中進士的曠敏本與曠敦本、聶鎬敏與聶銑敏、李子榮與李子茂三對親兄弟。近代,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被康克清頌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曾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和中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的聶雲台,曾任中華民國財政部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著名文字學家的符定一,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省長的趙恆惕,湖南農運第一面大旗的岳北農工會領袖劉東軒、謝懷德,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一師師長李實行,鐵道游擊隊政委文立正。新中國成立後,湧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楊玉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容光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廖山濤、黃潤乾、趙淳生等[12]。
歐陽彬(894-951):字齊美,五代十國衡州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人。後蜀詞人,出身縣吏之家,特好學,博學能文,工於辭賦,有名於時,累官尚書左丞相,出為寧江軍節度使、夔州節度使,接瑞卿入蜀偕老。
曹承輝,字耀衡,(958年-1043年)壽86歲。大唐光祿大夫曹啟宗三世孫,湖南衡山沙泉鄉三田沖人,北宋仁宗時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妻一品夫人,子給事,選駙馬。曹承輝娶妻二,一為張夫人即蜀州溢忠靖公胞妹,二為杜夫人,共生八子:廷詔、廷讓、廷誼、廷瓚、廷謙、廷諫、廷諒、廷惗,其中第六子廷諫為駙馬。際此,後嗣蔚起,現後人主要散居于衡山、南嶽、衡東,其中有名的有第三十二世孫中將曹振鵬先生、第三十四世孫畫家曹金華先生。曹承輝墓座落於衡山縣東湖鎮嚴渡村,因盜挖緣故該墓於光緒21年重修,1989年第二次復修,1994年衡山縣人民政府下文將該墓列入衡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第三次復修。
趙葵(1186-1266):南宋儒將,宋宗室,著名畫家。字南仲,號信庵,一號庸齋,衡山(今屬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趙方季子。歷經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以儒臣治軍,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貢獻。歷任中大夫、左驍騎將軍、華文殿直學士、淮東安撫制置使、湖南安撫使、資政殿學士、福建安撫使、樞密使兼參知政事、丞相兼樞密使等。鹹淳二年逝世,追贈太傅,謚忠靖。傳世作品有《杜甫詩意圖》。[13]
唐群英(1871-1937):女,字希陶,號恭懿,湖南衡山縣新橋鎮人。中國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被孫中山先生讚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也是我國女權運動的領袖人物,近代著名的女報人、女詩人、女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將其列為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她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康克清尊稱為“一代女魂”。[14]
文立征(1911-1945):原名立徵,化名趙宓,曾用名立正,字國遒。湖南衡山人。革命烈士,《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原型。
王治來(1930-):湖南衡山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中亞史專家。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第一屆理事兼副秘書長,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蒙古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湖南歷史學會副會長;湖南世界史研究會第一屆理事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2月6日,由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專家”稱號。[15]
劉英武(1941-):著名IT界精英人士,出生在湖南衡山,成長於長沙,年輕時跟隨父母到了台灣。現為群碩董事長。曾經擔任IBM副總裁,是其歷史上職位最高的華人之一,隨後他擔任過台灣宏碁電腦總裁、台灣日月光集團總裁等。在IBM期間,他帶隊發明了世界資料庫標準SQL(結構查詢語言),他還主管過IBM全球資料庫和計算機語言軟體,他致力推動的IBM軟體市場化成為整個IBM轉型和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李銀河(1952-):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祖籍衡山。
龍應台: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分子,台灣地區著名作家,作品針砭時事,鞭辟入裡。在歐洲、大陸、台灣三個文化圈中,龍應台的文章成為一個罕見的檔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響。2012年1月31日,台灣文化部長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接任。龍應台祖籍衡山。
曹金華:1974年生,湖南衡山人,字希遠、子實,號南嶽山人、九龍樵夫,國畫家、油畫家,國家民族畫院畫家,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油畫學會會員,湖南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廣東中國畫學會會員。先後研讀於中國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中央美院油畫創研班,受教於靳尚誼、蘇高禮、唐勇力、劉巨德等藝術大家,作品二十餘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展覽,並多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優秀獎。

湖南湖北

一湖之隔的湖南、湖北。來完善他們,分享知識!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天心閣馬王堆長沙市動物園烈士公園海底世界火宮殿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雷鋒紀念館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河洑國家森林公園太浮山森林公園蒙泉湖城頭山太陽山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蘇仙嶺萬華岩王仙嶺五蓋山天堂溫泉 |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觀瀾書院回龍山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  文昌塔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南嶽大廟石鼓回雁峰岣嶁峰陸家新屋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雲山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