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淞區

蘆淞區

蘆淞區是株洲市的發祥地。地面起伏平緩,總面積66.7平方公里。現轄賀家土、建設、建寧、董家段4個街道辦事處和建寧、五里墩、曲尺三個鄉以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建寧經濟開發區。全區總面積66.7平方公里。土壤主要為紅壤。河溪有湘江及其支流楓溪港、建寧港、白石港。林木繁多,有林地面積近4萬畝,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工業已形成以服裝、食品、交通、航空機械等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蘆淞區蘆淞區

蘆淞區地理位置優越,古有“南北通衢”、“江南要衝”之稱,現為株洲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商貿中心,是株洲市的“視窗”和“門戶”。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幹線在此交匯,320和1815國道穿越境內,全國客貨運特級站——株洲火車站、湘航株洲千噸級碼頭,連線河東——河西的湘江大橋都坐落在區內。距省會長沙和黃花機場,僅一個小時行程。

蘆淞區商貿市場繁榮,

蘆淞區蘆淞區
區內商廈林立,商賈雲集,是中南地區最大的服裝、機車集散地之一。目前區內擁有服裝、鞋帽、機車及配件、電腦、農副產品等各類集貿市場72家,其中過10億有3家,過億元的有7家,餐飲、娛樂、服務業15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餘人,以蘆淞大市場為龍頭的“株洲服裝大世界”已經成為江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其商品輻射到中南、西南地區15個省(區)200多個縣(市),成為強大的物流中心。2000年市場商品成交額突破60億大關。依託商貿,蘆淞區正大力開發“兩線兩園”,即1815線、株洲市南環線、株洲國家高新區董家段高科技工業園、蘆淞區服裝鞋帽工業園。蘆淞區工業已形成以服裝、食品、交通、航空機械等支柱產業,擁有“唐人神”、“太子奶”等知名品牌。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曾生產出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和第一枚空空飛彈。全區機械工業產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值超十億元。服裝加工業迅猛發展,全區現有服裝加工業1000餘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銷售收入6.5億。同時高新技術和高新產品產值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長。 蘆淞區文化源遠流長。轄區內有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株洲會議舊址——協豐長綢布店,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蘆淞區。1995年,在株洲市洋屋發掘戰國墓十座,出土圓底壺、缽、罐等陶器和鐵片極具考古價值。

自然地理

蘆淞區的地理座標為:

蘆淞區地貌
東經113°6′21″—113°14′28″,北緯27°45′14″—27°51′31″,南北長11.45公里,東西寬10.7公里。地面起伏平緩,總面積66.7平方公里。境內瀕臨湘江東岸,為平原和丘陵地地形。

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8度,最高氣溫40度,最低氣溫零下8度。熱量資源充足,無霜期長。年降雨量平均1400毫米左右。

全區總面積66.7平方公里。土壤主要為紅壤。河溪有湘江及其支流楓溪港、建寧港、白石港。林木繁多,有林地面積近4萬畝,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株洲蘆淞區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縣鹿原陂安葬著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據考古發現,在株洲縣漂沙井黃霞壠磨山有6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遺址,以及疊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株洲屬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巫中地區為黔中郡,株洲屬之。公元前202年,建長沙國,株洲是長沙國領地。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縣,孫權割湖南縣以東和醴陵、修縣沿湘江東岸地帶置建寧縣,築縣城於今株洲市慶雲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寧港兩岸,屬長沙郡,乃株洲建縣之始。建寧縣城商業發達,後一度毀於戰火。公元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隋滅陳,廢建寧。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復置建寧縣,屬南雲州;六年後即唐太宗元年,將建寧併入湘潭,清順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寧碼頭,商業又有發展。木材、茶葉、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紙等貿易居湘潭集鎮商業之首。清末民(國)初,隨著粵漢、株萍鐵路的修築與湘江聯網形成水陸交通優勢。株洲鎮居民達3萬餘戶,且大都居住於解放街、建寧街一帶。民國14年,彭松林(中共地下黨員)與友人合資在株洲新街(建寧街)開設米店。次年,發動成立株洲商民協會,並出任執行委員長,組建了糧食、南貨、棉布、百貨、縫紉、五金、園林、理髮等16個同業公會。民國33年,日軍進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毀。日本投降後,鎮區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園,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復,房屋結構大部分是木架蔑織牆體,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

8月12日成立湘潭縣株洲區人民政府。1951年5月,株洲從湘潭縣劃出成立專轄市。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將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四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隨後,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箇中央、省屬企業。1956年3月,株洲升格為省轄市,同時新設立市郊區。成為湖南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省轄市。1965年4月又設立由市管轄的株洲縣。1983年5月,為發揮工業城市的中心作用,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屬湘潭地區的醴陵縣(市)、攸縣、茶陵縣、酃縣(今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共轄城市四區(含市郊區)、五縣(市)。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市區湘江西岸設立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至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株洲市撤銷郊區建制將市區劃分為天元、蘆淞、荷塘、石峰四個行政區。

國務院1997年5月31日批覆(國函[1997]40號):設立蘆凇區,轄原南區的建設、建寧、董家塅和原北區的賀家土4個街道,原郊區的曲尺、建寧、五里墩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蘆凇路。2004年轄4個街道、3個鄉。2005年1月24日,湖南省民政廳關於蘆凇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 湘民行發[2005]7號 ):一、同意撤銷建寧鄉和曲尺鄉,將2個鄉(不含原建寧鄉的朱田鋪建制村)的行政區域併入建寧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建寧街道辦事處轄17個社區居委會、12個建制村,總面積35.6平方千米,總人口9.94萬人,辦事處駐徐家橋。二、同意將原建寧鄉的朱田鋪建制村劃入五里墩鄉。行政區劃調整後,五里墩鄉轄7個建制村,總面積25平方千米,總人口0.72萬人,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株洲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28日株政辦發[2005]3號批覆)

風土人情

“四月八”是紀念一位名叫亞宜的苗族英雄的節日。每到農曆四月八日這一天,人們身著盛裝,成群結隊地湧向苗族英雄亞宜戰鬥過的地方——鳳凰落潮 井“跳月”,節日活動有吹蘆笙、吹嗩吶、賽歌、擊鼓跳舞等。趕秋”是苗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節日。每逢立秋日,人們著盛裝,聚集禾場盪鞦韆、賽苗歌、演苗戲、耍龍、舞獅、吹木葉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尋找伴侶。

舊俗一般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謂之“開財門”、“開門紅”。燃燭敬天地、拜祖先,然後出門拜五方,稱作“出行”或 “出方”。節慶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最為熱鬧的是耍龍燈。龍燈的品種繁多,如長龍、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玩龍燈一般是初五出燈,十五收燈,遊行於街巷與田壠之 間,遇寬敞人多之處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帶,有的玩龍燈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周圍數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稱“玩家門燈”。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各家均要吃元宵,以示團圓。

民眾喜歡看戲、聽說唱,因而地方劇曲種類繁多,流傳也廣。主要有花鼓戲、湘劇、祁劇、地花鼓、木偶戲皮影戲、鬼臉戲、漁鼓、絲弦、小調、蓮花劇打連廂打錢鞭、布圍戲、獨角戲以及瑤族談笑等。花鼓戲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見長,是民眾最喜歡的劇種之一。它起源於清順治年間,由原衡山的“採茶調”和衡陽的“車馬燈”等民間歌舞發展而成,因聲腔語言相近,流傳地方相通,故統稱“花鼓戲”。以後,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區。1983年編修的《中國戲劇.湖南卷》中,將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戲統稱為“花鼓戲”。湘劇屬湖南地方劇的一種,於三百年前由鄰近縣流入。湘劇的音樂分為唱腔音樂和伴奏音樂兩部分,包括崑腔、高腔、彈腔、雜腔小調等四種聲腔和過場曲牌、打擊樂曲。唱腔今以彈腔和高腔為主,尚保存一部分崑腔劇目。舞台語言以衡州官話為基礎,結合中州韻規範而成。湘劇的崑腔,格律同於崑曲,但咬字頗具地方特色,上聲字依湘南上聲字調高唱,使唱腔悠揚清亮。傳統曲牌有“粗牌子”、“細牌子”之分,前者古樸粗獷,腔簡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嗩吶笛子伴奏;後者細柔婉轉,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較慢,以曲笛伴奏。湘劇的高腔曲牌,可分為《駐雲飛》、《四朝元》、《錦堂月》、《桂枝香》、《香羅帶》、《八聲甘州歌》、《鎖南枝》、《一枝花》、《駐馬聽》、《漢腔》等類,分“腔”與“放流”兩個部分。腔尾由人聲幫腔,打擊樂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調為朗誦體,由鼓板擊拍。高腔由一個人清唱,眾人幫腔,不要音樂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濃郁。衡陽湘劇的彈腔也分南、北路,地方特色十分濃郁。南路唱腔無行當之分,但各行當的演唱風格有所區別。北路生旦分腔,小生與旦行同,淨行與生行同。旦腔比生腔高五度。鏇律低且深沉,聲調淒涼、哀苦。

經濟概況

蘆淞區全區機械工業產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值超十億元。 服裝加工業迅猛發展,全區現有服裝加工業1000餘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銷售收入6.5億。同時高新技術和高新產品產值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長。目前區內擁有服裝、鞋帽機車及配件、電腦、農副產品等各類集貿市場72家,其中過10億有3家,過億元的有7家,以蘆淞大市場為龍頭的“株洲服裝大世界”已經成為江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其商品輻射到中南、西南地區15個省(區)200多個縣(市),成為強大的物流中心,產生的強大“蘆淞效應”在全國享有盛名。蘆淞區商貿市場十分繁榮,區內商廈林立,商賈雲集,是中南地區最大的服裝、機車集散地之一。目前區內擁有服裝、鞋帽、機車及配件、電腦、農副產品等各類集貿市場72家,其中過10億有3家,過億元的有7家,餐飲、娛樂、服務業15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餘人,以蘆淞大市場為龍頭的“株洲服裝大世界”已經成為江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其商品輻射到中南、西南地區15個省(區)200多個縣(市),成為強大的物流中心,產生的強大“蘆淞效應”在全國享有盛名。2000年市場商品成交額突破60億大關。依託商貿,蘆淞區正大力開發“兩線兩園”,即1815線、株洲市南環線、株洲國家高新區董家段高科技工業園、蘆淞區服裝鞋帽工業園。在大力發展三產業的同時,蘆淞區十分注重工業的發展,現已形成以服裝、食品、交通、航空機械等支柱產業,擁有“唐人神”、“太子奶”等知名品牌。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曾為我國生產出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和第一枚空空飛彈。全區機械工業產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值超十億元。全區現有服裝加工業1000餘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銷售收入6.5億。同時高新技術和高新產品產值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長。
農業和農村經濟

蘆淞區蘆淞區
2005年蘆淞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4億元,農業增加值9018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7.3%,8.1%。出欄肉豬4萬頭,增長11.5%,蔬菜總產值達到2612萬元,增長14.2 %。出欄家禽達到36.86萬羽,增長8.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穀物播種面積1.1千公頃,增長41.03%。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牲豬養殖等城郊農業發展迅速,農產品品牌化、專業化正在形成,占地300畝、總投資達2000萬元的“金湖農業生態園”落戶蘆淞區,S211線沿線10多家“農家樂”式的休閒餐飲發展紅火,休閒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工業和建築業
2005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87億元,增長18%。其中工業總產值59.18億元,增長23.2%。工業增加值完成16.37億元,增長1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68億元,增長19.3%。工業效益明顯提高。董家塅高科技工業園得到進一步發展,成功引進香港僑泰服飾工業園、中小服飾企業孵化園等6個項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8億元,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初具規模,有 23家企業開工建設,有15家建成投產。園內高新工業企業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02億元,占蘆淞區工業總產值的39.1%,比去年同期增長24.1%。蘆淞區高新企業產值及利稅分別為17.37億元和0.55億元,分別增長21.1%和92.1%。初步形成了光機電一體化、健康食品、服飾、木業加工等幾大產業集群。
蘆淞區共有28家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和2家勞務分包建築企業,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9家,一級資質企業共6家。2005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47.5億元。竣工產值25億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7萬平方米,竣工價值9.8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47億元,增長34.9%。施工項目個數165個,其中本年新開工76個,本年投產項目22個。國有和國有經濟控股投資累計完成7.4億元,占總投資的40%。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完成11.3億元,改建和技術改造資金7.3億元,房地產業投資達8.4億元,施工房屋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73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2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9萬平方米。市場“兩改一提”取得成效,淞北、南大門等市場成功改制,華麗三期等新市場建成開業,舊城改造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設成績顯著。快速環道全線貫通,楓溪大道改造工程已全面動工,慶雲山路、紡織東路、紡織西路、人民中路(白石港路口至紡織路口)、公園東路、公園西路、建寧街、荷沖路、康和路、建設巷文藝路等一批城市支路及木曲路、新塘路、五桐路、姜園路等鄉村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全面完成了湘江四橋征地拆遷任務,湘江防洪景觀道路工程開始實施,翠塘水系、三角叉水系得到疏浚整治,蘆淞區基礎設施和環境不斷最佳化。
財政與商貿
蘆淞區蘆淞區

財政總收入完成15939萬元,增長17.2%,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993萬元,增長18.2%,增幅雙雙創歷史新高。招商引資效果明顯,2005年引進外資3888萬美元、內資55288萬元,“十五”時期累計利用外資11288萬美元,是“九五”期末的3倍;第三屆中國·株洲(蘆淞)炎帝服飾商務節成功舉辦,蘆淞市場群已發展成為全國十大服飾批發市場之一。2005年,蘆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67億元,市場成交額達到117億元。
科學、教育
創建“科技城區工作”取得成效,連續八年保持“全國科技城區”稱號,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共發放科技三項經費150萬元,成功申報專利78項,授權專利數為62件,授權發明專利數18件。 教育整體水平名列全市前茅,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整合了教育資源,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全市唯一的省級課改試驗區,並申報為“國家級校本教研項目基地”。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成效。城市低保工作得到加強,低保並軌工作取得突破,2582戶走出再就業服務中心,其中,828戶、2307人困難職工進入低保。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五里墩衛生院改擴建順利完成,鄉衛生院醫療設施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計生工作成績顯著,流動人口管理經驗受到國家、省級主管部門肯定並在全國推廣。統計工作被國務院第一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評為 “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社區建設穩步推進,被省政府授予“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城區”稱號;綜治工作步入全省先進行列,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區”榮譽。另外,物價、審計、安監、信訪、法制、人防、老齡、殘聯工會、青年、婦女兒童、文化、檔案、機關事務等工作及各項社會事業均有長足的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經濟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8元,分別比“九五”期末增加4094元、1583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控制在4‰以內。

行政區劃

蘆淞區蘆淞區
位於株洲市南端
Lusong Qu
430203
412000
區人民政府駐蘆凇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蘆淞區轄7個街道、1個鄉。
建寧街道
慶雲街道 
楓溪街道
龍泉街道
建設街道
董家段街道
賀家土街道
五里墩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教育整體水平名列全市前茅,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整合了教育資源,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全市唯一的省級課改試驗區,並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校本教研項目基地”。
科技事業
蘆淞區“科技城區工作”取得成效,連續八年保持“全國科技城區”稱號,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共發放科技三項經費150萬元,成功申報專利78項,授權專利數為62件,授權發明專利數18件。
衛生事業
2014年蘆淞區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納入了區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為了督導項目進度,調研鄉鎮衛生院發展狀況,蘆淞區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自2013年啟動以來,總投入1800多萬元,為4個鄉鎮衛生院新增用房6450平方米,還為衛生院做好了文化建設,添置了醫療設備。
社會保障事業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成效。城市低保工作得到加強,低保並軌工作取得突破,2582戶走出再就業服務中心,其中,828戶、2307人困難職工進入低保。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五里墩衛生院改擴建順利完成,鄉衛生院醫療設施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計生工作成績顯著,流動人口管理經驗受到國家、省級主管部門肯定並在全國推廣。統計工作紮實,被國務院第一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評為“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社區建設穩步推進,被省政府授予“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城區”稱號;綜治工作步入全省先進行列,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區”榮譽。另外,物價、審計、安監、信訪、法制、人防、老齡、殘聯、工會、青年、婦女兒童、文化、檔案、機關事務等工作及各項社會事業均有長足的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經濟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8元,分別比“九五”期末增加4094元、1583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控制在4‰以內。

自然資源

蘆淞區建成區綠化率達50.3%。林木繁多,有林地面積近4萬畝,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人口民族

2010年常住人口29.8萬人,暫住、流動人口30萬左右。以漢族人口為主。

旅遊資源

●大京風景區
景區分仙峰嶺、京水湖、屏風嶺三大景區,擁有“金輪古寺”、“谷音清溪”、“山水佳處”、“百鳥天堂”四個一級景點,“仙峰勝境”等十個二級景點,“雙井清泉”等二十個三級景點,景色各異,各領風騷。景區成立年來,新建了京湖度假村,大京山莊、醉仙樓、棲鳳園、京湖酒樓等一系列集食宿、娛樂、度假、會議於一體的接待中心,修建了白仙路、婆仙路和部分環湖游路。大京風景區地處株洲市郊東南,離市區15公里,大京風景區是一個以山、水、林、禽同生共榮為主要特徵的自然景觀與盛極明清的古廟遺蹟為主的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集遊覽、度假、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京水湖面近2400畝。
仙庚古廟

蘆淞區旅遊資源
仙庚古廟、文昌閣位於株洲市東郊十八公里處,為株、瀏、長、醴四邑名勝,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庚廟建於唐,後清道光年間重修,屢經興廢,今依清朝舊制修繕一新。山林疊秀,廟宇飛霞,塔聳雲天,殿藏幽遂。更有一石塘印月、青嶧晚鐘等八大景觀。
●株洲空靈岸
位於湘江西岸傘鋪鄉盤石村,距縣城南5公里,為湘江沿岸著名風景之一。早在民間,空靈岸有和尚岩、石鐘山、懸鐘岩、獅子岩等別稱。南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建空靈寺,中奉觀音大士像,故又名觀音岩。昔日空靈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蒼松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瀕江突兀,翼凌深潭。空靈寺壁立於石岸中部,上下三層,歇山重檐式建築。由南側山門拾級而上,有一牌坊上書空靈岸三字。過牌坊,為沿江石壁棧道,長約100米,曲折有致,直通寺內。寺後有石洞,縱深14米,高2.7米,寬9米,洞口與寺相通。洞中石台突起,高0.5米,形似床,稱“仙人床”,中奉觀音大士像。佛像後,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們稱為“仙泉”。岩洞左下石階百餘步一巨石懷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閣,岩壁上刻有唱和詩。
●炎帝廣場
炎帝廣場位於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整個廣場占地17h㎡,平面設計成展開的扇形。廣場分為文化景區、綠化景區、集會廣場、休閒健身、商貿服務和交通集散等7個功能區。各功能區通過規劃的放射狀和圓弧狀道路網,組成前導、核心和背景3個景觀序列。其核心部分文化景區位於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為19.97m高的巨型炎帝塑像,寓意公元1997年建成。環繞巨型塑像,有象徵“太陽之神”的基台和寓意炎帝精神與日月同輝的彎月狀噴水池,有以炎帝為主題的大型浮雕圖騰柱,廣場地下還規劃建設了總面積達1.3萬㎡的國際博覽中心。位於廣場後的株洲電視塔,又叫東方神龍塔,高293米,鋼結構帶旅遊的多功能綜合電視塔。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