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田境內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金礦、高嶺土等礦藏,花崗石蘊藏量達1.7億立方米,其中,尤以黑色花崗石和白色花崗石極為罕見,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內青山綠水,竹木成蔭,林木總蓄積量達20萬立方米,松脂可割取面積達15000畝。全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衡(山)婁(底)公路縱貫全境,鄉村公路四通八達。鄉政府駐地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建成了商業和工業兩個小區,程控電話已開通,電力、水源充足。
經濟概況
福田鋪鄉是該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參與新農村示範片建設,推行“一季草一季雜交稻”耕作制度農民得實惠的一個實例。在衡山縣白雲新農村建設示範片,該縣農開辦通過治溪改水、培植產業、打清泉井、建便民橋、修機耕路,給片區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衡山縣白雲新農村示範片是省市的新農村示範點,該片涉及衡山縣福田鋪鄉的白雲、中塘、雲峰、尊勝、雲嶺五個村和今年新增相連的南嶽五個村。為參與白雲新農村建設,該縣農開辦向省農開辦爭取到將土地治理項目從長江新蘇項目區調整到白雲新農村建設。在項目建設內容上,他們在廣泛地徵求村民意見後,認為白雲溪和雲嶺溪的治理是片區五個村最迫切需要治理的工程,並把治理這兩條溪作為了今年的首要工作來抓。他們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入手,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分組分片層層負責,加班加點對兩條溪進行河道疏浚,溪堤護砌,溪中壩閘修建,短短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工程任務。據該縣農開辦主任曹時國介紹,已累計改造中低產田7000畝,完成整治河道護砌3.55公里,新修堰壩8處,安裝雙吊點啟閉機16台,新建跌坎4處,新修機耕路6.1公里,新建機耕橋6座,土地平整500畝,片區農田基本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糧食畝產量提高200餘斤,還在區內舉辦了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期,扶助龍頭企業2個。在此基礎上,衡山縣農開辦還注重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他們在中塘4組興建了沁春泉解決了近百人飲水難問題;建設了雙江壩便民橋結束了白雲村部分家庭不通車的歷史;在白雲溪和雲嶺溪兩岸修建的水泥路和機耕路,為白雲片五個村6000多人生產和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他們還以培植產業來帶動農民增收。除實施了4000畝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推行“一季草蓆一季雜交稻”耕作制度外,他們支持養雞產業的發展,並向省農開辦申報了衡山湘旗農牧有限公司年產1200噸的衡山黃雞熟食加工擴建項目,該項目竣工後年收購加工衡山黃雞400萬羽,年新增收入1.132億元,農民可增收2000萬元左右。該公司已在示範片投資560餘萬元建立了衡山黃雞種苗繁育基地,輻射帶動了周邊800餘農戶從事黃雞養殖。文化藝術
皮影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是在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皮影戲原為宮廷戲,唐以後流傳於民間,有“南影”、“北影”之分。衡山皮影屬於“南影”分支,福田鋪鄉皮影為 衡山皮影代表,在全國頗負盛名。200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皮影)藝術之鄉”;2006年,福田鋪皮影被列為湖南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到福田視察民眾文化活動,對福田皮影給予高度評價,並接受了唯一民間藝術禮品—影人造型。
皮影表演藝術
“一口道盡千年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福田皮影表演一般是一套鑼鼓一人打、一堂“菩薩”一人耍、前後兩台兩個人、兩人合唱一台戲,俗稱二人班,幾乎集所有傳統表演藝術(如地方戲、相聲、口技等)之大成。其演唱技藝和表演形式為“二十四決”:生、旦、淨、醜四角,喜、怒、哀、懼四情;平、仄、霸、漢四音,腔、板、詞、韻四格;尊、清、呼、喚四款,唱、渡、做、打四功。
影型製作工藝
皮影製作極為複雜,按材料不同可分為紙影和皮影。紙影和皮影的製作工藝及藝術特色各有千秋,幾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國造。型藝術(如剪紙、窗花、門畫、工藝藝術、雕刻)。從選材到成型上戲,經過選材、畫稿、過稿、鏤刻、重彩、綴合等二十多道工序,3000餘刀手工雕刻而成。影人的製造小巧玲瓏,以正側面為主,雕刻刀法以鏤空為主,結合傳統的繪畫線描形式:魚鱗、星眼、梅花、松針等;其特色採用傳統的繪畫工筆重彩方法,以鏤線分色,用固有色平塗分填,自然調和、絢麗諧調、簡潔明快、精緻高雅。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和風格。皮影製品不僅用與演戲,而且可用於雙手耍玩娛樂、還可置於窗前或白牆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鄉土氣息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吸引了無數國內外人士、博物館垂涎,成為眾多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