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地理]

神農架[地理]
神農架[地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處於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組成的旅遊帶上。神農架林區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全區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轄6鎮2鄉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濕地公園,林地占85%以上。 神農架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2016年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湖北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湖北省第1處、中國第11處世界自然遺產。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神農架林區退出貧困縣。2018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

1970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房縣、興山、巴東的24個公社和2個藥材場、1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劃,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

1971年劃歸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

1972年3月復歸省轄。

1976年5月劃歸鄖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

1983年8月又復歸湖北省轄。

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撤銷神農架林區革命委員會。

1985年巴東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橋河3鄉移交神農架林區。  

1996年,神農架林區面積3253平方千米,人口約7.9萬人。轄3個鎮、12個鄉:松柏鎮、陽日鎮、木魚鎮、新華鄉、長坊鄉、宋洛鄉、盤水鄉、官封鄉、田家山鄉、紅舉鄉、板倉鄉、東溪鄉、九湖鄉、紅花鄉、下谷坪土家族鄉。區政府駐松柏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神農架林區總人口78242人,其中(5個鎮、8個鄉):松柏鎮25407人,陽日鎮11493人,木魚鎮5174人,紅花鎮5714人,紅坪鎮2239人,新華鄉4053人,宋洛鄉8171人,官封鄉1644人,紅舉鄉1668人,板倉鄉1322人,東溪鄉2374人,大九湖鄉2383人,下谷坪土家族鄉6600人。

2004年末,神農架林區面積3253平方千米,人口7.87萬人。轄松柏、陽日、木魚、紅坪4鎮和新華、宋洛、九湖、下谷坪4鄉。共有7個居委會、71個行政村。

2005年末,神農架林區轄松柏、陽日、木魚、紅坪4鎮和新華、宋洛、九湖、下谷坪4鄉。共有8個居委會、65個行政村。

2009年,撤銷新華鄉,設立新華鎮,以原新華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華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樟樹坪。2009年末,神農架林區總面積3215.83平方千米,總人口80321人。轄5個鎮、3個鄉:松柏鎮、陽日鎮、紅坪鎮、木魚鎮、新華鎮、宋洛鄉、九湖鄉、下谷平土家族鄉,共有68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328個村民小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神農架林區常住總人口76140人,其中:松柏鎮31207人,陽日鎮10085人,木魚鎮9089人,紅坪鎮5901人,新華鎮3688人,宋洛鄉6609人,九湖鄉3657人,下谷坪土家族鄉5904人。

神農架林區現轄6個鎮、2個鄉:松柏鎮、陽日鎮、紅坪鎮、木魚鎮、新華鎮、九湖鎮、宋洛鄉、下谷平土家族鄉。  

行政區劃

2013年,神農架林區轄5鎮、3鄉,68個行政村、9個社區、328個村民小組。其中5鎮為:松柏鎮、陽日鎮、木魚鎮、紅坪鎮、新華鎮;3鄉為:宋洛鄉、九湖鄉、下谷坪土家族鄉。   林區政府駐松柏鎮常青路1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神農架林區(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位於鄂西北邊陲,東接保康,西鄰重慶巫山,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  

地貌形成

神農架林區從印支運動末至燕山運動初,發生了強烈的褶皺和大面積的掀斜,奠定了區內的地貌骨架。第四紀氣候的冷暖變化,在部分地段殘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區內地貌複雜多樣。神農架山脈近東西向橫垣於神農架林區西南部,以神農頂最高,高程為3105.4米,也是華中地區最高點;林區最低點為下谷坪鄉的石柱河,高程為398米,相對高差2707.4米。根據區內地貌形態特徵和成因類型,可分為構造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剝蝕侵蝕地貌、堆積地貌等四種類型的地貌單元。  

氣候特徵

神農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過渡區域。 夏季濕潤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全年輻射103.7千卡/平方米,全年日照時數1858.3 小時,日照時數及總輻射量隨著海拔的增高而減少,年均氣溫無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降水量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春夏之交常有冰霜發生,一般從9月底至次年4月底為冰霜期。區內平均年蒸發量為500—800毫米,乾旱指數0.50—0.53。全年80%的時間盛行東南風。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神農架林區的耕地7046.86公頃,占國土面積2.2%;園地674.06公頃,占國土面積0.2%;林地295260.59公頃,占國土面積90.8%;牧草地661.76公頃,占國土面積0.21%;其它農用地1241.47公頃,占國土面積0.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256.3公頃,占國土面積0.39%;交通運輸用地396.89公頃,占國土面積0.12%;水域用地1119.18公頃,占國土面積0.34%;未利用地15014.2公頃,占國土面積4.67%。全區人均耕地面積1.33畝。  

礦藏資源

神農架處於揚子淮地台上揚子坪之鄂中斷區內,為一斷穹構造。地層出露以前寒武係為主,由輕微變質岩種海相碳酸鹽岩、碎屑岩組成,兼有輝綠岩、輝長岩和多項火山噴發岩分布,因此,神農架成礦條件優越,有較豐富的礦藏。
神農架已探明的礦種有磷礦、鐵礦、鎂礦、鉛鋅礦、矽礦、銅礦、建築石材等15種(不含砂石、粘土),共有各類礦床(點)53處,其中主要礦種有磷礦、鐵礦、銅礦、鎂礦、鉛鋅礦、矽礦等。現已探明磷礦儲量為15000萬噸,鐵礦儲量為2029.4萬噸,已查明鉛鋅礦金屬量為50多萬噸,銅礦儲量為117.6萬噸,鎂礦儲量為37.1萬噸,矽礦儲量為850萬噸。 

水利資源

神農架是湖北長江和漢江的分水嶺。神農架林區共有四大水系,分為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四大流域,境內有大小河流317條,其中: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條。神農架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平均降水總量為36.4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2.00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22—2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13591立方米。  

神農架林區河谷具明顯幼年期特徵,河谷陡險,橫斷面多呈“v”形,坡降大,水流急,受特定的地理條件制約,神農架水資源除少量的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和社會生活用水外,主要是在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根據勘測表明,神農架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為35 萬千瓦。  

生物資源

神農架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3183種,真菌、地衣共927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76種,如珙桐、光葉珙桐,連香樹、水青樹、香果樹等;屬於神農架鄂西特有植物42種,如漢白楊、紅坪杏等。藥用植物超過1800多種,以“天然藥園”馳名中外。神農架現有脊椎動物493種,占湖北省脊椎動物總種數的57.5%。其中哺乳綱7目22科75種,鳥綱16目48科308種,爬行綱2目8科27屬40種,兩棲綱2目7科23種,魚綱4目10科32屬47種,分別占湖北省同類總數的61.9%、71.5%、68.9%、50.0%、23.4%。神農架蘊藏著豐富的昆蟲資源,計有28目157科4143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此外,還先後發現了30多種白化動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動物多也是區內動物資源的一個鮮明特點。(數據截至2013年)

按照中國動物地理區劃,神農架屬東洋界、華中區、西部山地高原亞區。通過對75種獸類、236種鳥類和63種兩棲爬行類的成份分析,東洋種占優勢,占總種數的64.97%。廣布種其次,占總種數的17.65%。古北界種占總種數的17.38%。可發現南方和北方物種混雜現象,表現出過渡性特徵。

神農架是金絲猴主要分區。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的部分地區和湖北省的神農架。20世紀60年代前,神農架基本處於封閉狀態,為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1980年才有神農架存在金絲猴的報導。主要棲息在海拔1700—3100 米之間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護區西片的東部區域,現有金絲猴種群1200餘只。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全區戶籍人口為79248人。男性人口為42292人,女性人口為36956人,男女性別比為114.4:100。全區共出生881人,出生率為11.1‰;死亡720人,死亡率為9.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同比下降3.1個千分點。2014年,全區常住人口76700人,城鎮化率為47.35%。  

民族

神農架有民族10個,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0.6%;9個少數民族分別為土家、苗、回、壯、彝、朝鮮、滿、蒙古和維吾爾族,約7439人,占總人口的9.4%,其中土家族最多,主要聚居於下谷土家族民族鄉(約4000餘人),其他少數民族散居於全區各地。  

政治

神農架林區 要領導(2018年)

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  

神農架林區黨委副書記、區長:劉啟俊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神農架林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745億元,比2012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23億元,比2012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6665億元,比2012年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9.1357億元,比2012年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9.8:42.1:48.1調整為9.5:41.3:49.2。

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2%,上漲3.2%。其中:食品類、菸酒類、醫療保健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分別上漲6.2%、1.9%、6.0%、1.0%和1.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6%,上漲2.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3.1%,上漲3.1%。  

農業

2013年,全區農業總產值3.55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全年糧食產量22000噸,比2012年增加1402噸,比2012年增長6.8%;全年油料產量509噸,比2012年下降11.9%;蔬菜產量42389噸,比2012年增長11.5%;茶葉產量84噸,比2012年增長13.5%;香菌產量105噸,比2012年增長64.1%;板栗產量804噸,比2012年增長11.8%。全年肉類總產量5744噸,比2012年增長1.2%。年末生豬存欄38263頭,比2012年增長4.1%;生豬出欄50603頭,比2012年增長0.8%。年末山羊存欄27020隻,比2012年增長18.6%;山羊出欄15868隻,比2012年增長14.9%。全年水產品產量226噸,比2012年增長4.1%。全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1.2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8.7%;農村用電量1176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3.6%。  

工業

2013年,全區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開採磷礦石189萬噸,比2012年增長3.8%;生產黃磷5879噸,比2012年增長47.7%;發電量30155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46.5%;供電量29970萬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46.7%。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75.5%,比2012年同期下降8.4%。
2013年,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5.49億元,比2012年下降4.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207億元,比2012年增長3.4%;實現利潤2011萬元,比2012年增長76.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0.5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3.9%。其中: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1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8.7%;招投標承包面積37.1萬平方米,招投標率100%;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5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50.6%。 

旅遊業

2013年,完成旅遊經濟總收入1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3.0%,占年度計畫的100.0%。接待遊客520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30.0%,占年度計畫的100.0%。二是消費市場穩定。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2.5%,占年度計畫的100.0%。三是市場主體逐步壯大。新增5家限上企業、3家外貿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全區在校學生5769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93人,在校學生1273人;畢業467人,本科錄取122人。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3.2%,專科及以上上線率達94.06%;國中招生476人,在校學生1402人;國小在校學生3094人。2013年,建成了鄂西硬體設施最好的標準化實驗國中1所。新建松柏、宋洛、紅坪、新華、下谷、九湖、木魚等7所中心幼稚園和東溪、板橋、官封3所附屬幼稚園,幼稚園在園幼兒1575人,學前幼兒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6.4%。  

文化事業

2013年,林區共有群藝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共有各類圖書8.17萬冊。建成了林區非遺資料庫,成功申報《祭祀炎帝神農》、《堂紡疊繡》兩項省級非遺項目名錄。統籌協調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43項。創辦“神農架文化講壇”,邀請區內外文化名人開展講座8期。傳奇神農印象中心建設已進入陳列布展階段。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扶持特色文化鄉鎮建成“下谷坪鄉堂戲、皮影戲傳習館”。建成74個衛星數字農家(社區)書屋。  

醫療衛生

2013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13個(不含村衛生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234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人;病床床位26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床位3.4張。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實施,率先在全省實現政府舉辦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全覆蓋;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投入使用,新增中心供氧負壓系統、CT、彩超和中央空調等設施設備;建成流感監測實驗室,建成中藥資源資料庫;完成已婚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實現武漢協和專家坐診神農架和遠程診療。  

科學發展

2013年,全區受理專利申請32件,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5件,發明專利5件。科學技術經費支出485萬元,同比增長34.0%。其中: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為367萬元。農科領域引進新成果3項,引進新技術5項,成功轉化農業科技成果2項,引導企業開展成果登記3項。28家企業和3家事業單位與11所高校和4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武漢大學等五所科研院校在林區建立了“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生活物資采供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藥用植物資源研究開發中心”。聚能藥業與三峽大學、百草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開展校企科技合作並建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社會保障

2013年,神農架林區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000個,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00個,創業就業新培訓1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建立大病保險協調機制,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5%,封頂線提高到12萬元;城鄉低保救助和優撫對象補助各提高10.0%,貧困家庭重特大疾病救助標準提高20.0%。為1000名貧困殘疾人提供特惠救助。2013年,林區新農保、新城保、新農合參保率均達到98.0%以上。

2013年,神農架林區建設保障房1600套,基本建成1449套,分配入住680套,基本建成率、入住分配率分別居全省第三、第二。  

基礎設施

2013年,林區共有廣播電視台1座,通電視的村67個,電視通村率達到100%。電視覆蓋人口達7.87萬人,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8.99%;廣播覆蓋人口為5.75萬人,廣播覆蓋率為72.3%;數位電視用戶累計達到2.12萬戶,比上年新增0.23萬戶,同比增長12.2%。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2年底,全區共有通車裡程1478.785公里,其中國道100.771公里、省道57.962公里、縣道132.59公里、鄉道395.677公里、專用公路27.994公里、村道是763.791公里。等級公路達1397.453公里,等級公路比重為94.5%,其中二級公路179.191公里、三四級公路1218.262公里,公路密度達45.459114公里/百平方公里。  

航空

湖北神農架機場於2013年10月通航,建於海拔2580米高山之頂。  

旅遊

詳見本詞條另一義項: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位於神農架西北部,總面積約926.24平方公里。是以原始森林風光為背景,以神農氏傳說和純樸的山林文化為內涵,集奇樹、奇花、奇洞、奇峰與山民奇風異俗為一體,以反映原始悠古、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旅遊區。景區內林海茫茫,物華地靈,美不勝收,尤以“雄、秀、幽、野”為特色而生美感。

由於位於中國南北地理的交匯地帶,這裡匯集了南北不同自然地帶的動植物資源,區內自然植被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山地草叢、草甸、沼澤等系列植被類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極具可觀性,加之空氣清新,環境靜謐,是開展綠色旅遊的良好場所。主要景點有燕子洞、燕天飛渡、會仙橋、燕子埡、薛剛寨、天門埡、劉享寨、山寶洞、紫竹河原始森林、雲海佛光、紅坪畫廊、百草坪、塔坪山林田園風光及民俗風情等。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區內居住著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萬。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處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譽為“華中屋脊”。  

歷史文化

地方民俗

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源源不斷匯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門類繁多。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上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由於長期處於原始封閉狀態,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特殊,人們深受傳統觀念、信仰、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形成和保存了種種古老、淳樸的年俗、婚俗、喪俗、酒俗、飲食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唐(堂)戲、皮影戲、打喪鼓、狩獵、薅草鑼鼓、打火炮、吊鍋等成為其主要表現形式。松柏、紅坪、下谷、九湖、新華、宋洛等鄉鎮多有分布,涵蓋國家劃分的十大類別,四十多個小類。  

民間傳說

神農架之得名,聯繫著一則有關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遠古時候,神農皇帝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採得了良藥400種,著就了《神農本草經》,為向天帝復命,才"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後人緬懷始祖恩德,便將這座高山稱做了神農架。

傳說中的神農皇帝,即確指炎帝神農氏。神農嘗百草,中華醫藥興,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遍嘗百草,自然要尋藥物豐足的地方,神農架山林則正合其需要,因為這兒至今仍有“天然藥園”之稱,盛產藥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類,其中上百種具有滋補、養顏功能,數十種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傳說對"架"字的解釋很全面,也很有說服力。因為神農架的珍貴藥材對生境的要求多很苛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釵。金釵系石斛科植物,依形狀又分為人字金釵、豆芽金釵、龍頭鳳尾金釵等多種。其中,龍頭鳳尾金釵最難得,也最珍貴,因為它既要求生長在懸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臨無底深淵,還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華恰好回落崖頭,三者缺一不可。正是憑藉如此生境,金釵才盡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才位居七十二還陽草之首。要採金釵,藥農就必須先選合適地方“架木為屋”,繼選合適材料“架木為梯”,梯分包括硬軟兩種,木梯主要用於攀登懸崖峭壁,繩梯則主要用於空中懸身。

至於“架木為壇,跨鶴飛天”,它顯然帶神話色彩,但用於炎帝神農氏也毫不過分。天門埡西側的山脊線呈梯形,頂端高聳雲霄,相傳那便是神農"架木為壇,跨鶴飛天"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傳便是刻著《神農本草經》的竹簡化成的。  

著名人物

高鵬程(1876—1935年),男,神農架松柏鎮赤馬灌人,又名必達。幼讀私塾12年後,隨父習醫,先誦《脈決》、《藥性賦歌》。後攻《醫宗金鑒》、《黃氏八種》等醫著,23歲行醫。撰成《疑難病症施治》書稿,傳於族弟必選。  

李世勛(1921—1983年)男,本姓桓名和春,神農架松柏鎮人,祖籍荊門市。清光緒年間遷居境內。1982年終被評為優秀黨員。  

李德祿(1935—1989年)男,字松濤,筆名白林,出生房縣白窩一佃農家庭。國小畢業後於1951年參加工作,1953年調盤水區人民政府工作。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評為優秀黨員。  

胡崇峻,男,1943年8月生,神農架人。1992年,榮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楊仕煊,男,漢族,林業管理局總工程師,2005年獲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先進工作者;2003年獲湖北省2002年度全省綠化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國家林業局保護森林資源三號行動先進個人和神農架林區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一項;199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神農架林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3年獲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綠化獎章”;1991年獲中國林學會勁松獎;1989年獲湖北省國營林區森林經營檔案優秀成果;1982年獲神農架林區勞動模範稱號。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6日,神農架林區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