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區

雙清區

雙清區是中國湖南省邵陽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139.6平方公里,總人口25.4萬人。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全區總面積139.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為13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5萬人。耕地面積48000餘畝,林地面積38000餘畝,淡水養殖面積4500餘畝。 雙清區工業規模經濟發展迅速,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發展達15個,區屬企業共投入

雙清區雙清區
技改資金420萬元,完成技改項目17個,開發省級新產品3個。全年新辦鄉街企業界80個,工業小區2個。已形成以機構冶金,汽車配件、化工、印刷、造紙、水泥、建築安裝為主體的工業產業。主要產品山葉機車油箱、水泵、彈簧、玻璃纖維印布、水泥等,鄉鎮街道企業被評為全省“十個先進縣”之一。 全區完成完成柑桔品1300畝,開發臍橙、碰柑、板栗、金秋梨等精品水果1500畝,共有養殖小區25個,新發展養殖小區5個。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區初步形成了生豬、水果等三大支柱產業構架。特色農產品主要有香蔥、荸薺、蓮藕等。雙清區是邵陽市區的商貿中心。區內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市場6家,中型市場9家,小型市場14家,商品專業街12條,商業網點6200餘個。個體工商戶9100八戶、從業人員24000餘人,1998年,全年籌資1.5億元,按照“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的原則,改建擴建及新建市場12家,全區已形成了“商貿城、市場群、專業街、集市場”的市場網路體系。境內金融業發達,金融機構齊備,布局合理,可辦理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雙清區是全市的東大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區內交通發達,邵陽火車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均座落在境內。320-與207國道空境而過。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50餘公里,有邵陽至廣州,至長沙等旅客列車。通訊事業發展,市區電話入戶率達90%,農村電話入戶率為15%。行動電話與全國聯網,並開通了全球通數字行動電話。 轄區內有高等學校1所,中等職業成人中專5所。區屬校4.6所,其中職業高中1所,國中5所,國小40所,學生26000餘人,中國小生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100%與99.7%。95年圓滿通過兩基驗收。計畫生育自94年始連續六年列入全省一類。
雙清區雙清區
境內有市屬綜合性醫院3所,中醫院1所,區屬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6所。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81人,其中中高級職稱21名,中級784名,助理級703名,員級260名。93年以來,共研製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220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15項,獲專利300項。擁有各類體育場所150餘處,有個體中專1所,武術學校3所,93年以來,獲省以上獎牌16塊,其中金牌4塊、銀牌5塊、銅牌7塊。東風路辦事處於98年獲全市唯一的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羽毛球健將羅毅剛在國際比賽中獲冠軍1次,亞軍5次,第三名6次,99年,在世界羽壇排名第三。 境內有商業保險機構3個,經營人壽、財產等商業性保險業務;有社會保險所1個,負責區屬行政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全區人有5721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參保率分別為100%與92%。地方特色產業:山葉油箱及獵豹汽車滑角轉軌器是我區的主要工業產品,香蔥、荸薺、蓮藕為較有特色的農業產品。雙清區境內名勝古蹟頗多,寶慶十二景中的雙清秋月、龍橋鐵犀、佘湖雪霽、洛陽仙洞等都在境內,有八路軍駐湘辦事處的舊址等19處文物名勝,其中省級1處,市級3處。

自然地理

雙清區地處衡邵丘陵盆地,丘崗起伏,地勢平緩,陸地占90.84%,水域占9.16%,耕地面積73818畝。
雙清區位於資江、邵水交匯處,水源豐富,大小河流縱橫其間,水庫存水量450萬立方米,建造標準渠9.8公里 。
資江又稱資水,湖南四水之一,長江的主要支流。資江分南源與西源,主源為南源即大夷水,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資源縣,流經資源、湖南新寧、邵陽等縣市。西源為赫水,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青界山黃馬界,流經武岡、隆回等縣市。兩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後稱為“資江”。流經邵陽、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縣,至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幹流長度653公里,流域面積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17億立方米。

物產資源

雙清區農副土特產豐富,主要有大棚蔬菜、柑桔、葡萄、草莓、藥材、荸薺、蓮藕等。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境內礦藏有砂金、煤、鐵、錳、釩、大理石、優質石灰石等。
煙煤品質優良,市屬新東、肖家沖、短陂橋煤礦座落境內。
有林地3261.3公頃,森林覆蓋率24.1%。擁有耕地面積3210公頃,養殖水面330公頃。

歷史沿革

雙清區雙清區
雙清區地處湖南省中部偏南,位於邵水以東,資江以南,北望新邵,東鄰邵東,西南、西北和大祥、北塔兩區一衣帶水。雙清區是1997年10月邵陽市行政區劃調整建立的,由原東區主體及郊區的6個鄉組成,因寶慶名勝“雙清秋月”點綴其間而得名。 1997年8月29日,國務院批覆(國函[1997]83號):撤銷邵陽市東區、西區、郊區,調整設立邵陽市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雙清區轄原東區的龍鬚塘、汽車站、小江湖、火車站、橋頭、東風路6個街道和原郊區的火車站、高崇山、城東、石橋、雲水、雞籠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建設路。因名勝“雙清秋月”而得名。10月,正式掛牌成立。
2000年,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總人口262658人,各鄉鎮人口: 興隆街道 16931 龍鬚塘街道 28109 汽車站街道 46007 小江湖街道 32358 東風路街道 23870 橋頭街道 18262 高崇山鎮 21664 渡頭橋鎮 15040 城東鄉 10852 石橋鄉 16714 火車站鄉 18327 雲水鄉 1452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雙清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4鄉、2鎮,70個居委會、73個村。總人口26萬餘人,其中城區人口17萬多人,農村人口9萬多人。總面積139.6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27平方千米,農村面積112.6平方千米。
2004年,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風土人情

雙清區雙清區
邵陽在西周時,屬荊州。召伯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太保召康公,據說他曾經風塵僕僕,來過邵陽。當他來到現在的邵陽市東郊的甘棠渡口,就看見一株甘棠樹,濃蔭如蓋,便召集百姓一起坐在樹下,宣布周朝的政令,體察民情。這棵甘棠樹,直至明弘治年間才枯死,但樹兜還在,明隆慶二年(1568),巡按御史郜光先從衡陽來邵陽,得知召伯布政甘棠渡的事實。便行文參議張仲謙和知府陸柬,請其在原來的甘棠樹旁邊,建了一祠,題為“召伯遺愛祠”,又修一座亭子,稱古甘棠亭。 寶慶人把召伯甘棠布政,看作是燦爛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開端。甘棠渡的召伯祠,也就成了寶慶人所景仰的文化聖地。明清以來,地方官員和文人雅士,都要到召伯祠來祭祀朝拜。如清代黃則有賦“甘棠渡”詩云:
渡頭芳草浸澄潭,太保風流想像堪。
一代雄封燕以北,千秋遺愛漢之南。
水傳姓氏猶稱召,棠得名賢始覺甘。
老樹盤根無覓處,權將殘碣細尋探。

經濟概況

1997年建區以來,區域經濟快速增長,全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取得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顯著成績。

雙清區雙清區
企業改製取得顯著成績,全區區屬企業改制已全部完成,設立了企業改制基金,提高了企業改制資產變現率,改制後的企業出現了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全區規模工業企業由30家增加到36家,已經形成了造紙、機冶、精細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進一步鞏固了傳統工業區的地位。
招商引資創歷史新高,落戶的外資企業已達16家。“三外”工作綜合考評位居全市第一。
城市基礎項目建設平穩推進,潭邵高速公路東連線線建成通車;雙坡南路街區開發,特別是雍翠豪苑小區建設質量高,環境美,成為全市小區開發建設的亮點;泥灣防洪堤、佘湖山新城、紫薇博覽園和東風路步行街建設將為城市新增靚麗風景。白馬工業基地建設全面啟動。
農業農村工作協調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乳業、禽畜、果蔬和花卉苗木四大支柱產業已經具有比較優勢,形成了產業群。“一加三工程”的全面實施,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緊緊圍繞乳業加工、肉類加工、飼料加工和豆製品加工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的整體水平。清潔能源建設大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全區有工業企業192家,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機械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農業糧食總產量達到21591噸,建成了優質糧食、高檔蔬菜、優良畜禽、名貴花卉等生產基地。
區域經濟快速增長。2003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15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49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179萬元;完成進出口總額1599萬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801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97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483元和3148元。幾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在全市排位靠前,各項工作全面推進。
工業:
1999年,全區完成工業總值8.5654億元,其中區屬工業總產值6353萬元,鄉鎮街道工業總產值32458萬元,個體工業總產值46843萬元。工業規模經濟發展迅速,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由98年10個發展達15個,產值1.8714億元,區屬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420萬元,完成技改項目17個,開發省級新產品3個。全年新辦鄉街企業界80個,工業小區2個。已形成以機構冶金,汽車配件、化工、印刷、造紙、水泥、建築安裝為主體的工業產業。主要產品山葉機車油箱、水泵彈簧、玻璃纖維印布、水泥等,鄉鎮街道企業被評為全省“十個先進縣”之一。
雙清區雙清區

農業:
1999年,全區完成農業總產值1.4447億元,比上年增長6%,完成糧食30366萬噸,完成柑桔品1300畝,開發臍橙、碰柑、板栗、金秋梨等精品水果1500畝,共有養殖小區25個,新發展養殖小區5個。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區初步形成了生豬、家禽、水果等三大支柱產業構架。特色農產品主要有香蔥、荸薺、蓮藕等。
商貿金融:
雙清區是邵陽市區的商貿中心。區內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市場6家,中型市場9家,小型市場14家,商品專業街12條,商業網點6200餘個。個體工商戶9100八戶、從業人員24000餘人,1998年,全年籌資1.5億元,按照“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的原則,改建擴建及新建市場12家,全區已形成了“商貿城、市場群、專業街、集市場”的市場網路體系。境內金融業發達,金融機構齊備,布局合理,可辦理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
交通通訊:
雙清區是全市的東大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區內交通發達,邵陽火車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均座落在境內。320-與207國道空境而過。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50餘公里,有邵陽至廣州,至長沙等旅客列車。通訊事業發展,市區電
雙清區雙清區
話入戶率達90%,農村電話入戶率為15%。行動電話與全國聯網,並開通了全球通數字行動電話。
文教科技:
轄區內有高等學校1所,中等職業成人中專5所。區屬校4.6所,其中職業高中1所,國中5所,國小40所,學生26000餘人,中國小生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100%與99.7%。95年圓滿通過兩基驗收。計畫生育自94年始連續六年列入全省一類。境內有市屬綜合性醫院3所,中醫院1所,區屬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6所。
人事人才:
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81人,其中中高級職稱21名,中級784名,助理級703名,員級260名。93年以來,共研製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220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15項,獲專利300項。
體育事業:
雙清區雙清區

擁有各類體育場所150餘處,有個體中專1所,武術學校3所,93年以來,獲省以上獎牌16塊,其中金牌4塊、銀牌5塊、銅牌7塊。東風路辦事處於98年獲全市唯一的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羽毛球健將羅毅剛在國際比賽中獲冠軍1次,亞軍5次,第三名6次,99年,在世界羽壇排名第三。
社會保險保障:
境內有商業保險機構3個,經營人壽、財產等商業性保險業務;有社會保險所1個,負責區屬行政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全區人有5721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參保率分別為100%與92%。
地方特色產業:
山葉油箱及獵豹汽車滑角轉軌器是我區的主要工業產品,香蔥、荸薺、蓮藕為較有特色的農業產品。
人文自然景觀:雙清區境內名勝古蹟頗多,寶慶十二景中的雙清秋月、龍橋鐵犀、佘湖雪霽、洛陽仙洞等都在境內,有八路軍駐湘辦事處的舊址等19處文物名勝,其中省級1處,市級3處。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2年,雙清區企業養老、失業、職工醫療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335人、2922人、11924人和7359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登記參保人數達12.2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補償率達52%;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年末參保人數實現428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900人;51177名農村居民參加新農保,享受待遇人數13116人;城鎮居民參加養老保險15278人,待遇領取人數474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8.89萬人,住院醫療費補償率達78%。
教育
2012年,雙清區區級財政教育經費支出13530萬元,增長78.2%。年末全區中等職業教育在校人數為2793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為4662人;國中在校學生12049人;國小在校學生2393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幼稚園在園幼兒10523人。
科技
截至2006年底,雙清區已開發科技成果320項,其中申報國家專利110多項,27項獲國家、省、市科技成果進步獎,22項獲國家或部級金獎、銀獎。

交通

雙清區基本設施完善,交通便利,以火車北站、汽車站為依託,城區幹道縱橫交錯,婁邵鐵路、320、207國道穿境而過,潭邵高速公路和洛湛鐵路邵冷段的建成,進一步鞏固了雙清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行政區劃

雙清

雙清區雙清區
區位於湖南省中西部,邵陽市區東南部,東鄰邵東縣,北接新邵,西南與大祥區以邵水為界,西北與北塔區以資江為界。
Shuangqing Qu
430502
422001
建設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雙清區轄6個街道、2個鎮、4個鄉。  
興隆街道轄:火車、栗山、十井鋪、觀音塘、紫薇、汽制6個社區居委會。

龍鬚塘街道 轄:五里塘、新華、石家園、龍鬚塘、珠溪、白雲、洋溪、興建、雍翠9個社區居委會。

汽車站街道 轄:東塔、百壽亭、三眼井、麻子窪、砂子坡、建設路、秀峰、石橋8個社區居委會。

小江湖街道轄:塔北、棕樹嶺、長嶺、晏家壠、雙清、五一、江湖、濱湖8個社區居委會。

東風路街道  
轄:寶東、鐵砂嶺、古樓亭、邵水橋、保寧街、通衡街、東風路、白馬8個社區居委會。

橋頭街道  
轄:躍進路、中河街、洛陽洞、肖 家排、人民巷5個社區居委會。

高崇山鎮    
轄:高崇山、長木、東郊漁場、短陂、瀏陽、大興、荷龍、大元、鳥山、謝姜、馬石、興隆、楊梅、戴金、刑家15個村委會。

渡頭橋鎮  

雙清區雙清區

轄:渡頭、新民、新洲、民生、江口、光輝、橫塘、老塘、井泉、嚴塘、群力、雞籠、芹菜13個村委會。

城東鄉  
轄:五里牌、金台、佘湖3個社區居委會;洋溪、寒梅、百合3個村委會。

石橋鄉  
轄:良種社區居委會;五一、茶場、大坡、立新、農科站、石橋、屏豐、白馬、金星、株木、馬鞍11個村委會。

火車站鄉  
轄:古塘、紅旗、躍進3個社區居委會;白雲、春風、高家、朱家、蓮荷、楊柳、水口、前進、盧家、泉塘、栗山、集仙12個村委會。

雲水鄉  
轄:快活、勝利、雲水、大水、高橋、長林、橫木、肥田、財橋、六洲、砂塘、寶籠12個村委會。

風景名勝

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交融,“雙江秋月”、“佘湖雪霽”、“洛陽仙洞”、“山寺晚鐘”等寶慶名景均在境內,還有雙清公園、東塔公園、水府廟小遊園、廣場街心花園、佘湖公園等景區。
紫薇園
雙龍紫薇園位於邵陽市雙清區內,在保留原自然地貌的基礎上,園區內用素有“百日紅”之稱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紫薇作素材,東西兩端各編織高3米、寬4米、長1300米的活體扎景長龍,龍頭相對處扎活體“龍珠”,形成“雙龍戲珠”生態景觀。
玉清宮
玉清宮座落在邵陽市雙清區佘湖山南麓,市建設南路沿盤山公路上行三百米。改地為著名道教聖地、寶慶八景之一。玉清宮占地40餘畝,整體建築布局為宮殿式六進九重院落,依山而建,由牌坊、鐘鼓樓、靈官殿、聖帝殿、財神殿、慈航殿、呂祖殿、文昌殿、藥王殿、玉皇殿、三清殿、藏經樓、大德堂、花園、齋堂、住宿丹房等組成。整個工程氣勢雄偉,建築工藝精湛,為邵陽史上和大湘西規模宏大古建築群和高規格大型宮殿式道教宮觀,被譽為“寶慶第一福地”、“問道者的精神家園”。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位於邵陽市雙清區昭陵西路兩路口28號。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又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湘通訊處,原設在長沙市。1938年11月下旬,由長沙遷往邵陽,駐邵陽縣(今邵陽市)城東門外回欄街兩路口曾家院子。邵陽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11月14日公布“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立了“修復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籌備小組”,對該“舊址”進行了初期維修。1988年底,“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接待各界參觀。1997年5月,中共邵陽市委宣傳部公布該“舊址”為邵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