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位於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坐落在樂安縣城西南方向38公里、贛江支流烏江之畔。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鍾靈毓秀。流坑距樂安縣城38公里。全村現有將近5000人。 流坑村以其歷史上昌盛的科舉文化、保存完整的贛派建築群,融於自然的山村環境、別具一格的村落布局、精美絕倫的建築裝飾、積厚流廣的宗族遺存、古樸純美的民俗風情、絢麗多彩的鄉土文化而聞名於世。流坑村明清古建築群還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流坑 “儺舞”流傳千年經久不衰,是至今倖存的古老的儺儀和儺舞之一,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11月,獲得中國生態文化協會“2018年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狀況

流坑村第一人——董燧像 流坑村第一人——董燧像

流坑村,屬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位於樂安縣西南,距縣城38公里。流坑村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始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37年至943年),繁榮於明清兩代。流坑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聞名。村中現存明清傳統建築及遺址260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 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

其建築類型之齊全、保存之完整,在國內自然村中實為罕見。由於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村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並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譽。

2003年,入選由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村落布局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四面環山,恩江從群山中自南往北向西流去,明代董燧在西南方用人工挖掘的龍 湖,將湖水與江水聯為一體,使流坑村成為山環水抱的勝地。恩江右岸的古老香樟,由牛田鎮至村口,濃蔭覆蓋十餘里,景色極為優美。村子經董燧改建後,原來密如蛛網的小巷,以 七橫一豎的較寬的街道相聯,在寬巷的頭尾,建有巷門望樓,用於關啟防禦。 族人按照房派 支系分區居住,一如唐宋時代的里坊規制。各房派宗祠與各房派族眾結合在一起,猶如眾星 拱月。全族大宗祠則建於村北,其他宮觀廟宇均建於村外,以符合古禮的要求。 全村外有恩江、龍湖環繞,內有村牆門樓守望,很像一座小小的城池。

村莊規模

明末清初烏江上游的竹木貿易空前繁榮且為流坑董氏所壟斷,崛起的富商捐錢買官,營造豪宅,復興宗祠,修撰譜牒,擴大族產。以其嚴密的宗法制度將流坑龐大的族群凝聚維繫到二十世紀中葉,以致一村一姓延續千年,歷盡滄桑幾經戰亂而不散。流坑為何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的千歲年齡外,流坑還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遺存。它已是一個共擁有八百餘戶四千餘人的大村落,村莊面積3.61平方公里,耕地3572畝,山地53400畝。是全縣數一數二的大村子。

村落歷史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有著古老驕人的歷史和高度發達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943)建村,始屬吉州之永豐縣,南宋時割隸撫州之樂安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個村子大都姓董,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董氏尊西漢大儒董仲舒為始祖,又認唐代宰相董晉是他們的先祖。據族譜記載,董晉裔孫董清然在唐末戰亂時,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的宜黃縣,他的曾孫董合再遷至流坑定居,成為流坑的開基祖。

宋代是流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毀。明清時代,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並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代到清初,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曆時有26所,清道光時達28所。全村曾出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進入仕途者,上至參知政事、尚書,下至主薄、教諭,超過百人。

江西省有30名以上進士的村子僅有四個,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個文物古蹟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實在是難得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遊歷,贊曰:"其處縱橫捭闔,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枋焉"(見《徐霞客遊記》)這裡所說的"五桂坊",就是為表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董氏一門五人同時中進士這一盛事而建的紀念牌坊,"五桂齊芳"歷史罕見,可謂殊榮。近千年來,流坑科舉之盛,仕宦之眾,在江西獨一無二,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明代,流坑開始建宗祠,不斷修撰族譜,在家族的約束力中增進儒家學理凝聚族人,以心學的弘揚給族人注入了存理去欲、修齊治平的生機。“以德行為本”,“先立其大為宗”,“輔以血脈以禪於無窮”,家族的維繫開始超越原始階段,進入到理性的境界。南京刑部郎中董燧辭官回鄉後,著手規劃改建全村的整體布局,“建築按風水學考慮外,還依據周禮的規定布局”(鄭孝語),族人按房派支系分區而居,與各房派的宗祠結合在一起。

流坑導遊圖(江西流坑旅遊地圖 流坑導遊圖(江西流坑旅遊地圖

為教化和約束族人,流坑董氏的族規日趨完善,至明代中葉,董氏第二十二代董燧,是位哲學家,舉人出身,官居刑部郎中,有理政治事之才,致仕後,對村子加以改建治理,使流坑規範飭,井然有序,奠定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規模。整個流坑村,外有烏江、龍湖環繞,內有村牆、門樓守望。董燧等對流坑的規劃、整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中國古代村落建設的寶貴模式。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遊歷,說:“是(流坑)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明清時期,流坑的科舉仕宦日見式微,流坑董氏的學術、文化、政治、工商活動卻呈現旺勢。明代董姓學人共有著述38種,有諸多名流賢達為流坑董氏撰文、賦詞、贈詩、題匾,如王安石、梅聖俞、朱熹、文天祥、吳澄、羅洪先、聶豹、曾國藩、左宗棠等等,都為流坑留有墨跡。

主要建築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而聞名遐邇。明代中葉,村子在族人的規劃、營造下,形成了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定門樓,門樓之間以村牆連線圍合的格局。巷道內鵝卵石鋪地,並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村中現有明清古建築及遺址計260餘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還有重要建築組群18處、書屋等文化建築14處、牌坊5座、宗祠48處、廟宇8處。另有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村中古民居均為磚木結構的樓房,高一層半,格局多為二進一天井,質樸而簡潔,但建築裝飾十分講究,集木、磚、石雕(刻)及彩畫、墨繪於一體,工藝精湛。明代民居懷德堂中的雀(爵)鹿(祿)蜂(封)猴(侯)磚雕壁畫和永享堂照壁上鑲嵌"麒麟望日"堆塑堪稱精品。數以百計的屋宇,堂上有匾,門旁有聯,門頭、牆壁上刻有不少題榜、名額,總計682方(處)。這些匾聯皆有來歷,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或表主人身世,或顯家族之榮耀,或體現儒家傳統的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流坑村古建築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江西贛式民居的典型風格和特點,面積近7萬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組群完整,街巷仍為傳統風貌,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人文科學價值及環境與建築藝術價值。

明清建築

流坑村中那櫛次鱗比、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築,比比皆是。全村現有500餘棟各類房屋中,有明清兩代建築260餘棟,其中明代和明清之際的民居30餘棟,祠堂60餘堂,宮觀廟宇8處,文館、戲台各1座,流坑古民居之多,全國少有。它們大都有絕對年代可考,這些明清建築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樸實素雅;高峻的馬頭牆,仰天昂起,既可防風,又可防火;間或有幾座建有水平高牆的祠宇宅第,又儼然似微型城堡。明代與清初住宅,大門多在右側,清初以後,住宅大門移至正中;門楣、屋檐飾以雕刻、彩繪;屋內牆壁、門柱、窗欞、柱礎、枋頭、雀替、檔板、天花板,也多有雕繪裝飾,製作的花鳥蟲魚、傳奇故事、神話仙跡,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大量地吸收了南方各省雕繪技藝的精華。

特色飲食

流坑的傳統飲食以豆腐、霉制食品聞名,有豆腐、霉豆腐、霉豆腐餅、霉魚等。霉制食品味道獨特,價格便宜,讓遊人大飽口福。

流坑民俗

1 、流坑人的麻將——玩銅錢牌

在流坑,經常可以看到村中婦女圍坐著玩兒銅錢,村里人稱之為打銅錢牌。所有的銅錢為“康熙通寶”,以銅錢的背面寫字做區別,類似於今天的麻將。

2 、流坑的供神——“游老爺”

流坑的游神又稱“游老爺”,是正月里的最熱鬧的活動。“老爺”是村里人對廟裡的菩薩和神的總稱。游神那天,由村裡的青壯年抬著“老爺”,前面鳴鑼開道,穿過流坑的每個街巷。“老爺”走到那,香火旺到那、鞭炮放到那。

3 、流坑的跳儺——“玩喜”

流坑人把出儺神、跳儺舞稱為“玩喜”。流坑的儺舞是古時驅鬼逐疫的典禮。後來發展到哪家“中舉”、“添丁”“娶妻”等喜事也要請儺,表演的娛樂性增強。

儺舞表演者頭戴面具,身著彩袍,手舞足蹈。儺舞不用語言,只有肢體來表現各種神話傳說里的人物,辟邪祛妖,祈福平安。演員的每個招式都有板有眼,把角色性格表演得惟妙惟肖。儺班演出的主要劇目有“鍾馗掃台”、“天官賜福”、“出將”等民間傳說。

流坑儺劇最後的節目一般是“搶羅漢”,非常有特色。“搶羅漢”時全部演員都取下面具,一起登台獻藝,各逞其能。演員們現出打拳、踢腿、翻斤斗、跳桌子等絕活,把演出推向高潮。

流坑交通

由撫州長途車站乘坐開往樂安的國營客車,票價40元。再由樂安換乘去流坑的車。客車在樂安車站等候,到點即走,上下午各一趟,票價11元。

其他村里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沙灣鎮流坑村

流坑村,舊稱葉橋窟,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西南,屬沙灣鎮,距離葉橋村0.65公里。

村以坑得名。轄1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51戶,621 人,漢族。

耕地面積322畝。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4.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10元。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流坑村

流坑村位於章貢區沙河鎮東南部,距沙河工業園1.5公里,市中心6.8公里,屬於典型的山區村。全村總面積為6150畝,其中耕地922畝,山地4333畝。下轄13個村民小組,284戶農戶,總人口1083人, 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260元。該村林木茂盛,水源充足,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特色產業為芋頭、生薑、蓮藕,魚苗養殖也名揚贛州市周邊縣(市)區。2000年榮獲贛州市“文明村鎮”和章貢區“安全文明村”、“十佳和諧村莊”等稱號。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流坑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流坑村[樂安縣牛田鎮下轄村]

樟市鎮流坑村委是個年集體純收入不足2萬元的貧困村。在省委“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工程開展以來,省檔案局駐村工作組進駐流坑村委開展三年幫扶工作,工作組進駐流坑村委後,按照省委確定的“三查二建一發展”要求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他們進村入戶了解民情,趕墟入集了解商情,進行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為三年駐村幫扶打下基礎。 看到村委辦公條件簡陋,他們將省檔案局二套辦公沙發贈送給村委,改善了村委的辦公條件。

2005年春節前,工作組匯同省局機關領導舉行了扶貧助困送溫暖慰問活動,對村委10戶五保戶、3戶烈屬、14戶困難戶進行了慰問並為他們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當工作組了解到流坑國小學生仍使用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破舊桌椅上課時,心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們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多方請示,在省檔案局的支持下,工作組向流坑國小捐贈了260多套學生桌椅,並在六一前夕為流坑小朋友們贈送了一批書籍和文體學習用品,價值達四萬多元,此舉深受當地幹部民眾和學校師生的稱讚。

工作組還爭取到省局支助5000元為流坑兩自然村修復因水災而沖毀的橋樑。在工作組的多方奔走下,終於聯合到省檔案局、廣東福利龍複合肥有限公司和南方農村報等單位在流坑攜手創建“福利龍複合肥高產示範村”活動,並於7月上旬在流坑舉行了儀式,在活動儀式上,福利龍公司向農戶贈送了1.5噸複合肥,發放了有關資料,公司技術人員還結合流坑示範點的具體農作物舉行了科學施肥的技術講座,並向示範農戶發給施肥情況登記表,方便公司進行肥效跟蹤,此舉很受農戶的歡迎。 省檔案局長徐大章同志高度重視基層駐隊工作,三進流坑看望駐村隊員及指導駐村工作,告誡駐村幹部要多調查研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尤其是要利用身為檔案工作者的優勢,做好現行檔案、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力爭使流坑村級檔案工作成為樟市鎮乃至曲江區、韶關市的村級建檔示範點,充分發揮檔案及其管理部門在發展農村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並要求工作組要在反覆論證的基礎上,儘快選準幫扶項目,以壯大流坑集體經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順利完成三年幫扶目標。

工作組的同志不負領導的期望,經過近半年對流村情、民情的了解分析,並廣泛聽取當地幹部民眾意見後,認為利用村委原有的舊魚塘進行加深加寬固基等全面整理後,幫助村委實施魚塘養殖開發項目,該項目周期短、見效快,且資金投入不到5萬元,資金投入較少。此項目實施後,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2萬元收入。工作隊還通過對馬壩、樟市城鎮集貿市場的了解後提出一構想,如果在這些商貿集散地為流坑村委買一商鋪,每年租金收入也有一萬多元。此外,他們還提出,以落戶該村的東升農場為依託,利用當地農民飼養的雞牛豬等牲畜糞便等為基礎原料,請農科專家做指導,建立有機肥廠,向基地提供有機肥料,此項目若能實施,既可為村集體帶來2萬元的收入又可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工作組已把這些構想形成書面材料向省檔案局匯報,省局正對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和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加緊研究。 在“兩委”換屆中,駐村工作組積極協助組織考察村官人選,協助投票選舉,確保了選舉程式和過程的合法,確保了民眾選準選好當家人,為村委經濟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爨底下村 | 西灣村[山西省] | 俞源村 | 郭洞村 | 西遞村 | 安徽宏村 | 流坑村 | 田螺坑村 | 張谷英村 | 大旗頭村 | 鵬城村 | 党家村

古村古鎮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