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欄村[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

馬欄村[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

馬欄村,乃明代圈放馬匹之地,故此而得名。馬欄村地處太行山余脈,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南部,距離109國道6公里,村域面積16.34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810人,396戶。 村內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有繼承紅色革命傳統的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展示古樸民風的鄉情村史陳列室,保持寺廟文化的龍王觀音禪林大殿,原生態的水湖崗景區和馬欄林場。 村莊環境優美,古樸典雅,古廟,古樹,古石橋星羅棋布,在2013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2018年3月,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英雄的馬欄村

英雄的馬欄村 英雄的馬欄村

1937年11月7日,黨中央決定成立冀熱察軍區。1938年2月蕭克將軍在齋堂組建了冀熱察挺進軍,其中七 團、八團、九團、十團及十幾支抗日游擊隊,活躍在冀熱察抗擊日寇,為華北地區的抗戰鬥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39年10月挺進軍司令部以及被服廠、槍修所、醫療所等部門、單位進駐馬欄村。馬欄村民踴躍報名參軍,當時,在挺進軍七團就有一個“馬欄排”——官兵全部來自馬欄村。

抗戰時期的崢嶸歲月給馬欄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被人們尊仰為京西第一紅村。

旅遊產業轉型

馬欄村在2000年以前煤炭開採業是全村的支柱產業,隨著國家對能源及環境的調控,2001年村中煤窯全部關閉,村民主要依靠養山護林政策、參與村內工程建設和外出打工渠道獲取收入。

馬欄村街景 馬欄村街景

發展旅遊業是馬欄村人認可的方向。既是對自身資源的利用,又環保無污染,同時,也 符合門頭溝生態涵養區的發展定位。馬欄村內除留有挺進軍大量遺址外,還有八處過街橋、舊龍潭、新龍潭、十八盤、過街樓、古廟、戲樓等景觀。

煤炭產業停止後,馬欄村的產業轉型較為緩慢,產業鏈條還不系統,村民收入不能支持自有房屋的修繕,也正是這種特殊機緣造就了古老村落被完整保存了下來。

相比於一路之隔的爨底下風景區,戰功赫赫的馬欄村革命老區卻黯然神傷。如今的爨底下村紛至沓來的遊客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而嫻靜的馬欄村街道空曠,景致錯落,轉遍全村你甚至連一個超市都找不到。

人文自然資源

馬欄村人文及自然資源 馬欄村人文及自然資源

馬欄村有著名的百花山進香古道(析津志、宛署雜記都有記載),沿此古道可謂一步一景。自古馬欄村就有 七十二盤碾子三十六口井之說,雖然井已乾涸,但村內石碾子卻隨處可見。遊客穿越過街天橋,看著兩側的老式四合院和古廟,隨生置身於古村落的感受。

村中現正修復中的龍王觀音禪林大殿(區文物保護單位)開始建於元代,歷經歲月的洗禮早已經瀕臨坍塌基本完善了大殿接待遊客的服務設施,村里下一步將大殿修復完畢後,可以和大殿對面的古戲樓同時開展活動,聘請民俗戲班演出,使得村子整體更有歷史感。

馬欄村的馬欄山是天然的生態旅遊資源,有上百種野花、原始森林,有大片的特種葡萄種植園和小雜糧,還有著名的老龍窩及萬年不化的冰。山上的馬欄林場是北京市林業局下屬的市級森林公園,總面積2807公頃。森林公園內不僅有茂密的森林,還有野生菌類和山茶葉。

在處於半坡的馬欄台上,有大片肥沃的馬欄黃土和五顏六色的火山岩。馬欄黃土在地質學上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將其剖面展示出來,供學者、地質愛好者、學生、遊客參觀。

紅色徒步線路

紅色徒步線路 紅色徒步線路

作為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賽中最著名的“紅色之旅”,穿越冀熱察挺進軍曾經駐紮和生活的馬欄村,切身體會到新時期紅色遺址里的百姓生活,回眸紅色歲月,銘記中華優秀兒女浴血奮戰的歷史。

有兩條線路經過馬欄村,分別是10公里紅色之旅徒步路線和20公里水庫風情徒步路線,比賽已經舉辦了七屆,每年7月開始報名9月開賽。

司令部舊址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落成於1997年7月7日,是我國第一個農民發起舉辦的村級革命題材陳列 館,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註冊的一個村級博物館。該館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的一所普通古代民居兩進四合院內。挺進軍司令部是當時平西抗日鬥爭的軍事指揮中心。

陳列展覽,用大量的實物和歷史圖片資料表現了我黨領導下的冀熱察挺進軍,在老一代共和國軍事將領蕭克等將軍的帶領下,充分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實現“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戰略意圖,打擊日本侵略者的生動歷史畫卷;同時也展示了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積極支前、英勇鬥爭、送子參軍、奮勇殺敵,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任何犧牲,配合挺進軍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伏擊殲滅戰的史實。

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館展覽面積100平方米,分4個展室,展出實物103件、圖片175件、沙盤1座。第一展室陳列內容為冀熱察挺進軍成立前後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的過程;第二展室陳列內容為挺進軍戰鬥歷程,重點反映挺進軍粉碎日寇十路圍剿,實現“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的戰略意圖;第三展室陳列內容為馬欄村抗戰鬥爭史,展示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的史實;第四展室恢復司令部舊址原貌,以陳列八仙桌、太師椅、檔案櫃、檔案櫃等實物為主。院內西北角有一座當時的防空洞。

著名歷史人物

馬欄村因其歷史原因出現了很多讓人不能遺忘的名人:例如蕭克和白乙化等。

蕭克於1925年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鬥爭和長征,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紅六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等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晉察冀軍區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等職。

白乙化於1939年春率領抗日先鋒隊從內蒙來到平西,與冀東大暴動的抗日聯軍合併,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聯軍,任副司令員,經過白乙化對部隊嚴格認真的整訓使這個紀律鬆弛、戰鬥力差的部隊素質大為增強。三九年夏的一天,日寇的一個中隊,由獲得“侵華功臣”稱號的過村中隊去帶領,氣焰十分囂張向齋堂進犯。白乙化嚴密布置,巧妙指揮,沿河城一帶大敗日寇。顯赫一時的過村被當場擊斃,八路軍繳獲了桑木師團長頒發給過村的“獎狀”以及大批槍枝、彈藥、食品和物資,這就是著名的沿河城戰鬥。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