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象棋,亦作“象碁”、中國象棋(英文名Chinese chess),中國傳統棋類益智遊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已有記載。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是中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此外,高材質的象棋也具有收藏價值,如:高檔木材、玉石等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為象棋譜寫了詩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種文化色彩。 2006年5月20日,象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釋義

1.先秦六簙戲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註:“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洪興祖補註引鮑宏《博經》:“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仙人六博圖 仙人六博圖

2.古代弈之一種,亦曰象戲。相傳戰國時已有之。漢劉向《說宛·善說》:“燕則鬭象棋而舞鄭女。”其後北周武帝制《象經》,集百僚講說。據傳《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機。《隋書·經籍志》兵家著錄《象經》一卷,題周武帝撰,書亦不傳。宋·司馬光作有《古局象棋圖》,與今象棋不同。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3.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紅方以帥統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象棋的棋子設定受到古代兩軍作戰形式的影響,周朝時軍隊的基本編制“伍”是由5名步兵組成的,作戰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種為一組配合使用。這就是棋陣雙方各有5個小卒的緣由。

歷史

起源

起源爭議:

根據出土文物與文獻,恰圖蘭卡在波斯庫思老一世時發展成沙特蘭茲,經絲路傳入中國成北周象戲、在唐代成為寶應象棋,最後中國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國象棋。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試圖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但後來證實比吉夫此說錯誤,因為印度文獻記載與出土實物三世紀前就有最早的象棋遊戲恰圖蘭卡。晏殊的《類要》記載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間傳入中國。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國際仍以印度起源說為主。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

各方意見: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關於象棋源於何時的問題,由於史書記載不夠詳細,而且其中混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所以學術界至今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單制《五雜坦》云:“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四、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五、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工藝部·象棋》說:“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羅欣《物原》也持此說。

六、英人威廉.瓊斯在本世紀初曾說,中國不是產象國,印度是產象國,認為中國象棋是從印度傳入的,近代學者胡適也持此論。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許多學者認為,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除上引《潛確居類書外》,漢劉向《說苑·善說》也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事:“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斗象棋,亦戰鬥之事乎,”戰國時的作品《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這些,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一項經常的活動了。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象棋產生的時間,當在戰國之前。但“前”到什麼時候?有人認為可上推到春秋時期,並認為象棋是模仿當時兵制而產生的。他們的依據,是,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比如,以舞蹈象徵戰鬥,則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徵戰鬥,則名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徵不同兵種而來的。這種情況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產生於春秋時期是合乎當時歷史情況的。但對於此種說法,有的學者則不以為然,認為這畢競還是一種推論。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棋類益智遊戲]

象棋的發展分為七個時期,即孕育期、童年期、爭鳴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穩步期。傳說其鼻祖是博藝該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追些。成梟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詞指六博始見於此。當然象棋與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種擲採行棋角勝的局戲,象棋則是一種靠智謀、技術、修養等較量的競技運動。由於六 博與後來的象戲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象棋一詞的誕生,孕育著日後象棋的產生,故將象棋名詞誕生之時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經》前,這一段時間稱為象棋的孕育期。

戰國

古人對弈 古人對弈

戰國時期,已經有關於象棋的名稱 ,但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六博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六博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有說法棋子種類有為:梟、盧、雉、犢、塞(二枚)。但古文物證實六博棋子非多兵種,這是因錯把樗蒲混為一談,梟、盧、雉、犢、塞是樗蒲擲具的排列組合,不是兵種。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六博是“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以獲得多博籌為勝,不同於吃王為勝的象棋,沒有演化關係。就如丘處機與吳承恩都寫有同名的《 西遊記》,六博與中國象棋只是曾有同種稱呼。

秦漢

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但與象棋也無關。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六博、塞戲、象棋這三者間無論是規則、棋子、棋盤都大相逕庭,並無演化關係。

北周

象棋遊戲最早稱為象戲,此一詞出北周,意思是象徵的遊戲。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後周武帝依當時的象棋編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戲名稱由此而來,稱為北周象戲。後來演變的唐代寶應象棋,形式為八乘八的黑白棋盤,棋子為立體造型。釋念常《佛祖通載》卷二二,載「始以車、馬、將、卒代日、月、星、辰者,豈異人乎,正牛僧孺耳。

隋唐

北周武帝宇文邕發明的象棋 北周武帝宇文邕發明的象棋

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 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西洋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宣稱武則天夢見與大羅天女下象棋的說法,則為以訛傳訛,根據《唐國史補》、宋元話本小說《梁公九諫》中〈第六諫〉、《狄仁傑傳》、《天中記》、《淵鑒類函》,武則天是夢見下雙陸棋。武后嘗問狄仁傑云:「朕昨夜夢與人雙陸,頻不見勝,何也?」對曰:「雙陸輸者,蓋為宮中無子,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虛儲位哉?」

宋代

現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大都博奕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愁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他詩中還沒提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當然是要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火器之後,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北宋當時的象棋有大象戲與小象戲,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戲大至為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 32 枚棋子,盤大小定為縱十路橫九路,將帥待在九宮之正中,沒有士而有偏、俾兩棋子。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

至南宋象棋一詞才開始指的中國象棋。南宋時,小象戲已成為象棋的形式,將帥待在九宮底,已有士這棋子。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載了最早的兩局完整的象棋棋譜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龍出海勢」。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黑、紅棋各有將(帥)1個,車、馬、炮、象(相)、士(仕)各2個,卒(兵)5個。南宋時期,象棋“家喻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橘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新中國建立

橘中秘 橘中秘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1962 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 40 多年來,由於民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湧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世界上的4大棋類(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將棋)都與本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象棋所反應的政治制度是中國的封建社會,而且幾乎是縮影——有中軍帳(九宮)、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國象棋的象、相,不許過河)、武將(車、馬、炮)、士兵(兵、卒)。

為促進該項目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推廣,2009年2月23日 據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覆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同意“中國象棋”更名為“象棋”英文譯名採用“Xiangqi”。

棋具

棋盤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

象棋棋盤 象棋棋盤

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陽、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象棋棋盤 象棋棋盤

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象徵著中軍帳。

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現行規則規定:按九條豎線從右至左用中文數字一至九來表示紅方的每條豎線,用阿拉伯數字1隻至9來表示黑方的每條豎線。己方的棋子始終使用己方的線路編號,無論棋子是否“過河”。

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進就寫“進”,退就寫“退”,如果像車一樣橫著走,就寫“平”。

棋子

象棋棋子 象棋棋子

象棋是一種雙方對陣的競技項目。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各有十六個,由對弈的雙方各執一組。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的作用完全相同,僅僅是為了區別紅棋和黑棋而已。

棋譜記錄

現行的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

第一個字表示需要移動的棋子。

第二個字表示移動的棋子所在的直線編碼(紅黑方均為由己方底線從右向左數),紅方用漢字,黑方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當同一直線上有兩個相同的棋子,則採用前、後來區別。如“後車平四”,“前馬進7”

第三個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橫走用”平“,向對方底線前進用”進“,向己方底線後退用”退“。

第四個字分為兩類:棋子在直線上進退時,表示棋子進退的步數;當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時候,表示所到達直線的編號。

規則

基本下法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範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口語歌:

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復返。

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紅方名稱黑方名稱每方棋子數可以到達的範圍
1 己方九宮內
2 全盤的任何位置
2 全盤任何的位置
2 全盤任何的位置
2 己方區域內(實際上是7個非常特殊棋位)
2 己方九宮內(實際上是5個非常特殊棋位)
5 己方區域內只可向前,對方區域內可向前、左、右

勝負判定

當棋局中出現一下情況判負,對方取勝:

象棋 象棋

將死——另一方走一步棋之後試圖吃掉一方的帥(將),但該方的帥(將)卻不能躲避;

困斃——輪到一方行棋,但按規定,己方無棋可走;

認輸——由於子力懸殊,繼續抵抗毫無意義的主動認輸;

長打(即長捉、長將、長殺、或一將一要殺)的一方通常判負;

行棋違規、違紀、逾時等情況判負。

當棋局中出現以下情況作和:

雙方理論上無法取勝的簡單局面;

符合“六十回合規定”——從任意一步開始,六十回合內雙方均無損失一子;

一方提和,另一方同意和棋;

長跟、長兌、長攔、長獻、一捉一閒、或一將一閒,循環三回合後可判和。

術語

局面

開局:是指雙方按各自的戰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陣勢的階段,通常在10回合之內,但當前棋手們對開局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某些明屬於開局的變化已達到前15回合,開局後期和中局前期交織;

中局:是陣勢布列後雙方棋子接觸,進行扭殺的階段,介於開局與殘局之間;

殘局:是尾聲階段,主要特點是兵力大量消耗,盤上特點從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殺轉變為少量子力間互動,殘局階段直接性的戰鬥接觸減少,子力的調運最為關鍵;

先手:開局時紅先,對局中的主動者。

後手:開局時黑後,對局中的被動者。

起著:開局第一著。

妙著:對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從而取得戰術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動權。

正著:當時棋局下必須走的一著或數著,也指正確著法或官著。

劣著:一方弈出著法無全局觀念,或進攻不當,防守不力,往往導致局勢不利或失敗。

均勢: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入局:在雙方糾纏階段,一方組織子力對另一方產生一個戰術打擊並且此打擊直接獲勝的過程,入局可能是連殺,也可能只是小兵開始渡河,但必須是能產生勝利的過程。

優勢:一方兵力多於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動,明顯好走。

勝勢:一方多子占優,局勢大局已定,勝利在望的一方稱勝勢。

棋盤

九宮:將帥活動區域 棋盤的“米字格”,當對方棋子逼近時,通常要轉為防守;

中線:棋盤中第五條直線,五(5)代表中路;

肋道:中線左右的四、六(4、6)路,屬於攻防要道;

邊線:棋盤的一、九(1、9)路縱線;

河界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五條橫線;

兵行線(卒林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四條橫線,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橫線;

宮頂線: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三條橫線,九宮的最高位置;

底二路:雙方從下向上數第二條橫線;

底線:雙方最低的一條橫線;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車、炮)在己方河界上。

騎河:一方的棋子在對方河界上稱騎河。

行動

將:稱將軍、照將等,攻擊敵方帥(將)。

雙將:亦稱雙照將,一方走動棋子後由兩個字力同時攻擊對方帥(將)。三照將同理。

應將(解將):對於將軍採取反擊、躲避、防衛的辦法。

三方尋路 三方尋路

將死:照將無法應將稱將死。

困斃:走棋一方無棋可走,稱困斃。

殺:走子企圖下一步將軍,將死對方者,稱殺著,簡稱“殺”。

捉:走子後造成下一著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

打:將、殺、捉等攻擊手段統稱打。

兌:走子與同等子互換吃者,稱“兌”。

閒:不屬於打的棋,統稱閒。

獻:凡走子送吃者,謂之“獻”。

攔:凡走子攔阻對方子力之左右進退移動者,謂之“攔”。

解殺:凡走子直接化解對方之殺著者,謂之“解殺”,若“解殺”同時給予對方“殺”,則稱“解殺還殺”(“解將還將”同理)。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護,可以反吃者,謂之“有根”,否則謂之“無根”。

棋子

邊車:位於一路或九路上的車。

肋車:位於四路或六路上的車。

沉底車:車移動到對方底線。

貼身車:貼著將帥的車。

兵(卒)行車:位於兵(卒)林線的車。

花心車:位於九宮中心的車。

高頭車:位置高而出路開揚的車。

低頭車:“低頭車”是通頭車的反意詞,也叫“暗車”。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後才能投入戰鬥的車。

重線車/同線車:橫排無阻隔的兩隻車。

守喪車:被牽制而動彈不得的車。

巡河車:位於己方河頭線的車。

騎河車:位於對方河頭線的車。

篡位車:“車”置於將帥的原位。

大刀剜心/大膽穿心:以車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小刀剜心/大膽穿心:以兵闖入宮心的一種棄子入局著法。

雙車錯:同一方雙車在部局範圍內交錯移動。

屏風馬:指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

邊馬:位於一路或九路的馬。

盤河馬:開局時指位於三路或七路己方河頭線上的馬。

高釣馬(側面虎):位於三路或七路對方卒林線上的馬。

釣魚馬:位於三.八(3.8)和七.八(7.8)兩點上的馬。

臥槽馬:位於三.七(3.7)或七.七(7.7)兩點上將軍的馬。

窩心馬/歸心馬:位於九宮中心的馬。

連環馬:兩馬互為根,互相保護。

穿宮馬:馬從九宮的一邊跳到九宮的另一邊;開局泛指飛象後馬由底線穿過九宮中路到士角位。

反宮馬:以雙正馬士角炮為主體的開局陣式,亦稱“夾炮屏風”。

士角馬/掛角馬:位於四.八(4.8)或六.八(6.8)兩點上的馬。

絆腳馬:去路被阻的馬。

拔簧馬/梭里拔簧:在馬後車的配置中,跳馬露車的一種戰術。

八角馬:指進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並將對方的將(帥)逼到與“掛角馬”成對角位置的馬。

雙馬飲泉:雙馬逼近九宮的一種戰術,亦為一著名殘局的名稱。

邊炮:位於一路或九路的炮。

蝶炮:炮二進一。

重炮:兩隻炮於前後排列威脅將軍,使對手之將軍設防也不行,不設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於己方河頭線的炮。

擔桿炮:兩炮中間有一子(通常為相),互相保護。

空頭炮:炮和對方將帥中間沒有任何棋子。

窩心炮:位於九宮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動到對方底線。

冷巷炮:位置隱蔽的炮。

殺招

馬後炮:泛指炮在馬後,以馬限制對方將帥的退路,兼以炮向對方叫將。

天地炮:一炮從中路牽制對方中士中象,另一炮從底線牽制對方底士底象。

鐵門栓:以炮鎮中路限制對方士象的活動,兼以車或兵(卒)守著對方的將(帥)門。

夾車炮:車炮或車雙炮前後互相配合的一種戰術。

炮碾丹沙:車炮在底線成將, 從而殺去障礙 (主要是士象)成殺勢。

白臉將殺 白臉將殺

車炮抽殺:泛指炮在車後時,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車叫將,令對方顧此失彼的一種戰術。

海底撈月:車炮或車兵在對方底線逼使對方將帥離開中路的一種戰術。

兩頭蛇: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陣式。

高兵:泛指不低於對方卒(兵)林線的兵(卒)。

低兵:泛指低於對方卒(兵)林線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於對方底線的兵(卒)。

過河兵:高於己方河頭線的兵(卒)。

兄弟兵:雙兵(卒)聯在一起。

對頭兵:雙方未過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著對方。

花心兵:位於九宮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宮心線上接近九宮的兵(卒)。

二鬼拍門:雙兵逼近對方九宮的一種戰術。

羊角士:一士支在九宮上角,一士守在宮心。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山頂帥/山頂公:位於宮頂線的將帥。

光帥:無守備的將帥

雙車錯:雙車交錯將軍取勝;

白臉將:利用雙方將帥不得直接對面的規則取勝(右圖以己方帥占中,車照將對方老將取勝);

肋馬車:車在肋道,馬協助殺將;

鐵門栓:中炮牽制對方中線子力,用己方車從底線將軍取勝;

大刀剜心:中炮牽制對方中路子力,棄車強砍對方中士構成鐵門栓局勢取勝。同樣局勢下,用兵則為“小刀剜心”;

重炮;雙炮構成一線攻擊對方老將取勝;

夾車炮:車和雙炮攻擊對方老將取勝,雙炮的作用等同於一車;

三進兵:兵(在炮保護下)的步步推進將軍取勝;

海底撈月:車、炮勝腳踏車的實用殘局,要求車炮方奪取中路控制權才容易取勝;

老兵搜林:車、底兵勝腳踏車的實用殘局,要求車兵方奪取對中路控制權才容易取勝;

臥槽馬:馬定將,其他子力將軍;

釣魚馬:馬定將,其他子力將軍;

金鉤馬:馬定將,其他子力將軍;

八角馬:馬定將,其他子力將軍;

高釣馬:馬定將,其他子力將軍。

文化

收藏

高檔花梨木象棋 高檔花梨木象棋

象棋收藏要“三看”

小卒子 小卒子

收藏者在購買古董象棋時要注意“三看”:一看質地,二看年代,三看工藝。

同樣是木質象棋,以木質細密的綠檀木、金絲楠木象棋最為貴重,其市場價格多在8萬元以上;紫檀木象棋次之。而其他木質的象棋,如紅檀木、紅木等,市場價格多在5000元到6萬元之間。另外,缺棋子的非成套象棋價格會大幅度“縮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收藏愛好者難以承受。

從的象棋收藏市場來看,明清時期的象棋是藏家最為關注的品種。工藝是否精湛也是衡量象棋價值的標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檔的象棋一般都做工精緻、表面光滑勻稱,不會有過多的雕刻,但如果遇到有雕花的珍品象棋,藏家定會爭相購買。此副象棋材質厚實,包漿溫潤,正面刻填紅黑二色楷書,字型端正,筆力雄健;側面填金淺刻纏枝蓮紋裝飾,線條流暢;棋背刻雙蝠拱團壽紋,寓意福壽雙至。象棋通體紋飾繁複,圖案具有吉祥意義,為典型乾隆朝工藝風格,極為珍貴。最終,這副象棋以高達77萬元的價格成交。

哲學

易經與象棋

中國象棋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韓信推出。無論怎樣,中國象棋的思想源於《易經》,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圖有很大的聯繫,可以這么說,中國象棋就是太極八卦。

就用太極八卦來解析一下中國象棋。太極八卦的精髓思想:一個概念(內部時刻變化的)在某一方向上歸根結蒂分為對立兩面,表現為三種形式(對立兩者加他們的統一體),接著一直細分下去,無窮無盡。棋盤上有兩對立方,還有一與雙方接觸的河界。

觀查其中一個軍事集團“將”,一共有16個棋子,大家知道怎么來的嗎?“將”這個概念按照前面所說的來邏輯推理。兩對立面分一次得2X3=6,三種表現形式分一次得3X3=9,1+6+9=16,這就是“將”集團的組織來源。1代表未細分的“將”,2代表相和士,3代表車、馬、炮,6代表左相、右相、左士、右士再兩個兵(左相與右相的中間壯態物,左士與右士的中間壯態物),9代表左車、兵、右車、左馬、兵、右馬、左炮、兵、右炮。

首先,必須明確,中國文化是“道”的文化。這個“道”,不是指狹隘的“道教”之道,而是指的根本和整體的“道”。

在中國文化中,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也都應從道的高度來統攝認識和實踐。

而從道的高度來看,萬事萬物無不可以、也無不必須從象理、位理、數理、哲理各個角度來綜合認識和實踐。

象棋,稱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從象理入道,即從象理角度出發,達到對事物的認識和實踐,是中國象棋遊戲設立的名稱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萬物從整體系統上是四個層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規律內涵由簡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傳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層次上,萬事萬物包含了二個基本層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時空分離,萬物萬事以空間分別、依時間展開;形而上者,萬事萬物有氣化內景,從太極五行時空相聯繫。象者,形而上之內景也,為形而下一切形式、變化之肇端。

體現中國傳統的仁、義 、智、禮、信、忠

很多人覺得象棋和棋太多 分不出勝負 於是有了 “升變” 之類的等等規則 其實他們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 沒有用廣闊的視野來研究象棋這 古人發明象棋一定考慮到象棋的的和棋 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於贏棋,而在於下棋中的樂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瀾,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點到為止,所以勝負不重要,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體現一個“和”字 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 “和平”而且中國象棋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的 仁、義 、智、禮、信、忠。

首先是“仁”--中國象棋不同於西洋棋 因為 將 仕 都不出九宮 象不過河 只要前方將士擒住 敵方將軍即可 不需要 將 仕 象 ,這種不為高官厚祿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 也是“信”和對國家的“忠”其次,象棋中的“將”雖說是傀儡 但是寧死不出九宮 象棋中的“仕”寧死也要在九宮保衛“將”的氣節 都體現了象棋中的“義”

最後是“智”--中國象棋的 將 士 不出九宮 而指揮戰場 體現了 古代戰爭運籌帷幄的姿態 象棋不是拼子力 而是運用戰術 計策來贏得勝利 講究的是“智斗” 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同的“勢”

譜式

象棋譜式

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官。

象飛四方營四角,馬行一步一尖沖。

炮須隔子打一子,車行直路任西東。

唯卒只能行一步,過河橫進退無蹤。

宜用心機

象棋易學最難精,妙著神機自巧生。

得勢舍車方有益,失先棄子必無成。

他強己弱須兼守,彼弱吾強可橫行。

更熟此書胸臆內,管教到處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宮,觀棋氣象雄。

馬常守中卒,士上將防空。

象要車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將炮車敵,馬出渡河容。

士相局勢

炮向士角安,車行兩路前。

過河車炮上,炮在後為先。

集車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敵人輕不守,捉將不為難。

飛炮局勢

炮車邊塞上,臨陣勢如飛。

虛隙井圖象,沖前敵勢危。

絕敵尋先子,無語自沉吟。

車將車破敵,變化少人知。

象局勢

象局勢能安,行車出兩邊。

車先河上立,馬在後遮攔。

炮急常行動,上士必相圓。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勢成方動炮,攻敵兩河邊。

勸君依此訣,捉將有何難。

破車勢

一車在中營,鴛鴦馬上攻。

一車河上立,中卒向前沖。

引車塞象眼,炮在後相從。

勝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勝,得子失先卻是輸。

車前馬後須相應,進退應須要付車。

俗語

小卒過河頂大車

小卒一去不回頭

重炮將——無子墊

馬回頭——不如驢

一盤象棋下三天——棋逢對手

象棋鬥勝——紙上談兵

豆腐板上下象棋——無路可走

圍棋盤裡擺象棋——不對路數

馬跳窩心,不死也昏

腳踏車難破士象全

腳踏車掛炮,瞎胡鬧

名局

七星聚會 千里獨行 蚯蚓降龍 野馬操田

考古發掘

2014年5月5日,在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景區, 河北秦皇島:修復明長城泥土象棋子現身長城下。

再河北秦皇島的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景區159號敵樓——160號敵樓之間233米的明長城正在有條不紊地修復中。在清理159號敵樓下長城地基時,守衛長城的將士用泥土自製的象棋被發現。象棋子分兩種,一種發黑,一種土黃色。清理出土的象棋子四十餘枚,分兩種,一種發黑,一種土黃色,從字型上看為明代的仿宋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