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身體長,頭部和身體極扁薄,體背部輪廓平直。口端位,斜裂;下頜中央具丘突,和上頜中央的凹陷相吻合。眼大。體鱗較小。背鰭短小,無硬刺,最長鰭條約為頭長之半。臀鰭基部長;尾鰭深叉,下葉稍長於上葉。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曲,形成一明顯角度,延展於身體縱軸下方與腹部平行,至尾柄處再向上彎而轉入尾柄中央。腹稜非常明顯,自峽部一直到肛門。體背青灰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為灰黑色,胸鰭、腹鰭淡黃色。銀飄魚為江河、湖泊中常見的小型魚類,不論靜水、流水都能生活。喜歡漂泊於淺水地區,行動迅速,經常成群地在水面上來往漂游,故有飄魚之稱。冬季到深水層中越冬。以小魚、浮遊動物及植物碎屑為食。個體不大,但繁殖力強,產卵期在5、6月,絕對懷卵量為3400粒左右。
銀飄魚為習見小型經濟魚類,最大可長至26厘米以上。個體雖不大,但分布甚廣泛,繁殖力強,數量相當多,為一種極普遍的食用魚。其肉質頗佳,若製成罐頭,其價值應同沙丁魚不相上下。
生長特性
一年生:銀飄魚為一年生魚類,少部分活到第二年、第三年。一年可達10厘米左右,一般12~15厘米。銀飄魚每年在結冰後即產卵,產卵於湖或水庫沿岸有水草或湖底有沙礫的地方。低溫性銀飄魚在28℃以下水域可正常生活,最適宜的溫度為10℃~22℃,可適應16%以下的鹹淡水,但水體溫度不超過30℃,對水質污染比較敏感,對酸鹼度忍耐較低,酸鹼度是pH7.0~9.6,銀飄魚食枝角類、橈足類,也食底棲昆蟲。
餌料廣銀飄魚餌料生物豐富主食浮遊動物,也食底棲動物、昆蟲等,仔魚開口餌料為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幼體,也食單孢藻類。
種類分布
分布極廣,我國遼河、長江、錢塘江、閩江、韓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資源狀況
常見小型魚類。產量較少。
飼養方法
銀飄魚成魚養殖方式,既可混養,也可單養,現把兩種方法簡述如下:
魚塘混養
在不改變原有池塘主養品種條件下,增養適當數量的銀飄魚,既可以清除魚塘中野雜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減少它們對放養品種的影響,又可以增加銀飄魚的收入,提高魚塘的經濟效益,這是一舉兩得的養殖方法。一般,每畝魚塘放養30—40尾魚種,不用另投飼料,年底可收穫15—20公斤加州鱸成魚。如魚塘條件適宜,野雜魚多,銀飄魚混養密度可適當加大,但不要同時混養黑魚、鰻鱺等肉食性魚類。另外,苗種塘或套養魚種的塘不要混養銀飄魚,以免傷害小魚種。混養時必須注意:①池水不能太肥;②放養量要適當;③混養初期,主養品種規格要大於鱸魚規格三倍以上;④銀飄魚特別是幼魚對農藥較為敏感,防治魚病和施放農藥要注意。
魚塘主養
1.魚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1.5米以上,水質良好,無污染,通風透光,底質為壤土。面積不宜過大,以1—2畝為宜。配備增氧機。
2.放養密度:一般每畝投放銀飄魚苗2000—2500尾,條件、設備好的魚塘可放到3000—4000尾。適當混養鰱、鱅、草、鯿魚,幫助清理飼料殘渣、調節水質。
3.飼料投餵:銀飄魚對蛋白質要求較高,要求飼料含粗蛋白45—50%,生產上可投餵下列幾種飼料。
(1)鰻魚飼料;
(2)下雜魚肉漿混入適量花生麩、豆餅、玉米粉;
(3)配合飼料,配方是:魚粉60%、生麩10%、麥粉或玉米粉25%,酵母、維生素、礦物質、添加劑5%。
投餌通常分上、下午各投一次,水溫在20—25℃時,日投餌量為魚重10—15%,但要視魚的攝食、活動狀況及天氣變化靈活掌握。
4.日常管理
(1)每日都要巡視養魚池,觀察魚群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避免池水過於混濁或肥沃,透明度以30厘米為宜。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解決。
(2)嚴格防止農藥、公害物質等流入池中,以免池魚死亡。尤其是幼魚對農藥極為敏感,極少劑量即以造成全池魚苗死亡,必須十分注意。
(3)投飼量要適當,切忌過多或不足。同時要避免長期使用單一飼料,飼料中應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的營養要求。
(4)及時分級分疏,約2個月一次,把同一規格的魚同池放養,避免大魚吃小魚。分養工作應在天氣良好的早晨進行,切忌天氣炎熱或寒冷時分養。
小池精養
1.養殖場地要求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2)地形稍傾斜,利於排水;
(3)日光充足,通風良好;
(4)底質以壤土為宜,上可鋪沙;
(5)無公害污物、污水進入。
2.養殖池面積不宜過大,以50—100平方米為宜,土堤或水泥堤均可,但池底質以土質為宜。也可利用閒置的養鰻池或其他水池。排灌水口要相對而設,並加設防逃裝置。如果放養密度大,還要安置增氧機。若放養的魚苗較小,還應在池面加設魚網,防止鳥害。
3.魚苗放養,放養量視管理水平和環境條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養30—40尾。如水質良好,水源豐富,又有完善的增氧設施,每平方米放養量可增加到50—60尾。同池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一致,而且活潑無病害。不能大小混養,以免同類相殘,大魚吃小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飼料投喂,最好投餵含蛋白質較高的飼料,較適宜的飼料有鰻魚飼料、下雜魚等,也可以投餵各種人工配合飼料。投餵前,鰻魚飼料應先以適量的水攪拌擠壓成粒狀料,下雜魚等則用切肉片機切成片狀。剛放養的魚苗,由於移動受驚,應停餵一天,第二天才開始投餵少量原來吃的飼料,逐漸增加到恢復正常的投餵量後,再開始混合其他飼料。這樣魚苗才習慣攝食。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共投餵2次,投飼量應視天氣、水溫及魚的攝食情況而定。在水溫20—25℃時,每日總投餌量為池魚總量的10—15%。當水溫過高、過低或風浪較大時,應酌減投飼量。
5.飼養管理,參照魚塘主養的管理。
魚病防治
銀飄魚對疾病抵抗力較強,養殖時較少患病。但有時管養不當,也有魚病發生。常見的魚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針蟲病
由於針蟲寄生而引起。寄生部位主要是背鰭或腹鰭基部尾端,患部常伴有淤血,病魚食慾稍差。治療方法是將病魚捕起,把針蟲拔去,用藥消毒傷口。加速換水,可以防止此病蔓延。
(二)水霉病
主要是由於有傷口或鱗片脫落時,水溫降低受水黴菌的感染而發生。患部有棉絲狀白色絨毛,病魚食欲不振,終至死亡。治療方法是用1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消毒,每天1次,在水溫20℃時,每次15—20分鐘,水溫越高時間越短,水溫低所需時間就稍長,連續3—4天,即可治癒。
(三)失明症
病魚眼膜變白而混濁,致使失去視力而無法攝食,最後死亡。致病原因是捕魚時眼睛受傷,所以操作時應該小心,尤需防止眼睛受到傷害。
(四)屈骨病
魚體脊椎骨發生異常而彎曲。發生原因不明,可能是孵化時分裂異常所致,暫無治療方法。此種形態的魚成長頗慢,所以不宜養殖,放種時應選出來,不要混入。
捕撈方法
銀飄魚出售活魚,價值較高,為保證運輸過程中鱸魚的成活率,捕撈時操作要格外小心。捕撈前,要適當降些水位,再用疏網慢拉捕魚。捕魚前,還要準備一進水量大而且排水容易的蓄養池,把捕起上市的魚先在蓄養池中暫養1—2天,排淨肚內食物,然後再運輸到各地銷售。運輸時的水溫最好降到17—18℃,用大型塑膠袋充氧運輸或魚桶打水增氧運輸。長途運輸時還需準備冰塊,放入小塑膠袋中,置於容器旁,以降低並穩定水溫。
相關種類
寡鱗飄魚(P.engraulis),俗稱:籃片子,籃刀,飄魚。與銀飄魚同屬不同種。其區別在於體鱗稍大,側線鱗在60以下;側線在胸鰭處和緩地向下折,成廣弧形;臀鰭分枝鰭條較少,僅17-21根;體雖側扁,但較厚。兩種魚的生活習性頗相似。寡鱗飄魚個體略小些,最大個體約13厘米左右。數量比銀飄魚少,在漁獲物中常混為一同處理。小型魚類。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漂流性卵。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於黃河、長江、九龍江、珠江等水系。
魚類壽命
由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捕撈的影響,絕大多數魚都不能夠完成它們的整個生命過程而壽終正寢。所以,我們很難知道其生理壽命,只能了解其生態壽命。通常的做法是:根據捕到的某種最大個體(魚類終生生長,個體越大,年齡也越大)體組織(如鱗片、耳石、鰭條、支鰭骨、鰓蓋骨、脊椎骨等)上的年輪來判斷其壽命。一般說來,魚類的壽命與其個體大小和性成熟年齡有關。魚體越大,性成熟越晚,壽命就越長。從這個角度講,世界上最大的魚——鯨的壽命應最長。可惜,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它的壽命一無所知。據報導,生活在裏海和黑海里的歐鰉,體重可達1500千克,壽命高於100年;而我國長江里的白鱘,壽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魚類,如淡水裡的魚假虎魚、青魚將、銀魚,壽命只有一年左右。儘管魚類的壽命種間差異很大,但絕大多數魚的壽命集中在2~20年之間,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魚類不會超過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在我國的淡水魚中,銀飄魚:鰲鰷魚、紅鰭魚白、銅魚、黃顙魚、銀鯝、沙鱧的壽命在2~4年之間;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魴魚、翹嘴紅魚白、鱖魚的壽命多在7~8年,個別可活到10年以上。海水魚的壽命較短些。
另外,同種魚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其壽命也有差異。如大黃魚,在浙江沿海可活29年,而在福建、廣東沿海,通常只有17年的壽命,到了海南東部海域,僅活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