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特徵
背鰭iv-8;胸鰭i—13;腹鰭i-8;臀鰭i-5。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0。脊椎骨數4+35—37+l。鰾2室。前室發達,呈梨形,被包於骨鰾囊內;後室短小,呈泡狀。僅為前室長的l/2。胃呈“U”字形。腸管粗短,彎曲成1個環。腹腔膜白色。標準長為體高的3.8--4.4倍,為頭長的3.8—4.1倍,為尾柄長的5.8—6.9倍,為尾柄高的7.7—8.1倍。頭長為吻長的2.1-- 2.2倍,為眼徑的13. 3—21.0倍,為眼間距的4.6--5.7倍,為尾柄長的1.4--1.8倍,為尾柄高的1.9 --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l.2—1.3倍。體延長,較高,側扁,尾柄高而鰣扁。頭長,呈錐形。吻較長,前端尖,其長較眼後頭長短。口小,下位,口裂呈馬蹄形。上頜稍長於下頜,下頜邊緣匙形。唇厚,有許多皺褶。頦部中央有l對較發達的紐狀突起。具須3對,吻須2對,聚生在吻端;口角須1對,稍粗長,後伸達眼前緣下方。眼小,位於頭的前半部。眼下刺粗壯,光滑,末端超過眼後緣。鼻孔離眼前緣較近。鰓孔小,鰓膜在胸鰭基部前方與峽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背鰭較寬,外緣截形,無硬刺,起點至吻端的距離大於至尾鰭基部距離。胸鰭稍長,末端圓鈍,後伸可達胸、腹鰭基部的1/2。腹鰭短小,外緣截形,起點與背鰭第2-- 3根分枝鰭條相對,末端常超過肛門。臀鰭稍長,無硬刺,外緣稍內凹,末端後伸不達尾鰭基部。尾鰭長,深分叉,上下葉等長,末端尖。肛門位於腹鰭基部後端與臀鰭起點的中點。鱗片細小,腹鰭基部具狹長腋鱗。側線完全,平直,位於體側中部。身體基色為棕黃色帶褐色,腹部黃白色。背部有6—8個不規則的棕黑色橫斑,略呈馬鞍形,有時延伸至側線上方,有時不明顯,體側有不規則的棕黑色大小斑點。頭背面具許多不規則棕褐色斑點或連成條紋。背鰭上有2條棕黑色條紋。胸鰭外緣具l條淺棕黑色條紋。腹鰭上有l--2條淺棕黑色條紋。臀鰭上有1條棕黑色帶紋。尾鰭上有3 --5條不規則的斜行棕黑色短條紋。生活習性
棲息在江河底層。個體較大,僅次於長薄鰍。有食用價值。種群數量較小,許多水系和江段都難捕到。50年代岷江中,下游漁獲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現已稀少。鯉形目(一)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
鯉形目百科(二)
鯉形目是魚綱中很多種淡水魚的通稱,一般具有圓鱗,包括三個亞目15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