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紅頸濱鷸夏羽頭、頸、背、肩紅褐色。頭頂和後頸具黑褐色細縱紋;黑褐色貫眼紋不甚明顯。眉紋、臉、頰、頸和上胸紅褐色。嘴基和頦白色。背和肩具黑褐色中央斑與灰白色羽緣;翼上覆羽黑褐色,具紅褐色羽緣和白色端斑。翅上大覆羽和內側初級覆羽具較寬的白色端斑;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和大覆羽、初級覆羽的白色端斑共同形成翅上顯著的白斑。腰中部、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尾上覆羽兩側白色,兩側尾羽淡灰色。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胸和胸側微綴少許褐色斑。冬羽赤褐色消失。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胸兩側徽具灰色縱紋,眉紋白色。
幼鳥頭頂淡灰皮黃色,微具褐色縱紋;眉紋白色。後頸淡灰色。翕黑褐色,具棕色羽緣,翕側羽毛外緣白色,形成細的白色翕線。肩上列羽毛中部黑色,具棕色和白色羽緣。肩下排羽毛較灰,具暗色亞端斑和白色羽緣。翅上覆羽灰褐色,具淡皮黃色羽緣。下體白色,胸綴灰皮黃色,胸兩側具細的縱紋。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20一41克,雌性24—35克,體長雄性145—165毫米,雌性149—166毫米;嘴峰雄性16一17毫米,雌性18—19毫米;翅雄性92—104毫米,雌性101—107毫米;尾雄性42—49毫米,雌性44一50毫米。跗跖雄性18—21毫米,雌性19—21毫米。
分布範圍
紅頸濱鷸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凍原地帶。西自太梅爾半島,往東到阿納德爾和楚科奇半島。越冬於中國廣東、海南島、福建和台灣。往南到菲律賓、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遷徙期間經過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山東、西達青海、南至雲南、廣西、廣東、香港和福建沿海。部分未成熟個體終年留居於中國海南島。
生活習性
紅頸濱鷸的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凍原地帶蘆葦沼澤、海岸、湖濱和苔原地帶。冬季主要棲息於海邊、河口,以及附近鹽水和淡水湖泊及沼澤地帶。遷徙期間甚至會出現於內陸湖泊與河流地帶。常成群活動。喜歡在水邊淺水處和海邊潮澗地帶活動和覓食。行動敏捷迅速。常邊走邊啄食。叫聲:細弱的笛音chit-chit-chit,音比小濱鷸稍粗稍低。
紅頸濱鷸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主要通過地面啄食。有時也將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
生育繁殖
紅頸濱鷸的繁殖期為6—8月。營巢於苔原草本植物叢中。每窩產卵通常4枚,偶爾3枚。卵的顏色為赭色或黃色,被有小的磚紅色或棕紅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28×20毫米。世界鳥類百科
我們人類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個五彩繽紛的動物王國,在這個“國度”中有哺乳類、爬行類、魚類、犬類還有鳥類等等。在科學的探索中我們不斷的去發掘新的事物,在動物的王國中我們不斷的尋覓新的生命,本次任務的主題是“世界鳥類百科”,在這裡我們收集了較多世界各國的珍奇鳥類名單,讓我們一起為它們做出最完美的名片吧^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