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戲劇劇目
莆仙戲、越劇、黃梅戲、淮劇、祁劇、閩劇、錫劇、京劇、潮劇、揚劇、粵劇、歌仔戲等劇種均有該傳統劇目,有些劇種甚至是二版再版再再版。但眾多的版本間情節出入較大,難於三言兩語簡而概之。越劇-王文娟版、淮劇-陳芳版、黃梅戲-韓再芬版等所飾演的《孟麗君》流傳極廣,深受人們喜愛。給人們留下了經典的名段,游上林(上林苑)、認母、賞春、金殿抗本等。
經典名段
各種版本的《孟麗君》中都以游上林一出最為精彩。黃梅戲版
黃梅戲游上林黃梅(安徽台錄製的韓再芬版本)如是:“風和日麗百花香,粉蝶雙飛斗春光。”百花盛開,年少天子(由揚劇演員侯長榮反串黃梅戲)風流
倜儻伴著貌勝潘安的少年宰相(安慶的韓再芬飾演)緩緩並轡而行,果真是“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對紫薇郎”!可惜落花雖有意,流水卻無情。任憑皇帝如何語意雙關,酈相儘自毫不動容,這一段對手戲甚是精彩,尤其是最後皇帝按捺不住,直截了當:“奇才可以為良相,風流又應當娘娘。”麗君則面色一端,轉身舉目遠眺:“自古來君明臣直國運昌,君戲臣諛危家邦,今日戲臣失禮儀,不敢諂媚侍君王。”言畢回身拱手為禮,白衫飄拂,面色凜然,不由得讓人心神為之一折,好一個君明臣直國運昌,好一個不敢諂媚侍君王,言行間麗君的風骨盡顯。
越劇版
王文娟飾的麗君越劇(上越二團王文娟版)亦然:皇帝(金美芳飾):“上林三春好風光,君臣攜手心歡暢。”孟麗君(王文娟飾)應聲和唱:“層樓飛閣彩雲繞,畫棟雕梁好輝煌。”好一幅迷人的影像。良辰美景伴佳人,皇帝是明里吟詩暗帶雙關:“看池邊一片嫩綠隨風搖,卿可知此乃新栽相思草?草木有情也相思,問酈卿人若鍾情何時了?”麗君是:“才疏不識相思草,臣只聞自尊自重有含羞草,草木也知自尊重,人情當比草情高。”“君賜臣一幅湖山收眼底,臣報君萬家無憂樂昇平。”王文娟老藝術家以她高超的演技,迷人的風采,舞台上再次重現了孟麗君這一傳奇才情驚絕的風姿。
淮劇版
上林(淮劇陳芳版)淮劇陳芳“游上林”一場。孟麗君的出場可用氣質高貴、態度從容、不卑不亢、舉止優雅來形容。也是是全劇精彩的一段,麗帝唱和之間--麗君:“綠蔭如蓋遮驕陽,亭台樓閣繞迴廊,青山綠水通幽徑,白鶴紅蓮映小塘。林中清泉叮叮響,山頂松柏郁蒼蒼。”讓觀眾強烈地感受到孟麗君置身上林榮辱忘的唯美意境,鏇即接唱:“人在畫中心莫醉,我還須謹言慎行且留神。”又謹慎地保持著那么一份冷
淮劇版游上林
靜與清醒。可以說陳芳將孟麗君這個人物把握的恰如其分。還有臨去時的回眸一顧,“一個是情眷眷,一個是意綿綿”真是情意纏綿、含蓄雋永。陳芳以她過人的表演天賦,又與生俱來的好嗓子,把古與今、生與旦、文與武等等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塑造得真實可感。在此又塑造了孟麗君這位驚才絕艷的千古傳奇人物形象。難怪許多人皆因淮劇版《孟麗君》而愛上淮劇。
值得一提的是,淮劇——陳芳版(以劇作家張興華的《孟麗君》為藍本)顛覆以往援引梁楚生後續“華麗緣(皇甫少華、孟麗君)”的才子佳人喜結良緣的老套,獨劈溪徑,別出心裁,以其超然的表演天賦,演繹出了一代傳奇人物——少年大學士孟麗君的卓絕風采,還麗君一個令人神往而又耐人尋味的結局。
越劇劇目
傳統劇劇情簡介
寫元代才女孟麗君[1]為救被權奸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一家,女扮男裝離家出走,後中試,官居丞相。元成帝識破麗君喬裝,欲納為妃,麗君不從,後在太后幫助下,麗君得以救忠除奸,與皇甫少華完婚。演出歷史
該劇源出清代陳端生彈詞《再生緣》,原系小歌班劇目,以《五美再生緣》於1917年6月演越劇老電影《孟麗君》
於上海鏡花戲園。1920年,嵊縣人俞龍孫根據《華麗緣》唱本改編成28集連台本戲《孟麗君》。於1921年3月5日由男班梅朵阿順班演出於上海昇平歌舞台。衛梅朵飾孟麗君,張雲標飾皇甫少華,王永春飾元成帝,馬阿順飾劉奎壁,馬潮水飾皇甫敬,白玉梅飾蘇映雪。演出效果良好,連演連滿。後劇本被京劇以300銀元買去,改名《華麗緣》,這是越劇史上第一個正式輸出的劇目。情節曲折離奇,塑造了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忠於國家、忠於愛情的一代巾幗孟麗君形象。但存在枝蔓太多、五美聯姻等不足之處。後為紹興文戲時期常演劇目。解放後,此劇有多種改編單本。1956年唐遠凡據連台本戲《華麗緣》整理改編,由浙江金華市越劇團首演,胡桂珍飾元成宗,筱湘芝飾孟麗君,高杏琴飾皇甫少華。改編者著重發揮越劇唱腔的長處和刻畫孟麗君的內心活動,頗受歡迎。如“觀園”、“游苑”、“探病”中元成宗的大段唱腔,皆酣暢淋漓,影響較大。 1957年根據周恩來總理在杭州觀後所提意見(不提皇甫少華東征高麗;突出孟麗君與元成帝鬥智,不強調男女私情)又作了修改,同年7月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戲曲會演獲多項獎。劇本由東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上海越劇院於1957年7月25日演於大眾劇場。劇本由張桂鳳、呂瑞英、陳少春根據男班藝人劉金玉、金喜棠的整理本整理,陳少春執筆。導演朱鏗,副導演張桂鳳,音樂整理薛岩,舞台設計顧大良,服裝設計陳利華,燈光設計吳報章,技術指導薛傳綱、李君庭。呂瑞英飾孟麗君,陸錦花飾元成帝,陳少春飾皇甫少華,張桂鳳飾皇甫敬,吳小樓飾孟士元,金采凌飾蘇映雪。1980年3月上海越劇院二團根據丁西林的話劇《孟麗君》改編排演,改編吳兆芬,導演吳伯英,編曲金良、子川,舞美設計楊楚之、王強華,服裝設計張娟娟,化裝造型設計孫志賢,燈光設計明道宣,技導夏陽、劉永珍。王文娟飾孟麗君,丁賽君、曹銀娣飾皇甫少華,金美芳飾元成帝,孟莉英飾榮蘭,唐月英飾皇后,周寶奎飾皇太后。
灌制唱片
1982年夏,該劇由上海電視台攝製成戲曲電視劇播映,獲全國第一屆戲曲電視劇評比一等獎。劇中主要唱段已由中國唱片社等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音帶發行。1936年,高亭唱片公司灌制了男班王永春、張雪芳演唱的《孟麗君·游上林苑》唱片1張。1937年,麗歌唱片公司灌制了施銀花、屠杏花演唱的《孟麗君·看圖》和趙瑞花演唱的《孟麗君·看畫》唱片各1張。1958年,中國唱片社灌制了張雲霞演唱的《孟麗君·描容》唱片1張。
棃園美談
——孟麗君演孟麗君,孟麗君(1911年宣統三年——1991年10月1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廿四日):京劇旦角小生演員。1926年15歲即於南京挑班演出極受讚譽。1927年北上來京,居住於宣武區棉花頭條。她青衣、花旦、刀馬旦皆精,能演梅派的《嫦娥奔月》、《廉錦楓》等,尚派的《秦良玉》等,荀派的《盤絲洞》、《英傑烈》等,並能兼演小生戲《水淹下邳》、《白門樓》等,尤其《花木蘭》、《孟麗君》戲中女扮男裝極見光彩。孟麗君演《孟麗君》紅遍京、津、滬等地,聲譽日顯。1930年當選“四後”之時,年僅19歲。曾與言菊朋、雷喜福、安舒元、唐韻笙、梁一鳴等合作演出。解放後以演小生戲為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任濟南“大眾京劇團”副團長,1963年調山東省戲曲學校任副校長。
1950年她作為華東區代表,參加了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在全國第一屆文代會時,周恩來總理握著她的手笑道:“孟麗君,好名字,孟麗君演孟麗君,希望你更多地演戲、演好戲。”1976年,得知周總理逝世的訊息悲痛欲絕,數日不能安眠,從而引發了腦血栓症,導致半身不遂臥床不起。這位多才多藝勇於開拓奮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戲曲教育家,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她曾任全國劇協理事、山東省劇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1年10月1日因病故於濟南,享年80歲。
孟麗君愛人陸少樓(武生),女婿孟喜平(孟小冬之侄)。妹孟麗華適麒派老生劉少春。
潮劇曲目
上集
元成宗時,兵部尚書孟士元之女麗君,才貌兼美。雲南兵馬大元帥皇甫敬之子少華、當朝國舅劉奎璧皆來求婚。一女難許二婿,孟尚書只好約兩人比箭定婚,因而選定少華為婿。劉奎璧比箭失敗,懷恨在心,請少華到府中小秦庭飲酒,乘機縱火。幸劉府家人江進喜母子相救,少華才得火里餘生。劉奎璧又設毒計,陷害皇甫滿門,然後又挾旨到孟家迫婚。孟士元攝於君命,勸麗君出嫁。麗君出嫁前夕自描圖容並留書以慰雙親,與婢女榮蘭喬裝出走。
翌日,劉家花轎臨門,乳娘之女蘇映雪仗義代麗君出嫁,刺奸不遂投江自盡,幸遇梁相夫人官船相救,契為義女,一同進京。
孟麗君改名麗君玉男裝赴試,只中狀元。謁相之日,梁相命義女蘇映雪彩樓選婿,麗君固辭不脫。時適孟士元到相府,梁相請他作媒,麗君怕被父親覺破,只好勉強從親。
洞房之夜,麗君認出新娘就是蘇映雪,映雪亦探出新郎是麗君。姐妹相會,悲喜歡交集,假夫妻誓言共生死,報仇雪恨待將來。
下集
孟麗君入贅相府,與蘇映雪假夫妻相守相安。後因醫治太后功,官拜右相,遂舉皇甫少華率兵平夷,重振皇甫家聲。孟母思女心切,探知麗相即麗君,詐病請其診治。迫於王法,麗君只好暗中認母,並決意伺機恢復女裝。
少華眷戀麗君親描之圖容,思念麗君。麗君亦眷念少華,過府探親。少華借圖試妻,若即若離,最後才得證實,即上表並附圖容請成宗賜其完婚。成宗得知麗君即麗相,痴心奪愛乃邀同游御苑,麗相未為所動。事被太后覺察,即召麗相內宮畫像,並賜美酒將其醉倒,然後命宮女脫靴驗鞋,以辨男女。麗君繡鞋被成宗截獲,一面向太后謊報麗相是男,一面命人護麗君回府,隨後扮成內侍潛至相府還鞋迫愛。麗君不得已用了三天后復命的緩兵之計。
三天后,麗君女裝上殿,懇求赦罪賜婚。成宗惱差成怒,欲斬麗君與少華,君臣力保無無效。太后及時趕到,告誡成宗以社稷為重,收麗君為義女,當殿與少華完婚。
[考釋]編劇:李志浦、方展潮、陳竟飛。80年代普寧潮劇一團演出。
戲劇劇目
越劇、黃梅戲、淮劇、祁劇、閔劇、錫劇、京劇、潮劇、揚劇、粵劇、歌仔戲等劇種均有該傳統劇目,有些劇種甚至是二版再版再再版。但眾多的版本間情節出入較大,難於三言兩語簡而概之。越劇-王文娟版、淮劇-陳芳版、黃梅戲-韓再芬版等所飾演的《孟麗君》流傳最廣,深受人們喜愛。給人們留下了經典的名段,游上林(上林苑)、認母、賞春、金殿抗本等。
經典名段
各種版本的《孟麗君》中都以游上林一出最為精彩。

黃梅戲
(安徽台錄製的韓再芬版本)如是:“風和日麗百花香,粉蝶雙飛斗春光。”百花盛開,年少天子(由揚劇演員侯長榮反串黃梅)風流倜儻伴著貌勝潘安的少年宰相(安慶的韓再芬飾演)緩緩並轡而行,果真是“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對紫薇郎”!可惜落花雖有意,流水卻無情。任憑皇帝如何語意雙關,酈相儘自毫不動容,這一段對手戲甚是精彩,尤其是最後皇帝按捺不住,直接了當:“奇才可以為良相,風流又應當娘娘。”麗君則面色一端,轉身舉目遠眺:“自古來君明臣直國運昌,君戲臣諛危家邦,今日戲臣失禮儀,不敢諂媚侍君王。”言畢回身拱手為禮,白衫飄拂,面色凜然,不由得讓人心神為之一折,好一個君明臣直國運昌,好一個不敢諂媚侍君王,言行間麗君的風骨盡顯。

越劇
(上越二團王文娟版)亦然:皇帝(金美芳飾):“上林三春好風光,君臣攜手心歡暢。”孟麗君(王文娟飾)應聲和唱:“層樓飛閣彩雲繞,畫棟雕梁好輝煌。”好一幅迷人的影像。良辰美景伴佳人,皇帝是明里吟詩暗帶雙關:“看池邊一片嫩綠隨風搖,卿可知此乃新栽相思草?草木有情也相思,問酈卿人若鍾情何時了?”麗君是:“才疏不識相思草,臣只聞自尊自重有含羞草,草木也知自尊重,人情當比草情高。”“君賜臣一幅湖山收眼底,臣報君萬家無憂樂昇平。”王文娟老藝術家以她高超的演技,迷人的風采,舞台上再次重現了孟麗君這一傳奇才情驚絕的風姿。

淮劇陳芳版“游上林”一場。孟麗君的出場可用氣質高貴、態度從容、不卑不亢、舉止優雅來形容。也是是全劇精彩的一段,麗帝唱和之間--麗君:“綠蔭如蓋遮驕陽,亭台樓閣繞迴廊,青山綠水通幽徑,白鶴紅蓮映小塘。林中清泉叮叮響,山頂松柏郁蒼蒼。”讓觀眾強烈地感受到孟麗君置身上林榮辱忘的唯美意境,鏇即接唱:“人在畫中心莫醉,我還

須謹言慎行且留神。”又謹慎地保持著那么一份冷靜與清醒。可以說陳芳將孟麗君這個人物把握的恰如其分。還有臨去時的回眸一顧,“一個是情眷眷,一個是意綿綿”真是情意纏綿、含蓄雋永。陳芳以她過人的表演天賦,又與生俱來的好嗓子,把古與今、生與旦、文與武等等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塑造得真實可感。在此又塑造了孟麗君這位驚才絕艷的千古傳奇人物形象。難怪許多人皆因淮劇版《孟麗君》而愛上淮劇。
值得一提的是,淮劇--陳芳版(以劇作家張興華的《孟麗君》為藍本)顛覆以往援引梁楚生後續“華麗緣(皇甫少華、孟麗君華麗團圓)”的才子佳人喜結良緣的老套,獨劈溪徑,別出心裁,以其超然的表演天賦,演繹出了一代傳奇人物--少年大學士孟麗君的卓絕風采,還麗君一個令人神往而又耐人尋味的結局。
認母
陳芳版淮劇孟麗君《認母》一折賞析。
在很多地方戲的全本舞台劇孟麗君中,有很多版本有認母一折,越劇里有書房會,只是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的你推我讓,眉目傳情而已。而淮劇獨闢蹊徑的認母一折,可說是全劇中十分精彩的一出。
孟夫人大壽,丞相前來拜壽,這本已經是十分有趣,偏偏這位孟夫人此時並不在意自己的生日,只是哭哭啼啼的思念出走多年的女兒,這時丞相登門,一齣好戲就此上演。
小孟來此拜壽,心情十分複雜,此時她早已騎虎難下,身為女子官拜宰相,用小孟的原話說便是“兒雖不孝,卻是不痴,今已位到三台,如若說明為女扮,則動地驚天,非同小可,瞞蔽天子,戲弄大臣,攪亂陰陽,誤人婚配,這四件一來,孩兒就是一個殺剮的罪名了”,然而淮劇的小孟並不象原著中如此鐵石心腸,拒不相認。在這裡,她得知母親得病後是左思右想,躊躇萬分,最後決定借拜壽之名冒險回府打探訊息。
小孟進府後,一路欲行又止,既盼著父母突然出現在面前,又不知相見之後如何收場。百般況味,難分難解。這裡陳芳拿捏得極為得當。先是急促的碎步上場,左顧右盼,但見廳中竟然空無一人,原先構想的種種會面情形竟然都未出現。不由得十分驚異,甚出意料之外,這裡陳芳的步伐真是美妙之至,竟如行雲流水一般極是賞心悅目。一連幾個正反圓場,欲前又退,將小孟那種矛盾心情表現得恰如其分。

既然沒見人影,多年沒回家的小孟自然在四處觀望,結果一眼就看見了高掛在廳中自己的畫像。一下子觸景生情,思緒滾滾而來。不由自主引起了本來深深隱藏的思親之情,這時情緒已經開始有些不穩。孟父此時殺出,小孟面對父親倒是暫時恢復了常態,只是常規問候之後便迫不及待開始詢問孟夫人的病情,關心之情溢於言表,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外人,如此關心別人夫人的病情,似乎也是不合常理,這使得躲在邊上偷看的孟夫人越發的肯定這就是自己的女兒。於是急步搶出,一把拉住小孟,大呼女兒。小孟沒料到會是如此,一驚之下險些失態,不過她究竟是久立朝堂的一品宰相,立即強作鎮定,這裡的那句台詞:我是酈君玉,麗君後面加一個玉字。看得我好不有趣啊,這不明擺著就是不打自招么。
孟母雖然久病,卻未糊塗。聽了這句話,就算原來只有九分肯定這位大學士是自家女兒,這下也有了十成十的把握,因此撲上去便抓住小孟說:不不不,你不是什麼酈君玉,你是我的女兒孟麗君!這下小孟就是再連聲說:夫人你認錯人了,也是無濟於事,孟夫人抓住她就是不放手,口口聲聲叫女兒。此時此地自然不便相認,於是小孟立即準備奪路而逃,偏偏孟夫人就是拉住她不放,小孟大急之下也顧不得那么多了,一把推開孟夫人。這裡注意陳芳的動作,不是簡單的用手一推,而是猛力一掀,又急又亂,自己也是用力過猛一個踉蹌栽了出去,險些跌倒。一派心慌意亂,全然不是平時溫文儒雅,從容不迫的模樣。人說陳芳演戲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是很考究的,果真不錯。孟夫人當即被推得倒在椅子上,氣急之下頓時暈了過去,小孟推了那一下心中已是後悔不及,再聽得父親呼喚,回頭一看母親竟然被自己氣的暈了過去,一時間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情感,夫人-母親-娘!連著三聲呼喚,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動情,接著猛的撲地跪倒,扯住母親的袖子,驚心動魄的一句娘還帶著哭腔,簡簡單單一個字卻叫出了麗君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也包含了一個女兒的委屈,其實當時最委屈,難過的是她自己,孟母只是一心想認女兒,但麗君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娘親時,是多么想投入娘親的懷抱,訴說多年的坎坷、委屈,但又想認不敢認,母親還一直逼著她,當時她是怎樣的左右為難,心如刀絞啊。但此時此刻,她已經顧不得什麼欺君罔上,顛倒陰陽的罪名,認母的後果早已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此時孟母卻未考慮那么多,見到女兒就在面前,不由得心生歡喜,三年不見,首先便想仔細地看看女兒是否還是三年前的舊模樣,此時,陳芳的小孟一聽此言,竟是猛的一下回過頭去,不敢與母親對視。只因三年坎坷,有家不能回,有淚不敢流,有情不敢訴,日日夜夜彷徨無依,苦苦支持,身心都飽受煎熬,哪裡還是當年“俊俏風流”的閨中女兒模樣?她正是心知肚明如此,只怕嚇壞了母親。雖然這裡陳芳只是一個很小的動作,小孟此時複雜的內心活動卻已躍然眼前。
果真,孟夫人的一句:兒啊,你怎么如此的憔悴啊。頓時引起了母女二人的傷悲,然而,這傷悲在孟夫人那裡並未持續多久,她此時心中充滿了重逢的巨大喜悅,一心便是要與心愛的女兒長相廝守,再還女兒當年的花容月貌。這時可見到陳芳臉上的表情乍喜還悲,百感交陳,紛至沓來,表演極富層次。
隨後陳芳的再次一聲“娘”與第一聲全然不同,這時麗君暫時沒有了擔憂,沒有了悲傷,沒有了委屈,有的只是歡欣,喜悅還帶著一點點久違的嬌憨。一聲“娘”叫得人心中驀然一軟,縱是鐵石心腸,此時也已化作了繞指柔。
之後陳芳的一大段唱腔更是將這種情緒發揮到了極致,“一聲娘萬滴淚千般情懷,不孝女撩蟒袍跪在塵埃”一句尤甚,真正是一詠三嘆,百轉千回。母親面前的人雖然仍是身著蟒袍玉帶,但是那個少年宰相酈君玉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眼前人分明便是常在膝下撒嬌的乖女兒。
此時,母女二人的思緒早已離開了京城,飛回了雲南的總督府,在那裡,她依然是那個聰明美麗卻不懂人事的孟家小姐,終日無憂無慮,在昆明初春三月的暖暖氣息中,聞著自家後花園梔子花的清香,讀詩書養閒花,無事便猜謎撫琴學做針線,偶爾……也會思念一下她的皇甫公子。在她的心目中什麼天大的事情都不必擔憂,反正她有世界上最好的娘啊,無論怎么樣,娘都會為她遮擋風雨。同時,在那裡,她也不是現在這個病骨支離,滿腹憂愁的孟夫人,她仍然是那個最溫柔的總督夫人,默默在丈夫身邊支持著他,也還是那個最慈愛的母親,不管女兒犯了什麼錯誤,只要女兒一聲甜甜的“娘”,她的心就會立即軟下來,再也不忍責備女兒哪怕一個字。在那個時候,她們都以為,這種生活會永遠的持續下去……而此後的變生不測,顛沛流離,骨肉分離……仿佛只是一場夢一樣,似乎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然而,當孟母正準備去滿足女兒的脫去蟒袍玉帶,回復女兒身的願望時,這個孟麗君已經逐漸開始恢復成了酈君玉,雖仍是興奮激動,頭腦卻已經冷靜下來。一旦身份揭穿,後果如何,不難想像,一句“麗君我一死何足惜,連累高堂不勝哀”動人心魄,可嘆的是孟父雖是久經宦海,卻還不如自己為官三載的女兒,先是認為皇帝會被丞相的功勞所感而放過她,被小孟一句“伴君如伴虎” 便堵回去,而後又要讓皇甫少華出面,這時陳芳微微冷笑一聲,袍袖一拂,雖然只是淡淡一句:我今生今世都不會嫁給他!雖明知身份一旦泄漏立時便是殺身之禍,仍是絕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委曲求全。孟麗君的凜然風骨盡在這簡簡單單一句話中體現無遺。
正當不可開交之時,皇甫少華竟然闖上門來,這時他看見的已經完完全全是酈君玉了。對著皇甫先是不理不睬,然後是答非所問,最精彩是皇甫少華直接了當問:你說這位孟麗君小姐她怎么就不認親捏?小孟回答:這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她知,恩師我怎么會知道捏。這時候陳芳的口氣和臉上的表情竟是少有的“誇張”,如果說賞春中對少華還有些許同情,這裡對他已是厭惡中,帶著不堪回首。可惜皇甫仍然是甚不知趣,繼續糾纏不休,終於讓小孟發怒,怒斥少華後拂袖而去,此時丞相的威嚴盡顯,哪還有半分方才柔弱的女兒模樣?
總而言之,這裡的小孟人物形象立體豐滿,有血有肉,是一個讓人隨著她的命運有悲有喜的活生生的人。
同名電影
溫州越劇團上演的《孟麗君》
湯麗芳和張雪君
電影《孟麗君》(1940)

出品:國華影業公司
攝製:明星影片公司
導演:張石川
監製:柳中亮
攝影:Cinematography:董克毅 Keyi Dong
劇情
元代才女孟麗君為救被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女扮男裝,上京赴考,得中狀元,並屢建奇勳,十八封相。元成帝識破麗君喬裝的真相後想納為妃子,麗君寧死不從。最後在太后的幫助下,救忠除奸,與皇甫少華終成佳眷,傳為佳話。
導演張石川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的導演。
越劇劇目
傳統劇
寫元代才女孟麗君為救被權奸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一家,女扮男裝離家出走,後中試,官居丞相。元成帝識破麗君喬裝,欲納為妃,麗君不從,後在太后幫助下,麗君得以救忠除奸,與皇甫少華完婚。
該劇源出清代陳端生彈詞《再生緣》,原系小歌班劇目,以《五美再生緣》於1917年6月演於上海鏡花戲園。1920年,嵊縣人俞 龍孫根據《華麗緣》唱本改編成28集連台本戲《孟麗君》。於1921年3月5日由男班梅朵阿順班演出於上海昇平歌舞台。衛梅朵飾孟麗君,張雲標飾皇甫少華,王永春飾元成帝,馬阿順飾劉奎壁,馬潮水飾皇甫敬,白玉梅飾蘇映雪。演出效果良好,連演連滿。後劇本被京劇以300銀元買去,改名《華麗緣》,這是越劇史上第一個正式輸出的劇目。情節曲折離奇,塑造了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忠於國家、忠於愛情的一代巾幗孟麗君形象。但存在枝蔓太多、五美聯姻等不足之處。後為紹興文戲時期常演劇目。解放後,此劇有多種改編單本。1956年唐遠凡據連台本戲《華麗緣》整理改編,由浙江金華市越劇團首演,胡桂珍飾元成宗,筱湘芝飾孟麗君,高杏琴飾皇甫少華。改編者著重發揮越劇唱腔的長處和刻畫孟麗君的內心活動,頗受歡迎。如“觀園”、“游苑”、“探病”中元成宗的大段唱腔,皆酣暢淋漓,影響較大。
1957年根據周恩來總理在杭州觀後所提意見(不提皇甫少華東征高麗;突出孟麗君與元成帝鬥智,不強調男女私情)又作了修改,同年7月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戲曲會演獲多項獎。劇本由東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上海越劇院於1957年7月25日演於大眾劇場。劇本由張桂鳳、呂瑞英、陳少春根據男班藝人劉金玉、金喜棠的整理本整理,陳少春執筆。導演朱鏗,副導演張桂鳳,音樂整理薛岩,舞台設計顧大良,服裝設計陳利華,燈光設計吳報章,技術指導薛傳綱、李君庭。呂瑞英飾孟麗君,陸錦花飾元成帝,陳少春飾皇甫少華,張桂鳳飾皇甫敬,吳小樓飾孟士元,金采凌飾蘇映雪。
1980年3月上海越劇院二團根據丁西林的話劇《孟麗君》改編排演,改編吳兆芬,導演吳伯英,編曲金良、子川,舞美設計楊楚之、王強華,服裝設計張娟娟,化裝造型設計孫志賢,燈光設計明道宣,技導夏陽、劉永珍。王文娟飾孟麗君,丁賽君、曹銀娣飾皇甫少華,金美芳飾元成帝,孟莉英飾榮蘭,唐月英飾皇后,周寶奎飾皇太后。1982年夏,該劇由上海電視台攝製成戲曲電視劇播映,獲全國第一屆戲曲電視劇評比一等獎。劇中主要唱段已由中國唱片社等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音帶發行。
1936年,高亭唱片公司灌制了男班王永春、張雪芳演唱的《孟麗君·游上林苑》唱片1張。1937年,麗歌唱片公司灌制了施銀花、屠杏花演唱的《孟麗君·看圖》和趙瑞花演唱的《孟麗君·看畫》唱片各1張。
1958年,中國唱片社灌制了張雲霞演唱的《孟麗君·描容》唱片1張。
淮劇劇目
基本資料
淮劇《孟麗君》舞台版

編劇:張興華(作品《孟麗君》發表於《劇作家》1992.6)
主演:陳芳
移植:周鼎銓
導演:湯乃生
音樂創作:張銓
揚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錄製VCD發行
再生緣
基本資料:
片名:《再生緣》/內地又名《新孟麗君傳奇》
導演:潘嘉德

主演:葉璇:飾演孟麗君
林峰:皇甫少華
楊怡:蘇映雪
馬德鐘:鐵穆耳
胡杏兒:劉燕玉
國別:中國香港
出品公司:TVB
上映日期:2002年8月5日
劇情簡介
江南翠竹鎮上孟家女麗君聰明絕頂,喜作男裝打扮,瞞其父孟士元在外求學。機緣巧合下,男裝的君結識微服下江南的王孫鐵穆耳及忠直少年皇甫少華,三人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君被某人笛聲打動,誤以為吹笛人是鐵,由此芳心暗許。
君父將君許配世交皇甫敬之子皇甫少華(因華之前化名,君未知二者同為一人)。朝廷命官劉捷之子劉奎璧誤認與麗君情同姊妹的近身侍婢蘇映雪為孟家小姐,仗勢求親。麗君苦無對策,只好約會鐵穆耳,欲坦白一切,可惜鐵穆耳父親病危,必須立刻返京,遂將麗君約會之事交託少華。麗君大失所望,為著自己終身幸福,她決意與侍婢榮蘭離家暫避。
麗君四處闖蕩,竟又遇上被劉奎璧陷害落難的少華。麗君知道眼前人就是自己的未婚夫,因對華無好感,只好繼續隱瞞自己身份。另一方面,鐵穆耳回朝後,得皇上忽必烈傳太子位,令覬覦皇位的九王爺對他諸多針對。麗君於往京師路上,巧遇樂不思蜀的太皇太后,雙方成為忘年之交。鐵穆耳南下找尋太皇太后,遇上麗君。麗君回復女兒身打扮決心向鐵表白,湊巧鐵又要火速回京,再次找少華替自己赴約,結果被少華得知君女兒身份。
君與少華一同赴京。途中,麗君發現少華種種好處,而少華亦愛上君。當君得知少華正是吹笛人時,愛情火花一觸即發。鐵穆耳初登帝位,開科考試,並恩準漢人參與。鐵多番試探麗君身份,皆不得要領,遂設計令麗君被九王爺招為女婿。一場擾攘,知道皇爺女兒竟是映雪。少華為了逃避已暗暗愛上麗君的事實,不辭而別,留書說自己要忠貞於髮妻“麗君”。麗君考上狀元,獲悉鐵穆耳乃是當今天子,隨之為孟家和皇甫家平反。鐵穆耳出巡期間,九王爺派來的殺手亦同時到來,幸得少華及時相救。華救駕有功,封為將軍。偶然機會下,麗君的真正身份被人發現,九王爺遂以此脅迫鐵穆耳,要他選擇放棄江山,又或是忍心孟麗君身份被揭,要負上欺君殺頭之罪……
附錄1:相關文藝作品
1.appreciation的長篇小說《再生緣之孟麗君傳奇》

2.秦紀文的演出本《再生緣》(上下)(中國曲藝出版社)
3.佚名改編的《再生緣》小說本(嶽麓書社)
4.逸鍾著小說《孟麗君》(江西人民出版社)
5.丁時前小說《孟麗君傳奇》(湖南文藝出版社)
6.黎冰小說《再生緣之孟麗君傳》(東方出版社)
7.《李志浦劇作選》(內有潮劇《孟麗君》劇本)(中國戲劇出版社)
8.《毋忘曲》(內有越劇《孟麗君》劇本)(上海文藝出版社)
9.《丁西林劇作全集》(內有話劇《孟麗君》劇本)
10.《秦腔-第29輯》(內有秦腔《孟麗君》劇本)
11.連環畫《再生緣》(1-10)(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
12.攝影連環畫《孟麗君》(錫劇)(江西人民出版社)
13.攝影連環畫《孟麗君》(上中下)(祁劇)(湖南美術出版社)
14.江蘇戲劇叢刊1981年第8期(內有錫劇《孟麗君》劇本)
15.贛劇《孟麗君》劇本(油印本)
16.上海藝術家雜誌(內有越劇《華麗緣》劇本)

VCD
1.越劇《孟麗君》(王文娟80版)3碟
2.越劇《孟麗君》(王文娟96電視劇版)4碟歌仔戲(孫翠鳳)
3.越劇《孟麗君》(單仰萍舞台版)3碟
4.越劇《孟麗君》(單仰萍香港演出舞台版)3碟
5.越劇《孟麗君》(王志萍舞台版)3碟
6.越劇《孟麗君》(陳萍舞台版) 3碟
7.越劇《孟麗君》(吳素英舞台版) 3碟
8.淮劇《孟麗君》(陳芳舞台版)3碟
9.黃梅戲《孟麗君》(韓再芬電視劇版)9碟
10.黃梅戲《孟麗君》(孫娟舞台版)2碟
11.黃梅戲《孟麗君》(吳瓊舞台版) 4碟
12.粵劇《多情孟麗君》(梁淑卿舞台版)2碟
13.粵劇《孟麗君》(梁小青舞台版)3碟

14.粵劇《風流天子》(羅艷卿舞台版)3碟
15.粵劇《風流天子》之真假孟麗君(梁少芯舞台版) 1碟
16.粵劇《風流天子》之上林苑題詩、天香館留宿(梁少芯舞台版)1碟
17.潮劇《孟麗君》(余麗莉實景版)6碟
18.潮劇《孟麗君》(范澤華舞台版) 6碟
19.歌仔戲《皇甫少華與孟麗君》(孫翠鳳電視版) 14碟
20.豫劇《孟麗君》(章蘭舞台版)4碟
21.揚劇《孟麗君脫靴》(蔡紅妹舞台版)12碟
22.揚劇《孟麗君》(孫愛民、葛瑞蓮舞台版)6碟
23.揚劇《孟麗君》之君臣遊園(李開敏舞台版)1碟
24.揚劇《孟麗君》之君臣遊園(李開敏實景版)1碟
25.揚劇《孟麗君》之冒雨送花鞋(李開敏舞台版)1碟

26.淮劇《孟麗君》(陳芳舞台版)3碟
27.錫劇《孟麗君》(梅蘭珍電影版)2碟
28.錫劇《孟麗君》(黃靜慧舞台版)3碟
29.祁劇《孟麗君》(唐國華舞台版)18碟
30.白字戲《孟麗君》(曾麗珊舞台版)7碟
31.蒲仙戲《孟麗君》(傅素卿舞台版)6碟
32.高甲戲《孟麗君》(吳晶晶舞台版)8碟
33.三十二集香港電視劇《再生緣》(葉璇版)32碟
34.溫州鼓詞《孟麗君》(徐玉燕演唱)26碟
D9壓縮碟
1.電視連續劇《劍俠奇緣》(李冰冰版) 2碟
2.粵曲音樂劇《天之驕子》(陳寶珠版) 1碟
3.歌仔戲《孟麗君脫靴》(葉青電視版)2碟
錄像帶
1.越劇《孟麗君》(錢愛玉舞台版)
2.越劇《孟麗君》(謝進聯舞台版)
3.黃梅戲《孟麗君》(范衛紅舞台版)
4.七集閩劇電視劇《孟麗君》(胡奇明)
5.五集電視劇《孟麗君》(茅威濤)
附錄2 :棃園美談
孟麗君演孟麗君孟麗君(1911年宣統三年~1991年10月1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廿四日):京劇旦角小生演員。
1926年15歲即於南京挑班演出極受讚譽。1927年北上來京,居住於宣武區棉花頭條。她青衣、花旦、刀馬旦皆精,能演梅派的《嫦娥奔月》、《廉錦楓》等,尚派的《秦玉》等,荀派的《盤絲洞》、《英傑烈》等,並能兼演小生戲《水淹下邳》、《白門樓》等,尤其《花木蘭》 、《孟麗君》戲中女扮男裝極見光彩。孟麗君演《孟麗君》紅遍京、津、滬等地,聲譽日顯。1930年當選“四後”之時,年僅19 歲。曾與言菊朋、雷喜福、安舒元、唐韻笙、梁一鳴等合作演出。解放後以演小生戲為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任濟南“大眾京劇團”副團長,1963年調山東省戲曲學校任副校長。
1950年她作為華東區代表,參加了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在全國第一屆文代會時,周恩來總理握著她的手笑道:“孟麗君,好名字,孟麗君演孟麗君,希望你更多地演戲、演好戲。”1976年,得知周總理逝世的訊息悲痛欲絕,數日不能安眠,從而引發了腦血栓症,導致半身不遂臥床不起。這位多才多藝勇於開拓奮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戲曲教育家,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她曾任全國劇協理事、山東省劇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1年10月1日因病故於濟南,享年80歲。
孟麗君愛人陸少樓(武生),女婿孟喜平(孟小冬之侄)。妹孟麗華適麒派老生劉少春。
黃梅戲經典名篇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它發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多雲山,與鄂東和贛東北的採茶戲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