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前身為瓊州學院,是中國最南端唯一的一所由海南省政府和三亞市政府共建的全日制綜合性套用型省屬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是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成員院校。學校有三亞、五指山兩個校區,學校有13個二級學院和9個實驗中心。擁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重點扶持、培育學科4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初步構建並形成了以旅遊、民族、海洋、生態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格局。2013年上學年,學校全日制在校生14102人,其中本科生10602人、專科生3458人、留學生42人。
校史沿革
學校前身
1954年2月中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定成立自治區師範學校籌建委員會。3月15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初級師範學校在通什鎮正式成立,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師資,自治區政府主席王國興任名譽校長,張玉錦任常務副校長並主持學校全面工作。1955年初,自治區改為自治州,學校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
1958年9月,經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黨委批准創辦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校址在自治州首府通什鎮(今五指山市),自治州州長林岳川兼任校長。設文史、數理兩個科系,學制2年,當年招收學生100名。同年,廣東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創辦,1959年8月廣東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併入廣東省海南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全國院校進行調整,廣東省各地師專和廣東省師範學院全部停辦,其中包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撤銷。
1977年,在全國恢復聯考招生制度的背景下,為解決海南黎苗族地區師資奇缺的問題,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批准,在原自治州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師範大專班,學制3年。當年招收中文、數學2個班,共90人。1978年,增設政史、英語、物理、化學4個專業,擴大招生人數至300人。師資除了原自治州師範學校的教師之外,主要從各縣師範和中學抽調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高中教師,以及畢業分配來的高校工農兵學員。1983年10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師範大專班的基礎上復辦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屬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雙重領導。校長由自治州政府副州長林安彬兼任。1988年海南建省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屬海南省教育廳領導,校長錢澤鈞。
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原稱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教師進修學院,創辦於1981年7月。占地面積19998平方米。辦學初期,省定學院辦學規模為學生人數500~600人,教師人數150-180人。1981年,在校教職工人數108人。前三屆脫產招生人數共440人,函授生2000多人。1983年,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更名為廣東省通什教育學院。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後更名為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在校生1086人,其中脫產395人,函授691人,開設中文、政史、英語、旅遊、數學、物理、化生7個專業。職工74人,教師7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6人,獲得碩士學位1人。
合併建校
1989年,海南省政府決定將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兩校合併組建瓊州大學(專科),4月17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成立瓊州大學籌備委員會的通知》,並將通什地區10萬平方米的房產和33.3公頃地產(包括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黨校、民族賓館)劃歸瓊州大學。1993年7月29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同意瓊州大學成立,為綜合性大學。1994年4月13日,瓊州大學正式掛牌成立。
1999年3月,瓊州大學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專升本”和向三亞拓展的發展目標,2006年瓊州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瓊州學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師範學校併入瓊州學院。2008年學校主校區由五指山市搬遷至三亞市。2011年5月10日,瓊州學院三亞校區(主校區)正式落成投入使用。
更名
2015年10月,教育部批准瓊州學院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瓊州學院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意味著我國省級行政區授權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海南省,有了自己的海洋類高校,這對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加強與東協合作、加快培養熱帶海洋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更名後的學校將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將突出特色辦學,高目標定位、高起點布局、高標準建設,重點發展海洋、旅遊、民族、生態等學科專業,形成海洋科學、海洋人文等優勢和特色學科,逐步建成國際化、開放型、套用型的高水平熱帶海洋類高校,致力於培養創新性套用型海洋人才和海洋領域的科學研究,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國際旅遊島建設大局。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院系名稱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
旅遊管理學院 | 旅遊管理、市場行銷、物流管理 | 專業電算化會計、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旅遊方向、翻譯方向、師範方向)、俄語 | 英語(英語教育方向、商務英語方向)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科學、生態學、園藝 | 生物教育、生物技術及套用、園藝技術 |
教育科學學院 | 國小教育、套用心理學、學前教育 | 學前教育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 |
人文社科學院 |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新聞學、歷史學、社會工作、秘書學 | 語文教育、新聞采編與製作、歷史教育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教師教育方向)、音樂表演、藝術設計(廣告設計方向、室內設計方向、環藝設計方向)、舞蹈編導 | 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五年制)、美術教育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體育旅遊方向) |
理工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環境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食品營養與檢測、套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數學教育、物理教育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
繼續教育學院 | 函授專升本、自考專業、成人教育 |
師資隊伍
據2013年瓊州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1100人,其中專任教師650人,高職稱教師221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99人。教師隊伍中既有國務院特貼專家、省優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515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又有一批具有博士、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也有來自企業、科研院所的雙師型教師。圖書館
瓊州學院圖書館始建於1978年。據2013年瓊州學院官網顯示,瓊州學院 圖書館由三亞校區館和五指山校區館兩個館組成,館舍面積為18500平方米,閱覽座位有2480個。瓊州學院圖書館2010年12月通過海南省專家組檢查評估,獲得海南省教育廳頒發的“辦館水平優秀單位”的稱號。 新建設的三亞校區圖書館大樓館舍面積3200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3600個。新館內設讀者專家交流室,學生社團活動交流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學術報告廳,讀者自主學習空間,館藏特色庫區等讀者服務功能區。新館啟用後,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八點至晚上十一點全天侯開放。教學建設
- 教學成果
課程名稱 | 所在單位 | 層次 | 負責人 | 年度 |
---|---|---|---|---|
計算機網路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本科 | 林元乖 | 2013 |
中國旅遊地理 | 旅遊管理學院 | 本科 | 金海龍 | 2012 |
文學概論 |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本科 | 王家發 | 2011 |
植物生理學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本科 | 林偉 | 2010 |
運動生理學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本科 | 張洪斌 | 2009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人文社科學院 | 本科 | 郝福偉 | 2009 |
動物學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本科 | 林熾賢 | 2008 |
VB程式設計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高職 | 李壯 | 2007 |
世界古代史 | 人文社科學院 | 本科 | 袁澍 | 2006 |
數字電子技術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高職 | 石煥玉 | 2006 |
數學分析 | 理工學院 | 本科 | 任崇勛 | 2003 |
時間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所在單位 |
---|---|---|---|
2012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符玉梅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2011 | 旅遊管理課程群教學團隊 | 金海龍 | 旅遊管理學院 |
2010 | 動物學課程群教學團隊 | 林熾賢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09 |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楊茲舉 | 人文社科學院 |
2008 | 物理教學團隊 | 康小平 | 理工學院 |
2007 | 歷史系專業教學團隊 | 袁 澍 | 人文社科學院 |
時間 | 專業名稱 | 負責人 | 所在單位 |
---|---|---|---|
2013 | 社會工作 | 楊茲舉 | 人文社科學院 |
2012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石煥玉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2011 | 旅遊管理 | 金海龍 | 旅遊管理學院 |
2010 | 漢語言文學 | 楊茲舉 | 人文社科學院 |
2007 | 歷史學 | 袁澍 | 人文社科學院 |
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將採取“獎、助、貸、減、免、補”等措施予以資助,優先為特困生安排勤工助學崗位;優秀少數民族學生可申請中國建設銀行設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成才計畫獎學金”;特困少數民族學生可減免學費5%-10%。
政府支持
省市共建 2010年12月25日,海南省省政府和三亞市政府在三亞校區簽訂協定,共建瓊州學院。 根據協定,海南省政府將對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予以扶持。三亞市政府繼續將瓊州學院三亞校區建設列為重點項目,並為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教育援外基地 瓊州學院教育援外基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主要承擔對外漢語本科教學、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教育、出國留學培訓與諮詢服務、智力援外、合作辦學、相關學科的研究生培養等任務。 基地面向重點本科、獨立學院、專科三個層次招收學生,將採用3+1或2+2的教學模式,學生在瓊州學院學習2-3年,在國外學習2-1年,與國外合作大學相互承認學分、學制、學時,畢業時符合條件可獲得中外大學雙學歷、雙文憑。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學校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大學區域學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國國際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南)三亞基地、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實驗基地、民政部和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海南旅遊協同創新中心、海南國際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研究基地、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省級)、海南省兩岸少數民族研究院、海南文學研究基地、海南熱帶雨林畫院、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海南省嵌入式系統重點實驗室(省級,籌)等研究機構。
科研建設
2006年至2008年,共承擔省級以上課題96項,僅2008年學校就有六人獲國家、教育部科研基金立項課題;2007年獲得7項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其中,“根灌(ROOTIRRIGATION)”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非傍軸光束質量研究”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居國際先進水平,《探地雷達反問題的同倫算法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兩項成果榮獲2012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3年海南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瓊州學院一舉奪得1項一等獎,4項三等獎;出版專著和教材74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44篇,被SCI收錄26篇,被EI收錄16篇,其它收錄1篇。學院重視海南黎族、苗族本土文化的研究。期刊學報
《瓊州學院學報》(原瓊州大學學報)於1994年創刊,1998年底獲準國內外公開發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的刊物。《瓊州學院學報》是中國最南部的一份綜合性學術期刊,為雙月刊(漢文),本刊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入編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入網期刊,自2010年起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學術資源
瓊州學院圖書館館藏特色是旅遊、海洋、生態和民族宗教以及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2013年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書刊總量為1414572冊(件),其中紙質圖書為1071799冊,電子圖書為342773冊(件)。具體類分為:中文圖書985057冊、外文圖書8761冊、中文期刊合訂本77981冊、電子圖書321795冊、光碟等音像資料20978件。紙質期刊1913種;電子期刊9850種;資料庫55個(其中自購及共享資料庫25個、自建資料庫5個、試用資料庫25個)。文化傳統
校訓:明德·博學·勵志·篤行
校歌:騰飛在中國最南方
教育理念:心靈教育、智慧立人
人才培養理念:服務需求、心智為本、通專結合、德能並舉、知行合一、創新自立、勇於擔當
國際交流
2008年4月,學校成為中國10個“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連續成功承辦了四屆國家教育援外項目“亞非開發中國家旅遊管理高級研修班”。2012年,學校成功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大學。截止2013年,學校正在積極籌建“中烏校長論壇”永久性會址。 學校先後與港、澳、台、東南亞及美國、俄羅斯、奧地利、加拿大、烏克蘭、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國際合作。學院領導
譚照耀,院黨組書記 男,全日制大學普通班學歷,副主任醫師,1976年2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的主要職務有:海南人民醫院黨委辦公室主任,海南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書記,海南醫學院籌委會副主任。
武耀廷 院長 男,1962年7月出生,河南西平人,漢族,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學位,研究員,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的主要職務有: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發展與改革辦公室主任、科技處處長、黨委委員、副院(校)長,儋州市委副書記(掛職)。
楊紹展副院長,男,1952年10月出生,海南陵水人,黎族,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1972年9月參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過建春副院長,女,國家“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獲得者,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曾先後擔任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務處處長,儋州市人大副主任,海南大學旅遊學院院長。
學校地址
主校區:海南省三亞市荔枝溝育才路一號
郵編:572022
分校區:海南省五指山市市瓊大路
郵編:5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