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陝西韓城市區東北9公里,距黃河僅3公里的党家村,是國內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築村寨。被稱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党家村已有六百六十餘年的歷史。元至順二年(1331年),黨恕軒以種田謀生,定居於此。明永樂年間,其孫黨真中舉,擬定了村落建設規劃。明成化年間,黨、賈兩姓聯姻,合夥經商,創立“合興發”商號,在河南駐馬店地區經商,生意興隆,貨船直抵漢口、佛山。據家史載,村中當時“日進鏢銀千兩”,富冠韓塬。明弘治八年党家的外甥賈璋遷居党家村,兩姓聯合。財力更盛,四合院建築在明末清初進入全盛期。清鹹豐元年(1851年),為御匪盜,又集銀一萬八千兩築土寨泌陽堡,村寨合一的格局得以形成。
走進党家村石砌的巷道,高大氣派,典雅精美的四合院門樓格外引人注目,醒目的門楣題字顯映著主人的地位和信仰,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工藝炫耀著主人的審美情趣和財富。有一座四合院,歷史上是党家村的金蓮,稱垂花門樓,十分精美。村巷中的布局,更是讓人叫絕。村東南有文星塔,人們傳說是文星塔上藏有“避塵珠”使然。
党家村全盛時,有四合院數百座,幾十座哨門護衛巷頭,天黑封門,村寨像一座封閉的古堡。現在,哨門多已拆除,但高踞村中的看家樓仍向遊人訴說著往日党家村的輝煌和恐慌。如今,党家村仍有四合院一百二十多座,這裡的人們仍在這些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勞作,繁衍生息。
門樓圖片
門樓特色
党家村四合院多,院門也有多樣,分牆門和走馬門樓兩類,牆門窄小樸素,走馬門樓高大氣派。院門大多開在門房偏左或偏右的一間上,中門較少。據說,家裡出了有“功名”的人,才能開箇中門,並且在中門外面,往往豎有旗桿,以顯“知識改變命運”的好處。但是,有“功名”的人家多數並不開中門,一來是不想“樹大招風”,二來是會有“風水”的問題,就是中門直對廳堂,隱私易於“泄氣”,而偏門要拐彎,則可以“聚氣”。有的人家為了實用,在中門之內又設一道屏門,平時關閉,人走左右,有重要賓客,才開屏門迎送。
党家村還是以走馬門樓為多,大門在門樓內縮進七八尺處,這一段的空間稱“外門道”。外門道上有閣樓,閣樓向外一面堆疊起來的枋木稱為門楣,門楣有略施藻繪,也有全部透花並飾以楓拱和垂花的。兩側下起牆裙,上與門框等高,用做有紋線的花磚圈出兩方很大的“框壁”,框中用磚雕出各種圖案。“框壁”外側往往左右各有一根一半牆內一半牆外的通柱,柱下有石礎,通柱上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貼上對聯的地方。 門上面為門匾,浮雕著大大的文字。字型當然是好的,也定然是請的好名望好書法先生寫出。內容就更是講究,有的表白心志情趣,如“履無咎”、“安詳恭敬”、“忠厚”;有的顯示身份地位,如“耕讀世家”、“文魁”、“登科”、“太史第”之類。有了好內容與好書法,刻工就要用心的顯示手藝,在磚木上精心的雕鑿出來,傳世到了如今。 這些儒家的傳統念想,到了心思紛亂的當下,顯得是那樣的遙遠。都在想著“登科”,而都忽略了“忠厚、安詳、恭敬”,這些早已被打倒和遠離的心志,也就只是點綴著門樓的外觀,讓人們看了看就走,至多也就想起了“往事如煙”這四個字。
牌樓
這座牌樓上磚刻了許多很是精細的花紋、文字、圖像。
抄錄一段介紹如下:
樓頂懸山兩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溝、五脊六獸。脊為透雕,橫脊中部聳有一尊圓雕,為1公尺高四面透風的兩層小閣樓。檐下結構為仿木磚雕,層層疊起的斗拱擎著檁條,檁上架著方椽。斗拱下面是橫額“巾幗芳型”,額框由游龍、麒麟、香爐等圖案的透雕組成。額下雕刻尤為精美,總體欄桿形狀,每兩個立柱間為一畫面,共四幅。從東到西,第一幅雕著“喜鵲梅花”,取“喜上梅稍”之意;第二幅“鶴立溪水”,取“鶴壽千年”之意;第三幅為“奔鹿圖”,“鹿”諧音“祿”,“奔鹿”意即求取俸祿;第四幅“鴨戲蓮蓬”,蓮蓬中生有很多蓮子,此圖寄寓願後世人丁興盛之意。碑樓牆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磚縫橫豎中直。牆磚比別處的要小,村中老輩人傳說這是用鋸截齊打磨平光後砌上去的。兩邊牆上的對聯與橫額一樣,是陽文磚雕。對聯上方各砌有一個手捧“壽“字的人物深浮雕,據說左邊凸睛翹須神情兇猛的叫徐彥昭,右邊慈眉善目富態端莊的是楊侍郎,皆舊戲《忠保國.二進宮》中人物,都做過女主的保駕。對聯虎口上銜,蓮花下托。
概括起來,整個碑樓可以說集党家村磚雕之大成 .
交通
由108國道有柏油路從党家村北塬上穿過,從北塬入村,有三條坡道,為東坡、西坡,中間的叫小坡。三坡下的村口,都築有哨門。党家村的主巷道稱上巷,上巷兩端即東、西坡下的東、西哨門。上巷以寬窄變化構成曲折,上巷兩側均開有數條南北走向的支巷,支巷巷口絕不相對,只分別與主巷構成“丁”字形狀,次支巷也是如此。穿過上巷南邊的支巷,是下巷,下巷經過幾個九十度轉向,向東南延伸,通往下廟及文星閣。如此布局,都在追求一個曲折,要讓視線透不過去。風水先生解釋說:這才聚氣,能聚集財氣、文氣、喜氣、勃勃生氣等等。盤點中國各地各族民居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氣候,不同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