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發展

傅式太極拳創自河南省沁陽縣馬坡村人傅振蒿(1881-1953)。傅16歲時入村中武學社拜陳家溝傳人陳延禧習陳式太極拳,後又拜北京賈岐山習八卦掌。1920年入奉軍李景林部,與李邀集的武術家多有交流。1929年應聘入兩廣國書館任教,與顧汝章,萬籟聲、耿德海、王少舟等南下傳授武術,被合譽為“五虎下江南”。傅晚年集太極、兩儀、八卦(龍形掌)諸拳種精華,取精用宏,創編了傅式太極拳、劍套路,後又創編了太極閃電掌。。
現在流傳甚廣的傅式太極拳是由傅振嵩創編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它以楊式太極為基礎,並適應不同體質人練拳的需要。
功法特點

技擊原則
太極拳是以道家的吐納、咽津、導引圖、龍守、虎引、龜咽、蛇曲等仿生與功法,溶健身、技擊與意念活動為一體而發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當太極拳的核心。道教歷來重視養生延壽、修道成仙、追求“長生不老”。其修煉宗旨是“法天貴真、靜觀天道”,並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為一體。“重人貴生”是道教的精義,極為重視今生,認為生長、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體。養生術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傅式太極拳,以腰氣勁為主體,步法採用川字步為基礎與八卦步相合。講究落步時腳尖落地為先。動作結束時,後腳尖必須向前,使其身體沒有偏左偏右,保證尾閭中正。
傅式太極拳宗師

傅振蒿(1881-1953年)字乾坤,號劍南,河南省懷慶府泌陽縣王曲鄉馬坡村人,傅式太極拳的創始人,中國近代頗有名望的武術家。,自幼喜愛武術.振嵩16歲時當時,鄉中有個財東張作仁以重金聘請了兩位武當派名師任本村武學社教練,一位是陳長興之孫陳延禧,主要傳習太極拳;另一位負責教授八卦拳的是董海川的得意門徒賈岐山。他想學武而又無錢交學費,只得每天晚上到村東大廟武場偷學練武。後被發現,曾幾次被趕走,但他每晚必至。他這種頑強好學的精神,感動了賈老師,充許他免費進場學習。傅振嵩一生良好的武術基礎,就在這時打牢的。那時習武,第一年單練架子,第二年注重推手,第三年學習器械,但每年比賽兩次,傅振嵩天資聰敏,在名師的教導下勸學苦練,進步神速。從師9年,振嵩練就一手耍太極球絕技,雙手將20斤重的太極石球拋起兩米多高,然後以胸接住並彈回,再用手接住。走八卦步時他能用兩手將兩個石球同時鏇轉,如走盤之珠,學成武術之後,經常抱打不平、除惡揚善,鄉親們誇他是“有功夫的勇士”。
1920年,振嵩棄農從軍,在張作霖部下當兵。此間,他在一次大型武術表演中,先後表演了虎拳、連環掌、八卦鏇風刀和八卦四面大槍,整個表演矯健威武,如龍如虎,深得旅長李景林的賞識,遂讓其擔任了武術連連長。1926年,張作霖把武術連調往北平大帥府擔任衛隊,並讓振嵩任衛隊長。翌年,振嵩請長假離開軍隊,與北京的孫祿堂、楊澄甫、李文書、霍殿閣等武術家共同切磋技藝,精研中華武術。
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振嵩被聘為八卦掌總教師。翌年,中國國術館在南京舉辦全國國術考試,預賽時,有一選手以勇猛異常的衝鋒拳一口氣連勝20多名選手。這時振嵩上台應戰,先以八卦掌攻守法對付對方,不分勝負。後以“老僧披衣”之式將對方摔倒在地。從此,傅振嵩在武術界威名大振,當時《大公報》編印的《國術名人錄》中,將傅譽為“虎將”。
1929年,兩廣國術館在廣州成立,振嵩應邀赴廣州任教。聯袂南下的還有北方拳師萬籟聲、顧汝章、耿得海、王少舟,這就是武林掌故中所說的“五虎下江南”,1930年,振嵩及其長子傅永輝隨張子江率領的武術團赴香港表演了精湛的武藝。

現任廣州武當拳會會長是傅振嵩的弟子李煌生。他和師兄翟榮基,及梁強亞的弟子劉稚潔等前輩至今仍在廣州市烈士陵園教授傅式太極拳、八卦掌等內家拳術。
建國後,傅振嵩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和尊重,在1950年廣州舉行的第一屆體育運動會上,傅振嵩被選為表演委員,他和葉劍英、方方、朱光等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領導同志一起觀看比賽。
1953年4月26日晚上,振嵩應邀到廣州嶺南文物宮(現廣州文化公園)進行表演。他雖年逾古稀,但仍神采奕奕,不減當年。表演中,他時而蟠龍絞柱,時而青龍伏地,急速的鏇轉、翻騰,觀眾正看得如醉如痴時,他突然而止,靜如嵩岳。表演結束,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在觀眾的再三要求下,72歲高齡的振嵩不顧年邁又從頭表演了一遍,由於表演過度疲勞,當晚回家便眩暈不適,隨送醫院,診斷為腦溢血,於5月1日與世長辭。海內外武林人士無不為之痛惜。
相關詞條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
太極拳運動相關知識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一種,歸類為內家拳。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作為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